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聽導遊說,旅行團不喜歡帶教師團,因為教師購物少,你怎麼看?

陶遠明


作為專業的旅行行業從業者。。。我很好奇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從哪兒聽說的嗎?或者是對旅遊行業有著怎樣的誤解?

教師團的確有他的特殊性,本身來說,旅行就是出來放鬆的,旅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輕鬆的心態很重要。但是老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對於任何事情,不管大小事,喜歡較真,喜歡上綱上線,或者說是原則性比較強吧,但旅行畢竟不是在家,導遊和其他人畢竟不是您的學生。。所以,我這麼解釋,不知道您能理解嘛?


DT夢之旅Charles


我也是老師,學校也組織過會體教師組團旅遊過幾次。記得三年前我校組團到了昆明旅遊,導遊是個小夥子,聽說我們是老師,用一種瞧不起的眼光看我們,所有老師都感覺到了,接下來老師們你一句我也句的開始了:導遊,我們是旅遊的,不是來購物的,不準帶我們購物。導遊,你們雲南的導遊上中央電視臺了,遊客不買東西,就亂罵遊客。導遊,如果你膽感罵我們,我們就讓你在媒體曝光,把你送到公安局…。聽後,小導遊無所表示,先帶我們去滇池,勸我們坐攬車到西山,我們一問,攬車太貴,沒坐。然後帶我們去民族村,在民族村遊了一個多小時,就把我們帶到銀器店,玉器店,茶葉店,只有幾個老師進店看看,也沒幾人買,我們下車後就在外邊看一看,大家都上車的時候,發現導遊不見了,司機把我們拉回酒店。估計是導遊在我們身上沒掙到錢氣跑了。記得導遊對我說:“阿姨,去買個銀器嗎?雲南銀器純,才五千多"。我說:“小夥子,回家問問你媽媽,把錢都買這些東西戴,不吃飯了”。


用戶8456658991075


2011年,我校教師組團去北京旅遊。出發前,我本地的導遊反覆叮囑我們,千萬不要說我們是老師。否則,北京的旅行社將會要求我們額外交錢,因為我們這些老師不購物,他們的導遊賺不了錢。

到了北京,我們一行30多人守口如瓶,就是沒有透露身份,當然,我們也很少購物,因為囊中羞澀,這下可苦了這位北京的導遊,這導遊使出渾身解數,我們就是不掏腰包。最後,這導遊從我們身上榨不出油水,就把我們這一個團轉包給另一個導遊。


外媒瀏覽


一看這道題就是導遊工作者提出來的,因為明顯帶有職業色彩,並且從話題中透露出幾分銅臭味。同時這也是兩個職業群體間的碰撞,導遊們以掙錢為目的,而教師們卻精於計算,誰願意花那個冤枉錢?自然,對於導遊們來說,不願意帶教師團了。

導遊玩不轉教師團,是因為教師思維敏捷,牙尖嘴利,別想給教師下套。

我有一個要好的教師朋友曾經跟過幾次團出遊,據她講,每次都把觀察導遊當成樂趣,當然不是看人家長的漂亮不漂亮,而是看導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怎樣玩心眼的。如果從她的職業心理出發看這些導遊,當然她們絕不願意帶教師團,因為一玩心眼兒就很快被看穿了,根本不可能被帶到溝通裡去。有時導遊想虛與委蛇誘導你購物時,咱乾脆就一言不發,不表態看你導遊咋辦?

教師團不是不好帶,而是太好帶,但真沒有油水,除非老師家裡人有錢。

和帶其他團相比,教師團本身非常好帶,教師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還是滿不錯的。但是唯獨在購物這件事上,教師們不會太出手大方,因為工資就那麼多,現在也不讓做有償補課了,如果夫妻倆都是普通工作,哪會大把花錢購物呢?但有一種除外,那就是教師家裡人有錢,完全不再乎隨團旅遊花的那點錢,但這畢竟是少數啊。或許提到錢就有點俗了,但是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且誰少獨特旅遊購物點貓膩太多啊。

除去購物外,導遊還能做啥?好像沒有更多可做的,所以教師團對導遊也不感興趣。

從知識擁有量上來說,一般的教師都愛學習,自然比非教師群體知識量要大。但是在旅遊團中,導遊可不會關心你知識量多少,而是更關心如何從你兜裡把拿掏出來。當導遊們發現不管如何引導,都不會讓教師團心動時,幾番努力後就洩勁了。當然,這裡要除去一些素質高的導遊,人家職業操守還是不錯的,但這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導遊還是想從遊客身上多掙點返利嘛。可是教師團給機會嗎?既然不給機會,導遊帶團也就成了象徵性的組織者了。

結束語:看到題主提這個問題時,很容易讓人看到有一種諷刺與挖苦。教師職業儘管是清貧的,但是也不能拿教師開涮。如果從導遊職業道德來看,還是多尊重教師一些為好,別動不動就拿錢說事。


寒石冷月


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教師窮,如果教師能跟電力、石油、菸草、稅務等部門一樣的待遇就絕不會出現這問題了。我有個同學在稅務部門上班,二十多年前我們都剛畢業工作時,他向我求證一件事情,他問:聽說你們當教師的偶爾出去聚聚餐還得AA制?我說這很正常!他當時就很不理解!我說如果你一個月六七百塊工資,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話,你就會理解。他聽了晃然大悟!這就是中國教師的現狀。其實不光教師旅遊團不受人待見,教師去菜市場買菜也一樣!我們不要覺得奇怪,因為教師們窮!


