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都說曹操是奸雄,怎麼理解奸雄的意思?曹操的奸和雄是什麼?

情義無價品歷史


奷雄這個詞,奷是修飾雄的,雄是主語。因此,這個詞主要是褒義詞。

正是因為如此,當有名士評論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時,曹操才會不惱,反而很高興。

人不怕奷,就怕沒有正義感和雄才大略。

如果單是奸,那麼就會象蔡京,秦檜,賈似道那樣,禍國殃民。

曹操有奸的一面,比如說徵徐州時屠城,殺孔融,殺王垕,殺楊修。

但曹操更多的是濟世情懷,英雄氣質。比如他舉義旗討董卓,迎奉漢獻帝,東征西討,誅滅割據勢力,統一北方,等等,這些都對當時的百姓有利,且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三國時期,英雄眾多。如蜀漢的劉備,諸葛亮,五虎上將;曹魏的郭嘉,荀彧,典韋,張遼,許褚;東吳的孫權,周瑜、魯肅,甘寧,等等。但若評比,不能不首推曹操。曹操有明確的政治思想,有偉大的報負,有廣大的胸懷,終生奮戰於統一天下的戰場上,是一般謀士和武將所不及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曹操是名符其實的奸雄。奸雄是是奸侫之臣竊取國家政權,威脅皇權統治,又能治世安邦,有雄才大略,對內有軍事統一能力,對外能驅逐四夷,穩定邊疆的人稱得上奸雄。。。曹操不是奸侫,但個性鮮明,不搞陰謀,明著的幹,是屬奸詐,一驚一咋,是屬計謀,使人摸不著頭腦。曹操殘忍,殺人不需要理由,以自我為中心,殺呂伯奢一家。生性多疑,怕人窺視內心,殺楊修、華佗、孔融、邊讓等人。為報私仇,三剿徐州,兩次屠城,毒辣之很。。。曹操有著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迎接獻帝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了政治資本。廣羅天下人才,以朝廷的名義凝聚人心,對紛爭的諸侯實行軍事打擊,先後剿陶謙,平呂布,討袁術,驅劉備,佔領兗州、豫州、徐州、揚州、司隸廣大地區,實行駐軍屯田,減輕百姓徭役。與袁紹對決官渡,納言用謀,以少勝多,取得勝利。在袁紹去世後其子內爭,出兵佔領河北,北擊烏桓,逐趕鮮卑,統一北方。。。207年率大軍南下荊州,劉綜不戰而降,意欲進兵江東,一統天下。不想赤壁大敗,回到許昌。稱公稱王,擅殺皇后,把朝廷變成自己家當。進軍關中,打敗馬超、韓遂。收服羌胡,穩定西北邊疆,進兵漢中,張魯投降。與劉備爭戰漢中,以失敗而回許昌。曹操戎馬一生,在三國時代影響深遠,英雄豪情萬丈,建安文學三曹詩歌是後世標榜。曹操雖未覬覦皇位,但為自家奠定了牢固基礎,是當世實實在在的奸雄。





劉坤忠120


世人對曹操的評價,一是“奸雄”,二是“梟雄”,他的多重性格讓他在亂世諸侯爭霸中能滅掉呂布、袁紹、袁術等地方割據勢力,三分天下有其二,為曹魏的建立打下基礎。

曹操的那句著名處世名言之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無不體現了他的奸詐。意外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後,想的不是對他們的愧疚,在碰到毫不知情的呂伯奢後,不給他任何原諒或控告報復的機會,也將他殺死。

他耍“奸”的同時,也是他梟雄一面的表現,這也是他與別人的不一樣之處。曹操徵張繡,那時麥子剛熟,百姓因為曹操大軍出征來不及收割,曹操規定踩踏麥子以死當罪,而自己騎馬卻踩壞了麥子,他在眾人面前著實秀了一把奧斯卡影帝般的演技,拔劍要砍自己,部下都知道他在作秀,也都做起了配角給他臺階下,於是他用“割須代首”收買了一波民心。

