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水滸傳》中,燕青對盧俊義算是“仁至義盡”了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我認為燕青對盧俊義算是仁至義盡了。

天巧星浪子燕青,小名叫小乙,梁山座次排名第三十六位。北京人氏,自幼父母雙亡,北京富豪盧俊義把他撫養長大,是盧俊義的心腹家僕,後來隨盧俊義上梁山。燕青文武雙全,多才多藝,彈琴、繪畫、唱歌、跳舞、吹簫、寫字、相撲樣樣精通。

雖然盧俊義對燕青很不錯,讓他跟家裡的都管李固平起平坐,但也就是把燕青當作家僕。而燕青對盧俊義忠心耿耿,且非常尊敬,把他當成父親一樣。

為什麼說燕青對盧俊義可以說算是仁至義盡了呢?我認為有三件事可以說明。

一、勸盧俊義別去外地。

宋江想讓盧俊義上梁山,吳用使了個餿主意。吳用和李逵去了北京,化妝成算命先生,到了盧俊義家給盧俊義算命,說盧俊義百日之內有血光之災,需到東南方一千多里外躲避。迷信的盧俊義真相信了吳用的“鬼話”,為“避禍”決定去外地一趟。燕青力勸盧俊義別去,《水滸傳》原文是這樣寫的:燕青道:“主人在上,須聽小乙愚言:這一條路,去山東泰安州,正打從梁山泊邊過。近年泊內,是宋江一夥強人在那裡打家劫舍,官兵捕盜,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燒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來那個算命的胡講。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裝做陰陽人,來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來不在家裡,若在家時,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到敢有場好笑。” 但盧俊義不聽,偏要去。燕青自告奮勇要跟他去,可盧俊義卻要他留下來守家。

如果盧俊義聽了燕青的話,吳用的計謀就不會得逞,盧俊義也會平安無事。

二、勸盧俊義不要回家。

盧俊義在梁山呆了兩個多月後回到北京,在城外看到了燕青,燕青衣衫襤褸,成了乞丐。燕青哭訴著家中的變故:“自從主人去後,不過半月,李固回來,對娘子說道:‘主人歸順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當時便去官司首告了。若主人果自泊裡來,可聽小乙言語,再往梁山泊去,別做個商議。若入城中,必中圈套。”盧俊義不信,燕青又說道:“主人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娘子舊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門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盧俊義聽了不但不信,還大罵燕青說慌。燕青拜倒在地,拖住盧俊義的衣服不讓回去。盧俊義一腳踢倒燕青,一人踏步便入城來。回到家,沒過一會兒官兵就來了,把盧俊義抓走。在嚴刑拷打下,盧俊義只好屈招了,被下了大獄。

如果盧俊義相信燕青,他也不至於吃那麼多苦頭。

三、勸盧俊義歸隱。

宋江帶領梁山兄弟徵方臘勝利後,都要回京受封賞。盧俊義也不例外,夢想著當官,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但燕青卻私自來勸盧俊義道:“小乙自幼隨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難盡。今既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誥,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盧俊義說:“我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廕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只恐主人此去無結果耳。”隨後燕青又舉了許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結果盧俊義還是拒絕了燕青。燕青見說不動盧俊義,徹底死心,於是向盧俊義納頭拜了八拜,便離開了。後來盧俊義做官不久,就被朝廷御賜的飯食中下毒,以致於落水身亡。

如果盧俊義聽燕青勸,不再想功名利錄,也不會落得出此下場。

結語:

雖然盧俊義對燕青有恩,但燕青對盧俊義忠心耿耿,也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盧俊義的死只能怨自己不聽勸,怨自己沒有遠見。可惜了有著蓋世武功的盧俊義,見識還不如自己的僕人燕青,真是痛哉!悲哉!


