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足球,怎麼能有點起色?揪心?

收藏了也不看


搞好中國足球最重要的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和中國式教育)

每逢世界盃和國際大型足球賽事,我們國家的球迷是除那些足球大國球迷之外的最大球迷群。更慘的是歷史上就只有一次中國隊參加世界盃,但那已經是快要20年前的事了。對於我們的00後,他們只有那些蒼白的錄像及人們中的傳說。但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從少年隊到成年隊的成績都讓人不堪入目呢?(有人會說我們的青年隊曾經打進過世青賽?那我請您明白之前的輝煌是有改年齡這麼一說的)

在我看來影響我們足球成績的最關鍵原因是文化教育,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璀璨的,但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養成了中國式的思考方式和思維習慣,但我們的這些方式和習慣是不適用在足球世界裡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思維為什麼不適用在足球領域呢?

先從最簡單說起,我們從小的教育是短期內很強的目的性教育,我們更多的是為了短期內的一個目標,事實上人不管年齡多大,他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整天在學方法,學竅門,找出路,但是我們忘了創造力這回事。如果有一套方法能夠讓我們進入世界盃,我想不管這套方法有多難,最後我們都會如願所償。但是西班牙捧杯的動力來源是具有創造性的哈維,伊涅斯塔,曾經的銀河戰艦核心也是具有超群上帝視角的齊達內。那麼這些成功的球員無一不是具有非凡的創造力的。但反觀我們中國人,裡皮:“我們這場比賽打地面,但是有機會也可以打長傳”,但是到了我們的球員腦子裡就會變成“什麼叫有機會?之前沒學過有機會這個訓練模塊啊,算了我就只走地面,省的有機會”,在這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球員對場上的思考。所以對於我們的球員來說技巧上的身體上的和國外球員來比其實差的不算離譜,但關於我接下來這球要怎麼發展,向那邊走?這個問題我們沒幾個球員能理解的了。

另一個是關於學校學習和專業足球訓練的關係,也就是體教結合的問題。如今的中國頂級聯賽的球員,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那麼什麼是體教結合呢?體教結合又有什麼好處呢?首先體教結合的大體定義是“在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的共同合作下把體育與教育結合在一起,作用於從事專業運動訓練以參加競技體育比賽為目的的運動員,從而達到培養出既有文化又有突出體育競技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其實說白了就是學校知識和足球專業技能同時進行,從而培養出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但是近年來我國體教結合的模式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教育和體育兩個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做到同心協力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所以要想真正實現體教結合的模式必須從根本上改善統一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的關係和目標。只有兩個部門在工作中積極配合互相幫助共同協作不分彼此,我國的競技體育事業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運動員的出路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當今競技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因為運動員的出路問題沒有得到,所以解決造成了我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不足。由於足校和青訓機構一條龍訓練體制使許多運動員缺少在知識儲備,文化素養等方面的能力。運動員們從小就接受專業訓練以至於退役後,缺少基本的勞動就業技能使得現在許多家長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參加競技體育的訓練,這對於我國的競技體育發展是不利的。

解決了出路問題後,接下來就是什麼人來教,怎麼教的問題。目前我國有成千上萬家的足球青訓機構,足球特色學校,還有各大足校。但是其中一直有一個問題。是要選完善的國外青訓教練團隊還是國內優秀足球教練,這其中的區別是很大的。可以想到的是國外青訓團隊可能有最先進的足球理念或配備有最成熟的技術支持,但是畢竟語言溝通不暢,與孩子的想法不容易達到統一,不能及時瞭解小球員的困惑和思考,就像在前文提到的我們的球員需要教練告訴他球到什麼地方你應該怎麼做,而國外的教練普遍會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開放式的題目,應該留給小球員們自己去想,但是到最後效果可能總是事與願違。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外教教出來的孩子可能在基本技術,身體能力上是佔有優勢的,但是對於足球的理解,場上形勢的變化及個人對足球的思考這些方面還是本土的教練員更有優勢。那麼接下來應該怎麼教呢?我們很多的基層足球教練一向盲目的教孩子們基本功,和球隊之間頻繁的比賽,但是這樣機械化的重複可能帶來的是孩子們的厭倦。所以在基本功訓練和實戰比賽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們從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與進步,更要引導孩子們在訓練結束後或賽後去思考我應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許孩子在下一次比賽中就有了自己對場上的理解,要做到及時鼓勵孩子,讓他知道這樣思考的可貴性和必要性,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最後傳達給小球員知識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積極的人身觀價值觀,讓球員們從小在思想上就不鬆懈。這樣也能使球員們保持最淳樸最真實的對足球的愛,每個球員在接觸足球的那一刻起,我們都不應該懷疑他對足球的興趣,通過小球員自己的瞭解認識後,對足球這樣運動產生熱愛,並將大部分時間投入進來,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身邊各種各樣的誘惑使得球員產生畸形的想法,包括當今個別球員對生活上的縱容也一再消費著他們對足球最基本的愛。所以我們應該讓小球員們用更強大的鎧甲武裝起來,從而避免這些糖衣炮彈的侵害。讓我們的希望在陽光下成長,在暴風雨中綻放。

