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可以講講你對《人間失格》這本書的理解嗎?

胡瑪莉


這是一本不建議低年級小朋友看的書,具體原因在最後。
太宰治,日本人,小說家,投水自盡。

作品簡介

本書寫了主人公“葉藏”從小到大躲避現實,不斷墮落,最後毀滅的故事。
你們讀完《人間失格》以後的感受是什麼?是否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你有聽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嗎?
沒有什麼正面形象,這本書為什麼突然流行起來?很多人是因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趕緊去看了《人間失格》。但這句話最早出自壽太郎的《遺書》。太宰治在短篇小說《二十世紀旗手》裡把這句話被用作副標題。

因為很喪的一句話,《人間失格》就流行起來。也反映了社會上一些消極的想法正在盛行,書中人物的迷惘引起大家共鳴。有點眾生皆苦的意味

二、書中的生死映照

為什麼是一本讓人喘不過氣的書?
這本書讓人覺得壓抑,彷彿被霧靄沉沉的氣氛籠罩,表面上寫消極的人生觀。其實是寫血肉模糊的自己,在絕望的土地裡,試圖掙扎地活著。

太宰治的很多作品都有生死相互映照,就像《人間失格》裡籠罩在死亡陰影下的生。

<strong><strong>

<strong>

書中的生死映照和太宰治的個人經歷有關他把自己灰色的人生,投射到作品中的人物上來。
太宰治多次嘗試自殺,一共自殺五次。20歲第一次自殺,模仿自己崇拜的芥川龍之介,用吃安眠藥方式自殺;21 歲第二次自殺,和田部津子相約在海岸,吞安眠藥自殺; 26 歲第三次自殺,是因沒獲獎,然後上吊自殺;28 歲第四次自殺,是他不能忍受小山曾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服用了安眠藥;《人間失格》寫完後,他第五次自殺,最後一次自殺是生命的終結,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中第二次自殺,讓太宰治的死成為一種必然,當時和田部津子相約自殺,田部津子自殺成功了,他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留下了心裡陰影。他覺得自己喪失為人資格,自己給自己定下的罪名,是逃不開的枷鎖。

三、強烈的共鳴

看起來乖巧的你有過什麼大膽的想法?

老闆娘說“小葉啊,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只是有時候很愛喝酒。”她又說,“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如果葉藏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最後變成廢人,反而大家不會那麼難受。

葉藏很善良,不想傷害任何人。他會因為沒有安全感戴上面具給大家講笑話,讓別人高興。這是一個多麼讓人心疼的人啊。

他的自我毀滅也許是一個必然,在田部津子死的時候,就進入了圍城式的痛苦,是永遠解不開的心結。


書很小眾,能看懂的人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歷,太宰治描寫的世人像極了我們。像我們複雜的人性,有時陰暗,有時高貴。有時候也像主人公一樣不敢拒絕。這在太宰治看來是不幸的事情。

結語

雖然這是一本暢銷書,

我個人不太建議年紀太小的人看。

以前有一次初中英語老師說,她的孩子有段時間很喜歡和小朋友打架,是因為近段時間很愛看《奧特曼》。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人間失格》裡面很多墮落的內容和畫面不適合小孩子觀看。

《人間失格》裡的主人公很像邊緣性社會人他和社會格格不入,內心孤單彷徨,抑鬱色彩濃重,容易讓還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小朋友,對生活惶恐不安。缺少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態度。

建議有了一定經歷和辨別能力的成人可以看一看。


當歸閱讀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回答。

大抵是我和一個同學被欺負,我怒氣爆發對著那群人反抗,後面雖然帶傷了,可是那群人知道我不好惹所以再也沒來戲弄我。

另一個人默默忍受,最後一次比一次欺負得狠,他喜歡的女孩,因為他的喜歡而被搶走了,他忍氣吞聲以為能夠減少欺負的可能性。

最後一次我見到他的時候。

他苦笑地對我說,他被掰彎了,再也回不去了。

他不是情願地稱為那個被掰彎的人,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是懦弱。

我為什麼說這麼一個故事。

他就是葉藏,我們身邊的人間失格。

有的人說像他這種人太少了,人間失格太極端了。它太陰暗了,就像在隱秘處滋生蔓延,我們拒絕看到它。

因為我們在某種時段都當過葉藏。

“我的不幸乃是一種缺乏拒絕能力的人的不幸。

我時常陷入一種恐懼之中,以為如果別人勸我幹什麼而自己加以拒絕的話,就會在對方的心靈和自己的心靈中剜開一道永遠無法修復的裂痕。

難道不反抗也是一種罪過嗎?”