博超講堂


燕青住北京人士,自幼父母雙亡,盧員外家中養的他大。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阮翠。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不則一身好花繡,那人更兼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針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市語。更且一身本事,無人比的。拿著一張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並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間入城,少殺也有百十個蟲蟻。若賽錦標社,那裡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頭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單諱個青字。北京城裡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

小乙在城中安不得身,只得來城外求乞度日,權在庵內安身。主人可聽小乙言語,再回梁山泊去,再作商議。若在城中,必中圈套。盧俊義喝道:“我的娘子不是這般人,你這廝休來放屁!”燕青又道:“主人腦後無眼,怎知就裡。主人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娘子舊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門想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盧俊義大怒,喝罵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誰不識得!量李固有幾顆腦袋,敢做恁般勾當!莫不是你做出歹事來,今日到來反說!我到家中問出虛實,必不和你干休!”燕青痛苦,拜倒地下,拖住主人衣服。盧俊義一腳踢到燕青,大踏步便入城來。

這是原文,可以看出燕青對盧俊義的衷心不二,自小在盧俊義手下長大,視盧俊義為父。盧俊義在 沒涉及到自己老婆時,燕青是兄弟是小乙,在聽說娘子和李固有染時,一腳踹開燕青,懷疑的對象毫無疑問是燕青,即便是有證據也寧可懷疑燕青,也不想懷疑娘子,這就是所謂的兄弟義氣嗎?

盧俊義和娘子恩愛全無為什麼還要趕走燕青,選擇相信娘子?是夫妻情深嗎?不是,是盧俊義的顏面比兄弟情深還要重要!燕青是愚忠嗎?不是,他雖是奴僕,但是盧俊義叫他武義養他成人,其中情義他一生無法償還,燕青知恩圖報,視盧俊義為兄長為父親!被打被罵一聲不吭,一點怨言也沒有,被趕走了,還在擔心盧俊義會不會被李固陷害。

一直到盧俊義被李固陷害入獄,他才覺得對不起燕青,才發現這個時候只有燕青給他送飯,就是燕青自己沒吃的也要給盧俊義送兩個燒餅。

青對盧俊義有情有義,對劉詩詩溫柔體貼!原來這李師師是個風塵女子,水性的人,見了燕青這表人物,能言快語,口舌利便,便看上了燕青,酒席之間,用些話語來嘲弄燕青。數杯酒後,一言半語,便來撩撥。燕青是個百伶百俐的人,什麼看不懂?他卻是好漢胸襟,怕誤了宋江大事,那裡敢和李師師承惹?李師師直言:“早就聽說哥哥各種樂器樣樣精通,能見識到就是福氣!”燕青卻直言,不敢在娘子面前賣弄。李師師先吹一曲讓燕青聽,穿雲裂石之聲!

兄弟情,夫妻恩。水滸傳更注重兄弟情,像燕青和盧俊義就是代表,摻雜著多種情誼!九香格里唱的“兄弟情是沒有牆的家!”


一張白紙白紙一張918


大家好,我是逍遙君,現在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燕青與盧俊義既有父子之情,又有主僕之義。大家還記得水滸中有這樣一情節嗎?吳用設計陷害盧俊義,後李固告發,稱盧俊義勾結匪徒,一群官軍來捉拿盧俊義,陷入重重包圍,燕青奮不顧身想救盧俊義,怎奈對方人多勢眾,所謂雙拳難敵四手,燕青被打成重傷,刀槍棍棒加身,卻絲毫沒有退意。盧俊義叫他走,另想法子來救,可燕青怎想的了那麼多,只是一個勁的往前衝。由此可見,燕青對盧俊義情深義重,忠心耿耿。

後來征討方臘,盧俊義功成名就,燕青無心待在官場,便去浪跡江湖。這時的燕青似乎預感到結局,但燕青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是不智之舉,就算他能救盧俊義一時也救不了他一輩子。




逍遙影視君


燕青確實應該對盧俊義要報答的,因為他收養了燕青並且當時的初心肯定是無私的不摻雜任何條件的,給了他成長所需要的優越條件。並且還不遺餘力、不惜成本地培養燕青,不但教他琴棋書畫,讓他學文識字,還親自教他武功,使得燕青十八般武功樣樣精通。待他當自己孩子一樣。

