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人說“感覺唐僧是個悲情人物,不選擇留在女兒國”,對此你怎麼看?

V5曉山哥


《西遊記》中唐僧不選擇留在女兒國,是不是個悲情人物,我們要從三方面來考慮:首先,唐僧這次西天取經,既肩負著唐朝皇帝的重託,也肩負著是否能讓唐朝國昌民安的重要使命;其次,唐僧本是佛門子弟,早已六根清淨;最後,唐僧作為唐朝的修道高僧,既然能得到如此的稱呼,肯定就有他的過人之處,與常人不同!

所以,不能因為唐僧不選擇留在女兒國,就說他是個悲情人物。其實唐僧有好幾次都對女兒國國王動了情,只是唐僧作為修道高僧,比常人更理智,清楚自己要去的方向,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的重大使命。這樣的人我們覺得不但不是悲情人物,更是散發著讓人迷戀、讓人敬佩的個人魅力!


影視說看吧


看問題角度不同,觀點自然不同。

祈竹仁波切曾和徒弟林聰討論過《西遊記》

林聰和活佛說,這就是個中國小說而已,而且除前面和後面,中間一大段都是重重複復一關一關遇到危難然後解決而已,沒啥看頭。祈竹仁波切很認真地說,絕對不是。這是‘內行人’、‘過來人’寫的故事,說的不是唐僧取經的故事,而是描述修行路程。

唐僧是喻修行者自己的心

悟空是猴子,表貪(六道輪迴圖裡的十二因緣部分,猴子也有這表義)

沙僧是水族,表嗔(六道輪迴圖裡的核心部分,同屬龍族的蛇表義嗔)

八戒是豬,表痴(六道輪迴圖裡的核心部分,也是以豬表義痴)

“上路”就是修行的過程,而心常有貪、嗔、痴(三徒弟)伴隨

去西天的路和關卡、劫數、危難是喻修行次第

貪、嗔、痴(三徒弟)本來根本不受控制,對心(唐僧)很不買賬,後來隨著上路久了,慢慢開始聽話、臣服了。

情不重不墮娑婆。紅樓夢也說孽海情天。情關難破須得破,沒有留在女兒國象徵不染愛著。


投之以木桃


唐玄奘是一位意志堅定的得道高僧,他不畏艱難,歷經十幾年的千辛萬苦終取回佛經,使佛法在中國發揚光大。

《西遊記》就是根據他的取經故事創作出來的,歷史上的玄奘取經我想比西遊記中的唐僧取經更為艱難,唐僧碰到困難還有徒弟去化解,而真實的玄奘事事親力親為,但有一點意志不堅定,他就到不了古印度,所以他是一位擁有英雄氣概的得道高僧。

或許正如佛法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得道高僧眼裡世間一切皆為虛幻,別說區區一女兒國了。


聽風軒主


其實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唐僧在大唐的時候那可是出盡風頭,和唐王結拜為兄弟。試想哪一個僧人有如此待遇。那麼既然這麼厲害的僧人,肯定是菩薩心腸,道行很深。可是縱觀全劇,唐僧的形象似乎就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唸佛的僧人。沒有多少能力,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西天取經似乎都是註定的。註定要有高僧,註定要遇到很多劫難。為什麼要選唐僧。唐僧也是凡人。也可以說就是悲劇人物吧!從出生到最後,好像一步步都被算計好,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他只需要堅持一個信念就好。

女兒國那一回,如果說唐僧沒有動情,那時假的,那麼最後唐僧為什麼不留下呢!作為一個正常男人,為什麼能如此決絕,就如同電視劇裡的那一句“若有來世”好一個若有來世,唐僧的悲情被電視劇裡演神了。正是因為如此。大家都覺得唐僧在女兒國捨不得離開。真捨不得嘛?就是捨不得又能如何?試問一個正常人,誰捨得呢,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他知道自己該作什麼,更知道自己堅信的是什麼!所以只有繼續走下去。

與其說是悲情人物,不如說是悲劇人物。這或許就是大家喜歡大鬧天宮孫悟空的原因吧!

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真正能做到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有幾個呢?


一憶一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是好多人都向往的國度,但是唐僧路過女兒國時卻毫不留戀,我想如果是普通人的話,早就應該留下於女王一起生活了。不過唐僧是牽掛著他要取經的事業,瞭解一下。女兒國的國王就像一個花痴,在唐僧剛進入女兒國時就對他一見鍾情,而且還勇敢的向唐僧表白,大膽地追他。那為何唐僧不願意留在女兒國呢?只因孫悟空道出了女兒國的真相。

其實唐僧也是一個男人,面對如此的美人還真動了心。怎麼看出來的呢?平時那些妖精對他表白,他可是一句話都不說的,是面對女兒國國王的表白,他卻推脫說,佛教大義,身不由己。這麼說與平時相比更像是為自己掩飾一個託詞而已。但是女兒國國王不放他離開呀!於是孫悟空就跟她出主意,說你先假裝跟女兒國國王成親辦婚禮,然後我們再趁機逃跑。唐僧對這個意見也沒有感到不妥,而是誇悟空說他高見。說話的時候還略微有那麼一點興奮,可以看出來唐僧是動了一點情的。但是原著卻不這麼寫,如此美好的畫面不是真的。

