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的家乡吉安

吉安为江西省下辖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

位于江西省中部,西接湖南省,揽罗霄山脉中段,赣江中游,据富饶的吉泰盆地,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赣文化发源地之一。吉安下辖2区1市10县。全市总面积25300平方千米,2016年人口530.4万。吉安地区在宋代是儒家新传统建立的核心区域。儒家传统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一套为官方所认可的丧葬和祭祀礼仪,取代了佛寺在地方礼仪上的核心地位。欧谱和苏谱同被视为修撰族谱的典范。其实在的意义,

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吉安有革命摇篮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羊狮慕、白鹭洲书院、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 文天祥纪念馆、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阁、槎滩陂等著名景区景点。

我的家乡吉安


夏、商两代,属于扬州西境,干越。

周代,属吴、越、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郡治在今安徽六安市寿春县城关镇)。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秦亡,楚、汉争霸时,英布为九江王,庐陵县属九江王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颍阴侯灌婴渡江平定楚地后,析九江郡地,设立豫章郡(郡治在今南昌),郡领18县,庐陵县属豫章郡。

我的家乡吉安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郡治仍在今南昌),改庐陵县为桓亭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桓亭县复名庐陵县。

我的家乡吉安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东汉初平二年(191年),析豫章郡地始设庐陵郡,庐陵县改名西昌县,县属庐陵郡(郡、县同治)。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郡治在今泰和县城西北15千米处,辖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新兴、吉阳、兴平、旧城10县。建安四年(199年),郡治迁西昌县治(今泰和县城西1.5千米)。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庐陵郡治迁石阳城(今吉水县城东北8千米处)。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附近。

隋开皇十年(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大业三年(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统庐陵、泰和、安复、新淦4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永淳元年(682年),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

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军事。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吉州庐陵郡领庐陵、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万安8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市路,辖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市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市”之名自此始。至顺年间(1330年—1333年),析永新地设永宁县。

我的家乡吉安

古代十大名窑——吉州窑

明太祖壬寅年(1362年),废吉安市路,置吉安市府,领庐陵、太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二年(1369年),太和改为泰和,吉安市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莲花厅,吉安市府辖9县1厅,直到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废吉安市府,莲花改厅为县,各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龙泉、永宁、庐陵三县分别改名为遂川、宁冈、吉安市县,庐陵道共辖赣西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万载、宜丰、上高、高安、莲花、安福、永丰、宁冈、永新、泰和、万安、吉安市、吉水、遂川、峡江、新淦21县;民国五年(1916年),庐陵道迁至吉安市;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庐陵道,各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第九行政区公署于吉安市,辖永丰、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市6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吉安市,辖永丰、安福、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市、宁冈、遂川、莲花、永新1

我的家乡吉安

千里赣江,孕育和造就了吉安古城。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命大军沿赣江而上,开通了赣粤交界的大庾岭,征服了岭南,从此,


赣江、永道被利用,始建庐陵县。唐代名相张九龄奉命开凿梅岭驿道,把崎岖的山路修成可平行5部车子的坦途。自秦至清朝中叶两千年间,
赣江一直是沟通祖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称作黄金水道。千百年来,舟楫穿梭,帆樯竞发。从北往南溯流而上,过了峡江急流,水势开始平缓。

我的家乡吉安


到了螺山一带,地势格外开阔,河面比较宽畅,人们把赣江的这一段称作“螺川”。再往上行,便有浅滩,河面收缩。到了万安“十八滩”

我的家乡吉安


就更为惊险了。赣江西岸螺山以上地势稍高的地方,便成了南来北往的人最理想的落脚点。往上游去的,需要补充给养,蓄精养锐,好闯险
途;顺水而下的,刚历限险,需平静一会,再浩荡前行。尤其是装载量重的船只,再向上难以航行,需把货御下一部分装小船上运。


从上往下去的货物,如粮食、木材,到宽阔的江面需“集装”出发。于是,这里便成了航船的停泊处,成了物资的聚散地。于是,便有了交易,有了客栈,有了炊烟,有了市场,有了欢声笑语,有了寺观的暮鼓晨钟。这里的确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我的家乡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