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BIM應用模式超全總結

革命性的進步,特別是以BIM技術作為數字化載體,建築業也逐漸從原來的二元世界,即人類的意 ...

01

BIM技術與數字施工


1.BIM技術實現數字孿生,“三元世界”共生髮展

伴隨數字化的變革與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技術在發生革命性的進步,特別是以BIM技術作為數字化載體,建築業也逐漸從原來的二元世界,即人類的意識世界( Human)和物理世界( Physical),進入到“三元世界”。數字世界(Cyber )逐步成為新一極。“意識世界-數字世界-物理世界”,相互交匯、相互作用、融合發展併產生新的演化。


人類的意識世界是主觀精神的世界,是人們思維活動和思想客觀內容的世界。它是人類精神財富所構成的領域,是人類創造性的集中顯示和提高的世界。意識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正如波普爾提出的“三個世界”( 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觀知識世界) ,意識世界既包括了主觀精神、思維活動,也包括了思想內容的知識世界。可以說它也是人類創新、創造的源泉。


物理世界是客觀的物質世界,是人們能直接感知的物理實體或物理狀態的世界。在“二元世界”中,人們要想將意識所想變為現實,只能直接作用於物理世界的實體上,生產出的產品實物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變更、調整甚至重新生產,造成很大浪費,試錯和驗證的成本太高。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人類的意識世界與物理世界都將數字化和網絡化,正如畢達哥拉斯從純數學角度看待的世界是“ 萬物皆數字”,數字世界(也稱信息空間或賽博空間)將帶給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能力。在“三元世界”中,人腦是“意識世界”的核心,電腦是“數字世界”的核心。


通過BIM技術進行數字建模,實現建築產品的“數字孿生”,將意識所想先作用於建築數字虛體,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設計、模擬和優化,可以不眠不休的進行超高速的運算、分析和推演,直到達成最優方案後再進行實施,這讓人們能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充分的實現意識世界的構想。


BIM作為連接建築實體與數字虛體之間的技術紐帶和基礎,形成了建築“三元世界”的相互促進、共同進化、共生髮展,從而使得建築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了可能。


2.BIM為實現數字施工提供技術和環境基礎

數字化轉型升級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技術與環境的契合,每一次變革的背後都涉及技術帶動產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通過生產力的提升實現降本增效,順勢完成行業的變革。但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通過壓縮成本來擴大利潤已然變得愈加困難,企業的盈利來源更多指向效率,效率落後的企業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隨著雲、大、物、移、智等新興技術的日趨成熟,通過BIM技術為載體融合項目實時數據,可以給建築業帶來數字化程度的大幅提升。區別於傳統信息化手工填報的方式,智能硬件為代表的IOT技術的加入讓數字信息更加準確、及時、有效。更深層次的實時數據與業務管理的結合,通過應用技術採集數據,利用業務技術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並改善決策,帶來效率向效益的轉變,最終實現數字施工。


建築業的信息化在企業層已經做了很多的內容,例如企業的項目管理系統、EPR系統、OA系統、企業門戶等均已實現,但基於項目的生產作業數字化還很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在項目層面缺乏有效的數據載體以及數據本身的實時收集。另一方面,工程項目作為建築業企業的核心單元,是各參建方聚焦的核心,也是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項目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經營情況。所以,無論從技術需求還是經營環境,BIM技術都將成為實現數字施工的基礎。


3.建築業企業BIM技術的應用模式

對於建築業企業而言,項目作為企業的核心產品,也是營業收入和利潤的源泉。建築業企業對工程項目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即對單個項目的管理和對多個項目的管理,而企業對於項目的傳統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流程管理為主,項目信息主要以項目相關業務部門填報的方式呈現,這就導致信息的及時性和真實性無法得以保障。


此外,企業對項目管理的傳統做法主要是對結果進行管理,通過階段巡查、驗收等形式保證項目的正常有序推進,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且無法保障企業對項目建造過程很好的管理,工程項目的建造全過程存在持續的管理隱患。