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一番胡思亂想,這些其實是很次要的。一些人的政績和大多數人的說辭應該是球員發育成長的副產品。我們的足球領域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了,所以對於這些鞭策有與沒有都無所謂。如果我們中國的管理者,中國的學校,中國的成年人,中國的家長們,都能把認識端正,從零做起,從學生的體育教育做起,我們不進世界盃怎麼了?而且唯有從教育體育做兩手抓,我們大概才能和世界盃的距離更近一點。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謝謝。


熱愛足球的Y


大家好,我是Y君。看到這個問題,五味雜陳!作為一名足球愛好者,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國足球深受體制之害,我們偌大的中國,只有8000名註冊職業球員!我們旁邊的日本呢,居然有92萬的註冊足球球員,這是什麼概念!從8000人中踢出來的能和92萬註冊球員選拔出來的一樣麼?

對比南美、非洲各國,好多足球運動員都是草根平民踢出來的,靠著足球改變自身的命運!改變家庭的命運!

這就引出來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只有8000的註冊職業球員?這就要深究我們的體制了,我們從小被教育學而優則仕,如果選擇足球,文化課必然落下,你也就只有足球一條路可走,但是足球從五六歲進入足校開始到十七八歲,相關的培養費用高達將近200萬!中國有多少家庭可以承受的起,將近200萬的投資投入以後你還不能確定他是否成才!如果他連中乙聯賽都進入不了的話可以說他的生存都是問題,這也是大多數家長擔憂的地方,反之,家長就不如不送孩子去足校!

這也是中國足球最揪心的地方,可以說只看青訓,中國也很難看到未來!所以現在才會大力推動歸化!當然足協政策朝令夕改也是導致反覆。裡皮時代,強調沒有歸化球員難以打進世界盃,足協開始支持歸化,裡皮走後,足協基本又開始關上歸化大門,留下一地雞毛!

作為足球愛好者,真的很傷心很難過!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


看球不懂球的Y君


1:中國足球,缺乏一種拼搏精神,缺少一種雖敗尤榮的精神理念。技術粗糙,戰術粗糙,中國足球暴露出的問題一顯無疑,沒有努力,那只有一個結果:失敗。

2:放眼未來,中國足球已經落後世界水平太遠,中國足球要發展,要走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我認為應該學習德國,雖然德國足球有衰退的跡象,但德國足球講究的整體和意志是中國足球最缺少的。

3:並且德國足球的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不過身體很好,所以比較適合中國的球員。中國足球遭遇過無數次黑色3分鐘,這充分暴露了中國球員意志力不強的特點。

4:足球要從娃娃抓起 中國沒那種意識的話可能永遠都不會啊 巴西的小學生犯錯誤懲罰的武器就是足球 遲到顛球20下。。。。。。。。你說我們能趕上他們嗎!