燕青也清楚,盧俊義對他的養育之恩無已未報,所以要在他身邊為他做事,保護他。

在盧俊義被押進牢房之後,本身要靠乞討度日的燕青,把要來的食物保存好,自己也捨不得吃,想留給盧俊義。在他被押上路之後,燕青就一直跟定了,殺死公差,救下了盧俊義。

當盧俊義等得破奚勝六花陣,王慶差偽都督杜領十二員將佐,兵馬二萬,前來救援的時候,燕青勸盧俊義不要出戰,在勸說無果的時候,他要了五百人的隊伍,去給盧俊義的戰鬥做救援。還好有燕青伐木搭橋,盧俊義的軍士得以渡河,救了二萬人的性命。

在後來燕青勸盧俊義不要去做官,找個世外桃源安度接下來的生活,但他沒有采納,即使燕青不說他心裡也肯定明白他去了以後接下來的後果是什麼,但還是堅持要去,大丈夫生來就是要為國家做事,讓國家能富裕無戰亂,老百姓能生活的好。死了也值得,但他打心裡肯定是不希望燕青也去,希望他能去過一個幸福安定的生活,畢竟還年輕。

所以說,還是覺得他們之間親情更大,不能說“仁至義盡”什麼的吧[捂臉]





地下長城


燕青這個人物,可以算是完美形象,遍尋人生經歷,幾乎沒有缺點。尤其在對主子盧俊義的幫助及勸誡,可以說是盡善盡美。

他對盧俊義非常仁義,卻不夠“仁至義盡”。

盧俊義經歷過三次重大危機,有兩次,燕青都是挺身而出。最後一次,他決定出走。


盧俊義兩次危機,燕青出手

  • 第一次危機

盧俊義自從被宋江、吳用盯上,就開始了苦逼的人生。

盧俊義先是被吳用陷害,成為反叛的賊寇。

盧俊義在梁山軟禁了兩個多月,李固與賈氏聯手,把燕青趕出家門。盧俊義成了反賊。

而此時的燕青,沒有一走了之。在大名府城外,等候盧俊義,並告發李固的惡行。

盧俊義不信,出手揍了燕青。燕青依舊不離不棄。

這一點,燕青仁義之心,天地可鑑。

可惜盧俊義豬油矇蔽雙眼,認為燕青是惡人先告狀,燕青倍受委屈,但對盧俊義還是忠心不改。

這是盧俊義的第一次危機,燕青承受委屈,承受埋怨,苦苦勸說。

從發點只為盧俊義不受牽連。完全就是義僕典型。

挨餓受凍的燕青,阻止不了盧俊義的剛愎自用。

他知道盧俊義回家,必受誣陷,入獄刺配,是少不了的。燕青無奈之下,只能想辦法去獄中救人。

  • 第二次危機

盧俊義不聽燕青規勸,執意回家。

管家李固與妻子賈氏聯手,盧俊義鋃鐺入獄。

獄中盧俊義倍受摧殘,雖有蔡福、蔡慶的一力維持,但還是免不了酷刑。

後來,不識時務的盧俊義被刺配沙門島。董超薛霸二人,在李固收買下,打算殺了盧俊義。

這時候,是燕青挺身而出,殺了二人,救出盧俊義。

殺解差,救流犯。這可是十惡不赦的謀逆大罪。

當時,魯智深救林沖,李俊救宋江,可都沒有殺官差。

這罪,是誅九族的。

燕青做了,毫不猶豫。

可惜,考慮不周,盧俊義被發現,再次被捕。燕青無計可施,得遇楊雄、石秀,請來梁山好漢。

燕青第二次在盧俊義危難時,挺身而出。

這兩次挺身而出,都是燕青不顧及自身安危,一心為盧俊義考慮,救盧俊義性命的大義之舉。

燕青雖自小生長在盧俊義膝下,可是盧俊義對燕青並沒有足夠信任。

可見,燕青不得寵愛。在盧俊義眼裡,燕青不過是一個小廝而已,充其量不過是相貌出眾的小鮮肉小廝。不是親信,更非心腹。

簡單點說,盧俊義對燕青不過是主僕關係,感情疏遠。

面對主子平淡的感情基礎,燕青的回報卻是熱血沸騰。頭可斷,血可流,性命都交給了盧俊義。

這樣的燕青,仁義!