你沒有過這樣的瞬間嗎?

無法抗拒別人的請求不斷地委屈自己。

並且安慰自己大家都會看到自己的好。

你的好意有時候本質是懦弱,你恐懼,你和葉藏一樣恐懼著害怕著。

身邊的人都結婚了,你沒有結婚,不斷地相親,即使你不想,但是面對母親無法拒絕的臉龐,你點了頭。你是葉藏。

面對別人一次又一次的請求,即使不方便不情願不樂意,即使你不想,但是面對對方渴求的臉龐,你點了頭。你是葉藏。

你有過夢想,但是不斷地被嘲諷不可能做夢呢,你低下了頭,獨自詢問,我是不是錯了,你不斷的懷疑自己,最後放棄了。你是葉藏。

跟隨著大眾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最不容易被排斥,所以你是葉藏。

你看就算是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蘭德,他也當過葉藏。

或許默默無聞地成為大眾,其中的一分子。但是他終究是有勇氣的。

有的人說他如今看人間失格,只剩下娛樂。他看到的是葉藏的對不起生而為人。

他看懂過這本書嗎?

不在於那逃離不了的濃霧,而是那個最本質的你。

那個被太宰治寫出來的你。

你看到了嗎?

這是一本好書,能夠讓人讀起來毛骨悚然忍不住覺得有一個人拿著刀在剖析那個不為人知的自己。

你讀懂了嗎?


橙南織北


關於您的問題:“可以講講你對《人間失格》這本書的理解嗎?”小暖的回答如下:

不是“喪文化”,而是一種特殊的自大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序裡就奠定了一種看似很喪的基調,三張照片簡明直接的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從童年到青年,再從青年到老年,這部半自傳體小說成為太宰治展示自己內心的洪口。

“人不會笑著攥緊拳頭,猴子才會。”這種扭曲的性格,是一種極不自在的開心,是太宰治自己的內心寫照麼?對於現今社會而言,“葛優躺”等各種喪文化流行下,這種風格的開頭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對於太宰治來說,自身的經歷是這部小說的靈感來源,結合在這本書連載發表的同年,太宰治就過世了。讓很多人認為這是太宰治是在講述一種悲慘的故事,展現喪文化。

為什麼說這是一種特殊的自大呢?有人對《人間失格》書名的解釋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其實還有一種理解就是:這人間失去了留住我的資格。

悲慘的命運和性格息息相關

在第一手札當中介紹主人公葉藏的童年生活,思想就已經開始有些極端化了,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我自幼體弱多病,常年纏綿於病榻,臥病在床是深感床單、枕套、被套盡是些無聊的裝飾,到二十來歲才恍然大悟它們都是實用品,不禁為人的節儉黯然哀傷。”

就拿這段話來說,前面的內容還算正常,對一些生活物品產生好奇並且存在誤解,這是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的事情,就算二十來歲才明白的道理,也不能說這個人的性格有什麼特別。可在這段話最後一句就發現不對了,為人們的節儉黯然哀傷,直接將這段話換了個味道。

第二手札則講述了葉藏的青年生活,考進中學之後,雖然懶惰懈怠,但是憑藉著從小裝傻滑稽的本事,日益收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這是一種早熟的標誌。“因為當時我已精於欺騙他人,無須再像以前那麼費盡。”正是從這一種從自我對人產生的抗拒和差異感,才讓葉藏性格漸漸扭曲。

“在教室裡我常惹大家大笑,連老師都邊捂嘴笑邊感慨這個班級要是沒有葉藏該多好。我甚至能輕而易舉地讓那些聲如響雷的駐校軍官哈哈大笑。”

