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戚夫人在被呂后施行人彘前,有自盡的機會嗎?

史學達人


戚夫人被呂后折騰的這麼慘,做成人彘,不得不說,戚夫人的死法確實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令人膽寒,可以說是慘絕人寰,那估計很多人有個疑問,戚夫人在呂后對她下毒手之前難道沒有一點危機意識嗎?沒有自盡的機會嗎?聽我說完,可能你就會發現,戚夫人根本沒機會選擇一個痛快的方式自盡。

第一:戚夫人低估了呂后的狠毒

戚夫人可能是被劉邦寵慣了,溫室裡面的花朵,低估了劉邦原配呂后的狠毒,因為劉邦生前戚夫人還經常把呂后氣的半死,她以為呂后不會把她怎麼樣,況且就算要罰她,當時歷史上還沒有人彘這個刑罰呢,完全是呂后首創,因此戚夫人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遭遇,以為只是被呂后訓一頓,或者跪個地上求饒下,就被呂后趕出宮去和自己兒子團圓了,估計她當時想的最嚴重的就是呂后會把自己打入冷宮,孤苦終生,可是沒想到對手對自己這麼狠。

第二:戚夫人高估了自己兒子的能力。

一開始呂后只是把戚夫人的手腳用鐵鏈子銬住,然後把她頭髮剪光,讓她穿上破衣服搗米,可是戚夫人不知高低,高估了自己的兒子,還要死不活的在唱歌,就是類似於我兒子是個王,母親卻在這裡做苦工,兒啊,你快來救娘啊之類的話,這時候的她不知道天下是呂后的,而過分高估自己兒子一定會來接她,救她出苦海,因此也沒有想到軟禁期間撞牆或者割腕上吊自盡。

第三:呂后不給戚夫人自盡的機會

呂后把戚夫人從剛開始關押開始,就肯定已經派人監督戚夫人了,呂后既然鐵了心讓戚夫人受罪,不可能讓她痛快死去的,呂后想要的讓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戚夫人根本沒有自盡的機會。

綜上所述,因為以上原因,戚夫人在呂后對自己下毒手前根本沒機會自盡,因此只能淪為人彘活了三天就死了,不得不說,如果歷史上的皇后原配都用這種方式對待和自己搶丈夫的小三,那估計沒人敢進宮了!你們說是嗎?


小聰歷史客棧


戚夫人被鐵圈套脖子,像牲口一樣看管著,哪裡的機會自殺?再說戚夫人要是有這個勇氣和腦子想到自殺,也就不會混這麼慘了!

戚夫人根本沒有機會自殺。

“人彘事件”是漢高祖劉邦的正妻呂雉和寵妾戚夫人之間的後宮爭鬥,戚夫人沒有鬥過功於心計的呂雉,被做成了“醃肉”放到罐子裡展覽。

“人彘之禍”是兩千多年來慘了的後宮相鬥的產物之一,戚夫人的美人心計換來了自己的痛苦不堪,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不是毀滅別人,就是被別人所毀滅。

在大家眼裡,自殺是戚夫人當時最好的選擇,但是我們絕不能忽視呂后的智商。呂后焉能不知自殺簡直是便宜了戚夫人?因此戚夫人根本沒有機會自殺。另外從戚夫人性格來看,她也不會選擇自殺。

首先,漢高祖死後,戚夫人作為宮鬥裡落敗的那一方,被呂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頭髮不說,還用“鉗”,也就是鐵圈束住了脖子。

戚夫人想自殺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咬舌自盡,但用這種方式是不可能的,呂雉派人把她看管的牢牢的,哪能讓她這麼輕易死去?要知道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後,整天叫嚷痛哀嚎,呂雉就把她的舌頭割了,充分說明咬舌自盡並不靠譜。