徵袁術,軍中無糧,糧官報告給曹操,士兵有可能譁變,曹操跟他說他會想辦法,而又汙衊糧官偷竊糧食,將罪責扣到了糧官頭上,士兵將怒火轉到了糧官身上,糧官被軍法處置,而曹操借糧官的人頭穩定了軍心。

曹操之所以是梟雄,他自身的才能和能用人之處不可忽視。他的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是頂尖的,善用兵,讀書還寫兵書,平定各處混亂,叱吒亂世幾十年,位列三公。能讓那麼多謀士如郭嘉,賈詡,荀彧等為他效力,可見他的胸襟之廣,相比袁紹,那麼多謀士給他建議,他卻不能做主,而到了曹操,卻大多能得到採納。收買人心也是手段極高,徵張繡,長子侄子都死了,而他卻向眾人說他哭的是他的愛將典韋,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愛才是有多麼的渴望。

赤壁之戰失敗時,好不容易逃到了樊城,一路上被人追都沒有哭的他這時卻哭了,眾人問到為何而哭,他說如果郭嘉還在的話他也不會有這樣的慘敗,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都沉默不語了。戰爭失敗了還不忘讓部下像郭嘉那樣給自己多賣力,向天下傳達自己想要郭嘉那樣的人才。

他跟別人說如果不是他不知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而他自己何嘗不想稱帝,放權了又怕被報復,那自己就效仿周文王吧。


朕驚歷史


對於曹操,古來褒貶不一,但大多數人認為曹操是一位:奸雄或者說梟雄。很多名人都對曹操有不同的評價,放在現代來看,曹操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至少可以說是一位英雄,但是不得不說,他也是一個陰險狡詐的人,從很多事情都可以證實這個結論。


曹操,是誕生於亂世的“英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

曹操出生於宦官之家,《三國志》中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從小機敏,放蕩不羈。但是他對於武藝卻有著特別的喜愛,同時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這對於他以後的事業打好了基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劉協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了呂布、馬超、二袁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鮮卑、南匈奴、烏恆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可以說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個人是很可怕的一個人,雄才大略,有勇有謀。

其實他的誕生是亂世使然,也是必然的,我們回顧歷史,大多數的英雄都是生於亂世長於亂世。天下太平是不容易出現這類人的,因為人們安居樂業就不會思變思反。

其實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他為什麼造反?不過是因為活不下去,反正造不造反都是死,還不如搏一把!

曹操的“雄”體現在政治方面。

首先曹操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即便劉備有著關羽、張翼德、諸葛亮等流傳千古的名將,但最後的贏家依然是曹操。

與劉備不同,曹操雖然也有很多我們熟知的得力助手,但名氣都不如關羽等,這才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典故。但他還是贏了,這從側面印證,曹操的確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家,不虧於“英雄”的稱號。他的“雄”不僅體現在軍事方面,還體現在其政治方面:

懲辦豪強

曹操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由於禍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

唯才是舉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尚禮重法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響,其根基屬於儒家思想範疇,尚仁義禮讓,並試圖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術,嚴刑峻法,史載甚明,這構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側面。此即“撥亂刑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處於亂世之中的曹操既強調刑法,也沒有忘記禮教之用。他始終尚禮重法,兩手俱用,並在禮法並舉、兩手俱用中表現出了特有的譎詐之能。

有此可見,曹的雄才偉略,對於政治的理解,都是非常貼合民意的。

曹操的“雄”體現在經濟方面。

施行屯田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曹操在北方屯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改革戶籍

曹操在攻破鄴城後,鑑於東漢後期沉重的人頭稅,改為戶調製,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收田租每畝為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他不得擅興發”。這一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

興修水利

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北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