對此,企業可以通過有效的數字化手段,以BIM為核心技術形成數據載體,結合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做好工程項目的數字化實時過程管理,並通過多項目各業務線數據的互聯互通,形成企業的集中管控,真正實現企業對單個項目以及多項目間基於實時數據的精細化管理。在此過程中,企業需要建立合適的BIM技術應用模式,在下面的內容中將做詳細介紹。


02

利用BIM技術打通工程項目數據流


1.BIM技術為項目管理模式的變革提供技術基礎

隨著BIM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業務結合程度的更加緊密,BIM的內涵也在不斷髮生變化。起初,BIM定義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意為建築信息模型,核心在於通過三維模型去呈現工程信息,將業務數據進行圖形化的展現並做模型化應用,例如碰撞檢查等。基於BIM技術價值的持續發掘,BIM逐漸趨於全生命期應用,“model”變為“modeling”,更強調動態的過程,與施工業務方面的融合也更加貼合實際業務,例如施工模式、方案模擬等。隨著BIM應用發展程度的繼續深入,其內涵再次進行迭代,更新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從模型深入到業務管理過程,將BIM應用融入到日常管理,例如基於BIM技術的進度管理、質量安全管理等。


縱觀BIM的發展不難看出,BIM技術經歷了從模型實體應用到模型業務應用再到施工業務管理應用的過程,無論BIM的內涵如何拓展變化,其核心均是對數據的承載與分析。對於施工現場來說,BIM技術應用可以實現施工現場的建築實體數字化和生產要素數字化,提供信息可視化的管理平臺,最終實現項目數字化的應用場景。


關於項目的數字化,是指以BIM應用為核心,結合雲、大、物、移、智等數字化技術,對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各關鍵要素做到全面感知和實時互聯,實現工程項目管理的數字化、系統化、智能化,最終驅動項目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數字項最終是為了把工程建造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最終實現工程項目的精細化管理。


2.實現工程項目數字化的四個方面

對於建築業企業而言,實現工程項目的數字化需要主要考慮四個方面,即建築實體的數字化、要素對象的數字化、作業過程的數字化、管理決策的數字化。下面將對這四個方面逐一進行詳細的介紹。


(1)建築實體數字化:建築實體數字化是項目數字化的基礎,核心是多專業建築實體的模型化。即通過“BIM+”打造項目數字模型。在項目的實施前,先將整個項目的建造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優化,再進行工程項目的建設,減少後期返工問題。如裝配式建築在工廠生產之前進行全數字化設計,能保證所有構件的精準加工與拼裝。


(2)要素對象數字化:要素對象數字化是項目數字化的手段,通過應用BIM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人、機、料、法、環”等要素的數字化,大幅度的提高了項目管理業務流程的標準化程度、業務執行效率、數據獲取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使工地現場更加智慧。要素對象的數字化為項目的精益管理和智能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3)作業過程數字化:作業過程數字化是項目數字化的核心,在建築實體數字化和要素對象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PM+”,從計劃、執行、檢查到優化改進形成效率閉環。項目進度、成本、質量、安全等管理過程數字化,將傳統管理過程中散落在各個角色和階段的工作內容通過數字化的手段進行提升,形成一線的實際生產過程數據。整個過程以BIM模型為數據載體,以要素數據為依據開展管理,實現對傳統作業方式的替代與提升。


(4)管理決策數字化:通過對項目的建築實體、作業過程、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可以形成工程項目的數據中心,基於數據的共享、可視化的協作帶來項目作業方式和項目管理方式的變革,提升項目各參與方之間的效率。同時,在建造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數據信息,不僅滿足現場管理的需求,也為項目進行重大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在這些海量數據的基礎上,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可實現項目管理決策的智能化,為項目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3.項目數字化管理模式的實現

(1)項目數字化的實施路徑:項目數字化的實現過程中數字化是基礎,對工地作業層的全面數字化,能夠實現對作業過程的全面記錄,數據的有效採集和追溯。系統化是核心,解決信息孤島,建立和打通系統、數據間的業務關係,依據管理需求建立各類系統化平臺,實現對項目的高效管理。智能化決策是目標,在作業全面數字化、管理系統化實現後,通過海量數據,在有效的業務分析模型下,實現對項目的智能決策。