另外,戚夫人有個兒子叫劉如意,才十五歲,被封趙王,雖然留在封地沒法救她,但畢竟是個念想。

呂雉和劉邦是患難夫妻,苦難的生涯讓她迅速成長。

兩千多年了,好像人們對漢代“人彘”事件兩個女主角態度很鮮明,對戚夫人表示同情和憐惜;對呂后的殘忍感到深惡痛絕。

呂雉,也就是後來的呂太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家境是相當不錯的,配小混混劉邦是綽綽有餘。父親做主把她許配給劉邦後,呂雉吃盡了苦頭,和劉邦算是一對患難夫妻。

在婚後數年,呂雉親自下田耕作,任勞任怨,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還承擔了一家老小的經濟重擔。為劉邦生下了一兒一女,卻從未嫌棄過這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老公,簡直是“模範”老婆。

劉邦經常惹是生非,常常觸犯法律,一次被他羈押的犯人逃跑了,導致劉邦不得已躲到了芒、碭山的岩石之間,這段時間裡,呂雉毫無怨言,冒著生命危險積極尋找這個不省心的丈夫,還給他帶去吃的穿的。

劉邦率眾起義後,呂雉被劉邦連累進了大牢,期間的磨難和羞辱可想而知了。出獄後,又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一直顛沛流離,呂雉啥話也沒說,對劉邦那是鐵了心的支持。

可以想象,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苦難生涯,讓呂雉迅速成長。

心狠手辣是生活磨鍊出來的。

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的鬥爭到達了白熱化,劉邦在彭城敗北後,項羽“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把劉邦的父母、老婆、孩子都擒來當了人質,呂雉和劉邦父母這個人質一做就是兩年。

後來項羽把呂雉等人押到兩軍陣前,陣前支了口大鍋,恐嚇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老婆、孩子都煮了啊!

“大丈夫”果然是“大丈夫”,想劉邦是何許人也,人家面不改色心不跳,鎮定自若地說:項羽啊,你愛煮便煮吧,煮好後別忘分我一點肉吃,“幸分我一杯羹”啊!

呂雉跟著劉邦,早已磨鍊出堅忍、陰險的心性,成王敗寇的道理她豈能不知。

另一方面,呂雉和劉邦在精神上是勢均力敵,這是戚夫人無法做到的,呂雉對穩固劉氏江山起到莫大的推動作用。劉邦稱帝后,封的這些個異姓諸侯是很大的隱患。陳豨(xi)謀反,劉邦去平叛,呂雉就留守長安,和蕭何商量把陰謀策應陳豨的韓信給騙到了宮中,並將韓信處死,誅滅三族。

劉邦出兵打陳豨,向大將軍彭越徵兵,誰知道彭越卻稱病不去,劉邦只是把他貶作庶人,而呂雉覺得處理得太輕了,為防患未然,夷其宗族。

通過這些手法,可以看出呂雉簡直不要太狠,但是呂雉的這些做法確實穩固了劉氏江山。

也正是因為呂雉的狠,讓劉邦對戚夫人有深深的擔憂,反而做了激怒呂雉的重大錯誤。

實踐證明,在政治場上僅僅能取悅老公是遠遠不夠的。

對比下呂雉的人生經驗、手段、心性,戚夫人簡直遜色太多,她的地位完全是靠老公靠孩子。戚夫人是怎麼認識劉邦的呢?

康熙57年的《睢寧縣誌》記載,劉邦在彭城兵敗了以後,被項羽追得走投無路,慌亂間逃到一個口枯井裡躲過了一劫,之後被戚氏婦女給救了,才撿了一條小命。

落難的劉邦自然是感激他們的救命之恩,願以身相報,其實不過是看重戚氏的美貌,白撿了個大便宜。誰知戚夫人出身不凡啊,是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擅長唱歌、跳舞,是個妥妥的藝術系高材生。

戚夫人尤其擅長漢初流行的楚歌巫舞,在緊張的戰爭間隙,她是劉邦的溫柔鄉,可以緩解劉邦的緊張情緒。最重要的是戚夫人不懂政治,不會像呂雉似的經常和劉邦討論軍國大事,讓劉邦感到身心愉悅,給劉邦帶來完全不同於呂雉這個強悍妻子的情感體驗。

自此,劉邦寵幸戚夫人直到死去,恰是劉邦的寵幸給戚夫人埋下悲慘的結局。

宮鬥失敗,靠老公的戚夫人如何搞得定實力派呂雉?