盧俊義第三次危機,燕青只是勸說

徵罷方臘,盧俊義的人生來到第三次危機。

燕青苦口婆心,講了大段兔死狗烹的歷史案例與道理。

盧俊義沒一個字聽進去,一意孤行,進京朝聖。後來,果如燕青所料,盧俊義被蔡京等奸臣下毒,毒發墜江,死於非命。

這一次危機,燕青對盧俊義只是勸誡,沒有其他行動。

燕青見盧俊義官迷的樣子,直到盧俊義執迷不悟,只能自己離開,過上了逍遙的江湖日子。

這次危機,燕青徹底看清了盧俊義的為人與性格。對盧俊義很失望。

盧俊義幾次遇事,算是燕青洞悉本質,多次勸誡。盧俊義都沒有聽,結果蒙難。

有了之前的教訓,盧俊義應該認識到自身思慮不足,斷事不明,而燕青才是獨具慧眼的貴人。

盧俊義沒有。燕青在他眼裡,依舊是那個小廝。只會相撲、跑腿的小奴才。

正因如此,盧俊義才會不採納燕青意見。

燕青要走,他也不反對。

燕青多機靈一人,也看清了盧俊義對自己身份及見識的輕視,只能選擇離開。

就這一次危機,燕青沒有做到仁至義盡。他只是善意的提醒而已。

沒有仁至義盡的燕青,依舊是英雄

燕青雖然最後一次沒有仁至義盡,但燕青的各種行為表現,足以稱為英雄。

盧俊義的三次人生危機,燕青都出現並給予幫助。兩次出手,一次動口。

不論結果如何,燕青的本心都是仁義為先,為了盧俊義好。

盧俊義從誣陷、上山、爭位、招安、征戰等等許許多多的事蹟中,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沒有明朗的看清時局。

燕青已經知道盧俊義沒救了。

即便用手段,將盧俊義拉走,跟著自己闖蕩江湖。可是盧俊義不會安心的,他只會嫉恨燕青。

第三次盧俊義的危機,與前兩次危機不同。前兩次是已經發生的危機,而這次是對未發生危機的預判,它在那個時間點並沒發生。

沒有發生的危機,如果盧俊義不信,任誰都束手無措。即便是燕青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心裡也希望他不會發生。

燕青選擇危機會發生,盧俊義選擇危機不發生。

二人各自去印證了自己的選擇。無可厚非。

燕青雖然不是仁至義盡,卻沒有任何貶低的色彩,反而值得表揚。

燕青是靈透的小夥子。不迂腐,不愚昧,功成之時,認清大局,選擇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精彩。


結語

燕青雖對盧俊義不夠“仁至義盡”,但他的性格、德行是讓人欽佩的。

石頭放在懷中,始終都捂不熱的。難道要燕青陪著盧俊義一起死,才算是有始有終嗎?

非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燕青選擇離開盧俊義,就是盧俊義這個石頭既然捂不熱,不如選擇放開,把懷抱留給溫柔的雞蛋不是更好嗎,說不定可以孵出小雞呢。


黑白歷史說


您好,很開心回答您這個問題,下面我將從以下回答您的問題!燕青對盧俊義算是仁至義盡了。

水滸傳中的盧俊義家世好武功又高,但說到他這一輩子做過最正確的事情,那就是收養燕青。燕青是盧俊義,帶著僕人在街上閒逛時看見四五歲的燕青在街上流浪,心生惻隱,於是順手帶回家的。雖說燕青表面是家奴,但兩人卻情同父子。盧俊義親自教他各種武藝,騎馬射箭等等一樣沒落下。包括燕青的多才多藝,吹拉彈唱,也必然有盧俊義為他延請名師點撥。燕青也知恩圖報,一直忠心護主。雖然盧俊義心地善良,但頭腦簡單,甚至可以說一根筋上,也許是自幼家境太好的緣故,和燕青比起來,盧俊義太容易,受騙上當了,即使燕青百般勸阻他,他還是義無反顧踏上通往梁山的不歸路。

