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有自尽的机会吗?

史学达人


戚夫人被吕后折腾的这么惨,做成人彘,不得不说,戚夫人的死法确实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令人胆寒,可以说是惨绝人寰,那估计很多人有个疑问,戚夫人在吕后对她下毒手之前难道没有一点危机意识吗?没有自尽的机会吗?听我说完,可能你就会发现,戚夫人根本没机会选择一个痛快的方式自尽。

第一:戚夫人低估了吕后的狠毒

戚夫人可能是被刘邦宠惯了,温室里面的花朵,低估了刘邦原配吕后的狠毒,因为刘邦生前戚夫人还经常把吕后气的半死,她以为吕后不会把她怎么样,况且就算要罚她,当时历史上还没有人彘这个刑罚呢,完全是吕后首创,因此戚夫人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遭遇,以为只是被吕后训一顿,或者跪个地上求饶下,就被吕后赶出宫去和自己儿子团圆了,估计她当时想的最严重的就是吕后会把自己打入冷宫,孤苦终生,可是没想到对手对自己这么狠。

第二:戚夫人高估了自己儿子的能力。

一开始吕后只是把戚夫人的手脚用铁链子铐住,然后把她头发剪光,让她穿上破衣服捣米,可是戚夫人不知高低,高估了自己的儿子,还要死不活的在唱歌,就是类似于我儿子是个王,母亲却在这里做苦工,儿啊,你快来救娘啊之类的话,这时候的她不知道天下是吕后的,而过分高估自己儿子一定会来接她,救她出苦海,因此也没有想到软禁期间撞墙或者割腕上吊自尽。

第三:吕后不给戚夫人自尽的机会

吕后把戚夫人从刚开始关押开始,就肯定已经派人监督戚夫人了,吕后既然铁了心让戚夫人受罪,不可能让她痛快死去的,吕后想要的让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戚夫人根本没有自尽的机会。

综上所述,因为以上原因,戚夫人在吕后对自己下毒手前根本没机会自尽,因此只能沦为人彘活了三天就死了,不得不说,如果历史上的皇后原配都用这种方式对待和自己抢丈夫的小三,那估计没人敢进宫了!你们说是吗?


小聪历史客栈


戚夫人被铁圈套脖子,像牲口一样看管着,哪里的机会自杀?再说戚夫人要是有这个勇气和脑子想到自杀,也就不会混这么惨了!

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

“人彘事件”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和宠妾戚夫人之间的后宫争斗,戚夫人没有斗过功于心计的吕雉,被做成了“腌肉”放到罐子里展览。

“人彘之祸”是两千多年来惨了的后宫相斗的产物之一,戚夫人的美人心计换来了自己的痛苦不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不是毁灭别人,就是被别人所毁灭。

在大家眼里,自杀是戚夫人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吕后的智商。吕后焉能不知自杀简直是便宜了戚夫人?因此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另外从戚夫人性格来看,她也不会选择自杀。

首先,汉高祖死后,戚夫人作为宫斗里落败的那一方,被吕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头发不说,还用“钳”,也就是铁圈束住了脖子。

戚夫人想自杀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咬舌自尽,但用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吕雉派人把她看管的牢牢的,哪能让她这么轻易死去?要知道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整天叫嚷痛哀嚎,吕雉就把她的舌头割了,充分说明咬舌自尽并不靠谱。

另外,戚夫人有个儿子叫刘如意,才十五岁,被封赵王,虽然留在封地没法救她,但毕竟是个念想。

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苦难的生涯让她迅速成长。

两千多年了,好像人们对汉代“人彘”事件两个女主角态度很鲜明,对戚夫人表示同情和怜惜;对吕后的残忍感到深恶痛绝。

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家境是相当不错的,配小混混刘邦是绰绰有余。父亲做主把她许配给刘邦后,吕雉吃尽了苦头,和刘邦算是一对患难夫妻。

在婚后数年,吕雉亲自下田耕作,任劳任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承担了一家老小的经济重担。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却从未嫌弃过这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老公,简直是“模范”老婆。

