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蘇北的經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

michelle濛濛


我是蘇南常州人,在徐州上的大學,說實在的,十幾年前,常州的城市規模,城市人口和徐州根本就沒法比,雖然那時常州的工資什麼要比徐州高,生活水平也也要比徐州高,但是徐州看起來更像個大城市,而常州就是個中小城市,那個時候徐州人的素質也普遍比常州高,舉個例子吧,那時做公交車,徐州那邊基本都是排好隊,一個個的上,而常州這邊基本都是一下子擠上去,也不管老人小孩的,而且那時徐州那邊只要看到老人基本都能讓座,但常州這邊就很少有人會讓座,不過常州進步也挺快的,我畢業回來沒幾年再坐公交的話,就感覺比以前要好了很多,說明常州一直在進步,再說一下蘇南蘇北的經濟情況吧,其實蘇南經濟比蘇北好,主要是由於蘇南這邊人不滿足於過安逸的生活,都想著做安逸的生活,在蘇北假如你能在一家大公司上班,那就是全家的驕傲,只是滿足於掙點死工資,而蘇南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顆拼搏的心,都想著能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我高中同學中百分之八十要麼自己辦廠,開公司,要麼就是開店做生意,反觀我蘇北的同學,基本都是在企業上上班,然後在所在的城市買房成家立業,過著安逸的生活,也沒有人會考慮說回自己的家鄉把學到的技術和人脈帶到自己家鄉發展的,所以也就導致了蘇南這邊不管是鄉村還是城鎮都很發達,而蘇北城市很好,鄉村城鎮很差,其實我覺得蘇北要大力發展,最主要是要轉變觀念,多發展本地企業,特別是私營民營企業,其實蘇北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都佔到,只是缺乏一種拼搏的心,如果能轉變這個觀念,那蘇北會再發展很多年才會遇到瓶頸期,如果這個觀念不改的話,很快就會遇到發展瓶頸,像徐州的增速現在就比其他市要小。以上也只是我自己的觀點,並不能代表什麼。


用戶5468367803928


我老家徐州市睢寧縣,典型蘇北了。在南京上大學,現在鎮江工作。身邊的親戚在南京、蘇州、常州的都有。每年過年,都是這些地方輪流過。另外全省都有同學,全省各地級市走全了,還是能說說自己的印象的。

蘇北到底窮不窮?

上週末在常州給侄子過生日,聊到蘇北老家,一位在蘇州的長輩、一位在南京的同輩直搖頭,說老家各種不行,永遠都不可能好,必須到蘇南,到大城市來。

我在旁邊一句話也沒說。因為這種話我聽的太多了,從小聽到大,包括我的小學中學各科老師,包括同學家長,包括父母同事。

蘇北確實很差。1991年去太倉,長途車在蘇南農村經過,作為小孩子的我是震驚的,城鎮、工廠是連成一片的,幾乎看不到農田,無數的工廠一個挨著一個,工廠大門都極其氣派,很多有琉璃瓦的盤龍,有巨大的石獅子,有雕樑畫棟廟宇般的大門……

逛了太倉、崑山、蘇州、上海,特別是太倉這個縣城,其整潔的市容、精緻的建築、別具風味的飲食都讓我大開眼界。而崑山下班時間的車流人流也讓我印象深刻。

可以說,在八十、九十年代,蘇南絕對是蘇北人嚮往的樂園。大概像早期大陸人對香港的嚮往。那時候,我們縣城中心還有肥豬在縣中旁邊的泥漿裡打滾。縣城大部分的小路小巷還是一條條爛泥路。

但是,就像中國在發展,蘇北也在發展,而且是快速發展。我們縣城現在也有了大商場,有了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DQ冰雪皇后冰淇淋、屈臣氏、萬達影城……

我們不但到小巷、到農村都通了水泥路,而且有好幾條高速公路,有徐州機場,明年建好高鐵,徐州地鐵據說也要通過來……

我們有號稱淘寶第一村的沙集鎮東風村,有全國水美鄉村姚集鎮高黨社區、雙溝鎮官路社區……

從數據看,我們縣城和太倉差距越來越大,但是從個人生活水平來看,我們現在生活水平和過去天壤之別,在生活質量上是差不多的。我們吃住行買玩都有了,區別在於你們大多買十幾萬到幾十萬的車,而我們大多買幾萬到十幾萬的車。大概就是如此——就像中國人和美國人比較生活水平。