後來盧俊義想回家,燕青,將主母和管家的背叛如實相告,並勸阻他時,盧俊義還是不聽不信,結果被誣告打入死牢。燕青,看出來朝廷不會放過盧俊義,所以他在刺配途中救下盧俊義後,只能投靠梁山。為了輔佐盧俊義,燕青用盡渾身解數,先是和李思思結拜,以此得到和皇帝見面談話的機會,進而為梁山傳遞情報,使梁山能夠順利被招安。

燕青愛說愛笑,對兄弟們講義氣,因為燕青的緣故,盧俊義在梁山還算順風順水,不然的話,他只是後期宋江扶上來的一個金字招牌,沒有幾個梁山好漢,把他當朋友。盧俊義,能在招安後各個征討戰爭之中,活下來其實也少不了燕青的功勞,可惜經過種種事件,盧俊義還是不願意聽從燕青的話,及早抽身而去。或者在他眼裡,燕青永遠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又或者她其實也明白前途的危機,但就是想賭一把!承諾繼續容婦跪拜了,就是意思或者在燕青已在勸說下盧俊義人人人堅持在朝廷任官子,最後中毒後落水而亡,而此時燕青早已拜別而去。

•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覽,以上是我的一些愚見,如有不成熟,還望指教!





闕小安


《水滸傳》中的世界混亂不堪,民間惡人橫行,朝廷裡也是奸臣掌權,書中的老百姓的日子那可真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了性命,於是書中有不少人都選擇了同一條路,即是落草,成為所謂的綠林好漢,然而“好漢”與“好人”又是有區別的,好漢絕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好人,他們不過是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的一群強人,這種邏輯可想而知,只有先活下來,才有資格去懲奸除惡,這一點在魯智深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固然好打抱不平,但是在餓著肚子的時候也會強搶瓦罐寺老和尚的稀粥,魯智深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梁山上其他的好漢了,所以能夠把這幫強人聚集在一起的無非就是“義氣”二字了,書中有不少好漢在上梁山之前就是舊識,所以感情牢固,比如燕青和盧俊義就曾是主僕,燕青也對盧俊義十分忠心,但為何燕青會在關鍵時刻離開盧俊義?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多數讀者看來,梁山好漢之間的感情就應該是純粹的,就必須是兄弟有難兩肋插刀的,其實並不盡然,施耐庵若是將梁山好漢塑造成臉譜化的人物,那《水滸傳》也就成不了名著了,書中的人物性格是複雜的,就如同現實中的芸芸眾生一樣,比如“矮腳虎”王英這個角色,他固然講兄弟義氣,然而他最在乎的始終是女人,他曾經為了一個劉高之妻差點要砍了自己的好兄弟燕順,如此看來宋江毫不猶豫將扈三娘許配給他也是情理之中了,只有這樣才能穩住他。

所以“義氣”這種事情本就靠不住,可不是上了梁山一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能維繫得住的,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夫妻尚且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是一幫素不相識的結義兄弟呢?但有人說燕青在書中的表現至少還是忠於盧俊義的,應該從一而終才是,即便知道盧俊義是往火坑裡跳,他也應該跟著保護盧俊義,這才符合他一貫忠心的人設,其實不然,如果讀過原著的這段故事,燕青不害盧俊義已是大氣了。

原著中盧俊義原本是大名府的富戶,再加上一身天下無雙的棍棒功夫,可以說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而改變他命運的就是那幫梁山好漢,梁山好漢為了將他賺上梁山害得他家破人亡,當然有人會說盧俊義府內原本就不太和諧,夫人賈氏與管家李固有染,李固早已圖謀不軌,但有盧俊義坐鎮,燕青暗中觀察,其實維持住表面的和平還是沒問題的,矛盾根本不會爆發,所以毀了盧俊義前程的不是賈氏和李固,還得算在梁山一眾人頭上。

其實燕青早就看穿了李固的心思,向盧俊義提起過這事,然而盧俊義的態度是什麼?不但不相信燕青,還將他趕出了盧府,男兒膝下有黃金,燕青跪下求他,盧俊義反而是一腳踢倒燕青,事實上故事發展到這,燕青已經算是報了盧俊義的知遇之恩了,面對如此侮辱,若燕青是個小人,反過來害盧俊義都是有可能的,但他沒有,仍舊在暗地裡幫盧俊義。