劉邦和戚夫人成親的時候,正是呂后顛沛流離之際,在情感上一落千丈,內心極度的不平衡。相比依靠劉邦這棵大樹的戚夫人,呂雉完全是靠自己的實力上位。

如果說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早期是奪夫之恨的話,那麼之後就變成了權力之爭。戚夫人自知自己是鬥不過呂雉的,只能靠兒子劉如意當上太子,換取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劉邦寵愛戚夫人,對劉如意也是十分疼愛,常有想廢了她和呂后的兒子劉盈太子的心思。戚夫人似乎是得到了暗示,常常在劉邦跟前哭訴,讓劉邦當機立斷趕緊立自己兒子為儲君。

其實劉邦也完全知道一旦自己撒手人寰,憑呂后的心狠手辣一定不會放過戚姬母子的,劉邦這時心一軟決定廢掉劉盈改立三子劉如意為天子。

也正是這麼一波操作,徹底激怒了呂雉,決定想盡一切辦法保住兒子太子身份,並在站穩腳跟後,對戚夫人母子進行殘酷迫害。

動了呂雉的奶酪,讓你有今生無來世。

為了穩固太子地位,呂后憑藉自己的人脈和威望,打通關節,籠絡一批大臣,並遊說開國大臣張良給自己親自謀劃。聽過一番勸說,劉邦也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在政治當前,所謂戚夫人、所謂愛情都成了可有可無之物。

劉邦死後,劉盈做了皇帝,呂后也變成了呂太后,呂雉開始釋放所有憤怒。不僅囚禁了戚夫人,還剃光了她的頭髮,給她戴上鐵圈,穿著一身囚衣,派她日夜舂米勞作。

當年那個青絲飄逸、彩袖殷勤、體態婀娜的舞者已經不復存在。

只會唱歌跳舞、安於享樂、頭腦簡單的戚夫人哪受過這等折磨,於是悲傷之餘,隨口唱了首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春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就是這首歌傳遍宮廷,傳到了呂后耳中,呂后勃然大怒,欲將戚夫人母子斬草除根。斷了戚夫人手足,挖去她的雙眼,把她丟到一個罈子裡,扔到廁所,並讓自己兒子去參觀。

這種變態行徑,簡直是宮鬥中的極品案例,絕對比現在的清宮大戲慘烈多了啊!


兮兮說事兒


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是不可能自盡的。

“彘”,就是豬的意思,但人彘可比豬慘多了。


戚夫人因生前受劉邦寵溺,又有讓兒子劉如意奪太子位的想法,讓呂后恨之入骨。所以在劉邦死後,呂后便想到了如此惡毒的做法。

把人做成人彘需要以下步驟:

首先是將四肢剁掉,只留軀幹,連行動的能力都沒有,靠四肢自殺的可能性就沒了。

然後是挖掉眼球,割去耳朵,再將銅灌進耳蝸,失明失聰,不知自己在何方了。

接下來就是割掉舌頭,灌入藥湯將聲帶破壞,痛苦都發不出聲音表達,更別想咬舌自盡,因為已經沒有舌頭了。


戚夫人容貌美麗,秀髮柔順,所以人彘的製造過程又加入了劃破臉頰,將頭髮連毛囊剔除的工序。

整個過程不允許戚夫人中途死去,所有流程做完便被扔進了茅廁,慢慢等死。

這是一種多麼艱難的過程?呂后又是怎樣一個惡毒女人?

