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大多數的中國人,命在東南


大多數的中國人,命在東南


大多數的中國人,命在東南。


從黑河到騰衝


在地圖上,從我國的黑河到騰衝,拉出一條直線,貫穿祖國的國土,這條著名的直線被取名為“胡煥庸線”。1935年,它首次被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目的是體現中國人口從東南到西北懸殊的差異分佈。


1935年,順著這條線,統計出來當時的國土面積,東南佔了36%,西北佔了64%,但是人口呢?不僅比例會反過來,而且還大大的加劇了,東南人口占比達到了全國的96%,可西北的1,800萬人,只有可憐巴巴的

4%


後來,幾十年光景過去了,這個數據分別在1987、2002以及2015年,結合著歷次的人口普查,三次被重新測量。得出的最新數字,變化依然不大,西北人口時至如今,仍然佔比僅僅為全國總人口的6%左右,而東南的人口比例常年維持在94-95%。


孔雀東南飛”像是一句深藏於我們血脈裡的暗語,讓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古至今


據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縱橫天下的時候(公元前221年),全國的人口大約為3,000萬左右。而在當時,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在1.9億上下。


從此,大一統的帝國就從這3,000萬人開始,譜寫著自己的歷史,這一寫就是2000年。


緊接著的十幾年,秦末的農民起義,以及楚河漢界上的你死我忘,讓人口銳減。公元前202年,劉邦平定天下的時候,全國人口只剩下了不到2,000萬人,接近一半的人口成為了秦始皇和楚霸王的陪葬之人。


漢初的幾代人,因為奉行黃老之說,與民修養生息,讓人口又逐漸回到了秦初的規模。漢武帝從他老爹手裡接班的時候,人口達到了3,600萬人。


可惜,武帝一生愛征戰,而戰爭就會帶來繁重的徭役賦稅。就這樣,幾百萬人在他手裡被“玩沒了命”。


武帝生命最後兩三年,看了看自己統治下的人口數量不斷減少,突然覺得有點對不起老祖宗開創的基業,所以叫過來自己的兒子——1米89的劉弗陵,告訴他,千萬別學他老爹,還是學爺爺,不折騰最好。


於是,漢朝就有了後面兩位皇帝的“昭宣之治“(漢昭帝、漢宣帝),人口在一百年間,快速增長,達到了6,000多萬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5年,那個篡了自己外孫權,同時又是蹩腳經濟學家的——王莽出現了。他心目中的“新世界“(王莽改朝代為“新”朝)還沒怎麼樣,自然災害+農民起義就頻頻爆出。之後的中國成了烽火遍地的世界,人口大量死亡。


到了光武帝劉秀,終於KO了王莽,接過來祖傳的老劉家天下之時,人口只剩了不到原來的一半,大概

2,800萬人。


也正是在這段亂世中,華南地區的人口才大幅上升,佔了當時全國人口的三成(而漢朝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比例不到15%),大量流民逃難到了南方,孔雀們第一次大規模的“東南飛”了。


時間推至漢朝末年,當時全中國的人口達到了5,500萬,大概佔了全世界的20%不到。而遙遠的西方,也出現了一個遼闊的國家——羅馬帝國。據說公元164年,它的人口就突破了6,000萬。從此,東西方兩個龐大的帝國開始萬里遙相相望。


後面就是我們最為熟悉不過的三國時期了,除了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也是一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年代。根據史料記載,漢朝正式滅亡的時候,魏蜀吳三國納稅人口數量僅為820萬,按此推斷出來當時的全國人口,僅為

1,600到2,000萬之間。


三千多萬人在我們喜愛的桃園結義、官渡之戰、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諸葛亮六出祁山,這些故事中殞命消亡。


三國被統一之後,就是兩晉和南北朝,這中間又是以“五胡亂華”為代表的各種大戰小役,而且這一亂就是三百年。從公元280年西晉統一,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期間人口數量,僅僅從不到2,000萬增加到,不到3,000萬人。


而這段時間裡,伴隨著又一場為了躲避戰亂,而大規模的“北人南遷”,總計南遷人口達到了過百萬之眾。


隋唐一百多年的所謂“盛世”裡,人口數量得以恢復。據當時的官方統計,人口數量在

5,000多萬,而有史學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這個數字有可能是7、8千萬。


這時候,登臺的就是那個會跳舞的安祿山了。他的出現,帶來了“安史之亂”,也讓廣闊國土上,再一次出現“人口大遷徙“,中國的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這之前,初唐年代,華北是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佔據了全國75%的人口,到唐朝滅亡時,南北兩地,人口比例基本上五五平分。大量北方人從此入籍南方人,開始了不吃饅頭吃米飯的人生。


