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大力鼠"的體能"超能力"


現代格鬥採用分級制度,對體重的要求精確到每一磅。在格鬥賽場,很少會出現影視片中令人激動的以小博大場景。但隨著身高160公分的"大力鼠"狄米崔斯-約翰遜來到ONE 冠軍賽的時候,小個子打敗大塊頭的場景出現在了亞洲賽場。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大力鼠"被視作蠅量級的"大魔王",在2012年成為UFC蠅量級世界冠軍後,他成功衛冕11次,作為王者的統治期長達2142天,一度登上UFC的P4P(按平均磅數計算)榜單NO.1。UFC次中量級(77公斤)的傳奇冠軍喬治-聖皮埃爾GSP甚至承認,如果他和"大力鼠"在同一個級別,"大力鼠"能把他"揍得狗屎一樣"。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當約翰遜在造紙廠當搬運工的時候,他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160公分的身高,日常64公斤的體重實在太矮小了。但當他走進擂臺,卻成了所有蠅量級拳手的夢魘。因為個子矮小又喜歡超級英雄,約翰遜獲得了"大力鼠"的外號。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2018年,32歲的"大力鼠"作為MMA 史上首例拳手交易事件的主角,來亞洲的ONE 冠軍賽,希望在亞洲繼續自己的格鬥傳奇。但他很快就發現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樣,他遇到的每一個對手都比自己高大得多。由於ONE冠軍賽禁止大幅脫水降重,在分級上與北美不同。"當我在UFC作戰時,日常體重是142磅,我把體重減到125磅,然後恢復到140磅左右進入賽場。ONE的蠅量級標準是135磅,所以我只需要減掉7磅。"他在ONE冠軍賽八人戰首輪的日本對手"小食人魚"若松佑彌比他高7公分,平時重4公斤。半決賽的日本對手Deep蠅量級世界冠軍和田龍光比他高10公分,決賽遇到的菲律賓"國王"丹尼-金加德更是三個對手中最強壯的一位。但"大力鼠"創造了現代搏擊歷史上的奇蹟——裁判三次舉起了小個子的手臂,令很多拳迷大喊"不科學"。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大塊頭力量比小個子佔優,"大力鼠"為何能以小打大?他的"超能力"來自哪裡?答案是速度、技巧和體能。其中體能是速度和技巧的基石,也是"大力鼠"訓練的重點。"在賽前,我用兩週來通過有氧訓練控制體重,訓練中心率在每分鐘150-175次。接下來的兩週我們要最大程度增加力量,然後是兩週高強度間歇訓練,增加無氧戰鬥能力。我會盡力做一些困難的訓練,讓心臟爆炸那種,比如跳箱子、短跑、俯臥撐、引體向上以及爬掛在房頂的繩子,等我的心率通過休息降到120後,就開始下一輪循環訓練。"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綜合格鬥分為高強度的無氧供能和中強度的有氧供能。根據研究,摔跤中無氧和有氧動作比例為3:1,其中無氧戰鬥平均時間為35秒。踢拳兩部分比例為1:2,無氧平均時間為7秒。MMA 屬於以上兩種模式的混用,高強度無氧運動階段持續6-14秒,然後會有15-36秒的有氧運動來進行節奏調整。

以小博大不科學?解析

通過比賽節奏控制調整體能,就像是在開車決定何時踩油門,何時踩剎車。當一組強烈的爆發之後,拳手需要更多的調整時間,積蓄力量後又要抓緊時間爆發。"大力鼠"狄米崔斯-約翰遜是這方面的好手,他知道在15-25分鐘內如何分配自己的體能,將對手逼上絕路。體能和節奏控制能力,就是"大力鼠"能以小打大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