漢惠帝劉盈打獵歸來,就看到自己保護多時的劉如意弟弟慘死宮中,而當被宮人領到茅廁觀看人彘時,那場面才是震驚:

只見糞便中一個肉軲轆微微顫抖,嘴巴大張,沒有任何聲響。

惠帝問宮人這是什麼,當得知是戚夫人時,當場暈厥,醒來後說:這種事情不是人做出了的,母親呂后做出來了,那她的兒子就不配再做皇帝了。

從此不理朝政,夜夜笙歌,不久便死去了。呂后得到了她的報應,但總覺得不應該是善良的惠帝去承受。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人們常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是呂后對戚夫人咋就那麼恨呢?竟然將其手腳砍斷、眼睛挖掉、耳朵燻聾、毒成啞巴、裝進罈子、放在豬圈。可悲的戚夫人,原本有機會自盡卻沒有勇氣,更沒有智慧,自己不但被做成“人彘”,而且還連累兒子被害。

呂后為何這麼恨戚夫人呢

呂后,原名呂雉,為劉邦糟糠原配。當初,劉邦(大叔級)大呂雉15歲,還有一個非婚兒子劉肥,而且又任職亭長,還喜歡結交朋友,平日很少回家。因此,呂雉幹起了農桑針織的活計,以為家用。同時,她還要孝順公婆,養育劉肥,妥妥的一個賢妻良母。然而,這時的劉邦卻因醉酒致使罪犯逃脫,無奈逃亡芒蕩山。為此,呂雉不但要支撐家族生活,還要長途跋涉給丈夫送吃送穿。

後來,呂雉又隨同劉邦征戰天下,四處漂泊,可謂吃盡了苦頭。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呂雉還沒有感受到王妃的溫度,便因為劉邦出兵武關,一家人都成了項羽的俘虜。公元前205年4月,呂雉等人再次成為了楚軍的俘虜,直到公元前203年9月,因楚漢議和才被釋放。累計成為俘虜時間長達4年之多,那份悽苦、擔驚、屈辱絕對難以想象。但是,等她回到劉邦身邊的時候,以為好日子終於來臨了,誰知丈夫身邊卻多了個戚夫人(本名戚懿,又稱戚姬、戚氏)。從此,自己的丈夫成為了別人的丈夫,自己只是個掛名的擺設罷了。

後來,戚夫人憑藉劉邦的寵愛,想要廢掉太子劉盈,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還差一點就成功了。而劉盈卻是呂雉的兒子,也是她後半輩子的依靠。

感想: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底線,沒有被碰觸的時候也許會忍,一旦遭遇威脅,定然會發動反擊。

呂后的絕地反擊

劉盈失去太子之位,豈不預示著呂雉畢生的付出化為泡影,而這就是呂雉的底線。

當時,劉邦原就不喜歡性格軟弱的劉盈,因此常對人說“如意像我”,或許因為“愛屋及烏”吧,並有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雖然當時許多大臣站出來反對,但是劉邦仍然還要一意孤行。可見,當時的情況對於呂雉來說有多麼的兇險。

為此,呂雉悄悄找到張良尋求對策。張良告訴她只有聞名遐邇的“商山四皓”出面才能阻止劉邦的廢立之舉。因此,呂雉將這四人請來,陪伴在劉盈的身邊任教,因此才斷了劉邦廢立太子的念頭。

感想:只有找到對的人,出對的主意,做對的事情,才會有對的結果。

戚夫人憑什麼得寵

劉邦死的時候,呂雉45歲,而戚夫人只有28歲,顯然年青漂亮也是戚夫人得寵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她的藝術才華、能歌善舞應該是劉邦寵愛的主要方面。

《漢書·外戚傳》記載,戚夫人被呂后囚禁時做詩一道《戚夫人歌》:“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

由此詩可看出,戚夫人在文學上的造詣是很深的,特別是後面四句更是最早見於正史記載的五言詩。奈何其政治上的單純與天真,以為只要搞定了劉邦就都搞定了一切,顯然政治並非那麼簡單。

