02.28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這樣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老孫遁世無悶


有許家長對自己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感,總想在孩子身上找出息。望子成龍,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一邊。思想行為上就產生《拔苗助長》的毛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千萬不能一味質怪,那會給孩子帶來牴觸情緒,時間一長會變成陰影,造成心理叛逆。所以說一味質怪孩子是不可取的。


大海31457


很多做父母的都會這樣,張口閉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原生家庭的習慣會遺傳,其實這點很傷人的。我認為這樣多少是有些悲觀的人,容易暴躁。我在女兒成長的道路上也曾經這樣,孩子已經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了,可是我看到的還是她這不行那不行,後來發現和孩子慢慢疏遠了,尤其是孩子初中這個關鍵時刻,難免會叛逆,會事與願違的,也會傷及彼此之間的感情。我開始反省自己,心態放平緩,換個角度去看孩子,學會和孩子聊天,從她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慢慢發現孩子願意分享她的想法甚至心事,這時候再提她的不足,她就不會反駁了,欣然接受,或者默默改變。有人會說愛之深,責之切。其實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位置的人,目的就是希望她好,那就學會好好相處,畢竟她們陪伴我們的時間有限,珍惜在一起的緣分,大了就漸行漸遠了,彼此珍重。


胡豆86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這樣的父母應該是有自律和原則性強的人,對孩子抱有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期望。

父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處,並能在挑剔指責的同時,及時指教糾正,這其實是好事,相比那些對孩子無原則溺愛強多了,怕就怕父母不分對錯,不懂正確疏導的挑剔。

凡事都有兩面性,無論是過分溺愛和嚴厲家教都會有人說好說壞,過分的溺愛養身壞脾氣,有人會說護犢子,無教養,低能“巨嬰”,指責養兒不教父之過之類的話,走入社會還不是受人無情的嫌棄和指責!家教嚴點吧,又有社會好心人士出來譴責父母的不是,要是自己真有哪天遇到熊孩子冒犯了他們,又有幾個人會寬宏大量的諒解饒恕呢,這包括法律體制亦是如此,雖然制定很多看似人道的,完美善意的兒童保護法,但總體實質不過是,無教方只有處罰,根本不能解決家庭教育中的茅盾,有時反倒添亂,要是孩子溺愛到哪天觸犯法律和侵犯了他人權利時,社會和法律還不是無情的懲處和社會的遣責,所有的罪過和懲罰還不是由父母孩子一起承受。





瑞氣沖霄


大家好,我是教語文的郭老師。

為什麼我們許多父母老是挑剔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而忽略了他們的閃光點?

這其實是一種負性關注。

什麼樣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負性關注?

一種是沒有安全感,另一種是過高的期待。

負性關注,常常緣於我們對安全感的缺乏和對失控的恐懼。這也算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吧。

早期,人類的生存條件惡劣,不僅要面對飢餓寒冷,各種自然災害,還有由於生存資源的爭奪,要遭遇戰爭、野獸侵襲、疾病等諸多因素。

在這些失控的天災人禍面前,人類是弱小無助的,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只有關注它們,才能在危險來臨之前及時逃脫,得以存活下來。

久而久之,對於失控的恐懼就在人類的心裡深深紮根下來了。因此,負性關注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只有在感覺有把握的情況下,才不會產生這種負性關注。比如,一個有很強的賺錢能力和獨立生存的人,就不會擔心失業,不會對工作產生過於負性的關注。

父母對孩子的負性關注,又是源於什麼呢?

在潛意識中,對孩子的擔心是父母自己內心對自己的擔心與恐懼。因為很多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是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的,他們也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危機與威脅。

許多父母在心裡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也就是說,在這些父母眼中,孩子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因此,父母的不自信與擔心會投射在孩子身上。比如,一些父母會為孩子的學習擔心和焦慮,因為他們自己小時候不愛學習,成績不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

關注我,我是教語文的郭老師。


教語文的郭老師


你好!首先基本能肯定的是,天下的父母大多是深愛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對孩子高要求,總愛挑孩子的毛病,也許正是愛孩子的一種體現,只不過這種方式方法可能有些欠妥。因為:

首先,在一個家庭裡,重要的不是誰扮紅臉,誰扮白臉,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嚴時,讓孩子靠近你。

然而生活中,許多父母自己捉襟見時,卻不容許孩子有一丁點失誤。比如:

“快看,隔壁張阿姨兒子的試卷上都是勾。

再看看你,求圓的面積,怎麼會忘了乘以2?

你有沒有帶腦子,到底有沒有好好檢查?