被女生迷戀的結局

小說中的第二手札提到,妹妹雪子會帶朋友到自己的房間,葉藏也照例公平的娛樂大家。這只是個開始,在後文中講述的,是他和不同女人的不同經歷。

“此時,有三個女人對我很有好感。一位是我租房子的地方仙遊館房東的女兒。每次我參加完地下組織的活動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房間,累得連飯都不吃就躺下時,這位姑娘一定會拿著信紙和鋼筆來到我房間。”

他徹底崩潰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堀木大醉之後,當著葉藏的面侵犯了良子,良子在這個時候是葉藏的妻子。良子是純潔無瑕的人,是因為對葉藏的信賴才慘遭玷汙。

良子的扮演者:石原里美“比起良子造人玷汙這件事,良子因對人的信賴而被玷汙對我影響更為深遠,為日後生活播下苦惱的種子。”

在整個文章中,我們不能以比較喪的心態去讀,更深處藏得是太宰治對於人性的批判,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人就會知道,有些人不能說心理存在問題,或許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不一樣。


《人間失格》讀完之後給我很深的震撼,讓我不自覺發了一篇長文,讓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更細緻的留了下來。

希望小暖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小暖會為出好文章而繼續努力。

青稞日暖


我是逸世,我來回答......


這條路是哪裡的小路?

這條路是哪裡的小路?

逸世君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晚上十點左右,前後花了三個小時看完。只能說是看完,而不是讀完。怎麼說呢,是非常壓抑的,從頭到尾沒有片刻的放鬆。

因為怎麼也想不明白,或者說是想不通。明明有多次拯救的機會,但因為性格或是說從小的觀念束縛,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主人公葉藏孤獨,迷惘,絕望,自暴自棄同時還自虐,可是他的家庭是不錯的,用我們現在的說法應該是富二代,只是沒有想到性格方面從自卑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要看懂這部小說,就要了解作者太宰治的一生。這位日本的天才作家,人生最跌宕起伏的就是感情方面,同葉藏一樣。其實有的時候,葉藏就是太宰治本人,他們擁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一樣的感情經歷,只不過是現實的出軌變成了小說中被強暴。

本質上就是他的精神自傳小說,在當時黑暗的日本,人們不知為了什麼而活著。是自己還是天皇亦或別的什麼東西。世間是無情的,活著是虛無的,人與人之間沒有所謂的真善美,留下的都是假大空,通過無恥的欺騙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所表現出來的都是當時社會的真正面目,赤裸透明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都是被無奈播下的情慾之種
無法擺脫善與惡、罪與罰的宿命
我們只是無奈地彷徨與驚慌
因為神沒賜給我們粉碎它們的力量和意志—【魯拜集】

這本書其實就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一面鏡子。看書就是看人,看人就是反省自身,每個人都在其中,或是影子,或是不同的面孔。而葉藏就是通過自己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病患來和這個麻木的社會對峙,不過卻沒能取得勝利。

【逸世君小結】

我們可能都會陷入這樣的一個時期,但是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什麼人間不值得都是騙人的。當我們感到孤獨傷感,迷惘絕望,這恰恰就是們絢爛的人生。

願這些苦與難,成為我們的良藥

用這良藥,愛世間眾人


逸世聽文


閱讀日本文學我有一個體會,日本人精神世界裡的虛無以及對命運的悲觀視角給予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當然這部作品也豪不例外地體現了這樣一種獨特的文化特徵。

主人公大庭葉藏極其卑微而淒涼的命運是從一箇舊式大家庭裡開始的。有人說性格是天生的。可我想不出一個處心積慮地扮演小丑角色的討好型人格與天生能夠沾上一丁半點的關係。十幾口人在昏暗的餐廳用餐不能說話,這種家庭氛圍論誰都容易被壓抑。敏感是可以天生的,這一悲劇性因素成為大庭葉藏性格的一部分。我想了很久一直不是很明白,主人公反覆唸叨自己對人的恐懼,這恐懼的由來是什麼?我只能粗淺地認為這也許是來自父親的威嚴、家教的嚴苛,那是一種視人為物的觀念。以至於主人公在孩提時代就以小丑的方式定義自己的存在,為別人提供笑料,成了自身唯一的價值。然而這並不是人真正的價值,那孩子感覺到了一絲荒誕,卻因怯弱而逃避現實。他寧可躲藏在小丑的面具下獲得暫時的安穩和平靜。有時,他甚至忍不住自內心爆發出陣陣譏笑,譏笑那些被他以絕妙的手段所欺瞞的人們。誰是傻瓜?真正的傻瓜絕不能意識自己是傻瓜。

