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我的老家位于河南新乡地区,其四区八县里有个“长垣市”在战疫期间成了一个热点地名,因为这个县除了是起重机械之乡、防腐之乡、厨师之乡外,更是卫材之乡,长垣一个县级市就有近70家卫材企业,日常的口罩产能是105万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疫情期间加大产能后已经达到了日产250万只,前期绝大部分口罩出厂后直接运送到湖北疫区,为我国疫情的前期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苦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250只每天的产能对“共同战疫”来说仍是供不应求。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比亚迪口罩: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


比亚迪造口罩及口罩设备,并不比造导弹麻烦

一罩难求的情况下,2月7日起,广东省汕尾市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发布消息开始造口罩。同时,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工业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这之前,听说有我省南阳市的一酒厂为解决消毒剂的缺口,直接改做医用酒精,酒厂改型做酒精,在可操作性方面还能让常人理解,但一家主业是电子、电池,副业是造汽车、造导弹等工业化产品的民营企业,除了抗疫捐款捐物外,突然一下子开始造医用口罩,且一天产能比我们河南新乡地区的卫材基地所有工厂产能还多2倍,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比亚迪开始造口罩,确是震撼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力,更是在第二天震撼了A股市场,接近涨停价开盘。2月8日,比亚迪汽车开始援产口罩和消毒液,在2月17日量产出货,口罩产能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2月16日,首批医用级免洗消毒凝胶发货给一线的抗疫人员使用。此外,比亚迪还宣布增加消毒凝胶生产线,日产能扩大至30万瓶。

在比亚迪公布造口罩、消毒剂之后,又有很多其他汽车厂、服装厂带着“社会责任感”使命而加入援产抗疫物资的战疫中来。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比亚迪造口罩及口罩设备,并不比造导弹麻烦


企业若其“智造”能力强大,则造口罩这种产品真算不得高科技。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也是一名比亚迪唐DM的车主,作为一名在夕阳产业里摸爬滚打了19年的工厂从业者,自比亚迪造口罩的新闻之后,更是由衷地敬佩类似比亚迪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有开拓创新、有社会责任、有智造能力”的企业才真正是未来民企发展的方向。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工业化实力,是体现在其装备制造业水平上的,汽车行业作为一个糅合进诸多“制造工艺水平”的工业门类,我们虽然在内燃发动机方面努力了几十年,但和百年技术积累下的头部国外厂家相比,技术仍然存在差距,唯一的优势是因为内燃机在技术上的压榨几乎已经到了极致(比如日本已经赶超欧美),在瓶颈期难以提升的国外汽车头部企业,没有想到十来年前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崛起并不是和你比内燃引擎,而是直接在传统汽车头部企业的瓶颈期弯道超车来造“电动引擎”。

汽车,在细点说是乘用车(因为比亚迪还造商用车、工程车),只是比亚迪后来才涉及的一个产业,但其从收购秦川汽车开始后就在国内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制造新能源汽车”,虽然相对传统车企而言比亚迪是最年轻的车企,但其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在世界车企内属于前两名的头部地位,比亚迪拥有新能源车企里特斯拉所不具备的优势是“除了轮胎不造外,所有的零部件比亚迪都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也是前期比亚迪汽车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近些年才开始对于非核心件进行外采)”。

在既有圈子下我们既然难以战胜敌人,那何不跳出来自己整合个更好的圈子。内燃机你们研究一百多年了,我再努力也难以打破头部企业的层层壁垒,那提前布局新能源一下子让你们跟在我后面吃灰。比亚迪、特斯拉,并不是搅局者,只是因为传统头部车企们在重复之前功能机天下时“诺基亚、摩托罗拉”们的老路而已。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二字。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富士康若受某TAIDU影响撤出大陆,那比亚迪分分钟可取代其地位、承接其产能。

笔者曾在两家世界500强的欧美公司做过主管,不管是在AB-Inbev,还是在Dupont,企业的人事组织架构里都很忌讳某个岗位出现“不可替代”的问题,因此人才梯队培养、管理团队的构建都有效避免了这种漏洞。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言富士康撤出大陆的说法甚为鸹噪,有一种声音认为各地离不开富士康,认为其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客观的税收,但我认为现下的国内企业能替代富士康的还真不少,能从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者甚多,如立讯、欣旺达、蓝思、长盈、通达等等,不过从体量上来讲,“比亚迪电子”是唯一一个能全盘取代其产能的公司,没有之一。

比亚迪电子,是比亚迪的核心事业部,也是在富士康撤退后唯一能完全替代其产业链的企业。比亚迪造汽车同华为卖手机一样,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下游产品总是让我们熟悉一个企业,而其科技含量和制造水平更高的上游电子科技行业则少有人知,但越是我们不了解的地方,才是一个行业里技术壁垒最可怕的地方。(很多人最多知道杜邦是家化学公司,但不知道地球上大多数人的衣食住行中无时无刻都受到杜邦公司各种产品的影响,而欧美像杜邦这样寿命200多年的世界500强公司并不少见,更不用说那些寿命100多年的大型跨国公司了。)

从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到袁世凯北洋时的“发展实业”,一百多少前提出的“实业救国”路线,在那个乱世难以拯救时局,但我们现在的世界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战争、贸易战争、货币战争,而支撑经贸领域谈判的最大筹码就是一个国家的实业领域内的工业门类是否健全、是否强大,这个强大不仅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在你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上。虚拟经济可以助推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里的实业不强,则一切没戏。

共同战疫:跨界造口罩,皆因“智造”能力的强大

袁世凯致近代实业家王锡彤的一封“实业救国”信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的工业化强国,需要靠什么?是靠我国一共2856个县却拥有一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的地产业么?每年烧钱成百亿的娱乐至死业么?大而不强的高能耗低产出的污染型夕阳产业么?…,这些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华为、像比亚迪这样的“有开拓创新、有社会责任、有智造能力”的公司存在,才能撑起一个工业强国的经济实力,未来的日子不是简单地上量、上规模、比大小,而是比制造水平。

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噪下,倒闭了不少浮夸的企业、浮躁的企业、步子太大扯着蛋的企业。我们搞实体经济,就是要靠实业工厂,做实业,更是要“实打实、踏踏实实”去做,每个老板即便不是工程师出身,但要有工程师、技师们的“匠心精神”,要从“中国制造”往“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上去跨越,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我国更多的百年企业。

新冠病毒的战疫,很快就会结束,但中国智造的战疫,才刚刚开始,民族企业,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