刘邦经常惹是生非,常常触犯法律,一次被他羁押的犯人逃跑了,导致刘邦不得已躲到了芒、砀山的岩石之间,这段时间里,吕雉毫无怨言,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寻找这个不省心的丈夫,还给他带去吃的穿的。

刘邦率众起义后,吕雉被刘邦连累进了大牢,期间的磨难和羞辱可想而知了。出狱后,又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一直颠沛流离,吕雉啥话也没说,对刘邦那是铁了心的支持。

可以想象,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苦难生涯,让吕雉迅速成长。

心狠手辣是生活磨炼出来的。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的斗争到达了白热化,刘邦在彭城败北后,项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把刘邦的父母、老婆、孩子都擒来当了人质,吕雉和刘邦父母这个人质一做就是两年。

后来项羽把吕雉等人押到两军阵前,阵前支了口大锅,恐吓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老婆、孩子都煮了啊!

“大丈夫”果然是“大丈夫”,想刘邦是何许人也,人家面不改色心不跳,镇定自若地说:项羽啊,你爱煮便煮吧,煮好后别忘分我一点肉吃,“幸分我一杯羹”啊!

吕雉跟着刘邦,早已磨炼出坚忍、阴险的心性,成王败寇的道理她岂能不知。

另一方面,吕雉和刘邦在精神上是势均力敌,这是戚夫人无法做到的,吕雉对稳固刘氏江山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刘邦称帝后,封的这些个异姓诸侯是很大的隐患。陈豨(xi)谋反,刘邦去平叛,吕雉就留守长安,和萧何商量把阴谋策应陈豨的韩信给骗到了宫中,并将韩信处死,诛灭三族。

刘邦出兵打陈豨,向大将军彭越征兵,谁知道彭越却称病不去,刘邦只是把他贬作庶人,而吕雉觉得处理得太轻了,为防患未然,夷其宗族。

通过这些手法,可以看出吕雉简直不要太狠,但是吕雉的这些做法确实稳固了刘氏江山。

也正是因为吕雉的狠,让刘邦对戚夫人有深深的担忧,反而做了激怒吕雉的重大错误。

实践证明,在政治场上仅仅能取悦老公是远远不够的。

对比下吕雉的人生经验、手段、心性,戚夫人简直逊色太多,她的地位完全是靠老公靠孩子。戚夫人是怎么认识刘邦的呢?

康熙57年的《睢宁县志》记载,刘邦在彭城兵败了以后,被项羽追得走投无路,慌乱间逃到一个口枯井里躲过了一劫,之后被戚氏妇女给救了,才捡了一条小命。

落难的刘邦自然是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愿以身相报,其实不过是看重戚氏的美貌,白捡了个大便宜。谁知戚夫人出身不凡啊,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擅长唱歌、跳舞,是个妥妥的艺术系高材生。

戚夫人尤其擅长汉初流行的楚歌巫舞,在紧张的战争间隙,她是刘邦的温柔乡,可以缓解刘邦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戚夫人不懂政治,不会像吕雉似的经常和刘邦讨论军国大事,让刘邦感到身心愉悦,给刘邦带来完全不同于吕雉这个强悍妻子的情感体验。

自此,刘邦宠幸戚夫人直到死去,恰是刘邦的宠幸给戚夫人埋下悲惨的结局。

宫斗失败,靠老公的戚夫人如何搞得定实力派吕雉?