對人格面具的依賴也似中毒,其危害性絕不亞於酗酒、吸食品毒。在真我與假我之間的分裂,是一條越來越無法彌合的傷痕。越是倍感無助,越是緊緊抓住小丑面具,而面具所帶來的懾人窒息,已經讓大庭葉藏處於死亡的邊緣。我讀的作品太少,太宰治處理的這個角色是我目前為止所見過的最軟弱的人。我頭一回感覺到軟弱這一人類的本性,是最黑暗無底的深淵。你一旦不能與此抗爭,你便徹底墮入醜陋、邪惡與恐懼中。如何與之抗爭?是什麼才能帶來生的希望?是誰能夠治癒靈魂?

“世間,不就是你嗎?”大庭葉藏反問道掘木正雄,這個一直以來從未打心眼裡看得起他的所謂朋友。

世間所不能容忍的,大庭葉藏都做了,酗酒、墮落、靠女人救濟。他覺得自己無立錐之地,世間早已沒有了他的容身之處。當掘木正雄輕佻的一句評價脫口而出,惹來大庭葉藏的反唇相譏。

“世間,不就是你嗎?”

無數次去死的念頭燃起,又被掐滅。渾渾噩噩中直到有一天大庭葉藏遇上了良子,那個露出一顆虎牙稚嫩而善良的雜貨店姑娘。她白皙的臉上有最溫熱的紅暈,她清澈的眸子有最真誠的星光。一度以為和良子的婚姻是他生命中的轉折,是徹底拋棄自身醜陋的改變。良子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純善,她對任何人都毫無戒備之心。無緣無故地信賴是完美的品質,在大庭葉藏的生命裡幾乎不曾有過這一品質。良子於他,無異於是希望的曙光,神的救贖。可是直接把他拖入地獄的也是良子。稀缺的美德被利用,無辜的信賴被玷汙,人妻成為髒婦,作為丈夫的尊嚴毫無徵兆地被剝奪了。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恰是大庭葉藏的軟弱本性,沒有任何阻止和抗議,他萎縮在自己的房間裡等待他的靈魂逐步被恥辱感吞沒。

他是崩潰了,又一次沒死成。接著借用酒精維持生命,隨後又是嗎啡的攝入,慢慢地他成為這種藥品的中毒者,無法自拔。

讀到結尾,食不甘味。我想你們也是一樣的感受。沒有誰會若無其事地讀完一個悲劇人物,又若無其事地實踐自己的生活。大庭葉藏的命運是個極致,可在我們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低潮、失落乃至喪失生活的勇氣,與大庭葉藏相比,只是個程度差別。我沒有經歷過極致的絕境,回顧往日一段晦暗的人生也不覺那便是末日。身無分文的日子、沒有朋友的日子、無人問津渾渾噩噩的日子,這些日子我都曾度過了。現在抓在手上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小幸福,都會感到這是莫大的恩惠。我還有什麼理由認為,未來是沒有光明的?

當光照進黑暗,我們會不會接受光?我想大多數人不會拒絕光明。

當光離開黑暗,我們會不會感到絕望?也許吧,但有人會想辦法突破黑暗,而有的人走不出這樣的困境。

如何與之抗爭?是什麼才能帶來生的希望?是誰能夠治癒靈魂?

再次思考這樣的提問,我情不自禁地雙手緊握,感受心裡洋溢得滿滿的力量。這股力量,帶來一股無窮的上升力,讓我不至於陷入絕望的境地。就是這樣一種超越一切的力量,像光一樣指引我,呼喚我,教導我應該如何去做,如何對抗黑暗,如何不再恐懼。

命運真是充滿神蹟,當我回頭看看曾經的過往,那些遭受的磨難已不能再叫磨難。我身邊身世悽慘的人一樣存活到現在,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同樣的光芒。苟活真的是一種罪嗎?不不,千萬不能向大庭葉藏那麼想。如果能活著,還不叫幸運,還有什麼能叫人感到幸運?世事難料,人生無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緣讓我有幸避開世間的災難得以存活完好?難道這不正是我所要感謝的嗎?