(2)數據的採集: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是數字化管理的核心基礎,如果數據不夠準確或者不夠及時,那麼依據這些數據信息做出的決策判斷往往也不夠可信。除此之外,數據的多樣性是當前階段數據採集困難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富含複雜的專業屬性,部分數據暫時無法通過智能化設備進行採集,因此準確性及時性以及專業的多樣化是數據抓取的重要特性。


準確性與及時性是基礎,從施工業務的角度來說,數據可分為建築實體數據與要素數據。建築實體數據指通過BIM技術將現場實體建築數字化的過程,按照專業分類,針對建築、結構、水、暖、電等不同專業分門別類的進行建模工作,針對模型進行準確性定義。


當然,模型越細緻準確,投入的成本也會越高,適宜的LOD標準是平衡準確性與資源投入之間的平衡點。針對生產過程的要素數據,想準確及時的獲取數據,最好的方式是通過IOT技術等相關智能硬件設備,這裡提及的智能設備不侷限於攝像頭、閘機等監控設備,還包括類似手持工具設備或小型機具增加傳感器後智能設備,這些小機具的智能化會對提升工種工作效率有較好支撐,而這些機具上的數據信息也將更好的反饋當前工作狀態,例如工種效率、生產進度等情況。


多樣性也可理解為完整性,數據的間斷會對數據價值造成較大程度上的影響,甚至因數據中斷導致無法使用。在工程實踐過程中,經常有平臺數據因不能完全支撐業務流程而中途放棄,改為傳統的流程,造成數字化中斷。結合當前數字化發展情況,完全實現業務數據的數字化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對於當前階段應儘可能找到最小業務閉合單元進行數字化,從而進行業務替代,實現數字化價值。


(3)數據的管理:項目從開始到竣工產生的數據量是驚人的,如何將數據更好的規納收集併為項目和公司服務是需要在前期重點考慮的問題。數據的存儲、傳遞、交付都需要有相應的標準進行約束,比如實體的數字化就需要約定模型的存儲格式、交互方式以及模型命名的標準、模型精細度等;再比如施工任務包的拆解、材料字典的標準等,也都需要進行統一和約束。


在完成數據標準體系建立後,數字化的核心支撐技術則是3I技術:BIM技術 IOT技術、AI技術,以BIM模型為載體,通過IOT等相關技術採集數據,以及在業務管理過程中(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產生的數據,均與BIM模型進行關聯。每個業務線的數據在深度上均可滿足業務管理訴求並以BIM模型為載體進行更具象的業務呈現和業務分析,在寬度上可通過BIM相關平臺進行業務的協同,打破項目原有各部門存在的信息孤島、管理散亂現象。各業務部門通過一定的數據標準進行規範彙總,形成整體的數據庫,從而方便項目管理層更客觀的判斷項目整體狀態。


(4)數據的應用:一線崗位作為數據獲取的原點,應用內容應該以專業為落腳點,考慮項目整體專業能力和各崗位人員的接受度,綜合考慮易用性、便捷性、高效性,目標則是讓全崗位的人員都參與進來,同時改變以往網狀的、留痕少的溝通方式,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實現實時協同,將過程數據保留。讓更多的人願意用,頻繁用是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以此來獲得真實、實時的數據來源。


項目應用需要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要求、項目本身的特點與綜合實力、結合業務緊要性與應用成熟度來確定應用內容,應以加強標準化執行、過程管理留痕,通過積累的數據形成預警機制並輔助決策。通過數字技術儘可能減少人為依賴並將管理經驗進行數字化留存。


數據的積累對於企業的意義是重大的,比如提高生產力、提升業務分析與呈現能力、促進流程化程度等。企業應深刻理解數字化的意義,同時應做好數字化應用推廣的規劃,過程中應提前思考新技術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間的聯繫和區別,對不同項目設定不同的應用目標與應用內容,核心目的則是鼓勵項目、崗位標準化、體系化的落地執行。綜合利用線上數據監控、線下到場抽檢的手段,以滿足企業監管、服務、運營的訴求。企業更需要建立利用數據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深度挖掘數據的意義和內容,積累企業的核心數據資產、尤其是成本指標類數據,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提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集約經營的目標。