刘邦和戚夫人成亲的时候,正是吕后颠沛流离之际,在情感上一落千丈,内心极度的不平衡。相比依靠刘邦这棵大树的戚夫人,吕雉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上位。

如果说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早期是夺夫之恨的话,那么之后就变成了权力之争。戚夫人自知自己是斗不过吕雉的,只能靠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换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刘如意也是十分疼爱,常有想废了她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太子的心思。戚夫人似乎是得到了暗示,常常在刘邦跟前哭诉,让刘邦当机立断赶紧立自己儿子为储君。

其实刘邦也完全知道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凭吕后的心狠手辣一定不会放过戚姬母子的,刘邦这时心一软决定废掉刘盈改立三子刘如意为天子。

也正是这么一波操作,彻底激怒了吕雉,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儿子太子身份,并在站稳脚跟后,对戚夫人母子进行残酷迫害。

动了吕雉的奶酪,让你有今生无来世。

为了稳固太子地位,吕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望,打通关节,笼络一批大臣,并游说开国大臣张良给自己亲自谋划。听过一番劝说,刘邦也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在政治当前,所谓戚夫人、所谓爱情都成了可有可无之物。

刘邦死后,刘盈做了皇帝,吕后也变成了吕太后,吕雉开始释放所有愤怒。不仅囚禁了戚夫人,还剃光了她的头发,给她戴上铁圈,穿着一身囚衣,派她日夜舂米劳作。

当年那个青丝飘逸、彩袖殷勤、体态婀娜的舞者已经不复存在。

只会唱歌跳舞、安于享乐、头脑简单的戚夫人哪受过这等折磨,于是悲伤之余,随口唱了首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就是这首歌传遍宫廷,传到了吕后耳中,吕后勃然大怒,欲将戚夫人母子斩草除根。断了戚夫人手足,挖去她的双眼,把她丢到一个坛子里,扔到厕所,并让自己儿子去参观。

这种变态行径,简直是宫斗中的极品案例,绝对比现在的清宫大戏惨烈多了啊!


兮兮说事儿


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是不可能自尽的。

“彘”,就是猪的意思,但人彘可比猪惨多了。


戚夫人因生前受刘邦宠溺,又有让儿子刘如意夺太子位的想法,让吕后恨之入骨。所以在刘邦死后,吕后便想到了如此恶毒的做法。

把人做成人彘需要以下步骤:

首先是将四肢剁掉,只留躯干,连行动的能力都没有,靠四肢自杀的可能性就没了。

然后是挖掉眼球,割去耳朵,再将铜灌进耳蜗,失明失聪,不知自己在何方了。

接下来就是割掉舌头,灌入药汤将声带破坏,痛苦都发不出声音表达,更别想咬舌自尽,因为已经没有舌头了。


戚夫人容貌美丽,秀发柔顺,所以人彘的制造过程又加入了划破脸颊,将头发连毛囊剔除的工序。

整个过程不允许戚夫人中途死去,所有流程做完便被扔进了茅厕,慢慢等死。

这是一种多么艰难的过程?吕后又是怎样一个恶毒女人?

汉惠帝刘盈打猎归来,就看到自己保护多时的刘如意弟弟惨死宫中,而当被宫人领到茅厕观看人彘时,那场面才是震惊:

只见粪便中一个肉轱辘微微颤抖,嘴巴大张,没有任何声响。

惠帝问宫人这是什么,当得知是戚夫人时,当场晕厥,醒来后说:这种事情不是人做出了的,母亲吕后做出来了,那她的儿子就不配再做皇帝了。

从此不理朝政,夜夜笙歌,不久便死去了。吕后得到了她的报应,但总觉得不应该是善良的惠帝去承受。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人们常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吕后对戚夫人咋就那么恨呢?竟然将其手脚砍断、眼睛挖掉、耳朵熏聋、毒成哑巴、装进坛子、放在猪圈。可悲的戚夫人,原本有机会自尽却没有勇气,更没有智慧,自己不但被做成“人彘”,而且还连累儿子被害。

吕后为何这么恨戚夫人呢

吕后,原名吕雉,为刘邦糟糠原配。当初,刘邦(大叔级)大吕雉15岁,还有一个非婚儿子刘肥,而且又任职亭长,还喜欢结交朋友,平日很少回家。因此,吕雉干起了农桑针织的活计,以为家用。同时,她还要孝顺公婆,养育刘肥,妥妥的一个贤妻良母。然而,这时的刘邦却因醉酒致使罪犯逃脱,无奈逃亡芒荡山。为此,吕雉不但要支撑家族生活,还要长途跋涉给丈夫送吃送穿。