這些經濟制度,大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曹能被民眾擁戴的理由。

曹操的“奸”體現在哪些方面。

挾天子以令諸侯

好事都是我做的,壞事得有人背鍋,這是曹操奸詐的一方面體現。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是曹心狠手辣的濃縮,舉個例子。在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亡的路上被官方抓獲,後來陳宮仰慕曹操的志向把他放了,和他一起逃亡。逃亡路上路過曹好友呂伯奢家,呂伯奢殺豬宰羊盛情款待曹操,自己去外邊買酒。曹操見呂伯奢家人磨刀,以為要加害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全家。逃離的路上遇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知道自己錯怪了對方,索性就連呂伯奢一塊殺了。

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曹操的“奸”。也是曹生性多疑的證明。

曹操殺禰衡,借刀殺人

禰衡,既有文采又有辯才,而性格剛直高傲,總是輕視別人。禰衡和孔融是好朋友,孔融多次向曹操舉薦禰衡。但是禰衡不喜歡曹操,對於曹操的多次邀請都以各種理由推卻,而且還對曹操狂言,曹操於是懷恨在心!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一次曹操大宴賓客時,禰衡一絲不掛地為曹操擊鼓。曹操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曹操起了殺心,但又怕別人說自己不愛惜人才,於是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劉表知道曹操的用意,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被黃祖殺害。

這一點也證明了曹操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而且不止要報復,還要顧全名聲,那句形容詞就不說啦。


最後,曹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之所以自古以來褒貶不一,正是因為其不僅僅有著雷霆手段,同時也是個奸詐之人,自私之人。所以“奸雄”就是對其最好的詮釋了。


聞香書坊


首先,從我的理解上,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再不濟也是梟雄。

為什麼曹操被後人稱為奸雄?全都拜羅貫中所賜,他的《三國演義》一書影響太大,以至於後世都是這樣認為的,且看戲臺上的白臉曹操就是見證,深入人心。

曹操的奸主要是指他的這些方面: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漢獻帝稱為傀儡,自己獨掌天下,在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來看,就是欺君罔上,不忠。

二、生性多疑殘暴,殺楊修,殺華佗,留下話柄。

三、生活方面,調戲貂蟬,為大小喬造銅雀臺等。

這些足夠在儒學正統的封建社會造成抹滅不掉的影響。

曹操的雄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重視人才,禮賢下士,從光腳迎許攸就可以看出,以至於手下能人賢士數不勝數。

二、心繫民生,其詩詞《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一段可以看出他對人民疾苦的感慨。

三、心繫天下,志在統一全國,在其詩詞《短歌行二》中一句“一匡天下,不以兵車”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在不用兵而統一天下,“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句更能體現出他一心匡扶漢室之心。

總而言之,曹操其一生都在為統一漢室而努力,為這一目標至死不渝,無奈當時漢室積弱,無力控制四方,各地群雄並立,只能通過武力方式去解決,而他“奸”的一面只是個人性格上不好的一面,人無完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曹操的選擇是正確的,應該稱之為英雄。


甲良生日記


曹操是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他一生都豐富多彩,從單身刺殺董卓,到最後建立大魏國,稱帝,與蜀,吳兩國成三國鼎立之勢,無不需要大魄力,大才能。有人說他是梟雄,也被有人稱他為奸雄。

1:那麼,什麼是奸雄呢?

所謂奸雄,就是指奸人的魁首,也指弄權欺世的人,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人。

2:體現他的奸詐之處:

  • 攜天子以令諸侯,他在救回漢獻帝后,將他帶回了自己的老巢,以此來命令當時的其他諸侯
  • 錯殺呂伯奢家人後,非但不知悔改,更是一錯再錯,殺到底,並且說出了一句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 他在一次戰爭中,因為糧草不夠,軍心渙散,他就將責任推給了糧草官,以他的人頭穩定軍心。
  • 他在晚上睡覺時,殺死了奴僕,並且慌稱是在睡夢中無意殺人,以此來警告那些想刺殺他的人。等等許多地方都能體現他的陰險狡詐。

