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不能在自己盛年的時候把皇位傳給儲君,非要等到自己行將宴駕才安排?

格利高裡派克


這很好理解,因為皇權是至高無上的,誰掌握了皇權,誰就擁有了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的權力。

正是因為這種權力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不能被他人分享!當然也包括太子儲君。倘若皇帝在生前就把權力交出去,多半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比如戰國時代,以胡服騎射改革而名揚天下的趙武靈王,就因為了專心對付秦國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自己退位成了“主父”(類似於太上皇)。

最後在其兩個兒子的權力爭鬥中,因為失去了名正言順的君主權力,沒有辦法再去居中制衡,結果落了個被李兌派兵圍困於沙丘宮,活活餓死的可悲下場!

此外,即便是在位皇帝畏於自己的承諾,而將皇帝寶座移交給太子,也不可能真正放棄權力。

比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因為在當年說過自己若執政60年,便將皇位傳給太子,絕不會超過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所以便將皇位傳給了嘉慶皇帝,自己則號稱為太上皇。

然而退位歸退位,在以後大約三年多的時間,太上皇乾隆依然通過駕馭和紳等心腹權臣,繼續操縱著清廷實際權力,名為退位實則繼續戀棧不下!

乾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正是因為皇權至高無上,是不容他人分享的!一旦失去了皇權,老皇帝便無法再享受那種至高無上的待遇!曾為滄海難為水,做為曾經叱吒風雲的人,他們又肯能置自己於如此被動的境地?

不過歷史上卻也不乏主動或被動,在其生前便傳位於太子的皇帝!

比如:唐高祖李淵,就被迫“主動”傳位給了唐太宗李世民。

南宋王朝的宋高宗趙構,也因聲稱倦政而傳位給了太子。

不過這些卻並不是主流,只是一些比較罕見的特例!對絕大多數皇帝來說,還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不到其生命的最後一刻,是絕不會輕易交出權力的!


北疆同心侃歷史


歷史上確實有人這麼幹過,不過死得慘不忍睹

公元前299年,大概四十歲、正值當打之年的趙武靈王趙雍,為了專心帶兵打仗(打胡人、中山國,同時研究打秦國),把趙王的位置傳給了十一歲的兒子趙何,而他自己則自稱“趙主父”(差不多就是後世的“太上皇”)。

為了讓兒子儘快上手,他還盡心盡力的安排了一套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對其進行輔佐。

四年後,專心研究軍事的趙主父終於如願以償:不僅橫行北方、打的草原民族俯首帖耳,而且還滅了心腹大患中山國。

然而就在同一年,他獨自一人,被親生兒子趙何的手下圍困在沙丘宮,斷水斷糧3個多月,餓到掏鳥蛋充飢,最終變成了一具皮包骨的屍體。

有這樣的殘忍案例在前,哪個帝王還敢在壯年傳位給自己的儲君?

當然,後世有三個例外:

一是李淵,他傳位給李世民的時候身體應該還很壯實,因為他後來還生了不少兒子。但他退位顯然是被逼的;

二是李隆基,但他是自己作死,面對安史之亂時束手無策、名聲掃地,不得不交權;

三是乾隆,他之所以傳位主要是不敢讓自己在位時間超過爺爺康熙。但他雖然名為太上皇,實際上大事還是親自抓,只有不入流的小事務才交給嘉慶帝。

而其他的帝王,直到死後,才會進行自動的權力交接。之所以這樣,一是不願意,二是不敢。

封建專制制度下,帝王這個職位擁有人類所能想象的一切權力,沒人會主動放棄

古往今來,自從階級誕生後,男人愛權力、女人愛美麗,這是人類的天性。就從我們身邊來說,小到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或者主管,也絕對不會願意讓位給其他人。為啥?職位的區別,不僅僅是頭銜好聽,關鍵的是其對應權力和資源分配天差地別。舉個例子:在一些正規公司,如果你是業務員,跟誰應酬、花銷多少,得向主管報告、徵求同意;而人家則就能在一定額度內自行做主,甚至還能夾帶點私貨。

