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臺灣人說普通話跟大陸腔調不一樣?

我姓符所以我幸福


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的方言與另一個地區方言都不一樣,臺灣人也是和大陸處於地理位置不同,說話聲音與大陸就有區別,所以臺灣人講普通話自然也就與大陸人腔調不一樣了。



無量天尊道法自然


臺灣人說普通話的腔調給人的感覺就是嗲嗲的,像林志玲說的每一句話感覺就像是在撒嬌,“你不要醬紫了”、“幹森麼了,你很奇怪耶”、“萌萌,zan起來”。臺灣普通話之所以有獨特的腔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1949年,大量國民黨軍隊進入臺灣,其中以中尤以蘇、浙、閩人較多,勢力也較大。臺灣本地人為了和這些人打交道,也慢慢受江浙方言及閩南方言的影響,久而久之臺灣的口音也開始帶上些吳越腔調,這是臺灣話慢慢變嗲的主要原因。

二、臺灣腔由於受江浙方言影響,導致平舌音多而捲舌音少,使得發音更輕,聽起來更溫柔,女人說話就感覺嗲。比如“sen麼”、“ze樣”就比大陸口音裡的“shen麼”、“zhe樣”要來的輕聲輕氣一些。

三、受南方方言影響,臺灣腔加入了大量尾音和連音,而且用的比較誇張。比如說“這樣子”說成“醬紫”,“喜歡你”說成“宣你”。此外還有大量使用語氣助詞的使用如“哦”“耶”“呢”,語氣助詞用的多了就顯得嗲。

別說臺灣人說普通話的腔調和大陸不一樣,在中國,每個省的普通話都各有特色,每個城市的普通話都是有自己特色的,大部分人的普通話都夾雜著家鄉口音的。


靜心手寫


準備說,臺灣那不叫普通話,應該叫“國語”。

一、臺灣延襲了當年大陸的國語,那時的國語以江浙一代音調為基礎,音調偏柔和。帶到臺灣後,結合當地占人口多數的閩南語,就有了現在的臺灣普通話。

二,臺灣主要以閩南一帶移民為主。長時間的融合,大陸帶去的國語必然會有些改變,

三,長時間與祖國大陸分離,也是導致兩邊普通話有差別的原因。

四,祖國終會統一,不能長期這樣下去。


IT老手


臺灣是說閩南語的,跟南方福建這邊的是同宗,跟潮汕地區的潮汕話也非常的接近,南方人的普通話,都普遍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臺灣也不例外。

  1. 不只臺灣有臺灣腔,除了天津和北京的普通話是標準普通話外,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許多地區,都是同樣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的。
  2. 北方的普通話相對南方而言,又更接近北京和天津的普通話,南方的普通話很多網友表示發音實在是不敢恭維的。我做為南方人是非常理解的,畢竟地域距離比較遠嘛,語言差距也大,口音會重很多的。
  3.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地域如此廣闊,每個地區的普通話都被烙上各個地方特色的口音,這種現象實在有趣。正說明了我國的地大物博啊!

最後舉兩個關於口音的有趣事例:

  1. 我二姨媽是土生土長的廣東揭陽人,後來結婚以後隨姨丈遷居廣東潮州,沒過幾年回來以後就變成了潮州地方的口音了。(這裡是指潮汕話,也是有口音區別的)我外婆說:喝哪個地方的水,就說那個地方的話。是不是很神奇!
  2. 我自己的經歷:我當時在惠州讀書有2年了,當時缺錢就去找了個房地產公司的兼職,當時碰到一個來看房的客人對我說:你的普通話口音很重,是不是惠州本地的。我回答他不是,他還說怎麼惠州口音這麼重。惠州是說客家話的,而我的家鄉是潮汕話,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我當時印象深刻,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這2年既沒有跟惠州本地人說過話,更不可能會惠州本地的方言,哪來的口音啊?難道真的如外婆說的,是因為喝了本地的水嗎?

關於口音的感概你還能想到哪些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一葉淨心


大陸和臺灣都有官方標準語言,咱們大陸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1902年,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總教習吳汝倫前往日本考察,見到日本正在推廣“國語”,又稱“共同語”。吳汝倫回國之後,提出中國也應該推廣國語。他以為,中國的國語以北京話為基準。此後中國開始推行“國語運動”。

臺灣省在二戰結束後光復,國民黨政府開始接管臺灣,就是積極推行“國語教育運動”,也就是“國語學習運動”。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在到臺後不久發表的“施政要點”中說,希望臺胞三四年內能說國語。此後用了大概十年時間,“國語”在臺灣得到了普及。

而大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改為推廣以現代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普通話的標準與國語略有不同,但是運動的性質仍舊一樣,是國語運動的繼續。

但是,1949年之後的三十多年,臺灣與大陸中斷往來,臺灣和大陸的語言都在發展,所以慢慢形成兩種不太一樣的標準“國語”,這就是臺灣的國語與大陸普通話不一樣的主要原因。不光語音語調不太一樣,有很多表達意思也不一樣,如

大陸的地鐵,臺灣叫捷運;

大陸的短信息,臺灣叫簡訊;

大陸的小商店,臺灣叫士多。


鵬學天下


目前在我國東南沿海還有一顆明珠尚未迴歸,便是寶島臺灣,去過臺灣的朋友或者和臺灣人民有過交流的朋友,會發現臺灣的腔調和大陸的不太一樣,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一、日語教育時間較長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半島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從此臺灣長時間收到了日本的統治將近半個世紀。這一段時間之內,整個臺灣都是推行的日語教育,所以整個臺灣地區一般都是講的日語,而國語沒怎麼得到發揚。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有大量的人口跟隨者遷移過去,接著他們大力推廣學習使用普通話,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基本上才形成這樣的傳統。因為使用的時間較短,所以聽起來和大陸會有一些差別。

