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對蝦得了白便到底能根治嗎?教科書版回答來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對蝦的白便症是什麼?

目前,公認的對蝦白便症解釋有兩點:一是弧菌引起腸炎,二是肝腸孢子蟲感染導致腸炎。

對蝦得了白便到底能根治嗎?教科書版回答來了

對於白便症發病誘因,最初的認知是高溫、濃綠水、投飼過大等引起。然而,近幾年觀察,冬棚養殖過程中也有出現白便(即水溫只有27度)、渾濁水體也有出現白便、夏季投苗20多天的小蝦也有出現白便,這些表現都表明,白便症的發病正趨於低溫化、瘦水化、早齡化。

白便症的發病過程及症狀

初期:多數蝦塘在白便發病初期,病蝦糞便變得細長或出現明顯拖便,並伴隨極少量白便。仔細觀察,可以在池塘下風口塘邊看到少量細長白色棉線狀糞便。

對病蝦檢測,肉眼可看見其腸道不飽滿,出現“斷腸”、空腸現象;對病蝦進一步解剖可見,病蝦肝胰臟脂肪減少,但體積變化不大。但因對蝦攝食正常,故前期不容易發現。

對病灶部位進行病理切片觀察,可見病蝦前期肝胰臟部分腺管萎縮,大部分腺管正常,少量蝦腸道黏膜上皮畸變,腸壁細胞增生。此時,對蝦肝臟和腸道仍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

中期:隨著病情的加重,肝胰臟開始萎縮、變小,外觀模糊,部分病蝦出現紅須、紅腿、腸道腫脹、變粗等症狀,水面漂浮的白便也逐漸增多。發病中後期,開始在下風口看到大量的白便聚集,浮在水面、散發惡臭。此時,對蝦開始出現明顯減料或不吃料或蝦身瘦弱(殼肉分離),而且伴隨遊塘及偷死(蝦腸道發紅或腸道有白色膿狀物),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階段。

發病中期肝胰腺嚴重萎縮,腺管上皮脫落,萎縮的部分佔整個肝胰臟的比例越來越大。腸道黏膜下層細胞增生,上皮細胞脫落;增生並纖維化的細胞層整體脫落,且可多次脫落,形成多次白便。腸道黏膜上皮也開始脫落,腸壁細胞增生更嚴重,脫落的腺管上皮和脫落的腸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細胞形成“白便”,這一時期對蝦的消化吸收功能嚴重下降。

後期:繼續發展,白便增多甚至遍佈全塘。此時病蝦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有的體重下降,變成“乾癟蝦”,池塘內蝦的規格相差懸殊,產量低,餌料係數增高。

肉眼檢查病蝦明顯反應遲鈍,空腸空胃,肝胰腺變黃,嚴重者肝胰腺已經壞死、糜爛。腸道從前向後逐漸變白,發病嚴重時整個腸道變成乳白色,呈“白腸”。

此期肝胰腺腺管萎縮、上皮脫落、壞死,並逐漸形成多個大小不等的肉芽腫,腸壁細胞不斷增生、不斷脫落,這時對蝦疾病已經不可恢復。

藥物控制不死的蝦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有的體重下降,池塘內蝦的規格大小相差懸殊,產量低,餌料係數達2.0以上。此病治療成本較高且反覆發作,最後不得不提早出售。因此,出現白便症的蝦池往往很難養成大蝦,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膽汁酸能做什麼?

目前的研究發現:膽汁酸在動物機體內乳化脂肪,擴大其與脂肪酶的接觸面積;調控胰脂肪酶和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提高其對脂肪的水解代謝;在腸道內轉運脂肪,促進脂肪的吸收。另外,膽汁酸通過調控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活性,明顯減少了自體脂肪的分解代謝。

對蝦得了白便到底能根治嗎?教科書版回答來了

在許多方面,有些是生產現場觀察到的效果,有些是通過膽汁酸的生物學特性,推出的“理論”效應。大致如下

1、膽汁酸可以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內毒素,阻止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增加腸道屏障作用,防止內毒素對腸道、肝臟乃至整個蝦體的危害;

2、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膽汁,將黴菌毒素、重金屬和藥物等其它有害物質隨膽汁排出肝臟,從而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損害,維護蝦體的肝臟健康;

3、另外,甲殼類動物(尤其是蝦類)在其生長的各階段都需要攝取膽固醇和膽汁酸,在體內轉化為蛻皮激素,以保證生長過程中的正常蛻皮。作為一種固醇類物質,膽汁酸和膽固醇一樣,是對蝦的甲殼動物正常生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由於它們沒有膽囊和膽汁的分泌,不能提供內源性膽汁酸。因此在蝦蟹飼料中添加膽汁酸,能有效地促進蝦蟹的變態和生長;

4、膽汁酸還具有較強的抗應激能力,提高成活率,保證對蝦的機體健康。

當然一種好的產品並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我們需要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採用正確的方法,使用膽汁酸,提前預防才可能解決問題。

一旦由於弧菌超標、或腸道有害菌佔優勢菌群等引起的對蝦白便症發生,單純使用膽汁酸,是無法完全解決的,應配合使用抗菌驅蟲產品樂暢桉樹精油才有效果。

本人建議的處理方案

1

改善塘底

池塘內水質發生劇烈變化,多由塘底的惡化所致。所以,建議先進行化學改底;

2

調整水質

抑菌的基礎是池塘的水環境,所以調整水質是必須的。建議改底之後立即使用可以快速繁殖的有益菌,形成有益菌群優勢,調整養殖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形成有利於養殖動物生長的環境;

3

生物控制

利用生物製劑,消除有害菌的危害。不建議使用抗生素,因為會不利於蝦的後期生長。所以,正確的生物製劑選擇,就非常重要了。

4

營養支持

疾病恢復,必須是營養為基礎的。所以,在上述措施見效後,蝦開始恢復採食,添加膽汁酸,增加營養消化吸收率,則顯得十分必要。當然,採用其它的方式也可以。比如我們還是採用餌料中添加有益菌,提高消化吸收率,同時強肝護肝、強腸健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