3:體現他的雄偉之處

  • 從個人事件看,像單身入京刺殺董卓,當時董卓掌權,禍亂朝政,他還能如此做,是不畏懼死亡,是有大魄力,並且廣招天下能臣賢士,成立反董聯盟
  • 從個人能力看,他熟讀兵法,且善賦詩歌,有自己的政治抱復
  • 從歷史上看,他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KK御龍


奸雄這個詞看起來是比較貶義的,用在曹操身上實屬過分。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什麼天下正統之說…所謂的漢室也只是後世人受各種忠君思想所致。

而且“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三國中許邵對他的評價,而在《後漢書 許邵傳》評價“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所以“奸雄”的說法應當是後人受儒家“忠君”思想影響而杜撰的。

而《三國演義》裡稱曹操“奸雄”,大概從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奸”首先表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次打著擁護漢室江山的旗號,逼迫獻帝封他為魏王;再就是因為疑心,殺害救助他的呂伯奢一家,說下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然後回到當時社會背景,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異軍突起,安定北方,實不算奸;他求賢若渴,無論是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是尊重關羽,都是唯才是舉,使得天下英雄盡入彀中,看當時他的追隨者,無一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而且加上他統一北方,致使亂世逐漸平復,生民得以休養生息,這無疑不是他的功績。所以說,曹操實不是奸雄,絕對算得上是英雄豪傑之輩,個人認為,同是諡號為“武”,曹操絕不遜色劉徹甚至尤有過之。


風轉了幾個彎


許劭評論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奸雄一稱由此得來。觀曹操一生,生逢亂世,起於官家,此後大起大落又大起,手掌權勢,瓜分天下,後人對他褒貶不一,損譽參半,可謂是一代傳奇。

陳壽在《三國志·武帝紀》中評論其“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再說“奸雄”一詞,可謂是對曹操行事為人的精準概括。他在群雄割據的亂世下藉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甘為臣,以下犯上,相當於謀逆,這大概是他所有事蹟裡最大的“奸”了,又說其性格狡詐,重用刑法,好美人,妻妾眾多,行事作風不拘小節,便是“小奸”。但他掌權之後,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懲辦豪強,用人唯才是舉,尚禮而又重法,一系列舉措有效恢復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平穩了社會局面;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在這樣的局勢下曹操率領軍隊統一了北方,他的兵法、御下之能高深,是為將之大才,這便是他的“雄”。

又“奸”又“雄”,便是對矛盾如曹操最好的概括。


錦城春


“奸雄”高度概括出了一個血肉豐滿、真實可信、充滿人格魅力的男人和梟雄的形象。曹操找許劭來評價他,許劭評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不僅不悅,而且大笑而去。曹孟德何以要笑?顯然認可這樣的評價: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充滿缺點的英雄豪傑,沒有缺點那還是人嗎?唯有充滿普通人的缺點的英雄,才真實可信,才充滿人格魅力。

他的“奸”展現的是他的雄才大略,“雄”又以“奸”來施展。

一、“奸”而成“雄”、有“雄”才“奸”的天才

1.曹操是個“小偷”,竊取漢朝江山嗎?周瑜說曹孟德為真正的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東漢以來天下大亂,社稷罹難,民不聊生,而漢獻帝劉協雖貴為天子,卻仰人鼻息、苟且而活,無所作為,一國之君無法招領天下,這混亂局面如何收拾?在亂世中只有曹操站出來了,打著皇帝的旗號號令天下,這恰恰是他的政治智慧的體現,打黃帝的旗號,以國家的名義來招領,既名正言順,上令下達,又能籠絡人才,匯聚人心,凝聚力量,還能消除不同政治勢力的阻滯,便於收拾天下。這不是雄才大略是什麼?

