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本想安撫民眾情緒,反而招來一通“猛懟”,巴育被迫“刪帖”



本想安撫民眾情緒,反而招來一通“猛懟”,巴育被迫“刪帖”

2月21日,泰國憲法法院以新未來黨“貸款利息低”違反了泰國《政黨法》的司法解釋,裁定新未來黨“解散”。新未來黨的11名核心成員在10年內亦不得從政。這個判決一出爐,即有泰國評論家預言:今後一段時間,泰國政治生態將會“亂象叢生”。果不其然,在泰國,目前的抗議聲是“此起彼伏”。

據泰國媒體報道,在泰國憲法法院“取締”新未來黨後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泰國民眾對泰國憲法法院的質疑已經轉移到對巴育政府的“聲討”。新未來黨的反擊已經不僅停留在“取締事件”本身,甚至挖出了泰國巴育政府曾經和馬來西亞納吉布政府時代的“暗箱操作”,曼谷等地的大學生不僅舉行了抗議活動,而且還展開了“這個國家沒有公平”的主題討論。這在民眾一直對王室虔誠的泰國來說,可謂是“實屬罕見”。而他信和英拉兄妹的為泰黨也適時的加入了對新未來黨的力挺行列。議會中的反對派更是展開了對巴育政府“不信任提案”的辯論。從某種程度來說,泰國憲法法院以及巴育政府“取締新未來”此舉無異於“引火燒身”。

本想安撫民眾情緒,反而招來一通“猛懟”,巴育被迫“刪帖”

首先,泰國法律界人士對泰國憲法法院的裁定詞進行了辯論性解讀。大多數司法工作者不贊同泰國憲法法院的司法解釋。在泰國的“政黨法”中,並無“貸款違法”的條文。只有不得接受“來歷不明”的捐贈的說法。顯然,“貸款”並不違法。可是,泰國憲法法院卻以“貸款利息低於社會‘通常比率’”來判定違法。這顯然“不合邏輯”,亦不符合“法無禁令皆可行的原則”。因此,有泰國網友怒評:終於知道什麼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針對泰國憲法法院的“奇葩裁定”,曼谷等地的大學生舉行了抗議活動。泰國法政學院的大學生們還展開了“這個國家沒有公平”的主題討論。要知道,泰國是個“君主立憲的二元制”國家。泰國又是個佛系國度,人們以對王室虔誠為信仰。在以往,雖然有對政府的不滿和抗議,但卻很少有將“不公平”上升到國家層面。而現在,卻因為巴育政府需要對新未來黨的“剔除”,而人為的製造了這些年輕人要徹底改變“制度”的口實。因此,有評論指出,泰國政府此舉將會“得不償失”。

泰國憲法法院對“取締新未來黨”的裁定同樣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儘管美國宣佈不在這個問題上“選邊站”,但在聲明中卻也明確指出了此裁定對投票支持新未來黨的600萬民眾的權力構成了侵犯。歐盟和大赦國際等組織也都發表聲明,對裁定提出了質疑。

本想安撫民眾情緒,反而招來一通“猛懟”,巴育被迫“刪帖”

其次,對於新未來黨被取締後那些議員的安排問題同樣受到了質疑。泰國選舉委員會是這樣安排的:在原新未來黨的80名議員中,除了被裁定10年內不得從政的11人外,其餘人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尋找到其它黨派“掛靠”。也就是說,這些議員雖然個人的“議員身份”不變,但必須代表新加入的黨才能行使權力。對此,自然是有人質疑。但是,可笑的是,原來將英拉“拉下馬”的“黃衫軍骨幹”伽諾卻替巴育政府粉飾和鳴不平說:“600萬張選票又怎麼了?那些議員的資格又沒取消。”可是,人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600萬人當初選了這些議員,是因為這些議員贊同和代表新未來黨的理念。可是,他們現在卻要代表其他政黨的理念,這說得通嗎?正因為此,25日,清萊府就發生了2名投靠其他政黨的原新未來黨議員被民眾“堵門”抗議的事件。由此可見,民眾的眼睛也是揉不進沙子的。

其次,儘管新未來黨已經被“取締”,但它們現在反而“少了顧慮”。其對巴育政府的反擊已經上升到了挖掘“黑幕”的程度。這必然將會對巴育政府的信譽造成“傷害”。2月23日,新未來協會(原新未來黨)女發言人潘尼卡在新聞發佈會上公開揭發巴育軍政府曾和當時的馬來西亞納吉布政府組成了“黑暗同盟”。潘尼卡稱,因為巴育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英拉的民選政府屬於不合法行為,因此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詬病。也被很多國家所“不待見”。為了改變這一孤立現狀,巴育軍政府和馬來西亞的納吉布政府進行了“秘密交易”。大意是納吉布政府幫助巴育軍政府提高國際地位,而巴育軍政府幫助納吉布隱瞞,窩藏,消弭“一馬案件”對納吉布政府帶來的衝擊。為此,巴育政府逮捕了“一馬案件”的第一個“揭發者”。並使該人“虛假認罪”。另外,巴育政府還窩藏了“一馬案件”的關鍵人物劉詩佐,導致劉詩佐至今下落不明。如果屬實,這確實是個“重磅醜聞”。


本想安撫民眾情緒,反而招來一通“猛懟”,巴育被迫“刪帖”

基於“同病相憐”和追求公平的原則和出發點,對於新未來黨的遭遇,他信和英拉兄妹的為泰黨也給予了新未來黨及黨魁塔納通以聲援和支持。他信和英拉的侄女翁納帕查在臉書上發文公開力挺新未來黨。鼓勵新未來黨不要失去信心,要堅信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

面對洶湧的輿情,巴育“坐不住”了!於是,巴育親自在臉書上發帖,要求泰國民眾不要受到“壞人”的挑唆。要相信泰國憲法法院的公平和公正。顯然,巴育的本意是要“安撫”民眾情緒,避免泰國局勢混亂。未成想,泰國民眾卻“不買賬”了!他們紛紛跟帖歷數巴育的一條條不公行為。質問巴育依靠自己任命的上議院250個議席投票選上總理“公平”嗎?因為害怕新未來黨對軍政府的清算而將新未來黨解散“公平”嗎?因為塔納通的人氣比自己高而裁定其10年不得從政這“公平”嗎?對於泰國民眾的“怒懟”,巴育終於招架不住了!只好將貼文“刪掉”。並表示再也不評論此事了。

目前,解散新未來黨的事件仍然在泰國持續發酵,以為泰黨為首的議會反對黨聯盟已經提出了對巴育政府的“不信任”提案,並已經開始了對議案的辯論。有專家指出,以巴育手握軍權這個現實,“不信任案”通過的可能性不大。換言之,即便是通過了“不信任案”,也沒人能夠將巴育趕下臺。因為,巴育才是泰國目前最有權勢之人。不過,巴育此次“取締”新未來黨的操作卻並非明智。因為,新未來黨和塔納通的鐵粉都是年青人,而年青人則更容易使局勢激化。所以,泰國的未來局勢註定不會平靜。對於巴育政府來說,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