后来,吕雉又随同刘邦征战天下,四处漂泊,可谓吃尽了苦头。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吕雉还没有感受到王妃的温度,便因为刘邦出兵武关,一家人都成了项羽的俘虏。公元前205年4月,吕雉等人再次成为了楚军的俘虏,直到公元前203年9月,因楚汉议和才被释放。累计成为俘虏时间长达4年之多,那份凄苦、担惊、屈辱绝对难以想象。但是,等她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以为好日子终于来临了,谁知丈夫身边却多了个戚夫人(本名戚懿,又称戚姬、戚氏)。从此,自己的丈夫成为了别人的丈夫,自己只是个挂名的摆设罢了。

后来,戚夫人凭借刘邦的宠爱,想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还差一点就成功了。而刘盈却是吕雉的儿子,也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

感想: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底线,没有被碰触的时候也许会忍,一旦遭遇威胁,定然会发动反击。

吕后的绝地反击

刘盈失去太子之位,岂不预示着吕雉毕生的付出化为泡影,而这就是吕雉的底线。

当时,刘邦原就不喜欢性格软弱的刘盈,因此常对人说“如意像我”,或许因为“爱屋及乌”吧,并有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虽然当时许多大臣站出来反对,但是刘邦仍然还要一意孤行。可见,当时的情况对于吕雉来说有多么的凶险。

为此,吕雉悄悄找到张良寻求对策。张良告诉她只有闻名遐迩的“商山四皓”出面才能阻止刘邦的废立之举。因此,吕雉将这四人请来,陪伴在刘盈的身边任教,因此才断了刘邦废立太子的念头。

感想:只有找到对的人,出对的主意,做对的事情,才会有对的结果。

戚夫人凭什么得宠

刘邦死的时候,吕雉45岁,而戚夫人只有28岁,显然年青漂亮也是戚夫人得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的艺术才华、能歌善舞应该是刘邦宠爱的主要方面。

《汉书·外戚传》记载,戚夫人被吕后囚禁时做诗一道《戚夫人歌》:“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由此诗可看出,戚夫人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很深的,特别是后面四句更是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奈何其政治上的单纯与天真,以为只要搞定了刘邦就都搞定了一切,显然政治并非那么简单。

感想:得宠不得势,最终一场空。

吕后的疯狂报复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惠帝。不久,吕雉对于刘邦宠幸的妃嫔基本上都进行了常规处理。如:薄姬出宫跟随儿子到了代国封地,成为了代王太后。唯独将戚夫人囚禁在了永春巷,给她穿上囚服,令其舂米(平时也就下人做的粗活)。

可以说,在此期间戚夫人完全有自尽的机会。然而,戚夫人不但没有自尽的勇气,就连劳作的辛苦竟也无法忍受,并作诗一首,也就是上面讲的那首《戚夫人歌》,每日进行吟唱,想让儿子赵王刘如意得知,前来营救自己。谁知这一举动,竟然引发了吕后的疯狂报复。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就算如此,戚夫人仍然有自尽的机会,那就是咬舌自尽,但她依旧没有勇气,直到一年后才亡故。

同时,吕后又将赵王刘如意诏至宫中,虽然惠帝百般保护,最终还是被吕后令力士寻得机会,将赵王缢死。不过,该力士也被惠帝下令腰斩。

感想:失败者就要有失败者的觉悟,该自己承担的一切,那就勇敢地去承担,否则将会害己又害人。

丧失人性底线的代价

数日后,吕后叫来惠帝前去观看人彘。当时,惠帝问吕后,这人是谁。吕后说是戚夫人。惠帝闻言放声大哭,跑回宫中,一病不起。后来,惠帝令人来请来吕后,对其道:“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至此,终日饮酒淫乐,不闻政事,凡有大臣奏事,皆以身体有病推拒。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年仅23岁的惠帝因病而逝。8年后,吕后病逝,其家族也被诛灭。

