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高中可以自學嗎?求方法?

麥子Villa7


高中生想要自學,是有難度的。高中學習,課堂學習不容忽視。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其次,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繫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繫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軟件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學會高效複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複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複習任務。什麼時候複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複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複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複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複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複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複習。

③自己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複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複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認真做題和麵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

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準、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

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

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

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

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

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

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

③磨練考試心態;

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複習提升。






搜到


【給所有打算高中自學的同學一點建議】

這樣的問題我很少回答,原因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說的太直白吧,怕打擊了大家的自信心。說的隱晦一點,又怕大家理解錯了,反過頭來是我害了大家。但這次,我覺得還是給出一個我自己的答案或者建議吧。

我的回答是從理論上講高中是可以自學的,但是鑑於從實踐上來看難度太大,所以沒門兒。

打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吧,假如高考是穿過一片有野獸出沒的森林,那麼跟著學校進度走,就是老師提前去前面探路,摸索出一條相對安全的路線。然後領著學生大部隊一點一點的往前走,中間可能有人會掉隊,但是抓緊跑兩步還能跟得上。

但如果沒有老師,你打算一個人單挑整個森林,想要憑自己的能力從森林這頭走到那頭,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完成探路,安排路線,探尋猛獸,防止毒蟲毒草蟄嗜,翻山過河,食物供給………這一連串的東西。那除非你是貝爺(貝爺還要帶攝製組呢),否則我絕不建議你這樣做。

詳細說來,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模型和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

意思就是說,你從純理論的角度講是可行的東西往往是過於理想化了。

很多同學覺得自己有自學能力,原因是:我計劃制定的挺好呀,而且我自己最瞭解我自己的情況,我還掌握了很多學習方法balabalabala……看起來好像邏輯很靠譜。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純理論的事呢?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實際情況,很多理論模型一旦投入到實踐中,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模型和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

從理論上講,我們假設你在知乎上能根據各種大神的回答組建出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學習策略,掌握了自學的節奏,以及對知識掌控的更高維度的認知,然後自學,這樣確實是可能成功的。

但這只是理論,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首先哪些方法是對的,哪些方法是無效的?光這一點你就要鑑別很長時間,其次,在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了什麼困難,原有的那些體系很有可能都被你推翻了,你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夠用,或者出了很多情緒問題。

而且你自學的節奏和進度怎麼把握呢,完全脫離學校的進度,你覺得自己能夠給自己安排好三年的學習、複習時間嗎?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原因了。

第二個原因,學校的作用沒你想的那麼少。

我推薦你去看一下 @葉修 老師那篇關於在家自學的回答。你會發現學校看似只是找了個老師給你上課,找了間教室讓你聽課,但其實它在很多方面都幫你安排好了。它最大的作用是幫你消除了學習過程中很多問題的不確定性,而如果脫離學校,這些不確定性都要由你自己來面對,以一個普通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就包括我這樣的大學生吧),難以時刻應對太多不確定性。

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但是自律性很差應該怎麼辦?

事實上,我現在在大二,學的是專門做教學設計的那個專業,我又根據個人興趣逐漸完善了自己高中無比殘缺的學習策略體系,但即便如此,你如果讓我高中三年完全靠自學把知識學好,我也不敢打包票,或者說根本沒準,因為自學這件事情,變數太多了。

我隨便舉個例子,假如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你費盡心思踏踏實實的自學,終於把這一章的內容學得很紮實了,做題也基本不出錯。與此同時你發現你的同學們已經連下一章都快學完了,你去問他們上一章掌握的怎麼樣,他們或許比不過你。

這時候你可能覺得還是自己自學靠譜,“啊哈!你看他們,水過地皮溼,根本就沒有紮紮實實的掌握,我真想用我的靴子狠狠地踢他們的屁股!哦我的老夥計……”

跑題了……

但是你別忘了,按照學校的節奏,在考試之前他們還會有一輪複習啊!也就是說當時他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可能只有40%~60%,但是通過複習過程中的加練,最後能掌握到80%左右。

而你這樣做,就是一上來就想辦法掌握了70~80%,但是時間太慢了,後面考試的時候你就來不及複習,一直在學新課,那等到真正考試的時候,你現在學的這一章的知識還剩下多少呢?可能就只有50%了。

所以看起來你的節奏好像對你自己比較合適,但是總的算下來,別人考完試可能帶走了那一章70%的知識,而你只帶走了50%。

每門課的學習進程和教學計劃,那都是學校老師憑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整個教研組討論了半天才確定下來的,而且還在不斷持續的改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力真的能夠在做好學生的同時,還加上一個教研組的工作量,你也可以冒險去試試,不過真的是凶多吉少。

它能在你還感覺沒太學明白的時候果斷地往後跟進,通過反覆複習的方式來幫你紮實知識體系,而不是一口氣學新課學到考試。

第三個原因是,自學是一個很耗時間精力的事。

你說你有點跟不上學校的節奏,說明你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可能不是很強。

這個沒有什麼好避諱的,也不是你的問題,每個人天生接受速度就是不一樣,我就屬於接受知識能力比較差的那種,聽新課總是反應不過來。

可是,如果你已經接受能力不夠了,再想辦法去自學。消耗的時間精力會更大,各種因素你就更難協調好。你要是高考只考一門兩門課,說自學可能還靠譜一點。6門課的時間,你怎麼調配才能夠用?怎麼才能面面俱到的考慮?