活著並不需要面具,活著也不需要把世間(他人)的價值觀強加在自己頭上。活著,只需要充滿期許,期許著未來絕不是現在這樣的命運。這就是信念(對我來說毋庸是信仰),生命的基石。信念是先於觀念與價值的東西,無比重要,無比牢靠。你不應該視其為虛無,當你真正體會到這一點時,你會發現,它才是真正的實在。毫無疑問,它才是你的生命之光。我要感謝那縷始終照耀我帶領我走出黑暗的生命之光。


一個很溼的詩人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部遺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作家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以至於對太宰治略有了解的讀者根本無需分析,就可以看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其實就是“津島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化身。書中以葉藏獨白道出的經歷,與作者本人的人生重合度之高,令這部作品也被冠以“自傳體小說”之名。鑑於其“遺作”的特殊地位,本書可看作是太宰治本人對自己人生的某種“總結”,窺探其內心世界的最後機會。在本書中,作者依舊一如既往地描寫了一個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角色的掙扎與沉淪。而若要問本書與太宰其它作品相比最顯著的特點,或者“相同之中的些許不同”是什麼的話,恐怕只能說,本作是刻畫太宰治“丑角精神”最深入、最全面也最徹底的一部作品。

所謂“丑角精神”,就是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一味屈從對方的要求,為取悅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出乖賣醜,耍寶搞笑來與他人同一化的行為趨向。書中主角葉藏,從小時候起就懂得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學生時期在眾人面前的搞笑表演,這些都可說是“丑角精神”的表現。仔細回想的話,也許我們在學生時代乃至當下的生活裡,也曾遇到過類似行為的人,甚至我們自己,也曾多少扮演過“丑角”。這種行為背後蘊藏的心理機制是什麼?一般而言,在過度趨同,即強調“社會人”的同一性的社會中,個體的自我個性會經歷“同化”過程,即抹去自我中過度特異的部分而使其成為更“適應”社會的存在。魯迅曾言:“皆滅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別異,泯於大群”,正是此意。乍看之下,“丑角精神”也是這種同一化的表現,然而其內在卻大有不同,因為“丑角”本質上只是一層偽裝,是從自我本體中分離出來的“人格面具”。其存在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同化,而恰是隱藏那個與眾人“相異”的自我。早在孩提時代,當其他孩子還在對世界予取予求的自我中心化階段時,葉藏(或說太宰)就已經敏感地感知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並對這種可能帶來孤立和疏離的差異而深深焦慮不安,充滿了對外界和他人的戒懼感。“對於人,我總是恐懼地顫抖”。是什麼造成了這種過度的敏感和早熟?是身為貴族的父親的過度嚴厲?是因為“紐帶”作用的母親的缺位?還是津島家淡漠的人情?對此我們無從得知,但其結果卻是一目瞭然的,那就是年幼的太宰就此學會了戴上“丑角”的面具,“將那份憂鬱、神經質一股腦地隱藏起來,努力偽裝出天真無邪的樂天,逐漸成為一個娛樂他人的怪胎。”

