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水滸傳》中,楊志與林沖打了平手,又與索超打了平手,楊志的武藝到底如何?

萍風竹雨123


林沖、索超、楊志,他們三人,排名第一,應該是林沖,楊志排笫二名。

楊志生得七尺五六身材,臉上搭青記,腮幫子微露少許赤須,綽號"青面獸"楊志。

楊志十八般武藝,件件俱精,曾應試武舉。原任殿司制史,因失陷官府押遠的花石綱,

不能回京交差,才流落他鄉避難。路過樑山泊與豹子頭林沖交手,在梁山不肯久留,窮困潦倒,楊志賣寶刀,怒殺糾纏他的沒毛大蟲劉二。被髮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由於武藝超群,被任命大命府管軍提轄使。

不久,押解十萬生辰綱,楊志又遭晁蓋七星智取生辰綱,無奈之下,上二龍山,與魯智深,武松上梁山聚義。

楊志的人品和林沖有鮮明區別。二人都有忍辱求全的一面,林沖"忍"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楊志"忍"卻是為了"封妻廕子",楊志缺少基本的是非觀念、對封建朝廷的過分依賴,導致楊志最終也沒能逃脫"鳥盡弓藏"的命運。


月影桂花樹


青面獸楊志,北宋名將楊令公之後,曾中武舉,梁山排名十七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三。因其與眾多高手都戰成平手,下面我用“兩戰一嘆”詳析其武藝到底如何:

一、馬戰實例

1.楊志因殺了牛二被髮配到大名府,梁中書讓其參與比武,楊志戰敗周謹後與索超(梁山一百零八將排名第十九,為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之一)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彼時楊志初來乍到,比武目的也僅僅是為在大名府立足,本就抱著切磋的想法與索對戰,難不成真將梁中書這位五虎將之首打落馬下嗎?梁中書適時停戰,將二人同時升做管軍提轄使。可見,楊志戰索超勝算較大。

2.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梁山一百零八將中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兵敗梁山,急於在青州慕容知府面前展現實力,與楊志交手時必然毫不留情,但雙方大戰四十餘合不分勝負,說明楊志的馬上功夫在梁山堪稱一流。

二、步戰實例

1.話說林沖下得梁山來納投名狀,巧遇武林高手楊志,雙方一個是為了能在梁山立足,一個是為了關乎自己前程的財物,不容分說,都欲殺對方而後快。這一仗雙方都是步戰,且使用的都不是稱手的兵器,兩人惡戰了五十多個回合,直到王倫叫停,雙方還殺得難分難解,任然不分勝負。與八十萬禁軍教頭戰平,楊志武藝真不是蓋的。

2.再來看與花和尚的對戰:惡鬥發生在楊志丟了生辰綱,來到二龍山時,兩人話不投機便戰在一處。魯智深乃北宋武林宗師周侗高徒,馬下功夫當世絕倫,步戰武藝在梁山好漢中算作高手中的高手,但遇上楊志,雙方卻激戰了四五十個回合,同樣是不分勝負,這意味著楊志的步戰水平與魯智深一樣,居於步戰最強者之列。

三、名家點評

看金聖嘆如何評價:楊志、關勝是上上人物。楊志寫來是舊家子弟,關勝寫來全是雲長變相。 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魯達一孽龍也,楊志又一孽龍也。二孽龍同居一水,獨不虞其鬥乎?作者亦深知其然,故特於前文兩人出身下,都預寫作關西人,亦以望其有鄉里之情也。

綜上,各位看官應該對楊志的武藝有個準確的定位了。楊志要略強於索超等人,其與關勝、魯智深、呼延灼、武松等同時躋身一流高手沒有問題。但個人認為,楊志武藝略遜於林沖,對此,各位怎麼看?歡迎繼續討論。





偉哥談古


楊志的武藝比林沖差一點兒,比索超要高一截,之所以和索超打平手,是隱藏了實力。

一、楊志武藝和林沖前幾十招勉強持平

也就是說楊志的武藝比林沖略低一點點兒,拼全力可以在前面幾十招不分上下,如果打下去就要輸了。原著中寫的清楚:一往一來,鬥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兩個又鬥了十數合。正鬥到分際,被王倫喊停。

