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網友熱議:戰“疫”,一堂“思政課”

2020年初,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這是一節紀實性的,深具教育意義的思政課,無數位“老師”不是靠言語,而是靠行動在傳遞著信仰和力量,讓每一位“學子”接受精神的洗禮。

在這個大課堂裡,可以感受什麼是愛國。愛國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體現在具體行動中。這些天,我們時常被許多人、許多事感動著,賣菜小夥虞強收入不高,卻主動拉了1000多斤芹菜免費送給醫院;邢臺一男子向防控人員扔下400個口罩就走,署名“中國人”;70歲拾荒老太太徐美英,想為武漢捐款1萬元,被拒後號啕大哭……他們雖然都是小人物,但卻都有大愛、有大情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愛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學生應從全民戰“疫”湧現的感人事蹟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主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定理想、刻苦學習、錘鍊品德、增長本領的實際行動中,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在這個大課堂裡,可以領悟什麼是擔當。戰“疫”,國家在擔當,19省市對口支援、幾萬名醫生奔赴湖北、火速新建醫院……這些大動作,背後都有國家的身影,有國家的制度在發揮優勢。戰“疫”,公民也在擔當,從身患漸凍症仍奮戰在前線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到年逾八十再次掛帥出征的院士鍾南山;從逆行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到挺身而出在基層嚴防死守的幹部群眾……他們舍小家、保大家,展現的是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學生應從國家的擔當中,充分認識到我們黨的領導的巨大作用,認識到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從民眾的擔當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在這個大課堂裡,可以體會什麼是敬畏。這次疫情讓我們再次感受了人類生命的脆弱,小病毒可以造成大危害,使成百上千人陷入生命危機。慘痛的教訓讓我們意識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我們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不僅要敬畏自然界的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還要敬畏他人的生命,比如不能為一己之私隱瞞病情而致他人感染。明大德、守公德,明是非、守底線,是我們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價值觀念,學生通過這次戰“疫”,應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活動。在這特殊時期,學生停課不停學,既要學好“有字之書”,也應讀好“無字之書”。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