03

實現建築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1.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個維度

建築業企業轉型涉及三個維度:第一是生產維度,即用數字技術對工程項目的設計、生產、施工和交付等工程建設全週期進行提升;


第二是組織維度,通過第一維度的數字化得到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在企業、項目與個人之間變得透明,從而帶來企業對項目管理和人員管理的變革;


第三是價值鏈維度,通過前兩個維度充分發揮數字化的效率屬性,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效率提升後,鏈接用戶、建設方、分包方,使施工企業轉型為平臺,圍繞工程項目及數字化平臺,鏈接各方從而實現施工企業的價值鏈轉型。


(1)生產維度:生產維度的數字化發生在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項目辦公室利用BIM技術實現工程項目的虛擬建造;第二個場景是在生產工廠以虛擬建造為基礎,實現構件的工業生產;第三個場景是把數字施工形成的數據輸送到施工現場,指導現場生產活動,同時運用物聯網、AI等技術採集現場施工的數據信息。


BIM作為虛擬建造過程的核心技術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設計深化和專項技術方案,BIM在結構深化和機電深化、場地佈置、腳手架設計等方面已經取得很廣泛的應用;


另一方面是施工策劃,在設計深化的基礎上,利用BIM技術完成施工場地佈置、施工計劃、資源計劃的整合,完成數字化的施工組織設計。


虛擬建造過程是生產維度的關鍵場景,一是BIM深化設計等技術在過去四年的應用中持續完善;二是行業多個大賽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比如龍圖杯參賽項目數量近幾年每年增長速度在50%-60%,中建協大賽今年也將重新啟動;三是BIM建模成本已由五年前20-30元/平方米,下降到3-4元/平方米;四是和過去相比,行業內BIM技術人才普及程度在加速,通過行業內越來越多的BIM諮詢企業、施工企業BIM中心、軟件企業培訓也已經使得BIM人才快速增長。


工業化生產是契合國家推進裝配式的方向,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2016〕71號》,在2025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以上的目標。經過多年發展及國家政策鼓勵,裝配式已經得到多方面的驗證和多個企業推廣,在技術上已經充分驗證可能性。


工業化生產逐步會成為高層住宅等合適項目的主要建造方式,主要原因包括:勞動力緊缺問題逐步成為主要矛盾;行業對於施工環境、施工安全的日益重視;裝配式項目數量增加帶來的規模化成本下降;各地出現補貼鼓勵政策。日本的高層住宅大量使用裝配式建築也驗證了這個觀點。數字技術特別是BIM技術,天然具備和裝配式建築高度匹配特性,BIM技術的應用會進一步降低裝配式建築應用的技術障礙。


智慧工地是根據虛擬建造的方案,去指揮現場的每一個勞務工人完成工作,並且運用大量的物聯網設備,採集現場作業數據,包括人、機、料、環的數據,生產、質量、安全的數據,也包括模型信息量使用的數據。


最後將這些現場數據與雲端建造的數據進行比對,為進一步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智慧工地將會實現兩個“一”的精細管理,第一個“一”是通過兩個武器,讓每一個勞務工人升級到產業工人,即安全帽和手機。通過智能安全帽可以收集工人每天的工作信息,比如說考勤、工效分析、安全預警等。通過手機端,可以讓每個勞務工人看到今天要做什麼工作、什麼樣的方案、要達到什麼樣的質量標準。第二個“一”是指每一臺設備的數字化,比如環境監測、塔機黑匣子、環境監測、深基坑、高支模的物聯網監測,隨著智慧工地的普及,日益變得常規化。


BIM虛擬建造、工業生產、智慧工地三個技術在過去的五年裡突然加速發展不是偶然,而是長遠的趨勢。背後驅動的因素是建築業需要轉型升級,勞動力緊缺,成本上升問題急需解決,而這三個技術都能幫助提高生產率、提高管理效率,來解決以上問題。


(2)組織維度:從組織維度來說,傳統的企業管理項目的模式就是企業只對項目的目標和結果進行管理,過程管理更多依靠項目自身,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和項目的信息不對稱,不能進行規模化複製,企業決策的信息來源依靠項目的反饋,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不能保證。