感想:任何丧失人性底线的疯狂举动,必然带来无穷的后患。


祥子谈历史


戚夫人在被做成“人彘”之前,应该是没有机会自尽的。

刘邦之死,就是戚夫人的“催命符”。在这之前,戚夫人还没有这么大的危机感,甚至可以说,戚夫人在和吕后的斗争中,一度占据着优势。

戚夫人不仅自己年轻漂亮,还生下了招人喜欢的刘如意,刘邦对她们母子非常宠爱。反观吕雉,年老色衰,长期不在刘邦身边,儿子刘盈也不讨刘邦喜欢,随时都有被废的风险。

这时候的局面,对戚夫人是非常有利的。若不是吕雉有权谋,朝中大臣对她的支持,刘邦做什么决定还真不一定。

此时的戚夫人,一直在努力争宠,根本不会想到刘邦死后的遭遇,更不可能想到自尽。

刘邦之死是转折点,但是戚夫人想不到吕雉会这么心狠。

戚夫人是低估了吕雉的,在刘邦死前,曾经给太子刘盈留下嘱托:非常担心刘如意母子,这个孩子太小了。


这个事情,戚夫人应该是知道,而且极有可能是她要求刘邦这样说的,戚夫人把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交给了刘盈。而刘盈的性格人品,她是知道的,所以,此时的戚夫人,依然没有感觉到大的威胁。

当吕雉把戚夫人囚禁起来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戚夫人一面干着舂米的活,还一边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唱出来:“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这是唱给儿子如意听的吗?当然不是,如意这么小,而且离这么远,根本毫无作用。戚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刘盈,希望这个仁慈的皇帝帮帮自己。

而且,此时的戚夫人,对自己的最糟糕的打算,应该就是一直被“囚禁”着。自己毕竟是堂堂赵王的母亲,刘盈一定会救他出来的。

结果,刘盈很忙……

刘盈意识到吕雉要害刘如意,于是就和这个弟弟日夜相伴,想尽办法保护他。结果,依然被吕雉找到机会,害死了刘如意。刘盈连弟弟赵王都保护不了,哪还能想到戚夫人?

戚夫人一直不自尽,是因为她还抱有希望,希望在刘盈和儿子如意的共同努力下,自己还能恢复自由。


结果,吕雉没给她机会,直接把她做成了“人彘”。

《史记》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影视剧中的刘盈)

在戚夫人完全想不到的情况下,吕雉直接让人砍断她的手脚,挖去双眼,灌了哑药……止疼药当然是不会给的,流血过多,意识模糊的戚夫人,也就是撑了几天而已。这期间能自尽不?当然能,可以选择绝食。不过,就算不选择绝食,流血过多,再加上伤口感染,也活不了几天了。

咱们看吕雉还让刘盈去看看,吓唬他一把。这说明吕后还安排人“照看”着戚夫人,以免她过早死了……戚夫人一定很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自尽。

现在有很多人怀疑,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砍断四肢怎么可能活下来?

其实《史记》当中说的很明确,是断“手足”,也就是砍断手掌和脚掌,留下四肢,这样其实更符合“猪”的样子。

仅仅砍断手掌脚掌的话,汉代经常有这样的刑罚,割鼻子砍脚之类的,简单的止血和处理还是没问题的。

况且,吕后的目的很简单,让戚夫人再撑上几天,慢慢的被折磨死……所以就砍断手脚,简单止血,扔进厕所……场面太残忍。

总之,戚夫人在突然被做成“人彘”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她一定指望着刘盈和刘如意搭救自己呢。


七追风


的确,吕夫人对戚夫人下黑手,置其于死地,手段是很残忍的,这也是被后人所不齿的行为,也是吕后身上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吕后有政治手腕,也是有政治才能的,她依然是一个政治家,但从这点上来讲,戚夫人是不能比拟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件事来看一看。