下面是宋朝,北宋末年,那個會畫畫,會吟詩作對的“花押皇帝“宋徽宗,在他成為階下囚之前,統治下的人口達到了1億多人,若不是北方狼族的入侵,宋朝沒準還真的會是讓中國步入資本主義的朝代。


但是,看過《天龍八部》的你我都知道,北面當時有遼國,人口1,000萬左右,西面有西夏,人口300多萬,南面有200多萬人的大理。1億多人的資本主義萌芽就這樣被三面環繞的強敵扼殺在搖籃裡了。


但是,從人口數量上看,如今統稱為中國的這些國家,人口加起來,大概佔了當時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後面就是隻有半壁江山的南宋了,因為都城的南遷,也讓中國的人口進一步一路向南。襄州、鄂州、蘇州、泉州、廣州紛紛登上了引進人口排行榜榜首,更多的北方人開始艱難地普及起南方話。


要不是後面又來了愛打仗的成吉思汗,中國的人口數量或許會繼續攀升,但是鐵蹄踐踏下,戰爭帶來的人口消亡,又讓人口數量下降到元朝時期的8,000萬左右。


這時候,一場悄無聲息的黑死病,在席捲了整個歐洲,讓50%的歐洲人口喪命之後,傳到了中國,先是上千萬人喪命於瘟疫,後又是幾千萬人喪命於因為瘟疫而引發的,推翻元朝統治的一系列戰亂。


直到1368年,朱元璋開創洪武,登基南京,勵精圖治地經營了幾十年,這才讓人口恢復到了6,000多萬的水平。


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漢末到明初,人口數量大致相當,但是卻總是——南渡者眾,而北歸者寡。


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口數量上升到1億3千萬至1億5千萬。按照當時每年農業產出,以及生產力水平估算,養活這麼多人吃飽肚子,真的已經達到天花板了。


又過了一些年,明年最後的幾十年裡,也就是1640年前後,龐大的明朝終於被吃垮了。


起因是幾場突出起來的天災,然後就是隨之而來的吏治腐敗,這加劇了民不聊生的惡化程度。還有自然災害進一步引發的鼠疫、蝗災,繼而是李自成為代表的起義,和北方清軍的入侵......


讀過萬曆之後歷史的都知道,那幾十年,誰當皇帝誰悲催。


終於,我們看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身影了。


清朝建立算起,中國的人口又掉到了不足一億人。然後又是每個朝代最開始都會存在的修養生息、發展經濟。康熙接手國家時,人口回升到了1億左右,再接著就是康乾盛世的到來。


從人口數量上看,康乾盛世中對人口數量增加帶來的最大利好,就是把明朝後期就已經引進到中國的幾種高產作物,比如土豆、白薯、玉米、花生和向日葵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這讓清朝避免重蹈了明朝的覆轍,整個國家終於不用發愁,人口一旦到了1億多就會被吃垮。


很快地,到了乾隆中後期,人口數量一再創出了歷史新高,中國人終於跳出了死循環,乾隆退位時,中國人口突破了3億,而那時全世界人口不過才7億多點,中國佔了40%。


所以,為什麼有歷史學家在一個封閉的體系做了結論——如果沒有來自海上的威脅,清朝很可能成為一個漫長的封建王朝,統治的穩固性會高於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但是,歷史沒有假如,當清朝帶著四萬萬子民進入到18以及19世紀,中國的人口幾乎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一方面,人口基數的龐大讓出生數量大幅上升,但是另一方面,持續的戰亂又讓人口大幅度下降。


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人口數量相比清末基本上沒什麼變化。這才有了我們在電視裡,總能看到的愛國學生,走上街頭,呼喊著四萬萬同胞要團結抗敵的橋段。


再往後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人口魔術了,四萬萬變成了如今的將近14億


東南東南


回顧整個中國的人口變化史,屢次的戰亂,不斷的動盪,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人南遷。


秦王到王莽,北方人躲避著迫害,躲避著苛責的刑法,去往“不毛之地“,開墾生存。


西晉到唐末,大批的人口又因為禍亂中原的大戰,逃向了南方,以保全性命。


到了宋朝,舉國的遷徙又讓中國的政治樞紐,開始從黃河流域南遷到長江流域。


南宋到明朝,南方不再是蠻荒之地,而成了錙銖重地、魚米之鄉。


而清朝和民國,南方超越北方,成為了接受海外新思想、新思潮的前沿陣地,從而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


而再往後,就是如今的這四十年,改革開放促使著更多人湧向沿海,順著太平洋,編織著屬於每個人自己的”中國夢“。

東南、東南,像是每個中國人註定的命數一樣,從逃難避禍、到休養生息、到開放思想、到發展經濟,成為了國人一步一步邁向光明的方向。


但是,再往後呢?當互聯網把這個世界的地理優勢大幅弱化之後,當太平洋不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之後,從黑河到騰衝的“宿命線“會不會發生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