第一個變化是通過數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用數字化的方式來看生產週會,進度有沒有延誤,現場發生了多少質量安全問題,有沒有整改,作業現場有多少勞動人員、物料等情況非常清楚,聚焦討論。經營分析會也可以通過數字化,得到更為準確的數據,指導準確決策。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把虛擬建造結果上雲,指導現場的施工,也能把施工現場數據及項目管理數據給企業,解決企業與項目信息不對稱問題,讓企業把對項目的管理由結果管理變成過程管理。這是數字化在管理上的重要價值。第二個變化是轉變為大數據支撐的“大後臺小前方”的賦能型組織。數字化管理項目,經過長時間多項目的歷史沉澱,每個分公司有多少項目,項目在過去一個月時間完成的大概產值等數據不斷積累到雲端,形成大數據為企業各部門賦能。


(3)價值鏈維度:隨著生產的數字化和組織管理上的數字化,商業模式也將隨之變化,這是價值鏈維度的思考。從利用率來看,施工企業的利潤率大概是3%-3.5%之間,而房地產開發企業是10%,施工企業處於整個價值鏈的B端。那麼施工企業在價值鏈中如何提升呢?有的企業做多元化,本質上是把施工得到的資源去做地產開發,跟施工之間沒有完全必然的聯繫,不能算作轉型。


轉型更核心的是通過數據流形成兩個價值圈。第一個價值圈是建設方圍繞著資金流,與諮詢方和設計方形成。比如在數字化的社會中,全過程會變得更加重要,很多建設方沒有數字化的能力,需要一個全過程諮詢方來幫助其提升對數字化的掌握。


第二個價值圈是施工方和相關分包方、供應商。傳統情況下主要是圍繞現場資源流展開工作,對工程建造信息瞭解最深。這兩個價值圈的區別在於甲方價值圈裡面主要是圍繞著項目階段微笑曲線一前一後兩個數據,而施工方主要掌握整個施工階段數據。兩個價值圈本質上是交付模式和信息掌握的競爭。如果有一方將數據統一,掌握話語權,那麼其價值鏈將會得到提升。


在這一方面,建設方已經在行動,例如萬達的總髮包平臺、綠城BIM設計施工一體化平臺,碧桂園BIM一體化平臺和景瑞地產的BIM空間定製平臺等。以萬達舉例,萬達總髮包平臺包括萬達、工程總包、設計總包和監理單位,使用同樣一套模型,同樣一份信息來管理工程。模型背後各種數據是該系統中最核心的內容。模型給萬達原有的設計、計劃、質量和成本四大系統做賦能,大家圍繞同樣信息來開展工作。


在設計方面搭建了1000個圖庫,有12套標準模型。


在計劃管理方面有300個管控節點形成非常清晰的計劃管理模塊。


在成本管理上1000個族庫的背後套進了清單工程量,建完模稍微調整後合同造價基本形成,這被叫做清單自動化。


對於質量安全的管理,在系統裡面預算規則,執行時把問題採集上來,系統會做自動的分析。


將三個維度統一來看,建築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效率和鏈接兩種屬性,其價值在於提高建造效率,進行資源整合,掌握信息主導權。


2.企業數字化轉型兩項工作

(1)“T型”IT系統的建設:毋庸置疑,數字化離不開IT系統,但管理制度的變革可能被很多企業忽視。數字化不是簡單地把流程放到系統裡,要讓信息變得更透明,企業對項目和個人的信息更加了解,需要管理制度的變革。


IT系統需要建一個“T”型的系統。“T”的一橫是施工企業傳統和熟悉的流程式的企業管理系統,比如包括商機管理系統、經營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把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標準化、信息化。


下面一豎是是基於數據的項目管理系統,也是數字化系統最重要的部分。該系統分為項目數據採集和企業大數據平臺兩個部分。項目管理系統中沒有過多的流程,更多是終端和觸點。比如項目的數字化,一方面是建築的數字化,利用BIM技術實現建築實體的數字化;另一方面是要素的數字化,利用IOT技術採集現場發生的人、機、料的數據,勞動力進出場的數據,物料進出場的數據等;再者是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就是進度、成本、質量安全這些過程中的數據如何採集。所有數據彙總上來形成企業的大數據平臺,支撐合同的分析、過程生產的管理、指標的管理、成本的分析和控制等工作。