二、高山族為主的閩南話腔調

從明朝以來,大量的福建人口遷往臺灣,並且這些人以高山族為主。在那時整個國家尚未有明確的統一語言,高山族使用的屬於馬來 - 玻利尼西亞語系,口音上會有較大的差別;

還有一大批其他的福建人則使用的是閩南語,除此之外,還有客家話這三種語言構成了臺灣人民的主要語言。現在我們去福建感受這些話的話,我們也會發現和普通話的腔調是有較大的區別的,這也是他們特有的語言特色之一。

三、十里不同音 百里不同俗

說到這個語言問題其實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因此形成不同的方言習俗。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俗語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就是現在在我生活的地區周邊隔一個縣或者市方言和腔調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說我們大陸的整體趨勢和臺灣了,所以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理解的問題了。

在這裡我們最後還要強調一下普通話的推廣和使用,正是有了這樣統一標準的語言,我們交流才才更加的方便快捷,如果還是都使用各自方言的話,現在可能在交流上還會存在著差異和障礙。


微光人文


臺灣人為什麼說話那麼嗲?

我來答

超級比克大魔王

LV.12 2017-09-10

那是閩南話的地方方言基礎上,再學國語,造成的那種聲音。

臺灣的地方口音屬於閩南話的範疇。而在民國時期,老蔣曾舉行過一次投票,來確定中國的國語以哪個地方的方言為準。最後,北京話以2票之差,險勝粵語,成為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國家標準語音。史稱“國語”也在那個時候,確定了中國的第一套漢語拼音。所以,當老蔣敗退臺灣的時候,鍋民檔也是按照這套標準,來在臺灣推廣教育的。但是,臺灣本地人習慣說閩南話,國語裡的發音,有些個音,常用閩南話的人很難發出來。所以,說出來就是那種味道。這就像中國英語一樣。中國人說英語,老外一聽,你就是中國人。只不過,說閩南話習慣的人,再說國語,確實作為北方人而言,確實聽起來很嗲~其實,臺灣人自己是感覺不到的,即使感覺到,也改不了。

所以習慣了就好。我原來還覺得山西人說話的口音特別難聽呢~~聽多了,也就習慣了。





大興振嶺


臺灣人講話的語言在臺灣稱為國語,國語跟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相似,但也有區別,區別如下:

A、 語音特徵

因受方言的影響發音不規範

1、 無翹舌音聲母,一般都念平舌音聲母Z、C、S。

2、 鼻音聲母N和邊音聲母L分不大清,一般多念成L聲母。

3、 把齒唇音聲母F發成喉聲母H,"農夫"讀成了"NONG HU"。

4、 如韻母把不圓唇元音發成圓唇元音。"知道"讀"ZU DAO","吃飯"讀"CU HAN"。

5、 極少兒化韻。

6、 少輕聲。

7、 聲調比較短促(受某些方音的入聲影響)。

8、 個別字音與普通話不同(有些受古漢語影響)。如連詞"和"念"HAN",學說"我HAN你"

然而,臺灣“國語”語音特點固然是很突出的方面,但決定系統對立的因素,主要還是詞彙和語法這兩方面。這是因為國語的語音規範比較明確,歷來的"識字"教

育又有"正音"的傳統,說話人在語音上的規範意識比較強。而在詞彙和語法上,規範模糊,人們的規範意識也比較弱,異變發展在這方面要快一些。


莫言舊交多冷淡卻是平生


臺灣國語和大陸國語在發音上是一樣的,區別就在於重音、斷句和音調上。 另,臺灣國語較多在句尾加語氣詞。

而在唱歌的時候,重音、斷句和音調都已經被曲子給規範化了,因此歌曲是聽起來差不多的。唱歌的時候也沒語氣詞。

臺灣國語常見的語氣詞:誒,嘛之類的,還有一些特別的連讀,如這樣子,會是醬紫。歌曲的時候,語氣詞是不出現的,連讀也會因為曲子的節拍而不能連讀,因此你聽到的是一樣的。



夏天155080056


同樣的語言,在不同的地方,都會發展出不同的腔調,而寶島臺灣說的普通話(臺灣叫 國語),則是因為幾十年來與閩南語(臺灣叫 臺語)的融合,而出現了 臺灣國語 的腔調。

世界上很多地方說英語,然而,英國與美國英語的腔調差異,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即使是美國自己,美國德州佬的英語和紐約客的英語,那可真不是差距一點點而已呀。連美國白人的英語與非洲裔說的英語,都有些不同。

因此,兩岸雖然都以 普通話 為官方語言,然而,全國各地方的普通話腔調就不一樣了,何況臺灣呢?

臺灣主要的方言有:閩南話(在臺灣習慣稱臺語)、客家話,以及還有原住民自己的語言。不過,經過一個甲子的努力,臺灣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說 國語、至少聽得懂國語。

然而在臺灣,普通話(國語)早就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了不同的變化,多數母語是臺灣話的人,說的就帶有臺灣腔,而母語是客家話的,他們的國語就有一點點客家腔,但比臺灣腔好些。只有父母、祖父母是1949年前後來自大陸的,所謂外省人的後代,他們說的國語,相較臺灣腔、客家腔是少的。

其實,臺灣最有意思的普通話腔,是原住民的國語。如果你找找一些視頻,原住民說的普通話,是最有喜感的。(看過在旅遊大巴上賣特產原住民小女孩的視頻嗎?她的普通話就非常非常的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