為什麼說林沖武藝比楊志略高一點兒,有兩個原因。

1.林沖最擅長的是槍,不是刀。而楊志最擅長的是刀。

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刀法應該是祖傳的,用刀最順手最擅長。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專門教槍棒的。我們看到後面林沖上陣,基本上都是用槍,今天卻用的朴刀,如果林沖今天是持槍上陣,恐怕勝負已分。

2.林沖心中有愧,武藝頂多用出九成。楊志為了保命,拼了全力。

陸虞侯等人火燒了大軍草料場,林沖殺掉了他們,犯下死罪,已經無路可逃,只能上梁山落草。無奈王倫見林沖武藝高強,怕降不住,不想收留他,就逼著他去殺人遞交投名狀。今天已經是第三天,如果林沖再完不成任務,就要被趕出去。所以林沖是很想殺掉楊志的,但是林沖雖然殺過好幾個人,但是那些都是為了復仇,覺得自己是正義的。現在是為了有個地方安身去殺掉一個無冤無仇的路人,林沖還是覺得心裡有愧的。所以武藝沒有全部發揮出來,最多九成。

而楊志好不容易湊了一些財物,準備去東京找個機會,重回官場,卻被林沖劫走,而且林沖刀刀狠毒,一看就是要自己性命的。在四下無人的荒郊野外,林沖擺明的是想要自己的腦袋,那楊志還不玩了命的和林沖拼,所以楊志是使出全力來保命,林沖有愧最多九分。

如果時間長了,楊志不是林沖對手。

二、楊志隱藏實力,不敢一來就滅盡大名府軍官威風

楊志因為賣刀,被無賴牛二糾纏,怒急殺了牛二,被充軍發配到了大名府,遇到了在東京就見過的梁中書。梁中書以前就瞭解楊志,知道他的家世武藝,所以留在身邊聽用,後來見他勤勞謹慎,有意抬舉他,把他從配軍變成朝廷正式軍官。


於是梁中書就要楊志在演武場上施展武藝,好抬舉楊志。

一開始是楊志和副牌軍周謹比武,比槍法,楊志勝出。

比弓箭,周瑾連射楊志三箭,都不中。楊志要射周瑾的時候,心想,如果射中他後心,我和他無仇怨,還是射他左肩吧,一箭正中左肩。所以,這時候楊志就開始隱藏實力了。即便如此,還是惹惱了大名府的所有軍官,也激怒了周瑾的師父急先鋒索超,所以索超要和楊志拼命。

我們看下原著:

李成分付索超道:"你卻難比別人。周謹是你徒弟,先自輸了,你若有些疏失,吃他把大名府軍官都看得輕了。小心在意,休教折了銳氣!"

從這裡可以看到,楊志一個剛剛來的“賊配軍”,可不是和周瑾和索超兩個人在戰鬥,是和整個大名府的軍官們在戰鬥。

楊志已經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很多年,受了好多挫折,又攤上過人命官司,也學乖了好多,所以他這次就是能打敗索超,也只能裝作打成平手,否則將來如何和大名府的所有軍官們一起共事。

 正因為楊志成長了,學乖了,給索超和他背後的軍官們留了臉面,所以兩個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如果楊志使出全力,索超早就輸了。而且楊志已經和周瑾鬥過兩場了,體力有所消耗,在這一點上索超是佔了便宜的。否則輸的更慘。

綜上所述,楊志武藝比林沖差一點,比索超是高一截的。


陳健4396


楊志的武力水平在水滸傳中可排在“第二集團”,可謂是武藝超群!

武功上限高於楊志的有盧俊義(水滸裡除了神仙法術之外的第一),關勝,林沖,董平,秦明,大致持平的有呼延灼,花榮,魯智深,徐寧,索超。略低於楊志的有沒羽箭張清,九紋龍史進,赤發鬼劉唐,沒遮攔穆弘。

從技術上講,楊志是梁山僅有的十來個馬戰步戰弓箭都精通的,其餘比如盧俊義魯智深沒有射箭的表現,董平張清步鬥時武功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其他馬步弓都有涉獵的有林沖,徐寧,花榮,史進,魯智深,宣贊,孫立,但沒有一個像楊志這樣的,楊志是唯一的一個馬戰,步戰,弓箭都有過百字以上篇幅描寫的。這也是天暗星楊志在書裡唯一的亮點了。

但是吧,他這人,不夠圓滑,而且一生的志向是封妻廕子。他走的是仕途,可惜不順。在宋朝,那個不太太平,比較紛爭的年代中,他沒有八面玲瓏的處事方式,也沒有強大的靠山,最終還是隻能嘆一句,無可奈何!