一個基層領導的小小權力尚且讓人如此沉迷,古代的帝王是什麼概念?所謂的封建專制制度,是皇帝一個人擁有專制權;其他所有人的榮華富貴、生死存亡都得仰其鼻息。即使是太子,皇帝想廢也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殺掉也是小菜一碟;如果他不在意長遠後果(或者意識不到)的話,理論上來說,在所處時代生產力能滿足的條件下,他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在這樣的絕對力量壓迫下,封建時代的臣子、百姓無不對帝王俯首帖耳,(即使面對那些能容納諫言的開明皇帝,臣子也得注意方式)。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從帝位上退下來,假使能以太上皇的身份養老,物質待遇比不上皇帝那是一定的,關鍵的是你說的話不算數了,這可真的讓人難受。

比如: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上位自然要大量啟用自己的親信,以前那些老臣必定會面臨洗牌。這些老人此時面臨三條路:認命、抱新皇帝大腿、求太上皇說好話。

第一個最現實,第二個有難度但也有可能,第三條那就是找死。但目睹這種情況發生的太上皇,內心會作何感想?曾經掌控一切,如今卻無能為力、成為孤家寡人,這感受估計比死好不到哪去。

比如李淵在當太上皇時,他的頭號心腹、鐵哥們——裴寂就被兒子李世民好一頓收拾,以報當年劉文靜被殺之仇。而此時的李淵,一句話都說不出,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酒肉老友被髮配、寥落而死。

建帝王的權力絕對排他,不允許在某方面有個凌駕於自己之上的存在

在國家管理上,皇帝是當之無愧的頭號權力擁有者,但有個例外:血緣方面。

為了穩定統治,中國封建統治講究“外儒內法”,所以儒家的那一套理論,面子上是必須要過得去的。其中,孝道是歷來中國人最為在意的,比如夯實了封建制度的西漢王朝,除了開國的劉邦,後世所有皇帝的諡號中都帶有一個“孝”字,比如漢文帝全稱是“太宗孝文皇帝”,漢景帝——“孝景皇帝”,漢武帝——“世宗孝武皇帝”,甚至漢獻帝——“孝獻皇帝”。

這也能理解,所謂三綱五常,除了君為臣綱,還有個父為子綱。如果皇帝老兒你本人不孝順,哪能指望手下忠臣?

但這就會帶來一個尷尬:如果上面還有個精神頭十足的太上皇,皇帝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呢?

因此,為了維護皇權的絕對至高無上,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帝上面沒老子。如果一個正值壯年皇帝自己願意退居二線當太上皇,接位的兒子心裡會踏實嗎?結果就可以自行腦補了,製造意外/裝作毫不知情並不是個大困難。

所以,自己當皇帝的人,是不敢在壯年拱手讓位的。

再回到趙武靈王這裡來。當初他愛屋及烏立了小兒子趙何為王,後來又覺得老大趙章可憐,所以想在北方劃一塊地給他管理,類似於分立第二個王。

這無異於痴心妄想:現成的趙王趙何首先不答應,他身邊的那些大臣更是不會同意——已經在手的權力,誰會願意分出甚至一成給他人?因此,當趙章在沙丘發動政變後,趙何的人馬不僅乾脆利落的將其一黨全部幹掉,甚至順帶把趙主父也給整死,免得以後節外生枝。

而裝作一切都不知道的趙何,這下終於可以成為名正言順的趙國老大了,但心狠並意味著人家是昏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趙惠文王,手下的藺相如、廉頗、趙奢等,無一不是一代明臣。


正史漫談


通常情況下,只要這些皇帝腦子正常,他們都不會選擇在自己身體倍兒棒的時候退位。

在古代,皇帝這個職務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number one”,一個王朝中,皇帝之位是一代傳一代,除去開國皇帝是自己硬拼出來的皇位之外,一般來說,後代的皇帝通常都是順序繼位。




但凡是成為皇帝的人,除非是他本人真的不想做皇帝或者有其他外在因素,他才會選擇退位,否則壓根兒甭想皇帝在盛年時期把皇位傳給下一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咱舉個例子,皇帝之位代表著什麼,代表一個古代王朝的絕對權力,是國家最高統治者。

以開國皇帝來說,他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打下來天下,坐上龍椅之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怎麼可能在自己身體還好著的時候,選擇退居幕後養老呢。