在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常見幾種誤區,一是完全放棄原來企業的系統去重建,二是企業系統簡單的延續。第一種情況稱為誤區在於企業流程的標準化、信息化在工作中一直會用到,在將來也不會過時,完全放棄很可惜。第二種情況多認為是不是增加一兩個APP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忽略了數據系統的建立不是簡單的把數據採集上來,它需要圍繞數據做標準化,最終才能得到正確的分析結果,這是數據系統的建設思路與企業系統的區別。第三個誤區是容易低估操作層和管理層的阻力,數據系統下沉到項目的各個終端,當一線施工員、質量安全員等人員對數字化沒有較高認識的時候,改變其工作方式是比較困難的。


IT系統的建設存在個性化需求和標準化供給之間的矛盾。首先施工企業涉及業務十分複雜,包含技術、進度、成本 質量、安全、勞務、物料等內容,同時又有企業、項目兩個層級的劃分。


其次是每個企業都存在特殊性,項目承接和激勵管理模式、勞務物料管控力度都不同。同時還存在技術迭代非常快,現場沒有合適的標準的問題。但企業集中管控的需求在增強,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企業自研,但容易出現雲、BIM、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缺失,關鍵人才缺乏等狀況。第二種方式是找中小廠商定製,但各個企業之間沒有統一標準,數據無法集成,核心技術包括交付產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第三種是採購標準的產品,但很可能會出現業務匹配最後一公里難、系統整合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統一平臺加生態合作的方式才是出路。


(2)管理制度的變革:企業制度管理變革核心是信息的透明帶來制度的變化,其變化會在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項目管理模式的變化,比如直管的項目會用目標管理,掛靠的項目會用股份合作制管理,這一變化主要解決利益的打通,利益打通項目經理才有意願把信息透明公佈給公司。


第二方面是商務管理制度的變化,比如採購招標制、結算會審制、開支會籤制等。比如分包開支,不管是項目經理還是公司財務部,都知道分包單位質量安全做得如何,這會對商務制度管理發生很深的變化。


第三方面是資源的集中服務,包含材料集中採購、設備集中管控和資金集中管理。由於企業對項目材料的使用、資金的使用非常瞭解,集中管理的效果會更高。第四方面是運作支持系統的變化,包含人力資源的管理、分配機制、信息系統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第五方面是生產管理制度的標準化,包含安全、質量管理標準化和綠色文明施工標準化。


3.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節奏和策略

數字化轉型實施分成三個層面:第一是戰略層面,數字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提升效率,它是轉型升級的目標,需要高層有很清晰的願景、戰略和目標。第二是在組織上有核心的支撐,核心團隊對數字化要揹負責任,注重貫穿整個業務過程的用戶和客戶體驗,建立正確的組織、環境和賦能體系。第三是執行層面要建立長期的技術和數據架構,進行適當水平的投資,設計把願景落地的溝通計劃。


關於實施的路徑,建議從下至上由數字化崗位到數字化項目再到數字化公司。


第一階段數字化崗位,把現場各個終端的觸點不斷深化;


第二階段也是最難的階段數字化項目,將要素數據整合,深入到生產過程中進行過程管理;


第三階段當大量項目實現數字化之後,上升到公司層面,進行組織流程的變革和管理機制的變革。


這三個階段價值並不相同,第一階段提升單崗位的工作效率,第二階段提升項目的管理效率,第三個階段提升公司的經營價值。據判斷目前很多企業正處於站在第一階段,逐步過渡到第二階段的狀態。此時注意要清晰數字化公司轉型升級的方向,立足於數字化崗位,踏踏實實把每一個終端數據用起來,並著手做項目的數字化。


從傳統到數字,創造建築業企業的全新未來需要逐步轉變的過程,需要有明智的策略、科學的節奏、先進的技術,也要有足夠的耐心。

BIM應用模式超全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