這種偽裝一直持續到學生時代的末期,期間雖說有過險些被揭穿的經歷,但大體還算涉險過關。然而,隨著“踏上社會”日子的日益臨近,“丑角”面具的崩塌卻也難以避免。一方面,“丑角精神”雖然是為了求得同一,但卻並不是真正改造自我的社會化,而是千方百計的隱藏保護真實的自我。在太宰的內心,雖然時刻因為與他人的不同而感到恐懼,但同時卻又執著於這份不同所帶來的優越感,無論是“揹負災禍”、“貴族精神”還是“選民意識”,都是這種優越感的體現。在《乞丐學生》中,他甚至說出了“只有具備優越感的人才可能扮演丑角”這一明白無誤的話語。從這一點上,太宰治其實就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在保留自我的鬥爭中不願徹底放棄的人”。可是要取悅一兩人還算簡單,這偽裝要騙過“世人”眾目又談何容易?因此,他始終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反而是反社會的革命團體更能令他安心,“不合法,對我來說有點好玩。說得更明白點,這讓我心情大好。世界上所謂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另一方面,“丑角”的面具雖然與他人建立了看似正常的聯繫,但這種聯繫只是建立在偽裝的人格之上,其本身也是虛假而脆弱的。這也導致真實的自我從未真正向外界敞開心扉,因此尤為恐懼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傷害。虛假的外殼擋住了可能的傷害,但也擋住了溫情與關懷,讓本體變得愈加怯懦無助。親情、友情,甚至男女之情,都成了提防戒備的對象。即使與同為孤寂之人的女性共度一夜而帶來的幸福感,也會在第二天一早煙消雲散,不得不變回那個輕浮的丑角,那個“連幸福都害怕”的懦弱者。因此,“丑角”看似與外界保持聯繫,實則與自閉症患者一樣,都是將自我隔絕於這個世界,以維護自我完整性的人。因此,這種“丑角精神”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無論再怎麼努力,葉藏最終仍然成為了一個被社會排斥疏遠的“邊緣人”:自殺未遂、被包養、酗酒、吸毒、肺結核病……太宰以頹廢的行為將自己從這個社會放逐,既然扮演丑角已經難以取悅“世人”,那就乾脆主動向邊緣滑落,以保全自己心中那份僅剩的驕傲。

葉藏說,他是用“丑角精神”作為對人最後的求愛,可他其實根本不會愛,因為他缺乏袒露自己內心,或是探視他人內心的那點勇氣。“他人即地獄”,在他的眼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放浪形骸的日子裡,他索性不再尋求人與人的聯繫,反而不再如履薄冰。可這並不能減輕他對別人的恐懼感,直至良子的出現才令此狀況有所改觀。良子是一個理想人格的寫照,一個“完全信任他人”,“如神般的純真”的人。這個宛如耶穌基督般的存在,對於無法信任他人的葉藏來說,無疑是整個世界中唯一能夠令他安心的治癒之所。太宰在自己的人生中是否遇到過良子的“原型”?是為他殉情而亡的田邊,還是曾有夫妻之實的小山,亦或是最終與他共赴黃泉的山崎?也許我們終究無從得知,但這無疑是他的精神救贖。然而,社會的惡意和傷害卻打破了他的幻想,良子因為輕信而被無良商人姦汙,標誌著希望和救贖的破滅,以及主人公的徹底絕望與沉淪。最終,他成了“精神病人”,“瘋子”,“人間失格”者(喪失為人的資格者)。這是否也是太宰治本人後半生精神追求的縮影呢?完成本書後的自殺,是否是保全自我,並重新獲得世人肯定的唯一途徑呢?因為,也唯有在他人的記憶裡,“我們所認識的阿葉非常率真機靈,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天神般的大好人呢。”

太宰治生活的日本,是一箇舊道德秩序和集體主義依舊盤根錯節的社會,我們並不生活在那樣的社會中。然而,今天我們閱讀太宰治的作品,卻並沒有太多隔閡感,反而能夠生出一種超越時代的共鳴。這恐怕是因為,如今的後工業時代,也同樣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壓抑乃至抹殺個體自我以使其“適應社會”的病態時代,身處其中者若是想要保留心中那個自我,便也一樣面臨如太宰那般被邊緣化和“人間失格”的危險處境。在這種掙扎之中,我們也許並沒有成為大庭葉藏那樣的“丑角”,但在內心深處,又何嘗沒有一個懦弱卻又渴望實現的自我?太宰治看似全為自我描寫的文字,卻喚醒了讀者那沉睡而瀕臨消失的真實靈魂,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精神處境。這,也許就是太宰文學在如今依舊能夠虜獲讀者的原因所在。



讀書and看劇


我認為是作者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巧妙的隱藏在書中主角葉藏的遭遇之中,借用主角的獨白,窺探自己的內心世界!