感想:得寵不得勢,最終一場空。

呂后的瘋狂報復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劉邦駕崩後,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惠帝。不久,呂雉對於劉邦寵幸的妃嬪基本上都進行了常規處理。如:薄姬出宮跟隨兒子到了代國封地,成為了代王太后。唯獨將戚夫人囚禁在了永春巷,給她穿上囚服,令其舂米(平時也就下人做的粗活)。

可以說,在此期間戚夫人完全有自盡的機會。然而,戚夫人不但沒有自盡的勇氣,就連勞作的辛苦竟也無法忍受,並作詩一首,也就是上面講的那首《戚夫人歌》,每日進行吟唱,想讓兒子趙王劉如意得知,前來營救自己。誰知這一舉動,竟然引發了呂后的瘋狂報復。

《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就算如此,戚夫人仍然有自盡的機會,那就是咬舌自盡,但她依舊沒有勇氣,直到一年後才亡故。

同時,呂后又將趙王劉如意詔至宮中,雖然惠帝百般保護,最終還是被呂后令力士尋得機會,將趙王縊死。不過,該力士也被惠帝下令腰斬。

感想:失敗者就要有失敗者的覺悟,該自己承擔的一切,那就勇敢地去承擔,否則將會害己又害人。

喪失人性底線的代價

數日後,呂后叫來惠帝前去觀看人彘。當時,惠帝問呂后,這人是誰。呂后說是戚夫人。惠帝聞言放聲大哭,跑回宮中,一病不起。後來,惠帝令人來請來呂后,對其道:“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至此,終日飲酒淫樂,不聞政事,凡有大臣奏事,皆以身體有病推拒。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年僅23歲的惠帝因病而逝。8年後,呂后病逝,其家族也被誅滅。

感想:任何喪失人性底線的瘋狂舉動,必然帶來無窮的後患。


祥子談歷史


戚夫人在被做成“人彘”之前,應該是沒有機會自盡的。

劉邦之死,就是戚夫人的“催命符”。在這之前,戚夫人還沒有這麼大的危機感,甚至可以說,戚夫人在和呂后的鬥爭中,一度佔據著優勢。

戚夫人不僅自己年輕漂亮,還生下了招人喜歡的劉如意,劉邦對她們母子非常寵愛。反觀呂雉,年老色衰,長期不在劉邦身邊,兒子劉盈也不討劉邦喜歡,隨時都有被廢的風險。

這時候的局面,對戚夫人是非常有利的。若不是呂雉有權謀,朝中大臣對她的支持,劉邦做什麼決定還真不一定。

此時的戚夫人,一直在努力爭寵,根本不會想到劉邦死後的遭遇,更不可能想到自盡。

劉邦之死是轉折點,但是戚夫人想不到呂雉會這麼心狠。

戚夫人是低估了呂雉的,在劉邦死前,曾經給太子劉盈留下囑託:非常擔心劉如意母子,這個孩子太小了。


這個事情,戚夫人應該是知道,而且極有可能是她要求劉邦這樣說的,戚夫人把自己和兒子的性命,交給了劉盈。而劉盈的性格人品,她是知道的,所以,此時的戚夫人,依然沒有感覺到大的威脅。

當呂雉把戚夫人囚禁起來的時候,她依然沒有意識到危險。戚夫人一面幹著舂米的活,還一邊把自己的悲慘遭遇唱出來:“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

這是唱給兒子如意聽的嗎?當然不是,如意這麼小,而且離這麼遠,根本毫無作用。戚夫人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把自己的悲慘遭遇告訴劉盈,希望這個仁慈的皇帝幫幫自己。

而且,此時的戚夫人,對自己的最糟糕的打算,應該就是一直被“囚禁”著。自己畢竟是堂堂趙王的母親,劉盈一定會救他出來的。

結果,劉盈很忙……

劉盈意識到呂雉要害劉如意,於是就和這個弟弟日夜相伴,想盡辦法保護他。結果,依然被呂雉找到機會,害死了劉如意。劉盈連弟弟趙王都保護不了,哪還能想到戚夫人?