1,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一度战败,而吕后作为刘邦的妻子,也被项羽所俘,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吕后依然忠心于刘邦,没有离他而去,从这一点上说,吕后是很支持刘邦的。

2,在处置韩信这方面,吕后的手腕要比刘邦强硬而果断,这也为汉朝初年的社会稳定,扫平了道路,

3,在吕后掌权期间,外族势力挑衅汉朝,对吕后进行侮辱,吕后并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采取忍让的态度,这说明吕后也很有政治胸怀。

但是吕后在对待戚夫人的问题上,依然还是显示出了女性那种狭隘与嫉妒的心理,同时,这也是历代王朝当中后宫争斗的一个缩影,在这场争斗当中,吕后成了大赢家。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戚夫人有没有自杀的机会?我个人觉得机会是有的,只不过这个机会是在刘邦在世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亲戚夫人十分受宠,她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将来的危险,所以她也不会选择自杀,毕竟那个时候戚夫人还是很得势的,她干嘛要选择自杀呢?而当刘邦死后,戚夫人也就失去了后台,更为可怕的是,戚夫人毕竟是普通的女流之辈,她既没有政治手腕,也没有政治头脑,也想不出吕后会对她下狠手,当危险已经降临到戚夫人的头上时,即便此时她想自杀,也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等待她的,只能是被残忍的人彘。


骄然


机会肯定是有的,关键是戚夫人并不想,另外戚夫人也不知道吕后会对她施以如此的酷刑,自然在有机会自尽之前,她并不会选择去自尽,毕竟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选择自杀的。



首先戚夫人我们都知道她是刘邦晚年最宠爱的姬妾,甚至为了讨好戚夫人,刘邦曾动过更换太子立戚夫人孩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打算,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也从侧面表明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


这些宠爱被吕后看在眼里,恨在心上,等到刘邦一去世,吕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折磨戚夫人。她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然后让她穿上囚徒的衣服做舂米的苦役,这时戚夫人若想自尽,机会是大把的,可惜戚夫人并不想,因为她还有一个指望,那就是自己的儿子。

为了折磨戚夫人,吕后将戚夫人此时唯一的指望赵王刘如意毒杀,毒杀之后吕后还不解恨,残忍的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过程中戚夫人已失去自杀的机会,因为此时的她已是待宰的羔羊,反抗自杀也已为时已晚。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施行人彘前有半年时间,戚夫人随时可以自尽,在被做成人彘之后就无力自尽了,原本也没活几天。戚夫人太自信,也低估了政治争斗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真理。

刘盈看到人彘的感觉:没感觉!

吕后的儿子、当时身为皇帝的刘盈,最初看到一个被做成“人彘”的东西在粪池里拱来拱去,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毕竟宫廷争斗,看惯了打打杀杀。

但是当刘盈听说“人彘”是戚夫人的时候,就崩溃了: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所以,刘盈对“吕后对戚夫人所做之事”没有预兆。史籍所载,刘邦临终的时候,不仅派了一个相国去辅佐当时的赵王刘如意(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吕后对刘如意戚夫人母子下手,无人可阻,所以派了建平侯周昌去保护刘如意。

饶是如此,刘邦依然不放心,在类似遗书的《手敕太子文》中嘱咐继任的皇帝刘盈:

我大限将至,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戚夫人和刘如意,其他儿子已经自立,可怜这个孩子太小了。

刘如意(戚夫人的儿子)之死

刘邦死后,吕后前仇旧恨一起算,立刻将戚夫人囚禁,剃掉她的头发,罚她在宫中舂米(把米放在石臼里捣),永远不准离开皇宫一步。并且召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回宫,预谋赐死。

这个时候刘邦生前所布的局就起了大作用了。《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

吕后三次派人召赵王入宫,都被建平侯周昌给挡回去了,并且将吕后的用心都对使者讲了出来: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召赵王回宫杀掉,所以我不敢让赵王跟你回去。况且赵王爷病了,不能奉诏。

