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醒醒吧花卉生产商,电商不是临阵的枪

疫情之下,安有完卵。

这段时间,随便打开一个花卉微信群就会发现,好多花卉生产商都在“喊”电商帮忙,还有不少培训机构也乘机展开电商“赋能”培训,传统花卉生产商也颇有些积极参与的意味。

然而,想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真不是这么回事。

醒醒吧花卉生产商,电商不是临阵的枪

花卉电商目前的处境,仅仅是比花卉生产商稍微强那么一丢丢而已: 

一,没有工人。在淘宝鲜花园艺类目的微信群里,不少电商老板感慨,疫情期间盼电商园区复工,园区复工了盼快递复工,快递复工了盼工人复工——电商虽然不像传统盆花生产商那样需要主动倒花,但有订单没工人,看着产品发不出的心情,其实是一样的。  

二,物流不通。从传统花卉生产商到电商这个环节,需要物流把花卉运送到电商基地。然而目前的境况是,物流公司的员工大部分在老家歇息,电商也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还要美其名曰现在是练内功时期。  

不过,就算这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也不能从根本上排解花卉生产商的忧愁。电商推爆一个产品,需要前期的方案策划,中期的文案、视频、直播,以及后期的充足库存。这个战线会拉得相当长,而“长”这个字,恰恰是目前传统花卉生产商头上的千钧一发。而且电商的走货量,即便是爆款,单月销量破万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这对于目前大棚里处处看“花海”的生产商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即便如此,花卉生产商还是需要拥抱电商的,且必须这么做。为什么?大势所趋!

醒醒吧花卉生产商,电商不是临阵的枪

无论是近在眼前的疫情“黑天鹅”事件,还是从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团购以及生鲜配送乃至直播,毫无例外的都是靠拥抱电商、拥抱平台进行自救或者高速发展的。花卉凭什么豁免,又为什么要豁免?花卉与生鲜类的蔬菜、水果等产品一样,一定会走入借助电商、借助平台、借助社团直接进入家庭的道路。  

所以,疫情带来困境,也显露机会。  

正如非典后淘宝、京东飞速发展一样,疫情过后,每个行业的企业都值得把自己的生意重新再做一遍,尤其是一直以传统模式生产经营的花卉企业。  

《中国花卉报》特约记者曾参与过花卉电商企业的经营,有些案例非常典型:电商想要做盆栽小玫瑰,和生产企业洽谈,以6元的价格供货,一个月后开始进入花卉批发的旺季,生产商把价格涨到7元,接下来的15天,一步步涨到了9元。但电商不能随意涨价啊,要不消费者肯定骂着娘走掉。  

还有些生产商的某款花卉产品只能以混色供货,不能区分颜色。但对电商来说,消费者可不管这些,我想买红的你给我黄的,接下来发生的只有退货……  

这些问题对于花卉生产商而言,认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呀!那为什么不能改变呢?不要等花儿卖不出去了再临阵磨枪,去找电商。你应该在一开始选产品的时候就让电商参与进来,才能知道消费者实实在在的需求。

怎样才能一开始就让电商参与进来?以电商的思维对待电商——他们要什么?要产品价格足够稳定,供货周期足够长,品类足够多,能够邮寄样品,如果有条件能拍美图,代发货最好……  

不要嘲笑这些要求,电商最大的愿望就是一门心思做营销,“种草”“拔草”“分享草”(如果你不知道这三个词什么意思,那你简直LOW爆了)。这些是难度很大且极耗费精力的事,不信你去做10万粉丝试试?电商的钱是一盆盆邮寄出来的,是客服一句句“你好”答出来的,不信你一天接待200个人试试?  

疫情之下,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传统花卉生产商可以从此时稍微转变下思路:你让电商越舒服,电商才会让你越幸福。

(本报特约记者 凌雪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