戚夫人一直不自盡,是因為她還抱有希望,希望在劉盈和兒子如意的共同努力下,自己還能恢復自由。


結果,呂雉沒給她機會,直接把她做成了“人彘”。

《史記》記載:“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影視劇中的劉盈)

在戚夫人完全想不到的情況下,呂雉直接讓人砍斷她的手腳,挖去雙眼,灌了啞藥……止疼藥當然是不會給的,流血過多,意識模糊的戚夫人,也就是撐了幾天而已。這期間能自盡不?當然能,可以選擇絕食。不過,就算不選擇絕食,流血過多,再加上傷口感染,也活不了幾天了。

咱們看呂雉還讓劉盈去看看,嚇唬他一把。這說明呂后還安排人“照看”著戚夫人,以免她過早死了……戚夫人一定很後悔,為什麼不早一點自盡。

現在有很多人懷疑,以當時的醫療條件,砍斷四肢怎麼可能活下來?

其實《史記》當中說的很明確,是斷“手足”,也就是砍斷手掌和腳掌,留下四肢,這樣其實更符合“豬”的樣子。

僅僅砍斷手掌腳掌的話,漢代經常有這樣的刑罰,割鼻子砍腳之類的,簡單的止血和處理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呂后的目的很簡單,讓戚夫人再撐上幾天,慢慢的被折磨死……所以就砍斷手腳,簡單止血,扔進廁所……場面太殘忍。

總之,戚夫人在突然被做成“人彘”之前,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她一定指望著劉盈和劉如意搭救自己呢。


七追風


的確,呂夫人對戚夫人下黑手,置其於死地,手段是很殘忍的,這也是被後人所不齒的行為,也是呂后身上一個抹不去的汙點,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呂后有政治手腕,也是有政治才能的,她依然是一個政治家,但從這點上來講,戚夫人是不能比擬的,我們不妨從以下幾件事來看一看。

1,在楚漢戰爭時期,劉邦一度戰敗,而呂后作為劉邦的妻子,也被項羽所俘,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呂后依然忠心於劉邦,沒有離他而去,從這一點上說,呂后是很支持劉邦的。

2,在處置韓信這方面,呂后的手腕要比劉邦強硬而果斷,這也為漢朝初年的社會穩定,掃平了道路,

3,在呂后掌權期間,外族勢力挑釁漢朝,對呂后進行侮辱,呂后並沒有意氣用事,而是採取忍讓的態度,這說明呂后也很有政治胸懷。

但是呂后在對待戚夫人的問題上,依然還是顯示出了女性那種狹隘與嫉妒的心理,同時,這也是歷代王朝當中後宮爭鬥的一個縮影,在這場爭鬥當中,呂后成了大贏家。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戚夫人有沒有自殺的機會?我個人覺得機會是有的,只不過這個機會是在劉邦在世的時候,而這個時候,親戚夫人十分受寵,她也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將來的危險,所以她也不會選擇自殺,畢竟那個時候戚夫人還是很得勢的,她幹嘛要選擇自殺呢?而當劉邦死後,戚夫人也就失去了後臺,更為可怕的是,戚夫人畢竟是普通的女流之輩,她既沒有政治手腕,也沒有政治頭腦,也想不出呂后會對她下狠手,當危險已經降臨到戚夫人的頭上時,即便此時她想自殺,也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等待她的,只能是被殘忍的人彘。


驕然


機會肯定是有的,關鍵是戚夫人並不想,另外戚夫人也不知道呂后會對她施以如此的酷刑,自然在有機會自盡之前,她並不會選擇去自盡,畢竟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選擇自殺的。



首先戚夫人我們都知道她是劉邦晚年最寵愛的姬妾,甚至為了討好戚夫人,劉邦曾動過更換太子立戚夫人孩子劉如意為太子的打算,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也從側面表明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