你就是懶,我看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爛泥扶不上牆!”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別人的孩子優秀,自己的孩子滿身都是問題。

當和別的家長談起自己孩子的缺點,有的甚至故意誇大,以此“激勵”孩子,希望他們能有所進步。

然而,孩子卻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眼裡,父母總是嫌棄自己不好。

於是,敵對、逆反心理也由此而產生,孩子變得冷漠、情緒低落,甚至故意與父母唱反調。

父母要牢記:父母的權威性,不是產生於嚴厲,而是來源於孩子對父母的尊重。

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不是要讓孩子懼怕你,而是要讓孩子相信你、尊重你。

每一個孩子都像只有裂縫的水壺一樣,所謂“缺點”其實是他的個性。

父母不要把時間花在哀嘆孩子的短處上,而是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裡能夠揉進沙”。

就拿檢查作業來講,家長用紅筆把所有答對的題目都大大地圈上。

孩子看到自己這麼多題做得好,有了信心,越寫越有勁,進步也越大。因為優勢能帶來發展他的潛能和成就感。

其次,父母只圍著孩子轉,卻忘了為自己而活,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容易情不自禁出現的毛病。

說實在的,現在的中國父母活的真的非常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都在很努力地為子女活著。

自從知道懷孕的那一天,夫妻倆就在為寶寶地出生積極準備。

出生之後,全家總動員的結果是全家人所有重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

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初嘗社會競爭的壓力,許多家長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心想要不要早點入學。

為了能給即將上學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多家長託盡關係,耗盡錢財,入手一套理想中學所在的學區房,為得就是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

孩子成績不理想,最著急的仍然是家長,他們不管自己的孩子願意與否,仍然毫不猶豫地花大錢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補習班,哪怕自己省吃節儉也會盡力而為。

中國父母最可悲的,不是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在不知不覺之間完全的失去了自我。而是到了為自己而活的年紀,還要接著幫子女養育下一代。

在家庭關係中,自己充當“父親”“母親”的角色很重要,但也絕對不能忽視夫妻關係永遠是家庭的核心,不能因為有了孩子,將對方的關心和愛護降到極點。

孩子是愛的結晶,而不是痛苦的苦果,所以父母相愛才是一個家的基礎。

父母為自己的人生奮鬥,孩子遇見挫折才不會逃避,遇見問題才有足夠的智慧教導他。

健康的家庭,絕對不能將孩子放在第一位。

父母應該多找點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時間一起去旅行,去享受屬於婚姻生活的浪漫。

通過以上分析,相信你更能理解父母為什麼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要求總是很高了。如果父母不能夠做到科學理性成熟的去對待孩子,那麼做為孩子我們改變不了父母,就應該能夠適當的調整自己,一方面去體諒父母的不易,另一方面也試著去理解父母的愛子心切,多想想父母的好,不要和父母過於計較。


拎得清的趕路者


老是跳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這樣的父母是怎樣的心理

觀點一,父母總是會去挑自己孩子的毛病,是因為孩子就是他們自身的鏡子,在幼童時期,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庭和父母,孩子會在這時去模仿、學習自己的父母行為,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然後形成性格,這一時期也叫做關鍵期,父母挑孩子的毛病就想看見自己的影子。

觀點二,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理想的一面去完成自己年輕時候未完成的夢想,望子成龍,或者說成為父母理想中的孩子,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責怪,你看看你這不好,哪裡不好,等等這些語言,

觀點三、父母為了保護孩子能夠改掉一些不良習慣,會對孩子產生焦慮情緒,通過指責他身上的毛病,希望他能糾正過來,為了以後不會對他未產生影響,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會過於嚴厲和斥責。


L大叔說心理


因為你比較挑剔。

當然你的思維習慣是你父母那裡繼承的,你在小時候你父母比較挑剔你的毛病。這會導致你是一個自我價值感比較低調的人,喜歡挑剔他人也喜歡挑剔自己。

而小孩子因為他能力很小不敢跟你爭論,爭辯,所以孩子會在很大程度上被你挑剔。任你挑剔。

我母親也是一個比較挑剔的人,尤其是對女孩子特別苛刻,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我養成了一個低自尊心,喜歡討好他人的人,這樣的人其實活的很卑微,很多想法都受他人限制,不敢活出自我。

我為了改變自己的這個性格其實做了很多的努力,努力學習心理學,做心理諮詢師,學習哲學,閱讀文學等。

小孩子其實是很無辜的,很多時候都成了大人的性格弱點的收納桶,隨著他長大他把所有的委屈也會投到他小孩子上。

小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美好的,我們大人要做的不是隨意指責批評,而是耐心隨著他的世界去引導他們。

我們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向小孩子學習,而不是成人有色的眼光去批判孩子。

每個家長都需要好好學習怎麼為人父母,其實為人父母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而不是把自己的脾氣自己的狹隘的思想映射在孩子身上。


輕語晨曦1


培訓機構在招生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及各種各樣的家長。有一類家長,總會招機構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質疑。

這不是最頭疼的,可怕的是他還會影響其他的家長。

遇到這類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其實應該換個角度想,如果機構肯對機構提出異議,也正說明了他對機構感興趣。所以,這是好事。今天參謀長就與你分享,如何巧妙的應對“挑刺”的家長?