剪輯小特工


在梁山眾多好漢中,就武功而言被低估的人不在少數。最典型的人是楊志,朱仝和孫立。在這裡我們就談一下楊志。

楊志出生名門,中過武舉官至“殿司制使官”。楊志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是個“抗金英雄”,是一位抗金前線的軍官,太原失守後,他率軍和金人周旋到長江邊,最後戰死。而施耐庵在《水滸傳》寫他在隨宋江徵方臘時病死於鎮江(潤州),實在讓人悲涼。

楊志一出場便出手不凡,和林沖鬥了四幾個回合,未分輸羸,更讓人稱道的是:他競然持刀和魯智深鬥了四五十回合,我們知道魯智深力大鏟沉,一般的兵器撞上就飛了,在陸戰中鏟杖比戒刀長的多,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就佔了許多優勢。而楊志並沒有因此敗給魯大師。這足說明了楊志刀法精湛,而且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在大名府和索超比拼時,謙和的楊志顯然並沒有使全力。而是“巧妙”地和索超打了個平手。這一點梁中書也看得很清楚,否則“生辰綱”也不會讓楊志押送。和陸戰比較而言,楊志的馬上功夫還要好一些,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徵遼戰爭中,楊志幾次出馬都輕鬆斃敵漂亮的戰鬥中得到證實。其實楊志的武功完全不遜於梁山“五虎大將”。

楊志有如此高強的武藝,又“根正苗紅”。但他的一生卻混的並不好。沒上梁山之前,受到朝廷“重文抑武”的政策影響,處處受到奸佞小人為難,抱負難展。上了梁山沒有得到宋江器重。究其原因和他的性格與顏質有很大關係。楊志雖然聰明機警,但性格骨梗不會搞關係,在那個黑暗社會很難遇到伯樂。上了梁山後按他的“根正苗紅”的出身他,本應該和關勝一樣得到重用。但他並沒受到這樣待遇。因為梁山也很注重顏質,你看宋江臉上的“金印”被神醫安道全治好後多開心,就知道了顏值多重要了。可以看出宋江並不想讓顏值不高的楊志做“五虎大將”。所以楊志只能屈尊做馬軍十統領之一。

很明顯楊志在那個不商不農,只靠打劫過活的梁山生活得並不開心,因為這些並非他人生追求。


笑春風102159742


楊志武藝超群,自小就練習武功,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以下觀點可以說明楊志武功了得。

楊志與林沖兩人鬥在一起,鬥到30回合,不分勝敗。兩人又鬥到樹十回。正鬥到緊要關頭,王倫叫停比賽。為什麼要分開兩段來寫呢?因為前30回合,勢均力敵,但後10回合,就要分出勝負了,一方已經快撐不住了,誰輸了呢,林沖快要輸了。

理由如下4點

1、當時王倫在觀戰,他叫停比賽的目的是什麼呢?阻止有人要受傷或者死掉,他更擔心誰的安全呢?當然是林沖的安全,林沖是拿到柴林介紹信的人,正處於在梁山的考核期,馬上就要重用了。此時林沖已經為梁山劫了。

2楊志當時補刀來戰林沖,楊志腰上蓋掛一把腰刀,這是他祖傳的寶刀,削鐵如泥,非常的鋒利,可以順是所向無敵。放著寶刀不用,說明楊志心裡讓著林沖,不想傷到林沖,拿下林沖根本不需要拿寶刀。這是一種滿滿的自信,手中還有殺手鐧,有有信心、有把握贏得比賽。

3、楊志和林沖上山後,王倫安排的座次可以看出誰更優秀,武功誰更高。左邊是王倫杜遷宋萬朱貴,這些都是梁山的大哥,中流砥柱,右邊都是新人,楊志坐上首,林沖坐下首。

4、楊志與所超,第一箭拉了空弦,第二箭手下留情,射了周謹左肩,所超不服氣,請戰結果二人苦鬥50回合未分高低。

老百姓說:從沒有見過兩個這麼勇敢的將士比武,當下梁中書高興壞了,認為用楊志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總結:以上觀點說明楊志武藝超群,非常了得,是一名驍勇善戰的武將。





飛揚書法


1.楊志與林沖鬥刀,鬥到三十來合,“不分勝負。

2楊志.與索超大戰五十餘合,把大名府軍將看得目定口呆。

3.鬥林沖的徒弟曹正,曹正說“見制使手段和小人師父林教師一般”