這些寵愛被呂后看在眼裡,恨在心上,等到劉邦一去世,呂后便開始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折磨戚夫人。她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然後讓她穿上囚徒的衣服做舂米的苦役,這時戚夫人若想自盡,機會是大把的,可惜戚夫人並不想,因為她還有一個指望,那就是自己的兒子。

為了折磨戚夫人,呂后將戚夫人此時唯一的指望趙王劉如意毒殺,毒殺之後呂后還不解恨,殘忍的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過程中戚夫人已失去自殺的機會,因為此時的她已是待宰的羔羊,反抗自殺也已為時已晚。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施行人彘前有半年時間,戚夫人隨時可以自盡,在被做成人彘之後就無力自盡了,原本也沒活幾天。戚夫人太自信,也低估了政治爭鬥中“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真理。

劉盈看到人彘的感覺:沒感覺!

呂后的兒子、當時身為皇帝的劉盈,最初看到一個被做成“人彘”的東西在糞池裡拱來拱去,是沒有什麼感覺的。畢竟宮廷爭鬥,看慣了打打殺殺。

但是當劉盈聽說“人彘”是戚夫人的時候,就崩潰了:

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所以,劉盈對“呂后對戚夫人所做之事”沒有預兆。史籍所載,劉邦臨終的時候,不僅派了一個相國去輔佐當時的趙王劉如意(劉邦和戚夫人的兒子),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死後,呂后對劉如意戚夫人母子下手,無人可阻,所以派了建平侯周昌去保護劉如意。

饒是如此,劉邦依然不放心,在類似遺書的《手敕太子文》中囑咐繼任的皇帝劉盈:

我大限將至,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戚夫人和劉如意,其他兒子已經自立,可憐這個孩子太小了。

劉如意(戚夫人的兒子)之死

劉邦死後,呂后前仇舊恨一起算,立刻將戚夫人囚禁,剃掉她的頭髮,罰她在宮中舂米(把米放在石臼裡搗),永遠不準離開皇宮一步。並且召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回宮,預謀賜死。

這個時候劉邦生前所佈的局就起了大作用了。《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

呂后三次派人召趙王入宮,都被建平侯周昌給擋回去了,並且將呂后的用心都對使者講了出來:我聽說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召趙王回宮殺掉,所以我不敢讓趙王跟你回去。況且趙王爺病了,不能奉詔。

這種作死級的行為,怎能不然呂后大怒,於是把建平侯周昌給召回京去,終於還是把劉如意給弄回宮了。

趙相徵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

漢惠帝劉盈(呂后的親兒子)知道呂后的意思,於是自己出迎趙王入宮,並且與劉如意同吃同睡,呂后始終找不到機會幹劉如意。有一次劉盈出去狩獵,趙王畢竟年少,貪睡不肯早起,然後就被呂后用毒酒賜死了。

戚夫人之死

劉如意被幹死後,呂后便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然後給劉盈看,劉盈看後,被嚇傻了。自此:

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原本漢惠帝劉盈是一位非常仁義的皇帝,絕對是明君級別的。後人對其在位期間的評價是:無為而治,休養生息;關注民生,發展經濟;修築城池,建設長安。

而實際上漢惠帝期間朝政都由呂后把持,也間接證明了呂后的政治手腕,不是單純的“蛇蠍毒婦”。

戚夫人從失勢到死亡有多久

劉邦是公元前195年6月1日去世,而劉如意是在同年十二月被呂后賜死的,其母戚夫人之死也是在同月被做成人彘熬了幾天就死掉了。

戚夫人從失勢到被“人彘”有6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戚夫人隨時可以自殺。可惜她雖然魅惑有術,眼光不夠。沒想到呂后會對自己這麼狠,這也很正常,就連劉盈不也沒料到自己的老媽會這麼狠。

有人說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是咎由自取,如果安心舂米,不唱什麼“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的《戚夫人歌》,也會善終。

那可真是太天真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死早在呂后未死、劉邦死去的那一天就註定了,只不過被做成“人彘”這種殘忍的死法,是戚夫人自己作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史味人生