5:未來十年,中國足球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冰川紀。2020年沒戲了,2024年,還得靠這些在水滴球場滴汗滴血的人拼爭,即便到時候場邊嗤笑和發呆的,不再是杜總和福主,這些人的競爭力能有多強,我們心裡都沒底。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也希望在體育的道路上可以和大家共同進步。





足壇講解師


之前有個問答我回復過,簡單的總結了幾點,下面是我的建議:

一共分為四個點:

一、職業道德

萬事德為基礎,有德便是福,目前中國足球,職業素養存在種種問題,不過多說了,人在做天在看,蒼天饒過誰。

二、個人體能

如果說每支球隊能像軍隊訓練一樣勤加鍛鍊,提高體能,不管是團隊配合等等都是有力的基礎,體能可以說是蓋房子的地基,基礎打好了,之後的就會慢慢迎刃而解。

三、個人技術

  • 有沒有發現中國球員大多數存在技術單一,盲目開大腳的習慣,技術不過關,遇到高位逼搶,不敢拿球,盲目做出開大腳的條件反射式反應。所以每個人多加練習盤帶護球,衝刺等是現階段必要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f8f84e39d714ef09c5dc3f7f4e6c89e\

魯蛋體育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那就擇優錄取,不要搞那麼多潛規則,另外一點是吧,誰的成績能上去誰能進球,誰的工資就高對不對?這是很簡單的踢足球嘛,無非離不開經濟支持,或者說玩足球的必須要有很大的經濟資源,那麼說的很簡單,如果你軍廠或者每場都能聽得進去求是吧,你能給球隊做貢獻,助攻也好,主攻也好是吧,只要你能踢進去球,我們不看過程的話,那我們就給你獎金踢進一個球獎勵多少錢是吧不論你的出身,無論你的什麼,只要你能有能力是吧,我們擇優錄取我們在全國選拔,在全國的球隊中選拔綜合pk選擇初一之最強最強最強的戰隊,如果這樣都不行,那就解散算了,回家種田,抱孩子把中國足球我其實不看好的啊,當然我個人只是這麼說。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謝謝!


互聯網生態


在經歷了又一次的失敗後,中國足球再次陷入谷底。從職業化至今,已經14個年頭過去了。可中國足球似乎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沒有什麼提高。而中國足協並不明智的管理方式讓中國足球的大環境變得更加糟糕,這讓中國足球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我們必須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足球好起來。

首先,我們要做好T隊的建設,足球發達國家的俱樂部,只要是職業俱樂部就都有自己的T隊,這為他們自己國家的聯賽輸送了許多人才,聯賽的整體水平高了,國家隊的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中國足球也需要如此,現在數數看,中國有足球學校的地方並不多。山東魯能的足球學校算是比較成功的,還有上海東亞也是青訓相當好的球隊。但是,更多的地方缺乏T隊的建設,沒有青訓,中國足球不可能好起來。如果我們的每家職業俱樂部都能建設起自己的T隊,相信中國足球的將來就有希望了。

其次,我們需要足協的正確管理。比如說最近足協的處罰,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淨化我們的聯賽,但是有些處罰的正確性仍然有待商榷。中國足協需要聽取更多專家的意見,不要過分地自做主張。我們必須要將對聯賽的規則制訂和管理方式上儘量與世界先進聯賽接軌,這樣一來我們的聯賽才能更健康地發展。

中國足球的問題,是中國足球大環境的問題,我們必須改善我們的足球環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足球好起來。其實,現在中國球員的水平並不差,這次世界盃預選賽上,我們在實力上其實並不佔劣勢,只是我們在政策上的昏庸才讓中國足球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中國足球的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些經歷了中國足球一次又一次失敗,但又一次又一次從失望中走出來,繼續支持中國足球的球迷們,那是中國足球最大的希望,他們是最可愛,最偉大的球迷。請他們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只要還有人喜愛中國足球,中國足球就永遠不會失去希望。





小羅愛過人


右手認為想要中國足球有點起色需要做到一下幾點:

增加青訓系統數量

偌大個中國,三級職業聯賽,真正在用心做青訓的俱樂部屈指可數,也就魯能、綠城可以說的過去,在加上個徐根寶先生的青訓基地。只有要求每個職業俱樂部都必須有自己的青訓系統,並保證一線隊必須要自己俱樂部青訓5人以上,才有利於為國家隊輸送球員。