但是真的,我們現在過的不差。











在亨


可以說,蘇北比起全國真的是富裕的,比起大城市地區以及蘇南地區還是有一些差距的,我是蘇南江陰人,在淮安上的大學,首先GDP上地級淮安和縣級江陰是差不多的,但是看了基建和生活水平差距就出來了,淮安主城區還是挺繁華的,但是出了城區就不行了,然後就是消費水平也還是不夠,在淮安我看見的豪車也不多,4年只見過幾次保時捷,而我在江陰下面的鎮上保時捷已經爛大街了,從淮安的角度看蘇北地區離蘇南還是要發展些時間的


江南觀


說到蘇北,我有話要說,長篇大論,思如泉湧。

我是無錫人,算蘇南,我的父親是淮陰漣水人,外公外婆都是鹽城建湖人,解放前外公外婆來無錫紮根,父親則是49年建國後參軍又去了朝鮮作戰,部隊回國後駐紮無錫,於是父母親喜結連理便有了我和姐姐。我算是蘇北人在無錫紮根的第三代。

蘇北當年窮,有歷史原因和發展階段原因。解放前蘇北是戰亂之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尤其是兩次漣水戰鬥,我父親差點就沒了。解放後除了徐州,蘇北大部都是以農業為主,自然比不上早就形成工商業的蘇南五城。

但是改革開放之後,蘇北先實現了農業豐收,也逐步出現了南北經濟交流的趨勢,大批蘇北年輕人也來到蘇南紮根創業立業,其中不乏建立了個人產業的人士,他們帶動了一大批優秀的蘇北人,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蘇北人思維轉換、學習創新,蘇北的未來發展速度會超過蘇南地區,蘇北潛力巨大,人傑地靈,江蘇省內融合度日益提升,蘇北的經濟有燦爛的未來。

當然,急功近利、貪小便宜哪兒都有,蘇北絕不例外,從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哪有那麼容易?

貧困的基礎會拖累一批蘇北人的都市文化的形成,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人文精神,也不是那麼容易提升人,歸根到底就是經濟基礎的不斷提升,蘇北需要時間,卻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冷言冷語。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蘇北各市,徐州南通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了,下一步泰州、揚州、鹽城也會迅速發展,第三梯隊淮安、連雲港、宿遷也在突飛猛進,別看它們只是江蘇省內第三梯隊,但放在廣東省都是不弱的了。

祝福蘇北!


房文軍3


很討厭這樣劃分,我本人就是蘇北的,我記得我一個高中老師說過,其實我們和所謂的發達地區沒什麼不同,如果把我們的百姓放到那些地方,照樣也能發展的很好,只是地域的不同,政府發展的重點不同。另外也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地方都有有錢人,現在的一線城市很多有錢人並不是當地人,蘇州無錫也有很多窮的或者並不富的當地人,我大學同宿舍的,蘇州無錫常州個一個,湖北,河北加上我一個鹽城的,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蘇科12土木


江蘇無弱市!看看江蘇2017年GDP排名圖


雖然墊底的幾座城市都是蘇北城市,與蘇南的差距還是相當巨大的。但是蘇北的徐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和宿遷五市的經濟總量加起來,總量還是超過了2萬億,和江西、廣西相當。

當然,蘇北的人均產值並不高,還需提升。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來比,還算是不錯的了。


如經濟最差的宿遷,2017年其產值為2610億,人口為480多萬;而甘肅省會蘭州,其產值為2445億,人口為400萬。也就說,宿遷的人均產值其實不比蘭州差多少。

再如徐州,其產值為6605億,人口為870萬;而河北省會石家莊,其產值為6558億,人口為1078萬。也就說,徐州無論總量還是人均都高於石家莊;人均甚至還高於河北第一的唐山(總值7012億,人口1024萬)。所以說,蘇北不窮,經濟上在全國屬於中上水平。