除去開國皇帝之外,後世繼位的皇帝有些是通過奪嫡之爭才成為皇帝的,他們自然不可能選擇放棄這種得來不易的權力;甭管是昏君還是明君,沒有意外情況,都不會退位,畢竟昏君是通過皇權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會在享受的舒舒服服的時候退位,而明君則是通過皇權實施自己的各項治國政策,若是退居幕後,實施起來就不那麼順手了。


  • 至於皇帝關於儲君的選擇,也不是說非等到快駕崩的時候才安排。

皇帝對於自己的繼承人,大多都是提前好長時間就開始物色培養,畢竟這關係到王朝的傳承,除非他就一個兒子,沒得選。在兒子多的時候,皇帝一般會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培養自己的嫡長子或者嫡子,但也不絕對,畢竟歷史上不是嫡子身份而繼位的皇帝,也不少,比如明朝明穆宗、清朝乾隆帝。



皇帝選好儲君之後,該立太子立太子,該安排相關事宜就安排,等到他退位或者駕崩,就由儲君繼位。


說與山鬼聽


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上朝時百官跪拜,山呼萬歲,執掌天下發號施令,威風凜凜!若一旦提前退休傳位太子,變成了一個沒有權利無人理睬的糟老頭,那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無法承受。比如乾隆皇帝,當了60年皇帝后傳位給太子永琰,做起了太上皇。乾隆雖然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永琰,但是還是捨不得放下權利。於是弄了個傳位不傳璽,皇帝的玉璽還是他掌管,天下大事還是他說了算。永琰繼位,國號嘉慶,按照慣例,得鑄造錢幣,鑄造錢幣的官員就犯難了。是鑄造嘉慶通寶還是乾隆通寶?於是向朝廷請示,眾大臣也犯難了,最後採用折中的辦法,鑄造一半乾隆通寶,一半嘉慶通寶。所以皇帝不肯放棄權利提前傳位給太子,可以理解。這是人性的弱點


皇家道場


並不是不能在盛年的時候傳位給儲君,而是不願意!

誠然,做皇帝是一項勞心勞力,責任和壓力都非常大的職業,但是因為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有數不清的女人(只要自己願意的話),錦衣玉食的也不用為物質生活發愁,人活一世所追求的極致:絕對的權力,名望,財富自由,性夥伴自由。也就皇帝這個職業能實現,所以但凡能坐上皇位的,又有幾個願意在盛年的時候讓位呢?


其次,皇帝潛在情況下是有許多竟爭者的,這裡面也包括了儲君以及非儲君的其它竟爭者,皇帝要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必須防著其它竟爭者合成一派威脅到自己,儲君也需要提前拉幫結派,以尋求更多的擁護者,以便在傳位的時候自己有更多的勝算。

所以在這樣的明爭暗鬥情形下,表面上皇帝跟其它人是君臣或者父子關係,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處於只能進不能退的境地,如果退了,首先會引發朝政震盪,導致各竟爭者之間發生內亂,他退位之後未必就能做一個安逸的太上皇,可能過得連宮裡的太監都不如,畢竟,先皇還活著,對現任的皇帝而言始終是威脅,難保其它勢力不會加以利用!

盛年時期傳位的,要麼是甩鍋,要麼是看厭世。

比如清朝第三位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就是看破紅塵,只想出家,不想做皇帝,才二十多歲就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還有南北朝時期,有個叫高偉的昏君,眼見把國家搞成一副爛攤子了,外敵入侵,直接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過很快父子倆都被敵軍解決了,國滅。


歷史隨筆


題主好

如果皇帝在盛年出現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下一代,只會出現父子相殘或者儲君與兄弟之間的相殘。其次目前沒有那位皇帝願意在自己最強盛的時候將自己的君位傳給下一代,因為權力這種東西就像毒品,一旦陷進去就出不來了。

乾隆的例子,乾隆一開始冊立的是皇二子,永璉,可惜在9歲的時候死了。乾隆之後又冊立永琮,這個兒子也是福薄,在兩歲的時候也夭折了。再到後來乾隆看上了永琪,能文能武,可以繼承大統,覺得非常不錯,結果永琪25歲時,就死了。這樣乾隆覺得過早的立儲禍折了皇子們壽,就不在考慮立儲之事。

除非在非常時期帝王才會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儲君,明英宗朱祁鎮親政瓦剌部時,結果搞得大明朝精銳全都損失,自己也被抓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鈺登基之後,就在也不想下來了,結果等朱祁鎮回來的時候,還把他軟禁了三年,最近兩兄弟落個兄弟相殘的局面。


