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曹操的“捉刀”騙局,歷史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曹操的“捉刀”騙局,歷史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曹操,三國著名人物,曹魏政權的奠基人,雖然稱得上天下梟雄,長相卻不敢恭維。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他:“姿貌短小,神明英發。”

前半句的意思是容貌醜陋,身材矮小,後半句意為器宇軒昂,神采奕奕,彷彿前後矛盾,實際上是說曹操雖然長得醜,但氣質不俗。

《世說新語》記載:“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曹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者,覺得自己的形象醜陋,不足以威懾番邦遠國,於是就找來姿容俊美的崔琰(字季珪)做自己的替身,自己握著一把刀,站立在床頭冒充侍衛。

曹操的“捉刀”騙局,歷史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崔琰

會見結束後,曹操派人去問匈奴使者:“魏王何如?”

你覺得魏王這個人怎麼樣?

匈奴使者說:“魏王雅量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王氣度非凡,然而床頭手握刀柄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啊!

“魏武聞之,追殺使者。”曹操聽說後,非常忌恨眼光毒辣的匈奴使者,於是派人追趕,將其殺害。

後人以“捉刀”、“捉刀人”比喻代替他人寫文章或做事,也用來借指執刀的衛士。

這段記載雖然生動有趣,但是仔細查閱史料,就會發現漏洞百出。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曾提出質疑,他認為以臣子代替君主,應當發生在危急時刻,如項羽包圍滎陽,紀信冒充劉邦投降。

曹操接見匈奴使者,不存在緊急狀況,根本沒必要以崔琰代替曹操。

還有一點值得懷疑,這次事件取材於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接見南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

曹操的“捉刀”騙局,歷史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欒提呼廚泉

這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南匈奴部落聞知曹操的威名,對曹操非常仰慕,於是欒提呼廚泉來到鄴城拜見曹操。

曹操在受封魏王不久,崔琰向曹操引薦楊訓,曹操認為楊訓才能不足,崔琰寫信安慰楊訓,其中有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這句話是影射自己,出言不遜,於是將崔琰關進監獄,不久賜死。

崔琰自殺和欒提呼廚泉來訪時間相隔不久,曹操受封魏王后,極為討厭崔琰,不太可能讓他做自己的替身。

史料記載:曹操接見欒提呼廚泉之後,擔心南匈奴強大起來威脅北方,於是將其扣留在鄴城,以上賓之禮相待,命右賢王去卑管理南匈奴部落。

《阿瞞傳》、《世說新語》等史書關於曹操的記載,多有抹黑的成分,“捉刀”一事或許和史實不符。

古人一直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屬於奸臣,他的兒子曹丕篡漢建魏不是正統。

然而,劉邦一個泗水亭長,以暴力手段奪取嬴家的江山卻無人指責,豈非咄咄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