當盧俊義被囚禁在大名府,那蔡福、蔡慶兩兄弟收了李固的黃金原本是要謀害他的,後來因為戴宗和柴進給了更多的錢,蔡氏兄弟才轉而保護盧俊義,說起來,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已,蔡氏兄弟算不上好漢,甚至就是小人而已,然而到了一切真相大白,盧俊義被梁山一眾好漢救出之時,這傢伙不謝當時提醒他的燕青,不謝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石秀,反而去感謝蔡氏兄弟對他的照顧,典型的是非不分。

盧俊義這人的眼力見不行,自己的夫人、管家都看走眼,如今有心幫他的被他晾在一邊,有心害他的,他卻連聲感謝,試問你是燕青,你心寒不?所以在徵方臘後燕青再勸盧俊義離開已是仁至義盡,若他對盧俊義羞辱他之事有一點兒記恨,早都該反咬盧俊義一口了,即便他真這麼做,那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燕青最終選擇拋下盧俊義而脫離梁山完全是合理的,盧俊義這人不懂感恩,也許在他看來,燕青始終只是他家中的僕人而已,沒資格對他的選擇說三道四,兩人根本不是一路人,分道揚鑣是情理之中的結局。


柒彩虹吧


小乙在城中安不得身,只得來城外求乞度日,權在庵內安身。主人可聽小乙言語,再回梁山泊去,再作商議。若在城中,必中圈套。盧俊義喝道:“我的娘子不是這般人,你這廝休來放屁!”燕青又道:“主人腦後無眼,怎知就裡。主人平昔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娘子舊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門想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盧俊義大怒,喝罵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誰不識得!量李固有幾顆腦袋,敢做恁般勾當!莫不是你做出歹事來,今日到來反說!我到家中問出虛實,必不和你干休!”燕青痛苦,拜倒地下,拖住主人衣服。盧俊義一腳踢到燕青,大踏步便入城來。這是原文,可以看出燕青對盧俊義的衷心不二,自小在盧俊義手下長大,視盧俊義為父。盧俊義在 沒涉及到自己老婆時,燕青是兄弟是小乙,在聽說娘子和李固有染時,一腳踹開燕青,懷疑的對象毫無疑問是燕青,即便是有證據也寧可懷疑燕青,也不想懷疑娘子,這就是所謂的兄弟義氣嗎?

盧俊義和娘子恩愛全無為什麼還要趕走燕青,選擇相信娘子?是夫妻情深嗎?不是,是盧俊義的顏面比兄弟情深還要重要!燕青是愚忠嗎?不是,他雖是奴僕,但是盧俊義叫他武義養他成人,其中情義他一生無法償還,燕青知恩圖報,視盧俊義為兄長為父親!被打被罵一聲不吭,一點怨言也沒有,被趕走了,還在擔心盧俊義會不會被李固陷害。