《人間失格》這本書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等。

我覺得太宰治就是屬於“高敏感”感知力的一種人格。作者構架出來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的本身,但一定也是作者的代言了。就像是《人間失格》裡面的葉藏,就是那種敏感性的性格讓他接收到了太多別人無法理解與不會理解的“信息”與“情緒”。讓我想起科幻、恐怖電影里人物能夠聽見、看見別人無法知曉的東西一樣。本質上我們的都是生活在這個區域的人類,但是視角的不同就帶來,太多不同的內心狀態與思考,這些都是屬於比常人多出來的思維因子。這種因子可能就可以轉換成天賦秉承的材料,也可能變成折磨自己的雜波。就像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紙之隔一樣。而葉藏,或者說太宰治就是兩種可能的合二為一了。

回到文章的主題內容:《人間失格》的名字其實就是喪失了作為人的權利的一種“無賴”,日本文學中的“無賴”就是代表著一種絕望之中的無能為力。而主人公葉藏表面上是一個彬彬有禮、非常聽話、善於搞笑,經常做一些讓人捧腹的故事,畫一下搞笑的漫畫和寫一些有趣的文章。非常討人喜歡。但怎麼就會像前面說的那樣陰暗和敏感的內心呢,當你閱讀文章的時候就會發現作者太宰治直接將葉藏的內心世界表達給我們看。這些搞笑之下就是掩蓋著的痛苦內心。

這些人與人之間的規則、觀念、關係。而他都不理解,也覺得自己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這個人類社會是帶來的喪氣和恐懼。其實我們的青春期都經歷過這些,出入社會的思考、從校園到社會的變形帶來的鎮痛。只是葉藏的敏感感知力過早的體會到了這些之後帶來的絕望與孤獨。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自己是沒法融入社會的異類,他對這些規則的真心實意的融入覺得無能為力。

他努力的去迎合別人,他不知道怎麼去要求別人,連笑父親要禮物這件事都做不好,父親說有一種孩子們很喜愛的面具,問他要不要的時候,他也無法做出決定。弄的父親不開心。葉藏在這種沒能討父親開心的行為中焦躁不安的同時半夜的悄悄的在父親的記事本上寫下了面具。第二天父親一個勁的笑著說這事葉藏的惡作劇。讀到這時,似乎就能一下子的感悟到了,葉藏那種理解不了他人,也無法被理解的“無奈”之心。

  這種不是出於自己本心的搞笑行為,就成為了他自認為的“人格”的最後屏障和與“人類”接入的接口。這種脆弱的,當被故事中、現實中的“人事物”打破擊碎的同時,也就帶來了生命最後的自我審判。

讀完《人間失格》迴歸到自我本質的養分裡,其實就是要去明白:我們所有的痛苦、喪氣、失落裡都不曾孤單。同樣也感謝互聯網的時代能夠讓我們在群體中因為某種共同的認知感,結成集體獲得認同感。同時也一樣需正經、可愛的面對可能會遇見的那些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




西路壩七杯茶


《人間失格》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作者太宰治與小說主人公大庭葉藏有著非常相似的經歷,作者也在小說發表的同年自殺身亡。

主人公大庭葉藏有著令人羨慕的外貌,殷實的家庭條件和聰明的頭腦,卻從小發現自己與其他人都不同,他無法理解周圍的一切,無法融入,也沒有辦法逃避,他看透了生活的陰暗與悲哀, 卻又無可避免的成為了令人悲哀的人。小時候用誇張虛偽的行為,掩蓋自己害怕痛苦的心理。逐漸長大後,因為不懂拒絕,不斷傷害別人,又不斷被傷害,雖然生性善良,但本能的逃避,使他無法將內心的想法與別人訴說,酗酒,毒癮,最後淪為了窮困潦倒的癮君子,靠著畫低級漫畫,來維持痛苦的生活。

有人評價說,這本書實在矯情,主人公變成一個廢人,明明是自己一步步作出來的,沒有人強迫他,逼著他選擇這條路。也有人同情大庭葉藏,甚至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有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想說,如果真的認為這本書很矯情,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說明你的生活並沒有很多陰暗的一面,你沒發現,或者你仍然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可是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還有許多,在小時候遭遇過變故後,便漸行漸遠,走向陰暗的角落,不是他主動,而是生活一下子給了他太多打擊,他不再相信愛,也沒有能力被愛。你搖著他肩膀說:“你看啦,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有那麼多人愛你!”他惶恐的睜著眼睛:“不!我害怕!我不敢!我沒有辦法相信!我很痛苦!我不要走出來!”你以為他不想相信嗎?你以為他不想被愛嗎?他就是一個脆弱的膽小鬼,連被愛都會受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也有著與他相似的感受,即使在面對家人,我也會小心翼翼,生怕會受傷,這不是我的選擇,是本能。我一面有著對家人的愧疚,因為我知道他們都很愛我,一面又恐慌他們說的每一句,刻意疏遠。這種痛苦,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逃避得了,不敢說,不敢做。我不求我能相信愛,只希望自己能保護好自己,即使不相信,也不會傷害愛我的人。而那些說矯情看不懂的人,生活一定很幸福吧!至少是我羨慕的樣子。

