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等你老了,疾病纏身,是否願意選擇安樂死?

保定風過無痕


人若到老了,得各種意想不到的病,是很正常的。具體可分為兩大類,其一疾病纏身,其二生活不能自理。個人認為,疾病纏身,也有大小病和輕重之分,可治,還沒到選擇安樂死的地步。但若是生活不能自理者,那就有選擇安樂死的可能了。自己遭罪,拖累他人,生活無尊嚴,到了這一步,活著則是一種對自己的懲罰。因此,我贊同選擇安樂死。但目前在中國,安樂死還沒實行,要死還是很難的!


想想88665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等我老了,疾病纏身,我還是願意安樂死的!

作為醫護人員我們在臨床上見慣了生死,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醫生和護士都不怕死了。在這裡我想告訴你們,我真的很怕死,尤其是見得越多越怕死!如果你在臨床一線工作,你就會知道生命是有多麼的脆弱,有的時候甚至結束的毫無徵兆。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醫院影像科一個年輕醫生,陳某某,30歲,研究生畢業入科剛一年。前年結婚,去年他老婆生了個胖小子。陳某,一週值班兩次。最後一次值班後回家,剛到家就昏倒在地。家屬送來醫院,一查腦出血,最終還是搶救不過來。追問原因,患者因為晚上要幫忙照顧小孩,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怎麼休息好了,再加上一個通宵夜班,身體終於支撐不住。這個事情引起了我院廣大醫護人員的注意,而我開始早睡早起,慢慢的養成了習慣,現在感覺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重症監護室患者插滿管道,想想,難受!👆👆

有朋友說怕死和安樂死那不是矛盾的嗎?不矛盾!怕死,我想我更多是怕死亡的過程,而不是死亡的結果。臨床上我們經常搶救病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記得那天我們三個同班同學剛入科,早上7.30左右。住院總問了句"心肺復甦會嗎?","會!","走吧"。接著我們胸外按壓了一個多小時,為的是等患者的兒子來見"最後一面"。"兒子"來了以後,撲通一跪,開始嚎啕大哭。我們一撤走,心電圖立馬就是一條直線。其實,後面這一個多小時的按壓就是為了給這個"兒子"一個見最後一面的機會。到底值不值得,應不應該?值得我們深思!要是我,我臨終前一定會告訴我媳婦兒,讓我安樂死,不搶救,讓我走的"輕鬆一點,體面一點!"

總之,作為一名醫生,等我老了,我願意選擇"安樂死"!你是否有不同意見?你如何看待安樂死和臨終關懷?可以留言討論。


骨科木匠劉醫生


我支持安樂死。實際做到卻不那麼容易。真到疾病纏身,不能動時,哪一個還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死?

執行安樂死必須國家立法,形成風氣。不然做到難。我遇到好幾次了。我單位同事癌症晚期,己瘦得失了人型,我握住他的手,那根本不是手,只是一付冰冷的骨架,他連回握的力氣都沒有。他趁子女不在小聲求我,讓我勸孩子放棄治療,他想回自己的家。讓我很為難。雖然我看著他兩個孩子長大,他們也非常聽我的話,但我不能為他們做個主。所以我只答應他盡力而為。果然,孩子們表示只要有一口氣就要救。我這個同事真有忍勁,為了配合孩子,靠輸液又挺了兩個月,到最後都輸不進去了。他渾身疼的都不能用手摸,只能隔些時間四個人抻著褥角抬起他動一下,離世時只剩55斤。就象一具木乃儀,看著他我們失聲痛哭。

我的表哥表弟也是用錢買不了命去世的。我們心裡都知道他們的痛苦,誰也替不了他們,可誰也下不了幫他們解除痛苦的決心。只有我的大姐,在見了我們最後一面後夜裡自己拔掉了呼吸機。


桃鄉人518


我願意,我從小到大都是自尊心很強的人,只要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來就不隨便求人。我一個人單身過了好多年,都是自己能辦的事絕不求人,包括三次住院,一次做手術,我都是自理。當然住院也不是太嚴重的病。也沒告訴我的親朋好友,就是不想麻煩大家。既然選擇了一個人生活,就要自強自立。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掉,儘管每個人都知道會死,但還都拼命的活。因活著確實是美好的,包括花草樹木,各種美食,吃嘛嘛香,每個人都想長壽。但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秦始皇煉丹想長生不老都無濟於事,何況我們。我是凡人,在自理自立的情況下,我願意長壽。如果在病塌上苟延殘喘,讓人伺候,拖累孩子親人,太傷我的自尊,又是插管,又是搶救,最後也是人財兩空。我寧願死,安樂死!