2.曹操奸詐狡猾,玩弄手段嗎?這些顯然不是君子所為。如賞呂布,激化呂袁兩人的矛盾,與孫策示好,聯兵攻打,袁術不戰自潰;採取“圍魏救趙”的方法擊敗黑山黃巾軍,解了東武陽之圍;欲趁夏侯淵平涼之威收復漢中,又恐江東孫權作亂便往合肥送了一條密令“賊至乃發”,孫權開始攻打合肥,魏將張遼打開教令:“張遼李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並吩咐送信的薛悌勿與戰最終孫權大敗;還有“望梅止渴”等等。暫且都把這些當做耍賤耍滑、玩弄政治,但是縱觀古今中外,仗從來不就是這樣打的,政治這東西不就從來是這樣玩的嗎?不玩這樣的“奸計”、不出這樣的心計,仗能打贏、天下能統一、地位能鞏固?而恰恰是這些充分的展示了曹操料敵決勝、善於用人、用兵嫻熟、善於審時度勢的天才和雄才大略嗎?

3.曹孟德的殘忍冷酷,“寧負天人”。這是曹孟德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曾經殺害皇后、貴族以及他們的親屬。曹孟德活埋了徐州地區數十萬男女,以發洩他父親的仇恨,活埋了官渡戰役中袁紹的八萬名士兵,殺呂伯奢一家,殺監糧官,殺名醫華佗,強佔鄒氏逼反張繡,逼死自己最得力的謀臣荀彧,赤壁之戰後用體弱及受傷的士兵填路等等,都能看出看出他的冷血,殺人不眨眼。我們無意替曹操開拓,但是平治天下、整治亂世,戰爭就是戰爭,沒有溫情脈脈,冷血、冷酷、毫不留情,如果毫無手段、軟弱徘徊、優柔寡斷,能治得天下嗎?

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掃平軍閥,統一北方,恢復發展生產,社稷太平,不行安居樂業。

曹操的“奸”恰恰才展示出他的“雄”;而他的“雄”體現於他的“奸”。

二、奸雄兼備、充滿人格魅力的一代梟雄

1.曹操是文武雄才集於一身的一代梟雄。他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難得的國家治理者,而且是一個成就卓著的文學家。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問題,又發展了農業生產;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廣納賢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等。在文學上,他的《蒿里行》、《觀滄海》等慷慨悲涼,氣魄恢宏,是膾炙人口的詩歌經典。這樣一個文武雄才集於一身的豪傑英雄,天下能有幾人?

2.曹操是一個血肉豐滿、充滿人格魅力、真實可信的男人。在我們以往的概念裡,凡是英雄都是: “高大上”“偉光正”,沒有瑕疵,沒有缺點,完美得近乎透明。但是,這不是英雄,是雕琢和偽裝出來的英雄,沒有說服力。而曹操恰恰既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運籌帷幄的豪傑,一個揮斥方遒、熱血沸騰的梟雄,又是一個充滿缺點瑕疵、接地氣的普通男人,一個能屈能伸、能躺能坐的大丈夫。這才是真實的英雄。


音準不準


曹操被人們稱之為“奸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邵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實許邵的這句話,在《後漢書》裡還有另一個版本: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兩個版本孰真孰假已難分辨。不過都各有一個“奸”字,說明曹操的天性裡與這個字是分不開了。

另外還有八個字與曹操的“奸雄”稱謂密不可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八個字出於裴注——“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這是離開董卓逃歸故里時,途經故人呂伯奢家裡發生的一幕。其實這件事,裴注裡還有另外兩個版本——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曹操),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後面兩個版本都沒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按《魏書》的記載,曹操是出於不得已之下的自衛。究竟哪個版本更可信,見仁見智。

一個人若私德有損,是“小奸”,若是有損公德,則是“大奸”。一個站在權利巔峰的人,其人的“私德”必然主導著他的“公德”。一個行仁義之人,其執政必然傾注於仁義,反之亦然。

觀曹操執政,對內禮賢下士,對外掃蕩不臣之諸侯,這一切都是極其正面的。但是他封魏公,加魏王,都暴露出狼子野心,為當時正義的士大夫們所不齒。另外他殺懷孕的董貴人,還有伏皇后及其兩個兒子,極大的破壞了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按當時的說法是“以下犯上”。這一切都把曹操塑成“奸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