4.楊志與魯智深打鬥,鬥到四五十合輸液瓶夠噁心鬥呼延灼,四十餘合,不分勝敗,呼延灼“見楊志手段高強”,心道“好生了得”。

從以上可見,楊志與五虎將裡的呼延灼、林沖交手也贏得讚譽,所以楊志的武功還是厲害的,平五虎水平。



輝說輝道


如果給林沖、楊志、索超三人的武功排個名次,應該是林沖最強,索超最弱,楊志居中。只是他們的差距不會太大,楊志和林沖只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但楊志同索超間的差距就有可能大一些。

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八十萬有些虛,但林沖的武藝不會虛。因為他的職業就是練習武藝。他既是家傳的林家槍,又是教頭下力練習最苦的一個,加上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能在眾多高手中出類拔萃也是很自然的。楊志是梁山少有的名將之後,其祖上是遠比林沖家的更加有名。只是楊志命運坎坷,總是在往來奔波,似乎在武藝上下的功夫不及林沖。但也僅僅是差了那麼一點點。這從兩人在梁山腳下比鬥時王倫的語氣裡就可以看出楊志已經落了下風。

楊志與索超的比武又自不同,明面看兩人比試時平分秋色,但是勝負已分,只是聞達掩飾的漂亮。開始楊志與周瑾比了一場,楊志雖然勝的很輕鬆,但也消耗了很多體力。楊志和索超大戰了幾十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別人看不出來,聞達可是看的很清楚,楊志的後勁明顯強於索超,再打下去索超必敗。

古時名將作戰並不是有多少力氣就一下子使出來,期望一招定乾坤,其實這麼想的將軍難以打勝仗。就說林沖與祝龍一戰,好多人都說兩人戰平是兩人的武藝差不多。其實要是站在林沖角度來考慮,就不是這麼回事。林沖三十多歲,祝龍二十多歲,林沖不知道祝龍的力量如何,槍法如何,戰場經驗如何,自然先是試探。林沖這是在和祝龍做好大戰幾十回合的準備。只是還沒等摸清祝龍的路數,祝龍就已經知難而退了。從整部《水滸傳》中林沖與人交手情況來看,他總是與人大戰靈長十回合,忽然大吼一聲,一矛刺敵於馬下。這是他的招牌動作,只是與祝龍比武時還沒有到他大吼一聲的時候祝龍就退下了。

楊志也有林沖這一特質,先是悠著打,藉以觀察敵人的功夫,找到對方的弱點,這才奮起神威,一招斃敵。所以有人說三人武藝持平,顯然是對《水滸傳》的人物研究不夠透徹的緣故。







章異


林沖武功高於楊志,楊志武功高於索超。

首先說林沖跟楊志。柴進介紹林沖上梁山投靠王倫,但是王倫怕林沖搶了他梁山泊主的位子,就故意為難他,要他下山殺個人做投名狀。於是林沖就和楊志碰上了,就打了起來。原著說,“鬥了四十回合以上,鬥到分際,被王倫叫停。”這說明,林沖與楊志已經分出高低了,但是被王倫攔下了。這表明,肯定是林沖佔上風了,王倫不想讓林沖殺了楊志,納了投名狀上了梁山。要不然,王倫還不直接讓楊志收拾了林沖,一了百了。所以說,林沖武功高於楊志。

再說楊志和索超。身為罪犯的楊志由於認識梁中書,所以被梁中書看上了,想讓楊志幫忙送生辰綱,戴罪立功。但是梁中書手下不服氣啊,所以就來了個比試。楊志先是和周瑾打了五十個回合,然後又比試了弓箭。兩局下來,楊志估計體力都透支得差不多了,才和索超進行第三局比武。楊志和索超打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表面上看,楊志和索超打了個平手,但是楊志為了在梁中書手下謀取一份差事,肯定不能得罪了索超,又得讓梁中書看到自己的本事,所以打平手是最合適的。再說,楊志兩回合車輪戰下來,索超在體力上就佔上風,還打不贏楊志,這說明索超武力不如楊志。

所以說,林沖武功高於楊志,楊志武功高於索超。



小旺讀書筆記



這個所謂的平手其實就是一種臆想和揣測,並不是實情。

首先說,林沖那是東京汴梁城的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那武藝名動京城,非池中之物,且深得高俅老兒抬愛,只是囿於那個淫亂的小衙內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謀了林沖的前程,甚至要害他的性命,細心的讀者相信都會看得出來,這個自不必我多說。