何誼3


安樂死是給那些躺床連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患者一個解脫,也是給家人一個解脫,所以假如萬一哪天我患上躺床連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的話,我也會跟我的兩個兒女說人總是要死的,讓我遭罪不如給我安樂死去,這就是你們對我的最大孝敬了。


燕南飛87108


我作為一個市民,一個普通人,對安樂死持支持態度,當人疾病纏身的時候,無利改變自己生存命運的時候,安樂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幸福,一種痛苦的解脫,我堅決贊成安樂死,人的生命沒有什麼意義,該死就死吧,實實在在的活著,安安樂樂的去死,這是件好事啊,我也希望公眾們也贊同我的觀點。現在的物價也極高,對於個人來說承受極高的醫療費用,也是等同於滅頂之災和家破人亡。對於一個醫療解決不了,瀕臨死亡的人來說,安樂死就是最好的幸福,最好的解脫,對社會是解脫,對家人是解脫。何必要用高額的醫療費用,高超的醫療手段,來解決。目前醫學解決不了的人的死亡問題呢?當一個人瀕臨死亡必死無疑的時候,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屬和病人,本身就應當接受他死亡的事實,我贊成安樂死,我現在就想安樂死,雖然我活得健康,但是生活費用太高了。我天天生活在物價逐漸上漲的恐懼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熱愛生命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尊重生命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情有義的,都是無限嚮往美好生活的,但是客觀事實和客觀的命運和規律,不可違抗。人終究是勝不了天,勝不了命的。我熱愛我的親朋好友,我願意看到,他們健健康康的活著。但是現實是,人類社會和人無法抗拒死亡。


金良222527417


我願意。


作為一名ICU醫生,見過太多生死別離。很多病人治不好,又死不了,或者明知道是個死,只是遲早的問題,但家屬又不肯放棄,不能放棄。原因很多,有些是不捨得,有些是不願意,有些是不敢放棄,怕人說閒話。反正事情會很複雜。


曾經有一個78的肝癌老太太,發生了重症肺炎,上了呼吸機,病情很重,我告訴家屬預後很差,即便肺炎治療好轉,病人還是會因為肝癌去世,而且時間不會太長。治療肺炎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費用。ICU費用一天差不多一萬,醫保政策好的地方可以報銷80%甚至更多,有的人沒有醫保的那就真的是砸鍋賣鐵都付不起醫療費。家屬問我能不能治療,有沒有希望,我告訴他們,如果是我家人,我可能會選擇回家了。我以為他們會接受我的意見,但是他們依然堅持治療,後來老太太在ICU堅持了1個多月,最後還是死亡了。


他們不肯放棄的原因很多,大家都捨不得。但有時候我們對疾病是無能為力的,捨不得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會造成病人的痛苦。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安樂死這個法律,所以我們醫生不可能給病人做安樂死的。除非家屬放棄,說順其自然,不搶救。


作為一名ICU醫生,如果我將來明知道自己不可挽救了,病入膏肓,我不會選擇做無謂的掙扎,我會選擇不積極救治,雖然不能選擇安樂死,但是我可以選擇不積極治療,一旦發生病情危重,那就順其自然吧。


但有時候也不好說,如果是年輕人、中年人,病情危重,只要有一絲希望,家屬都會拼盡全力去搶救。這時候就需要醫生的良心把握了,如果我們醫生覺得病人有救治的希望,那就可以適當鼓勵家屬積極點。如果我們判斷救治無望,那就可以適當引導家屬放棄。但這樣做也有風險,萬一家屬錄音了,說你醫生不積極,將來呈堂證供,醫生可能會敗訴。


哎,兩難。但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撐得起良心的醫生。


李鴻政醫生


如果我老了之後,疾病纏身,痛苦無比,又確定無法治好的話,那麼我是願意選擇安樂死的,畢竟這種死法是沒有太多的痛苦,死也死得體面一些,更不會讓親人兒孫們看到自己垂死掙扎,拼命求生的狼狽慘狀,從而留下心理陰影。

生老病死,這是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逃避得了,更無法抗拒的,所以我們最好看透生死,看淡生死。只有擺正心態,才能活得快樂,活出精彩。鄭重地冷靜地面對死亡一事,認真地理智地思考死亡的結局,才不會畏懼死亡,畢竟死亡才是萬靈的最終歸宿。

