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用戶9042146706825


老人去世,鄉親幫忙,以前是一種世俗。老人去世後,有許多規矩,需要多人抬棺材,抬死者的屍體,家中存放三天後出殯、火化,期間需要從村中找重客(專門抬棺材的,一般八人),親戚朋友買上一刀燒紙,親屬近的帶幾百元錢幾乎全到,大吃大喝地招待,比較隆重。一場殯葬下來花費上萬元。

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的世俗觀念也逐漸淡化,不再死要面子活受罪地去講排場,大操大辦了,其中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同時也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喪事簡辦。

前幾天,我們村一個老人去世,家族中幾個男人把屍體抬上火化車,第二天就火化了,沒有通知外村親戚,沒有找重客,更沒用棺材。這樣操辦何必找人幫忙呢。

在農村這幾年,政府也號召每村建公墓,村裡按標準統一建好,不收取任何費用,為了倡導喪事簡辦,前五名使用公墓家庭,每戶獎勵五百元。

如果在農村,戶戶都能達到喪事簡辦,何愁沒人幫,又何必找人幫呢。

和諧、文明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一些陋習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將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





魏宗營


你就是一個白痴!乍一看你用自己村的兩條事件來展開論題,說得好像真的一樣。可事實上完全是瞎說八道!

我也用一個事實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老婆是去年九月病逝的。當時確實是家族以及鄰居們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外地打工。

在醫院的時候倒是沒有什麼顧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還真的有些犯了難。大家都在外地賺錢養家,這個事該怎麼辦呢?後來族人們商量的時候我就說:年輕人都在外奔波勞碌,找到一個工作也是不容易的,乾脆就不通知他們了,咱們多想想辦法,簡單的把這個事辦了就可以了。他們也沒有當面反對,就說是依我說的辦就是!具體的怎麼辦這個事不讓我再費心。可是到了最後事情的結果真的是讓我吃驚和意外啊!我家的這個事情辦得不但不簡單,而且還相當的隆重!幾乎是超越了村裡以前的所有的殯事的規模。村子的三分之二的大路上擺滿了一百幾十個電子門和空飄悼詞。

到了正式辦事的時候,更令我意外的事情出現了,家族裡在外面打工的子侄們差不多都是夫妻兩個人同時回來的。二十幾對啊!我也不清楚是誰通知了他們。感動啊!想想應該是他們的父母吧!這是其一。

第二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們(可以說是過去的那種“結拜兄弟”),也都全部從外地趕了回來。並且在幫忙的過程中都搶著幹那些比較累和髒的活。又是感動啊!

第三就是我們村裡的鄰居們,有三十多個人過來幫忙的,也令我從心底裡感動啊!

這就是我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就你所說的那兩個事情,我感覺就是:

第一那兩個家庭的人平日裡對別人家的事情大概是不夠熱心,以致於到了自己家有事的時候,別人也略顯冷漠罷了!

第二就是這兩家的家族人口確實少,再加上沒有什麼朋友吧!

所以我覺得為人一世,要顧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簡單的說就是平日裡你幫人人,有事的時候就會是人人幫你!這裡沒有什麼奧秘,生活本來就是這麼簡單的!

一點拙見,還望大家理解!


碧水藍天58920577


在以前農村老人去世,親戚鄰居都去幫忙,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俗話說紅事是請的,白事是躥的,人一躺下,主家鞭炮放完,然後鄰居們都過來幫忙了。去親戚家報孝,糊花圈,撕白布,做棺材,挖墓坑,還有做這麼多人的飯菜,人少了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這幾年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覺人情味也少了很多,人老後,都是白事一條龍,花圈 白布 棺材 墓坑,一個電話都搞定了,報孝也不用人去了,都是打電話,各村都有上門包桌的,飯菜也不用操心了,就是太浪費錢了,除了自己一家人和知己親戚過來慰問下,鄰居們過來也都沒有什麼忙幫了。

還有就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在家,老年人腿腳也不方便,去了也幫不了什麼忙,能做的就是去吊個孝,放串炮子都回家了。

至於以後什麼樣,還要看國家的政策了,現在農村也有很多企業 工廠,國家補助都很大,年輕人可以不用去外地,在家都可以上班,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幫忙。


白雲飄飄飄0


你好,我是蔓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村習俗白事,以前都會有許多的鄉親去幫忙,為什麼現在過白事人卻少了,沒人 幫忙咋辦,這個不必擔心,隨著時間的變化,現在農村人也富有起來了,像現在農村小夥子結婚,大多數都是去飯店,都不在家裡辦了,在家裡還得請人幫忙,還得請喝酒,在家裡結婚的話,一般都是頭結婚的前兩天都開始用人了,要拉桌子椅子,買菜,請廚子,事很多,又麻煩,家裡小老,還鬧騰不開裡,又不少花錢,所以現在都去飯店,在飯店結婚,一天就完事了,簡單痛快。我相信以後農村過白事應該也會形成去飯店,專一過白事的飯店,這樣也不用找人幫忙幹活,大家都方便。