參謀長總結了4個技巧:

3.巧用選擇性語言

2.巧妙抓住孩子的心

3..巧用家長的“從眾”心理

4.不要否定家長的觀點

下面就來意義解釋:

01

巧用選擇性語言

在招生時,一句普通的選擇性問話,從心理上給人一種暗示,讓家長的思維從買不買,喜不喜歡,轉向選擇前者還是後者。

巧妙地運用語言中的暗示原理,給人一種肯定要接受這種服務或商品的暗示,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服務方式或商品數量之間選擇而已。

比如希望家長來機構參觀時說:“您是週六還是週日過來看一看?”希望家長報名時說:“是我來幫您的孩子報名,還是您直接來校報名?”希望家長交費時,這樣問:“您是選擇A種交費方式,還是B種交費方式呢?”

02

巧妙抓住孩子的心

相信很多老師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心愛的玩具前撒潑打滾,家長不得不妥協買下玩具。

所以孩子的喜好,直接影響著家長做決定。

而選擇課程也是同理,家長在做選擇的時候,孩子是不是喜歡這個機構,是家長的重要參考因素。

如果孩子喜歡,家長不一定喜歡,可能還有了解的機會,但如果孩子不喜歡,家長肯定不會選擇。所以在做招生諮詢,或者領家長參觀機構時,就要巧妙地抓住孩子的心。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多讚美孩子等等。初步瞭解孩子的喜好,帶孩子試試他可能感興趣的玩具或者課程 。

02

巧用家長的“從眾”心理

當家長覺得哪家培訓機構都差不多的時候,會選擇人多的地方。他們慣性認為,哪裡人多,哪裡就好。因為人多就代表著口碑好,被更多人信任。

培訓機構招生時,也要巧用家長這樣的“從眾”心理。在家長諮詢登記時,把諮詢的和已經登記的家長名錄,提供給家長看,讓家長產生“從眾”心理,可以達到轉化的目的哦。

比如可以集中時間進行報名和參觀活動,選擇週六週日,大家時間都比較多的時候,既考慮到家長的空閒時間,也能在不耽誤教學的情況下帶家長參觀。在這樣的氣氛下,也能刺激猶豫不決的家長做決定。

04

不要否定家長的觀點

有些家長眼光挑剔,而且經常提出質疑,或直接否定老師的觀點,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我們不要急於否定,逐漸領導家長對課程或是機構服務的認可,從而實現讓家長買單的目的。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是:

不管家長的觀點和看法是對是錯,都要虛心聽取,不要輕易否定。先肯定家長想法中一些積極因素,不要用過多消極的詞語;然後,與家長交談,瞭解孩子的優缺點及家長送孩子來校就讀的目的所在,幫助家長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後,逐步引入到機構所倡導的教育觀念中,控制談話的主動權,在家長的心目中逐步樹立教育權威的角色定位。

招生中如果遇到了“挑刺”的家長,千萬不能輕易地否定家長的簽單慾望,恰恰相反,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家長,要對自己的機構和課程有信心,跟家長誠懇地講解機構的優勢。

藝步培訓管理系統,專注培訓機構招生解決方案




1900的條頭號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包括在說的我這裡,本質上不是孩子的問題,是自已有自卑情緒,總是習得性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在心裡容易產生攀比,自己也總是在關注自己的缺點,這個是潛意識中將你對自已不滿投射給了你的孩子,孩子是我們大人的老師,他在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提醒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在全然地愛著你,現在,就請你看看自己,是不是很敏感,很在意,如是,就是自卑情節,那是原始家庭物質不足留在心中的不安全感,不自信感,學著看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自卑是阻力,更是動力,然後對自己說,我在挑我身上的毛病,或將這話寫下來,反覆讀,讓內心的不安感趕出來,不去管他,將他發洩出來,當你不挑自已毛病時,你也會發現孩子會好了,他是用痛苦來提醒你,請愛你的孩子吧,全然地,無條件去愛。


潛龍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每位家長都會早早的為孩子設定好了一個美好的未來:我的孩子是最好的!

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父母卻發現孩子的一切都與自己當初設定的不一樣:我讓你努力學習,你卻三心二意;我讓你處處表現優秀,你卻意外不斷;我讓你……

在各種絕望之後,有些父母們發現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對孩子出生時的各種喜悅完全沒有了,甚至看不到一點希望。

這是孩子的錯嗎?大部分的父母在思考後都會說:難道是我們錯了嗎?!社會環境就這樣他不學好,我怎麼辦?!

其實,許多為人父母們朋友都是很優秀的,用盡了自認為對的一切方法去對待孩子,就如同對待一部機器(沒錯,就是機器!)總是在無限度的投入原料,期待他無限的產出,而且不能停頓,即使出了問題!我想反問一下:您懂孩子嗎?

建議每位父母都去多觀察分析自己的孩子,多瞭解孩子的心理,更多發現他們的優點,掌握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樣,孩子還會有那麼多毛病嗎?

對待孩子,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請在評論區留言,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