此外,蘇北的工業基礎不差,徐州有徐工集團。而且徐州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連雲港也是我國重要的港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西端是鹿特丹),因此蘇北的交通也不落後。


這些歷史要讀


我是揚州人,屬於正宗蘇北人。舉一個自己的親身感受:90年代揚泰分家,從歷史淵源來說,揚州和泰州一直是在一起的,如果放到今天,揚州和泰州GDP加起來,全省排個第四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這樣的排名真的就說明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就高於省裡平均水平嗎?揚泰分開之後,兩市都有不同的發展機遇。(個人認為對泰州的發展更好一些)現在這兩個市在江蘇只能排箇中遊偏下,但是明顯各自都發展得不錯,各有特色,人民本身的幸福感也強,這不是好事嗎?另外我覺得蘇南的富裕,有地域優勢,有觀念的先進。蘇南人還來當過我們市長(雖然後來被抓),但對揚州的發展正的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所以大家是都是一個省內的兄弟,應該團結互助,相互關心。對我來說,出了省,在公路上看到一輛“蘇”字頭的的汽車,心裡都覺得親近。


Saretry


首先我是一個鎮江人,鎮江雖然也是蘇南四市之一,但是鎮江卻是這四個中最小的一個,提到蘇北經濟,不得不說這幾年蘇北的經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蘇南的發展其實還是主要以上海生活圈為依託,也就是說,蘇南相較於蘇北更佔地利,但就未來的發展而言,個人認為蘇北更具潛力。蘇北未來的發展潛力我認為不下於中西部一些省會。

首先從基礎條件來講:

一:有地(蘇北地區幾乎都是平原)

二:有水(蘇北有河、有大湖、臨海)

三:有人口(大約有5500萬人)

四:有文化底蘊(都是有歷史背景的文化名城)

五:基礎教育發達(南通考生考爆全省)

從蘇北經濟發展上來看,蘇南產業升級到了瓶頸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省內第一次開始真正重視蘇北的發展:

一:高鐵上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蘇北之前交通落後全國平均水平30年。

二:對口幫扶,蘇南的部分產業轉移,雖然不是核心產業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

三:這也是最為本質的原因,省內現在的思路是加強南京的中心地位,逐漸把蘇北納入自己的腹地,發展蘇北就相當於加強了南京的中心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宇說科技


傳統上講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南通、揚州、泰州八個城市。

在江蘇省,這幾個城市在經濟上都處在末位,但是別忘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江蘇經濟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位置,她以僅佔全國1.1%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國13%還多的GDP。而且,蘇北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他們說蘇北窮,是因為有偏見,不理解。


徐州古稱彭城,為華夏九州之一。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向來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是全國重要的交通和鐵路樞紐,能源基地和工業基地。 徐州是蘇北最大城市,是國務院批准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個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現為第二亞歐大陸橋東端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


連雲港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江蘇沿海大開發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 、《鏡花緣》《西遊記》文化發源地、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 國際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海港之一。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城市。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 這裡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擁有江蘇省大面積濱海溼地、海洋灘塗,境內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有“魚米之鄉”之稱。



鹽城地處裡下河水網地區,市區河流縱橫交錯,蜿蜒曲折,數量眾多,水鄉特色顯著,號稱“百河之城”。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係更加緊密。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淮安人傑地靈。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的故鄉,也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故鄉。


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宿遷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30.68億,位列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百強。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範城市。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


南通,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傑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泰州,簡稱"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這裡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史上的傑出代表。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威武,蘇北!很快,騰飛!


大河在線


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範圍是:江蘇浙江上海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轄區。但是,2016年,國wu院關於長三角城市群的批覆,去掉了江蘇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東部。同時,明確上海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安徽猶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驚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

1,國家科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全國僅三個:北京、上海、合肥)。

2,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原本是南京的,現在南京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後,把這個定位給了合肥)。

3,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

4,安徽省會。

綜合以上4點國家定位,誰還敢說合肥不如一個普通地級市蘇州?無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