小歷史課堂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如果從大一統的秦王朝算起,中國出現了400多位帝王。在這麼多的帝王之中 似乎並沒有哪位皇帝 ,在自己盛年之時將皇權主動的交接給自己的繼任者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要從人性本身來講,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對權利的追逐,似乎人的內心與生俱來就有著對權力擁有的慾望。尤其是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權力的誘惑力更大了,他可以獲得無比多的利益和榮譽,而且不需要他人的監管和約束,擁有著絕對的權威,從而得到既得利益者的眾星捧月般的追逐。

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呢?他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無比尊榮的!他擁有著整個國家的統治權,這個權利誘惑太大了!誰都渴望擁有它!那些擁有它的人,誰又不緊緊的抓住他,好好的享受它,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各種慾望呢?

所以說,封建帝王沒有一個不貪戀權勢的。只要不受外力逼迫,只要自己的健康狀況允許,只要還能安安穩穩的坐在龍椅上,沒有人情願將皇權拱手讓人的,即使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但是,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上,還真有一位皇帝主動的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繼任者,這就是宋高宗趙構。當時宋高宗才50多歲,正值壯年年富力強之際。宋高宗盛年主動把皇位讓給養子趙眘的壯舉,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要知道,宋高宗活了81歲才壽終正寢。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閒退”為由,下詔傳位於皇太子趙眘,就是宋孝宗。

但是,宋高宗禪位後,並沒有就此躲在深宮頤養天年不問朝政,而是一到關鍵時刻,大至對金和戰,小至官吏任命,他都會出面干涉,多方牽制寸步不讓。說明他還是願意為國事憂勤,對權力把抓不放的。可見,權利就是當權者的第二生命!

好了,先聊到這兒吧,謝謝!


厚德載物6808


在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朝歷代都是由長子來繼承皇位,並且都是皇帝要死之前才會指定繼承人,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下一代,那為什們非要這樣呢?不能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嗎?

其實這裡面有非常多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防止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互相殘殺,古代因為爭奪皇位的事情可不少,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就出現了皇帝不提前退休的情況。

第二種就是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不好處理,那新帝所做任何決定是否要請示太上皇,不請示是不是就不尊重曾經的老皇帝。

所以如果老皇帝還活著的話,那麼就會給新皇帝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所以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一般都會等到皇帝駕崩,新皇帝才繼位。


玖伍11


首先,作為男人,尤其皇權在握的男人,怎麼會輕易地把皇權交出來?

其次,古代立太子一般都是立嫡長子的,但是畢竟要把整個國家都託付給孩子,如果不好好培養,這皇權交出來也不放心啊。

但是,如果出現那種少年老成,可以領導國家的年輕的孩子了,皇帝也還沒老,如果這個時候把皇權交出來,萬一新皇帝暗箱操作把自己老爹殺了隨便安一個罪名,這個新皇帝坐在龍椅上不就更踏實了嗎。古代,尤其是可以爭奪皇位的人,眼裡可能真的只有皇位了,那玄武門之變兄弟之間互相殘殺了都。

那自然而然的,當上一任皇帝老了之後,會寫遺詔,就是交代一些事情,最主要的是交代誰繼承皇位,等皇帝死了,再把遺詔拿出來按遺詔辦事。


萱萱吃飯飯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每一個皇帝心裡的一個痛點。身處皇家,實際上傳位並不像普通百姓家裡那樣,只是換個當家人那麼簡單,從某個方面來講,傳位則意味著權力的旁落。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反正是自己的兒子,早晚不都是他的”。話雖如此,但坐在龍椅上,心態自然會發生變化。第一,從龍椅上下來的那位,在退位後依然會有一種對權力的依賴,這就像是吸食鴉片一樣,權力一旦粘上,是會終生上癮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的乾隆帝,雖然在有生之年傳位於嘉慶帝,但還是不願放下手裡的權力;第二,初坐上龍椅的那位,一旦享受到君臨天下的快感,自然也想獨佔權力的榮光,因此在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下,父子雙方可以說都是在互相提防,與其這樣還不如當老皇帝行之將死的時候在去傳位,到省的大家都晚上睡不著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