你不僅要把精力放在學習內容本身上,還要放在教學設計和進程控制上,還要考慮教輔資料和學習策略,這就相當於你以一個高中學生的身份,既當高中學生又當高中老師。你覺得自己有那麼高的水平和能耐嗎?

我不是貶低你,我也是過來人,我曾經也單純愚蠢地認為靠自學能夠解決問題。後來被我的班主任強行勸止了,我很感謝他,因為如果任由我自由發展下去,可能我也走不到現在這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一次次的質疑思考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而這些反覆的自我質疑又會成為拖累你進度的累贅。

但你又畢竟是第1次接觸高考,很多質疑又不可能完全消除,那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走哪步路,怎麼選,這些問題你自己能把握的準嗎?

這篇文章裡說的都是真心話,你也不要怪我說話太直。我怕拐彎抹角你反而曖昧的理解了,對你自己更不好。

最後你肯定要問,那我自學也不成,跟進度又跟不上,我該怎麼辦呢?

一點建議

在保證跟進老師進度的同時,充分利用課下時間,慢慢把落下的內容補上來才是最可行的辦法。同時不同的學科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策略。

像數學物理這樣的學科,它的特點是前後邏輯結構很嚴密,換句話說就是前面沒學好後邊會遭很大的罪,理解起來會非常困難,那這個時候你如果發現自己上課聽不懂了,你就要想辦法去補前面的知識,同時對下一節課的知識做好預習,提前探準下一節課的知識需要哪些地方知識做基礎,然後趕快在課下抽時間把這塊基礎補上來。

你可能說又是複習又是預習,我哪來那麼多課餘時間呢?

一方面你肯定要想辦法擠一擠。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時間只要擠總是有的,你回宿舍路上快一點兒,跟舍友少一點兒說說笑笑,這些工作還是能做的吧?

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預習,並不是讓你把新課完完全全自己學一遍,而是簡單的梳理一個下節課的框架,看一看下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前面某個部分的知識有沒有關係。

高中學習,什麼樣的應試方法是好的?

這個回答裡就講到了預習的方法,建議你去看一看。

比如你在學數列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其實它跟函數有些相似,但數列是第5本書的內容,函數是第1本書的內容,函數的相關知識你還能想起來嗎?如果不能的話就去複習一下函數,這樣你接下來在學數列的時候就可能省很多的事。

這就和修路一樣,你前面的路都沒修好,車怎麼跑到後面的路上呢?這裡說的路就是你的知識體系,車就是你的思維,也就是說,你的車想跑到後面的路上,前面的路就必須也修得比較完善才行。不然後面修的路就相當於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斷路,車怎麼跑?

你必須前面知識學的紮實,思維才能從前面那個知識點順利的推導到後面這個知識點,否則你後面學的這個知識點就是憑空出現的,當然不好理解了。

而其他一些科目呢,比如說生物這樣的,它前後關聯性不是很大。這種科目就你就可以完全跟著老師走,因為假如你前面細胞啊或者神經那個地方沒學會,並不影響你後邊學生態系統。這些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跟起來就比較容易。

所以總的來說不建議你自學,因為自學不是一般人能進行的操作,而跟著老師學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就是我的建議。

我總提到葉修老師,我建議你假期有時間就多看看他寫的回答,能提升你對整個高中學習的認識,同時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但我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學了一點學習策略,就能應付高中自學的重重困難了。

這就像雖然現在給一個普通人用最好的裝備全副武裝了,他也不可能接著上戰場就去打仗,其中差的最多的是專業素質。

當然,如果你真是大神,覺得老師教的太慢了,自己的水平已經完全超速了,前面的知識已經熟的不行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往後學,那這種情況下自學就自學吧,反正你怎麼著也不會落下。

這樣的大神,請,請允許我膜拜你!


老高與小茉


由於高中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你不夠天材聰明的話,自學只能學到些皮毛,而學不到實質的方法及技巧。


藝本數學98


建議去學校。自學首先需要自律,再者不利於及時解決問題,進而影響學習進度和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