蔓蔓在農村


我們這裡只要是上午去世的老人中午就去火化,下午入土為安,就一天,不過現在就是不如以前了,因為上班的上班,不在家的不在家,幫忙的人是比以前少了。離鎮有十幾裡的一個朋友的母親去年八月裡去世,開門那天,(開門就是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我去隨禮。到了中午開席了,(主家招待弔孝的親朋而開的宴席)我發現端捧的(上菜上酒的人)大部分是婦女,我很吃驚。


姚律妹


我們那裡也是,現在族規還規定: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族裡有人去世了,就必須回來,否則到你家了,沒人來理會!我去年就這事回家三四回,老闆都不樂意了!我覺得,遇到這事,每家有個代表就行了,沒到的就出錢也行。我們家三弟兄,每次都要回來,太不符合邏輯!你們說呢?


歲月如歌44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辦法和力量,不需太操心。

我很小的時候,生產隊還沒有解散,當肘國家有什麼工程需要民工勞力時,各村各生生產就會派出去許多青壯勞力,修路建水庫等等,尤其是冬季農閒時,出人更多。後來生產隊解散了,各幹各的,當時有些人擔心,以後這些公派的活沒人幹了,因為大家各吃各的,不需要工分了。

後來事情發展證明大家多慮了,市場調節,工程外包,又快又省,大家託關係才能攬到活。

回到你的問題,現在每個村上都出現青壯年外出打工,村上留守人員不多,誰家過個紅白喜事,幫忙的人,事情不太好辦,其實近些年有市場眼光的人也看到了這一點,鎮上有專門為這些事服務的商業組織,有流動餐車,一切就餐事宜各包了,也有靈車,專門拉棺材,不需多人去抬。因此好多事都解決了。只需要至親好友送別就行了。


凡人鎖事


我們家是住在農村高山上,別看我們這個小小村子,二十多戶人家,做事情算是配合得相當默契的,還是跟原來的樣子沒有多大的變化,是過去的老習慣,從我記事時候起就是這個樣子,在上個世紀末村子裡老了人,如聽到了炮竹三聲響,基本都是自告奮勇地去出事地點,男人們做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女人幫忙燒飯,無須指派,都很自覺,等到第二天附近的人都來了,找一個人寫一下幫忙的名單,進行分工,在由東家為託一個安排招待來往的客人,支客師進行分配,把名單貼在牆上,大家看了就會各就各位做自己被分配的事情,幾乎都做得有條有理。擦桌的擦桌,擺凳子的擺凳子,女人燒飯呀,蒸飯,洗菜各負其責。另外八大金剛被安排在山上整理墓地,把要用的材料準備妥妥當當就夠了,農村老了人,只要過閉日子沒什麼不合,一般放置三天就要火化了,等最後一天由八大金剛抬著逝者上靈車並送上山放進墓裡,就算沒事了。其它在家裡忙的人員還要把東西收收完畢,才算完成任務。


用74992046978


以前老人去世,很多鄉親幫忙。現在沒有了,以後怎麼辦?

以前村子裡人很多,大家在一起互相幫忙。而且村子裡的人大都是沾親帶故的。現在很多人外出工作,生活,人越來越少了。而且現在的人情都越來越淡薄了。加上總有一些幫忙不得好,因為幫忙惹禍上身的事更讓人願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而以後怎麼辦?個人覺得再往後去葬禮要從簡了,就像這次疫情期間,奶奶過世了只讓我們一家人去送了一下。而且有很多的喪葬禮儀我們年輕人已經懂得不多了。往後本來親戚子女就少,過世了也就自家兒女抱著骨灰盒送一程了。


土豆那麼圓


以前人清閒,現在還有人嗎?大家各奔東西,天天忙忙碌碌 ,哪來的人啊!很多時候抬棺材你都找不到人,特別是小村莊,所以現在不幫忙不是因為沒有感情,根本原因是忙大家都外出打工了,家裡根本就沒有人。

現在老人去世還是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根本不用叫,凡是知道的都是主動幫忙,男人幫忙找東西,搭靈棚,女的幫忙做孝衣,年紀大的幫忙燒紙,年輕人幫忙送信,告訴親朋好友老人去世了,叫他來弔唁。

不管什麼時候老人去世都是大事,凡是在家的都來幫忙,我們常說逝者為大,即使碰巧和結婚的攆在一起必須給逝者讓道,就是這個理 ,所以老人去世是最大的事情。

一個村有老人去世,基本一個村裡的人都去幫忙,因為這種事情需要的人多,抬棺的需要16個,還有很多幫忙,搭靈棚的,抬紙紮東西的,打墓坑的,反正需要很多人,所以大家都來幫忙 就是這種風俗。

喜事是通知誰誰去,不通知不去,和白事不一樣,白事我們這裡不用通知,大家都自覺去,這就是我們當地的風俗,所以白事就是我們當地的大事,什麼事也沒有老人去世事情大,這就是我們魯西南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