一直到盧俊義被李固陷害入獄,他才覺得對不起燕青,才發現這個時候只有燕青給他送飯,就是燕青自己沒吃的也要給盧俊義送兩個燒餅,燕青對盧俊義有情有義,仁至義盡。




宇哥愛撩劇


所謂“義氣”這種事情本就靠不住,可不是上了梁山一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能維繫得住的,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夫妻尚且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是一幫素不相識的結義兄弟呢?但有人說燕青在書中的表現至少還是忠於盧俊義的,應該從一而終才是,即便知道盧俊義是往火坑裡跳,他也應該跟著保護盧俊義,這才符合他一貫忠心的人設,其實不然,如果讀過原著的這段故事,燕青不害盧俊義已是大氣了。原著中盧俊義原本是大名府的富戶,再加上一身天下無雙的棍棒功夫,可以說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而改變他命運的就是那幫梁山好漢,梁山好漢為了將他賺上梁山害得他家破人亡,當然有人會說盧俊義府內原本就不太和諧,夫人賈氏與管家李固有染,李固早已圖謀不軌,但有盧俊義坐鎮,燕青暗中觀察,其實維持住表面的和平還是沒問題的,矛盾根本不會爆發,所以毀了盧俊義前程的不是賈氏和李固,還得算在梁山一眾人頭上。其實燕青早就看穿了李固的心思,向盧俊義提起過這事,然而盧俊義的態度是什麼?不但不相信燕青,還將他趕出了盧府,男兒膝下有黃金,燕青跪下求他,盧俊義反而是一腳踢倒燕青,事實上故事發展到這,燕青已經算是報了盧俊義的知遇之恩了,面對如此侮辱,若燕青是個小人,反過來害盧俊義都是有可能的,但他沒有,仍舊在暗地裡幫盧俊義。當盧俊義被囚禁在大名府,那蔡福、蔡慶兩兄弟收了李固的黃金原本是要謀害他的,後來因為戴宗和柴進給了更多的錢,蔡氏兄弟才轉而保護盧俊義,說起來,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已,蔡氏兄弟算不上好漢,甚至就是小人而已,然而到了一切真相大白,盧俊義被梁山一眾好漢救出之時,這傢伙不謝當時提醒他的燕青,不謝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石秀,反而去感謝蔡氏兄弟對他的照顧,典型的是非不分。盧俊義這人的眼力見不行,自己的夫人、管家都看走眼,如今有心幫他的被他晾在一邊,有心害他的,他卻連聲感謝,試問你是燕青,你心寒不?所以在徵方臘後燕青再勸盧俊義離開已是仁至義盡,若他對盧俊義羞辱他之事有一點兒記恨,早都該反咬盧俊義一口了,即便他真這麼做,那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燕青最終選擇拋下盧俊義而脫離梁山完全是合理的,盧俊義這人不懂感恩,也許在他看來,燕青始終只是他家中的僕人而已,沒資格對他的選擇說三道四,兩人根本不是一路人,分道揚鑣是情理之中的結局。





阿健IORI


盧俊義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綽號“玉麒麟”,武藝高強,棍棒天下無雙,江湖人稱“河北三絕”。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有妻子賈氏、管家李固、僕人燕青。

燕青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綽號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戶盧俊義的心腹家僕,隨盧俊義上梁山。他文武雙全,多才多藝,在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三十六位,上應“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

水滸傳中燕青為人處世有什麼特點,

1、水滸傳對燕青的描寫: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樑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說明燕青面貌出眾而且多才多藝。

2、燕青是個雅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與一代名妓李師師琴簫和奏,玉佩齊鳴,黃鶯對囀。師師不住聲喝彩:“哥哥原來恁地吹得好簫!”宋徽宗聽了,青睞有加,“命叫再唱”。燕青以一不速之客,僅憑几分才藝,讓二人喝彩,水平之高,自不待言。

3、燕青忠心,義氣,燕青感恩,為了報答盧俊義的養育之恩,當盧俊義被押進牢房之後,本身要靠乞討度日的燕青,要來了參羹冷炙也捨不得自己吃,還想到要給盧俊義留下來。盧俊義被押上路之後,燕青就一直跟定了,最後射死兩個公人,救了盧俊義一命。

4、燕青的理性很強,辦事情條理清楚、處置有度。見李師師是為了通過她見到皇帝,見到皇帝通過給自己求得赦免令而說清楚梁山的情況,讓皇帝心中有數,同時去見宿太尉,把希望宿太尉前去招安的意思傳達給他,是因為招安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人去實施這項工作。

5、燕青能夠善用計謀,考慮事情比較周全。當盧俊義等得破奚勝六花陣,王慶差偽都督杜領十二員將佐,兵馬二萬,前來救援的時候,燕青勸盧俊義不要出戰,勸說未果的時候,他要了五百人的隊伍,去給盧俊義的戰鬥不聲不響的作了補救。幸得燕青伐木搭橋,盧俊義的軍士得以渡河,救了二萬人的性命。

6、燕青的見識長遠,征討方臘結束後,燕青勸盧俊義“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盧俊義仍然聽不進去,沒奈何燕青只能獨自功成身退了。作者末了的感嘆“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是對燕青最巧妙最中肯的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