不過,誰也不想自己輕易死去,或者是痛苦死去,抑或是帶著遺憾死去、憤恨死去……除非是有人真的活膩了,或者是意外殺到。不然,沒有人會想要隨隨便便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去投向死亡之神的懷抱。

有些事情,還真的是天註定的,難以改變的,比如與生俱來——基因帶來的疾病,還有性格脾氣,以及出身背景等等,因此毋須庸人自擾,免得徒增煩惱。唯有看透一切,看淡一切,看空一切,只要奮鬥過、努力過、認真過、爭取過、擁有過就好,不管未來會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到結局,都將是一生,最後死亡。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能夠風風光光一輩子,轟轟烈烈一輩子,健健康康一輩子,快快樂樂一輩子,因為人生有太多的不確定和意外,有很多是非曲直,有不少艱難困苦,從而無法保證一生一世都是一帆風順、得心應手的。

也許前半生都是健健康康的,等到老時,卻疾病纏身,無法醫治,痛不欲生。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死去,卻又恐懼死亡之前的疼痛折磨。

到那時候,選擇安樂死,或許是最好的結局,至少保持了死去的體面,減輕了疼痛帶來的痛苦折磨,忘記了死亡降臨的恐懼。

等我老了,疾病纏身,無法醫治,痛不欲生,那麼我願意選擇安樂死。

願來生,只做一棵樹,可以不用思考,在陽光下搖曳起舞就好,即使風霜雨雪來臨,也是挺著胸膛,毅然不懼。


劍動天下


我會選擇安樂死。


人這一生太苦了,如果離開的時候依然痛苦不堪,毫無尊嚴的話,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還記得當年父親離開我時候的樣子,全身蠟黃,瘦得皮包骨,後期全部靠藥物和儀器來維持著生命指標。他不能吃飯,不能說話,最後的時候已經完全處於昏迷狀態。

當生命失去質量,那麼還有意義嗎?

活著,就是睜眼能看到陽光,能自由走動,聽見親人的呼喚可以報以微笑,可以伸開手臂去擁抱親人與朋友,可以和他們聊聊天,吃吃飯,喝喝酒。

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何談質量?何談活著?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樂死是人道。我選擇安樂死有以下幾個原因:


尊嚴


我想走的時候穿得體面一點,那可能不是西裝和襯衫,因為工作了一輩子每天都穿西裝和襯衫。我想穿著年輕時候喜歡的牛仔褲、帆布鞋、海魂衫。把頭髮理好,鬍子刮乾淨,如果可以我還想噴一點古龍水。

這樣,我就可以和自己體面地告別,那個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那個記憶中青春洋溢的自己,真好。

<strong>


從容告別


注射的時間應該是由我自己定的吧。那麼我就有時間來安排一些事情。

我想和兒子一起去小區邊上的小公園散步,踢一會兒足球,然後摟著他的肩膀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抽根菸,和他講講他小時候的事情,還有我年輕時候的事情。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會指著夕陽對他說,人走就像太陽落山,我的太陽不再升起,而你的明早依然會明媚如初,所以不必悲傷,好好享受生活。


我想和愛人去看一場電影,最好是喜劇片,那樣我和她的緣分會在歡笑中散場,電影結束的時候我會緊緊地擁抱她,和她說,這一生愛過你,真好。

完美


注射的時間該到了吧。

我穿著喜愛的衣服,收拾得精神抖擻,如果身體還可以,我會自己開車去醫院。妻子和孩子都不要去,獨自離開並不孤寂,人生來孤獨,悄悄地走才是最好的安排。

當護士給我注射的時候,我會揮手和她告別,感謝她在這人間最後送我一程,然後保持著微笑,保持著鎮定,去走出這個空間,走出這漫長的時間。

我想,這是一個完美的告別方式,至少對於我是這樣的。


人生實苦,別注重長度,要注重質量。


過好生命中有質量的每一天,想來也就沒有遺憾了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心樂集


安樂死,是最好的選擇,我是首選之。我們都會有那麼一天的,疾病纏身,痛苦的度過每一天,所以安樂死是最好的。安樂死是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國內的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但是,“安樂死”沒有被確認事出有因。首先,在現有的法律條件下,“安樂死”可能引致“故意殺人”。患者自殺不會影響別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結束生命,醫護人員及家屬協助滿足其請求,在《刑法》中是“幫助自殺”行為,涉嫌故意殺人罪。其二,“安樂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確認下來,可能會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另外,在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還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未經法律許可而結束他人生命,有悖於生存權利的道德準則。我老了,疾病纏身時,我選擇安樂死,請讓我有尊嚴的死去,尊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