而楊志,偌大的一塊惡記,雖也號稱楊令公的後人,實也陰鷙狠毒之人,於武藝上卻並不像老祖先那般卓絕拔萃,只是忝佔了老令公的情分。

而說到他的武藝,那就更是給老祖宗丟人現眼了。一部《水滸傳》,竟也沒留下什麼弘業偉績,除了賣了祖宗留下來的寶刀,就是汙了祖宗名號上了賊船,入夥了梁山泊打家劫舍,做起了佔山為王的強盜一枚。

他和林沖倆個人在山下較量,三十多個回合沒分出勝負,一則是他丟了活命的銀錢,拼命也要搶回來,使的是吃奶的力氣,二則是向來前途未卜,偏遇一樣倒黴催的林沖,可不就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嘛,恨不得一刀直接抹了林沖的脖子。

而林教頭則是因了王倫的授意,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本沒有害人之心,顧念他人性命,不捨得一下子奪了他人的性命,並沒有使出全部力氣。

縱是這般,又鬥了十個回合之後,便也見到了分際──雖然作者沒有明確說明是林沖佔了上風,但從白衣秀士的表現就可以忖度出來,其實是林沖已然逼住了青面獸,而若是楊志壓住了林沖,王倫恐怕會幸災樂禍一般任憑青面獸一刀宰了林沖,就是因為他自以為林沖是個名震江湖的武林高手,四海皆聞好姓字,怕在山寨之上一時興起謀了他的大位和一眾人等的性命,才不想留下這個豹頭環眼的英雄好漢,幸好有人可以收拾得了林沖,這在他看來是再好不過的大好事,樂不得林沖有此等下場,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也不會及時喝住倆個人的勢頭,邀楊志上山和林沖平起平坐,一起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一則可以對林沖有一個制衡作用,省得他自己總是心生夢靨席不安寐,二來也是使得山寨之上並不是如杜遷宋萬一般魚鱉蝦蟹一樣的蠢物,起碼是可以和林沖較量一時,並不會讓林沖迅疾得手。

所以,林沖高於楊志,這是毫無疑義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而楊志和索超的較量,那可是轟動了大名府的舉動,萬人空巷去觀看急先鋒大戰青面獸,那可是實打實的動了真章見了真本事的。也為楊志一心要出人頭地謀個主事,使出了渾身解數看家本領,同樣,那邊廂索超眼見徒弟吃了算計,恨不得一斧子劈死青面獸,正好是乾柴對烈火,都要逞兇鬥狠,拼出個錦繡前程,自然是心上較力手上使勁,兩下不容情。

可戰了若許時間,也是半斤對八兩,只是便宜了一眾看客,好久不見這般好廝殺,真正的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恰也說明是倆個人同樣的武學,同樣的造詣,本領都在伯仲之間,難分軒輊而已。

最後的結論就是:

林沖楊志倆個人只是初逢交手,一個要拿回銀錢珠寶,牛眼滾圓,一心想要殺了這個燕頷虎鬚的劫路人;一個迫不得已要納投名狀,已然準備了行李傢什打算另謀他處,早已沒了殺人心,不是荷槍實彈的真心拼命,能饒人處且饒人也是他林沖的一生嗜好。

而索超和楊志倆個人,卻是真的血灌瞳仁殺到了人仰馬翻,都是極力要在相公面前表現自己,顯得自己多麼武藝高強,方能深得領導重用抬愛,拼的是死力氣真功夫,是以命換命的勾當,不可同日而語,也不是一碼事。

也就是說,林沖要遠遠高於楊志,且不論林沖只是拿了一把朴刀,權當一個殺人工具,並不稱手也不足以顯露林教頭的鬼斧神工,而楊志卻是一直使得自家擅長的兵刃,卻漸露下風現出敗跡,足以說明林教頭的五虎上將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一刀一槍的真功夫,真能為。

但這裡也要替楊志開脫一些,他雖則一心要博得恩相的抬舉,卻人生地不熟,先失了一機,加之顯能立功心切,難免會略有參差,可以打些折扣,其武藝略在索超之上也是合理判斷,但倆個人也只是略好略高而已,並不是摧枯拉朽的絕對優勢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