有一回,唐僧到女兒國之後,不小心喝了子母河裡的河水,然後就懷孕了。孫悟空只好去取墮胎的井水。他走之前還告誡借宿那家老人說道:讓他好好照顧她的師傅。而那個老婆婆說您請放心,我絕對不會害你的師傅的,也不敢害你。老婆婆這麼一說,孫悟空不樂意了,說你不過是一個女的還敢傷人。這個老婆婆說,還是你們有造化,這是我家,如果你去了別人家也就不能完整地出來了。我們一家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已經不再做那風流之事,所以不會傷害你。

你如果要是跑到別人家,裡面有好多年少的人,你肯定是走不了了。你要是不從了她,她們就會害你們的性命,甚至割掉你們身上的肉去做香包。黎明百姓都已經這樣想了,那國王豈不是更可怕?也不會逼迫唐僧跟他成親,不讓唐僧離開,這便是女兒國真正的面貌。沒有一點女人的矜持,反而讓人感到可恥。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豬八戒在走之前還嚴厲的呵斥女兒國國王說道,我們只是一個和尚,怎麼能和你這樣的紅粉骷髏做夫妻?他一語雙關,不僅說出了佛家色即是空的真理,而且還說出女兒國並不是像正常的女人一樣矜持。不過就是一個紅粉骷髏而已。




閱讀觀世界


我覺得用感情方面來評價唐僧不太準確,畢竟人家的追求不是娶妻生子,他的使命就是去西天取經,修成正果,這是前世如來佛都已經定好的,所以他不可能有兒女私情,再者轉世以後唐僧在去取經之前也是得道高僧了,能成為得道高僧心裡早就放下紅塵俗世了,後來取經路上在女兒國之前一次次有很多女妖怪誘惑他,可是都沒成功,這可能也是佛祖一次次試探考驗唐僧,結果說明唐僧定力很好,經得起考驗,而且人家術業有專攻,心裡已經拋棄了兒女私情,所以在女兒國的時候,在我看來唐僧其實根本就沒有動任何心思,平靜如水,非要說唐僧動情了,那也絕對是同情而已。

所以在我看來我覺得唐僧取經的故事相反很有勵志的感覺,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也應該像唐僧一樣百折不撓,堅定自己的信念,縱然前方有多少崎嶇也照樣前行,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帶你一起看電視


在《西遊記》中,佛的生活比人類要高出許多。唐僧的理想是成佛,所追求的不是“人”的世俗生活,如果,留在女兒國,掉入溫柔鄉。那才是悲劇呢。距離西天越來越近,眼看就要成佛了,一旦留在女兒國,那就永遠不能成佛了。

如果真的他要留在女兒國,那首先幾個徒弟不讓,他們不可能允許眼看要到手的“功果”就要完蛋,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止唐僧留在女兒國。

其次,佛祖和觀音不讓。他們處心積慮規劃了這麼一個大工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一定會出手阻止唐僧的非分之想。第三,唐僧明白他一旦留在女兒國,恐怕沒有好日子過。佛祖和觀音給給他製造無窮盡的麻煩,他一路走來知道佛祖和觀音都是小心眼,(看看朱紫國國王,還有黃獅精、松樹精等人哪一個有好報應)。他不敢啊🙀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來比較一下,國家派出外交官,能因為路上遇見一個女人就不去完成外交任務嗎。

從個人角度看,唐僧動了情,卻不能在一起,於他本身是悲。

從國家角度看,不辜負唐王之託,西天取經,於國家是忠義。

雖說我一直不認為西遊記三觀有多正,但是若唐僧成了一個為私情相守,放棄取經大業,那怕是西遊記也成為不了一本世界名著。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瀋陽陳冠希0


既然唐僧選擇了去西天取經,就一定有艱難險阻,九九八一,每一關都很艱苦。

有人說女兒國是最幸福的一關,也可能是最難得,美女關。不管是唐僧,還是別人,我相信英雄難過美人關!情字最難。情,讀音qíng。 專指男女相愛的心理狀態及有關的事物:愛情,情人,情書,情侶,情詩,殉情,情竇初開, 對異性的慾望,性慾:情慾,發情期。

當然了,我們回頭來看,唐僧,已經是下定決心了,要西天取經,就不能半途而廢,是,說不定我動情了,可是吧,今生永遠不可能在一起,他那句。若來生。。細品!


九零後瀟靈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和追求,有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感覺唐僧有點水米不進的感覺。其實就像孫悟空定住七個仙女後什麼也沒幹,轉身去偷蟠桃一樣,都是有追求的人。桃子和女人孫悟空選擇了桃,那取得真經和女人之間,唐僧也選擇遵從自己的信仰,所以悲情不悲情,關鍵是你怎麼去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