戚夫人在被呂后施行人彘前,是沒有自盡的機會,呂后已經派人來控制住戚夫人,就給她自盡的機會,並且肯定很多人是不知情,也許只有呂后知道後面的事情。


戚夫人被呂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頭髮不說,還用“鉗”,也就是鐵圈束住了脖子。就肯定已經派人監督戚夫人了,呂后既然鐵了心讓戚夫人受罪,不可能讓她痛快死去的,呂后想要的讓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戚夫人根本沒有自盡的機會。戚夫人並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她沒想到呂后會殺掉自己,在她的印象裡,呂后這樣懲罰她,已經是對她最殘忍的處罰了。


嶽劍


戚夫人是劉邦最喜歡的一個女人,自劉邦接觸戚夫人開始到劉邦去世,戚夫人都沒有在劉邦手裡失寵。由此可見劉邦對戚夫人是多麼愛護有加,但帝王身邊的女人都需要面對一個很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後宮爭寵。其實劉邦身邊的女人也不只有戚夫人一個,只是戚夫人在眾多女人裡面最顯眼,自己也有一定的手段掌控宮廷鬥爭,可惜老天不太照顧她,劉邦死後戚夫人便成了呂后的眼中釘。

服侍帝王的女人們,同樣存在著“勝者王敗者寇”的情況,當年戚夫人為劉邦誕得一子名為如意,古代封建社會母以子貴的的傳統一直存在。只有如意能成為劉邦的接班人,戚夫人才能真正完成華麗的轉身,為了如意能成為太子,戚夫人可沒有少費心機,可每每劉邦內心動搖將有成果時,滿朝的文武大臣們都會來阻擋此事。一直到劉邦死後,戚夫人讓如意接班的夢想都沒能實現,而呂后的兒子劉盈卻順利接盤。

劉盈的成功上位,讓呂后步步達到了權利的巔峰,劉邦死後沒多久,呂后就展開了對戚夫人的報復。首先呂后剝奪了戚夫人享受宮內榮華富貴的權利,一舉將戚夫人貶為苦工,戚夫人曾經是天子身邊的紅人,哪裡受過如此的苦難,所以戚夫人就經常哼唱一些內心不滿的歌謠。有一天呂后得知了戚夫人歌謠大意後怒不可遏,將曾經積攢的所有怒氣付出實際行動發洩出來,首先呂后先將戚夫人的兒子趙王殺害,之後砍去戚夫人的手腳並毀其五官,“人彘”這個詞想想都渾身起雞皮疙瘩。呂后將戚夫人折騰成這樣還不解氣,竟然將如死屍般的戚夫人浸泡在廁所汙物之中,呂后之子劉盈看到此景都無法接受,呂后對戚夫人的手段可謂是相當殘忍。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呂后如此折騰戚夫人,主要是當時戚夫人依仗劉邦的寵愛,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奪得儲君之位。而且戚夫人一系列手段還都擺在明面上,劉邦也幾次出手想換太子,只不過最後在朝中大臣的阻止下才作罷。但就算如此呂后對戚夫人也有很深的仇怨,畢竟這種你死我活的鬥爭,動搖的是雙方的根基,一個微妙的變化就可能改變日後的命運。戚夫人和呂后這段恩怨糾葛,換做誰可能都無法釋懷,戚夫人當時如果得逞,呂后的下場估計比戚夫人好不了多少。

至於戚夫人可否提前自殺,戚夫人可能當時也不會想到呂后的手段會如此毒辣,畢竟她當時已經受過打擊了。戚夫人可能會想,呂后還會繼續讓她做苦差,並不會拿她怎麼樣,如果戚夫人知道自己日後會被弄成“人彘”,一定會提前結果了自己的生命。未來事情的發展方向誰也無法左右,就好像彩票就那麼幾個數字,如果能提前知道號碼該多好啊!戚夫人更不是神算子,所以戚夫人沒理由提前自殺,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