並且《人間失格》這本書,是太宰治在寫自己的一生。那三張照片就是太宰治一生的心境變化。第一張太宰治為了別人而活,全心全意的迎合別人開心。第二張是太宰治成年後對慾望不加掩飾,自甘墮落。第三張照片是太宰治對世界徹底絕望,對自己也徹底絕望,認為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但作者為什麼會有這麼悲觀厭世的情緒。作者一直沒有在文章提到,也沒有去做出任何改變讓自己活的更開心一些。他做的永遠是隨波逐流,醉生夢死。雖然人越是瞭解這個世界就會越絕望,但瞭解這個世界的人,他們永遠也不會有種隨波逐流,安樂等死的生活態度。個人認為太宰治不是得了抑鬱症,那麼他就是一個懶惰的天才。人間失格其實有一部分太宰治自己的影子在裡面。說起太宰治這個人吧,與其說他是生來這個世界,不如說他是到這個世界赴死,他的一生就是在追趕死亡,曾自殺多次,又在寫完人間失格的次月自殺,他的內心已經沒有什麼思潮起伏可言。


金融學肖學士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很幸運自己的童年是快樂的,H卻沒有我那麼幸運。

中考,H也一樣沒有考好,交錢去了一所比較差的高中。現在人們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

“因為沉迷手機遊戲,早戀,性格太倔而自暴自棄,把自己毀掉的人”

這可能就是人間失格吧,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後來玩的心智成熟了一些,回想起了H的故事,又看了一遍人間失格。還是給我感覺很不舒服,但我似乎能看明白一些了。

這是一部喪的純粹的作品。

和當下年輕人流行的“喪文化”不同,我覺得那只是年輕人一種逃避現實的方法,一種對自己的不自信,在生活點壓力下低頭,還有些甚至是幻愁,中二病。

總之這不是不可救藥。

《人間失格》全書是黑色調的,全書都是抑鬱的情感基調,日常生活在主角點視角看來都被畫上了虛偽,醜惡。

葉藏不是一種人,是一種心態。有時候就是這樣,當你接二連三收到打擊,你會覺得身邊的一切都變的陌生,甚至是可怖,彷彿全世界沒有人能懂你,孤獨感,恐懼感,自我厭惡,自我排斥,全世界的光都像在離你遠去了。世界上看不見可愛,人與人之間感覺不到溫暖,這種感覺是絕望了。

但如果你願意打開一扇門,光還是會湧進來。每一個心靈都是渴望著被治癒的,要不是看不見希望,誰又願意放棄呢?

很多人,很多人,都會有過葉藏一樣心態,不要覺得這是自己的錯。我們要相信一點,人的每一種情緒都是被允許存在的。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態啊,但是生活總是要繼續,要麼就此止步,要麼繼續前進。人生總有低落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去找到自我排遣的方法,也許是找個人傾訴,也許是聽一聽喜歡的音樂,也許是再重溫一遍喜歡的書。

生活有時候確實很難,但有時候也很精彩,偶爾也會絕望,但永遠值得期待。

在我心情低落的時候,我會聽毛不易老師的歌,從中能找到被理解的幸福,他就像是我的知己一樣,一個未曾謀面的摯友。我會讀蘇東坡的詩和傳記。有時候在半夜睡不著的時候,我會寫首小詩來自我排遣,把感觸記錄下來,每一種情感體驗都是寶貴的,無論喜怒哀樂,它們都值得被你銘記。


好劇回顧營


如果你不是自怨自艾、孤芳自賞或者自覺懷才不遇的人,沒必要看這書,日本文學界對這本書的評價不高,如果你喜歡文筆細膩、情感豐富、社會批判內容的日本文學作品,可以去看看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那本比這本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