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作為一代太極拳宗師,總被後人質疑,問題就集中在這兩點

凡是練太極拳的人,沒有不知道楊澄甫的。

楊澄甫的祖父就是楊氏太極拳開山鼻祖楊露禪。作為代表性的楊氏太極拳傳承人,楊澄甫的主要貢獻,在對於太極拳的傳播和普及上。眾所周知,是他定型楊氏太極拳大架,使太極拳適應時代需求,形成了架式舒展、綿緩柔和的運動特點,演練起來給人一種氣勢不凡、大氣磅礴的感覺。楊澄甫在1931年出版了《太極拳使用法》和1934年出版了《太極拳體用全書》。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地教授太極拳。太極拳因此得以廣泛流傳和發展,併成為現代太極拳的基礎框架。在楊澄甫先生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他和他的弟子、傳人們,將楊氏太極拳傳遍大江南北,甚至遠播海外。

被稱為“楊氏”太極拳(或者楊式太極拳)是上世紀下半葉的事,人民體育出版社先後出版了《楊式太極拳》(傅鍾文演述、周元龍筆錄)、《武式太極拳》(郝少如編著)、《陳式太極拳》(沈家楨、顧留馨編著)。加上之前孫劍雲1957年出版的《孫式太極拳》,以及徐致一1958年出版的《吳式太極拳》,共有五式太極拳面世。楊式太極拳之名稱板上釘釘的進入史冊。而出版最早的、廣為世人知曉,並且普及面最大的就是楊澄甫的大架太極拳。

這樣一位貢獻卓著的太極拳宗師,卻意外受到後人對他的質疑。

其主要原因有兩個:1、楊澄甫才活到53歲,因病去逝的(傳說是疝氣)。2、楊澄甫體重過大(據說有240斤),實戰水準有疑問。

先說年齡。據統計,清朝時人均壽命33歲,民國時期只不過35歲,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不過75歲(較新材料是77歲)。與如今相比,民國時期人醫療水平很差,差到可憐的程度。楊澄甫在當時醫療水準較高的城市廣州和上海都治療過,醫院回天乏術。從這角度看,他活到53歲,能否即使不是因為生病,也算正常。他祖父楊露禪活到73歲,父親楊健侯活到78歲,大哥楊少侯68歲去世(傳說是自殺)。楊澄甫如果是正常離世,應該至少70歲左右。

如果說因為是太極拳宗師,而太極拳現今又是養生運動的典型項目,所以楊澄甫就非得活到大家想當然認為的白鬍子老頭的年紀,這公平嗎?

再說實戰水平,這也是慣性思維所致。他老先生手段如何,還真沒聽我們這支上一代人提及。照理說,如果手頭狠,應該有所故事留下來。但楊澄甫只留下個兩敗俱傷的例子,別的似乎也沒聽過。楊氏太極拳第一、二代人教的東西不少,所謂的大、中、小架都有,還有一些現代人很少聽說的拳路。只有極少的楊氏太極拳分支,才保留了這些稀有的武術文化遺產。根據流傳下來的各種傳聞和故事,可以看出那時候的太極拳以打為主,尤其第二代代表人物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被稱為“楊無敵”,以出手見紅著稱,其傳聞多帶著火藥味和血腥氣。這兩代人所處的年代,是動盪紛亂的時代,列強入侵,農民起義,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什麼時代孕育什麼東西,動亂孕育暴力。太極拳在那時的脫穎而出,武術打鬥的屬性如同一杆旗幟,飄揚在楊氏門人的頭頂。

楊澄甫推手是很厲害的,屬於“簡單粗暴”那一類,接手即發,帶哼哈發聲的,被髮的人飛出去很遠,可見他的功力深厚。雖然推手不等於實戰,至少是能力的證明。從一個角度可以印證,即從他的拳照(我指他年輕的那版)推斷。凡是武術高手,看姿勢和常人有所不同,常年練拳自然流露出一種英氣,楊澄甫身上散發有這種東西。另一角度,就是他教出來的徒弟,不缺能打之輩。主觀推斷:他是能打的!歷史上難以確證的東西,再扯無意!

關於太極拳是否能打?這話題早在民國時期就開始了。不僅太極拳領域,而是泛指整個中國武術體系。土、洋體育之爭;中醫和西醫之爭等,不同領域都產生過波峰浪谷。八十年代,武術姓“武”還是姓“舞”之爭,其實在五十年代,徐哲東和蔡龍雲就打了很長時間筆仗。有興趣者,不妨找找當年的《新體育》雜誌看看。從某種意義上看,這爭論依然是前者的延續。八十年代開始的中國散打運動,開始時也被指責詬病。經過與各類個國外搏擊術較量下來,互有輸贏,各有借鑑。這一打就成了大眾武術衡量的標杆,太極拳能不能打這一話題,曾經一度風口浪尖,倍受世人關注。加上各種粉飾的“大師”紛紛粉墨登場,太極拳成了眾矢之的。

研究研究新中國武術發展過程,您會得出其發展趨勢非技擊,而是朝著健身競技方向走的。中國武術已經朝著競技表演化的道路邁進,散打變成單獨項目,也算齊頭並進了。這和傳統意義上的武術概念南轅北轍了,歷史的車輪怎麼轉,誰說了都不算?

作為一代太極拳宗師,總被後人質疑,問題就集中在這兩點


作為一代太極拳宗師,總被後人質疑,問題就集中在這兩點


作為一代太極拳宗師,總被後人質疑,問題就集中在這兩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