等待72485803


我是個旅遊愛好者,而且又是個老師,每年暑假我都會出去走走,大多是自駕遊或者自由行,有時也跟團,就今年8月2號的貴州之行,我們一起參團的一共有18個人,其中就有14個老師,6天下來跑了3個購物點,第一個是銀店,幾乎18個人都購物了,導遊很開心,第二個是玉器店,進去時比較早,銷售人員多得嚇人,整個店當時就只有我們這個團,空蕩蕩的,加上對玉石不太瞭解,價錢又貴得離譜,所以18個人沒一個人買東西,導遊不高興,掛在臉上,一路上車上都是死氣沉沉,第三個是乳膠體驗館,經過一番比較,有8個老師都或多或少的買了一些枕頭,被子,還有一個老師買了床墊,一路下來,老師們也沒有什麼不妥呀,吃吃喝喝,每個人都花了幾千塊大洋,對老師帶有色眼鏡是有點片面性!


早晨陽光337


嚴重的不同意老師消費低。10年前,去雲南,巧合,隨行的團有十幾個教師姐妹(都50多歲了)。第一站昆明,導遊帶我們去了最致命的購物天堂七彩雲南………簡短截說,經過近兩小時的購物,教師姐妹以及同車的其他人等走出了七彩雲南購物天堂,大家都在炫耀自己的勝利品,。當時我只是對其中的一個老師買的玉鐲進行了評價,我當時是這樣問的“你這個鐲子1萬五?”(其實我是高估了三倍的價格說的),這個老師用驚訝和崇拜的眼光看著我,直接挽住了我的胳膊說“你再看看我這隻手的鐲子”,嚇死我了。結果我還是用高估市場的價格把這個女老師矇騙過去了,不曾想,我的“”鑑寶技能“在整個旅行團裡不脛而走,後面我還能說什麼呢,只是想告訴大家,這第一站的“”七彩雲南”的購物,我們全車旅行者消費20萬。還沒完待續


華仔123321123321


我也做過旅遊行業,我所在的旅行社,並沒有旅遊團不喜歡帶教室團的說法,倒是聽導遊說不喜歡帶律師和記者。

旅行團不喜歡帶教師,因為教師購物少。我覺得這個可能只是少數人的偏見。

絕大多數人民教師教書育人,辛勤耕耘。我身邊的朋友教師,有些工資較低,3000+,有些工資高,1萬+,教師的收入是不平衡的,在鄉村教書和在城市教書工資不一樣,教小學和大學的工資也不一樣。不管哪個職業的人,是教師,還是醫生,或者是自由職業者,收入決定消費能力,收入高的消費能力高,收入低的消費能力低。


不管哪個職業的人,不管你是醫生,還是教師,還是收銀員,出去旅行的話,在景區購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消費能力,或者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購買。

我們每個人出去旅行,看到購物店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而且覺得物有所值,購買的幾率大一些。如果不喜歡,覺得貴,肯定是不會購買的。這與我們的本能有關,並不是因為我是教師,我就不喜歡購物。

我是愛旅行的小蘇,這是我的看法,歡迎朋友們評論補充~


小蘇愛旅行


我不是導遊,也不是教師,我只是一個普通遊客,但我也不喜歡同教師們一起出遊。有次去新疆,去塞裡木湖和禾木是自費的,如果有人不去就全車人都不能去。其他人都肯去,就偏偏有兩三個教師不去,說是導遊坑他們的錢,我們千里迢迢坐車去,就因為那兩三百元最美景點也不去嗎?幾乎都打起來了!教師的工資那麼高還在乎那幾百元,後來吵到最後,他們只勉強同意去塞裡木湖,禾木去不成,變了永遠的痛。還有很多方面,雖然為人師表,但很多素質也不見得高,斤斤計較,自以為是,小氣記仇是他們通病,我真不希望同老師一同出遊!


鸝鳴47429791


哈哈哈!這觀點不僅僅從事旅遊行業的人有,身為教師自己都知道。

我就親身聽過一個教師這樣說:旅遊公司都怕了我們了。人家說,不是旅遊淡季,都不想接教師的團。我們網上查過後對比完再去砍價,砍完了不急著交錢。先要他們送其他旅遊產品。比如保險、絲巾、帽子、袋子、雨傘………到手後交完錢我們又和他們談我們替他們組團的人頭費。一個人100十幾個人就一千多了……………

真的很無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