取消預備隊聯賽,增加U系列比賽

右手認為預備隊比賽沒有任何意義,球員也得不到鍛鍊,一個雞肋比賽,應該取消。需要增加全國性的U系列比賽,讓所有的年輕球員都能得到鍛鍊,為國家隊增大選材範圍。

培養俱樂部文化

右手曾看過一篇關於打造歐洲百年俱樂部文化的文章,上面曾寫到如何建立俱樂部品牌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輕易變更俱樂部名稱,而我們的俱樂部名稱通常冠以贊助商名,贊助商更換,俱樂部名字便跟著更換,球迷的歸屬感太差。令右手欣喜的是,足協已經做出要求,所有俱樂部在2021年前要全部更換中性名。

總結,右手認為中國足球想要有起色,還有很多很多要做的,希望中國隊能早日衝進世界盃!

喜歡右手的點評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右手評球


當國足能做好以下幾件事的時候,出頭之日指日可待:

1、淨化環境 沒有一個好的行業環境,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不過這個在中國做起來比較難,這需要各方面的體制改革進行配合,必須要下很大的決心。而恰恰就是這個決心,在中國包含的太多的曖昧;

2、正視自己,戒驕戒躁 每當有一點成績,不但行業自身膨脹,媒體也煽風點火,牛皮吹的滿天飛,似乎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是一戰成名、功成名就。一直抱著這種自欺欺人的心態,中國足球談何發展?

3、合理分配,論功行賞 例如不進球就從上到下不發獎金,只有底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象現在這樣勇夫懦夫、有功無功一律亂賞,人人皇帝,日日笙簫。長此以往,國足一定會把原始的那一點點上進心也消耗殆盡,剩下的只有球迷的眼淚;

4、善待球迷,知恩圖報 沒有球迷,足球連個屁都算不上!球迷才是足球的衣食父母、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理由。好好善待他們,讓球迷高高在上吧,把自己的不可一趕緊收起來。另外,足球這個行業如此富裕,在物質上也好好回報球迷們吧,該免票就免票,哪怕發給現場球迷每人一瓶水,他們的心也是甜的。因為,最可愛的球迷是最容易知足的,而不知所謂的“球星”才是最貪婪的。國足啊,快醒醒吧,球迷們會回來的,你們也會強大起來的(很遺憾,這裡無法用“再次”這個詞語)!到那時,世界盃的大門才會真正向中國打開,而中國的球隊和球迷,也才能真正的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面前!

目前問題我覺得有:

1、選人機制不完善;

2、國民熱情不夠高;

3、國民體質因素不適合;

4、聯賽制度弊病太多;

5、人多不代表精英多,只是出現精英概率高而已



麻登影視剪輯


1、足球的影響力

足球的影響力在國內根本就是沒有影響,和籃球、乒乓球相比,足球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從而帶動不了太多的青少年去選擇加入足球,參與進去。

2、學校聯賽的欠缺

我們不拿那些歐戰美洲等足球聖地來相比較,就拿日本來和我們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高校足球聯賽舉辦的非常的出色。但是在國內幾乎就沒有什麼比賽,所以國足並沒有太多的人員儲備基礎。

3、家長的選擇

在中國,從事足球行業的風險非常的大。中國人的觀點比較保守,不喜歡冒險,而且國內能夠踢上頂級聯賽的球員寥寥無幾,如果不能夠踢上聯賽,這些球員的一輩子就毀了,家長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冒險。

以上三點問題如果能夠得到解決的話,那麼中國足球很有可能能夠突飛猛進的進步,畢竟中國的人口基數在這裡擺著呢。


討論個球


中國足球體制不改,永遠無救。

足球強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完善的青少年梯隊是必不可少的。

看看現在國內的足球事業,哪個省有合格的青少年梯隊。

上面的不提,就說個最現實的問題,現在想踢球,沒有百萬以上的身家別讓小孩去學踢球,沒錢塞給教練根本就上不了場,足球完全脫離了大眾,成了富人的運動,你可想而知中國足球的未來是怎樣,這些現象太讓人心疼了。

還有傻13的中國足協,中國足球遇到這些事情怎麼可能有救。

體制不改,中國足球永遠無救阿!

你好,以上是我針對您的問題的觀點。[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