这种作死级的行为,怎能不然吕后大怒,于是把建平侯周昌给召回京去,终于还是把刘如意给弄回宫了。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汉惠帝刘盈(吕后的亲儿子)知道吕后的意思,于是自己出迎赵王入宫,并且与刘如意同吃同睡,吕后始终找不到机会干刘如意。有一次刘盈出去狩猎,赵王毕竟年少,贪睡不肯早起,然后就被吕后用毒酒赐死了。

戚夫人之死

刘如意被干死后,吕后便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然后给刘盈看,刘盈看后,被吓傻了。自此: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原本汉惠帝刘盈是一位非常仁义的皇帝,绝对是明君级别的。后人对其在位期间的评价是: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关注民生,发展经济;修筑城池,建设长安。

而实际上汉惠帝期间朝政都由吕后把持,也间接证明了吕后的政治手腕,不是单纯的“蛇蝎毒妇”。

戚夫人从失势到死亡有多久

刘邦是公元前195年6月1日去世,而刘如意是在同年十二月被吕后赐死的,其母戚夫人之死也是在同月被做成人彘熬了几天就死掉了。

戚夫人从失势到被“人彘”有6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戚夫人随时可以自杀。可惜她虽然魅惑有术,眼光不够。没想到吕后会对自己这么狠,这也很正常,就连刘盈不也没料到自己的老妈会这么狠。

有人说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是咎由自取,如果安心舂米,不唱什么“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的《戚夫人歌》,也会善终。

那可真是太天真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死早在吕后未死、刘邦死去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只不过被做成“人彘”这种残忍的死法,是戚夫人自己作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史味人生


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是没有自尽的机会,吕后已经派人来控制住戚夫人,就给她自尽的机会,并且肯定很多人是不知情,也许只有吕后知道后面的事情。


戚夫人被吕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头发不说,还用“钳”,也就是铁圈束住了脖子。就肯定已经派人监督戚夫人了,吕后既然铁了心让戚夫人受罪,不可能让她痛快死去的,吕后想要的让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戚夫人根本没有自尽的机会。戚夫人并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她没想到吕后会杀掉自己,在她的印象里,吕后这样惩罚她,已经是对她最残忍的处罚了。


岳剑


戚夫人是刘邦最喜欢的一个女人,自刘邦接触戚夫人开始到刘邦去世,戚夫人都没有在刘邦手里失宠。由此可见刘邦对戚夫人是多么爱护有加,但帝王身边的女人都需要面对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后宫争宠。其实刘邦身边的女人也不只有戚夫人一个,只是戚夫人在众多女人里面最显眼,自己也有一定的手段掌控宫廷斗争,可惜老天不太照顾她,刘邦死后戚夫人便成了吕后的眼中钉。

服侍帝王的女人们,同样存在着“胜者王败者寇”的情况,当年戚夫人为刘邦诞得一子名为如意,古代封建社会母以子贵的的传统一直存在。只有如意能成为刘邦的接班人,戚夫人才能真正完成华丽的转身,为了如意能成为太子,戚夫人可没有少费心机,可每每刘邦内心动摇将有成果时,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会来阻挡此事。一直到刘邦死后,戚夫人让如意接班的梦想都没能实现,而吕后的儿子刘盈却顺利接盘。

刘盈的成功上位,让吕后步步达到了权利的巅峰,刘邦死后没多久,吕后就展开了对戚夫人的报复。首先吕后剥夺了戚夫人享受宫内荣华富贵的权利,一举将戚夫人贬为苦工,戚夫人曾经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哪里受过如此的苦难,所以戚夫人就经常哼唱一些内心不满的歌谣。有一天吕后得知了戚夫人歌谣大意后怒不可遏,将曾经积攒的所有怒气付出实际行动发泄出来,首先吕后先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杀害,之后砍去戚夫人的手脚并毁其五官,“人彘”这个词想想都浑身起鸡皮疙瘩。吕后将戚夫人折腾成这样还不解气,竟然将如死尸般的戚夫人浸泡在厕所污物之中,吕后之子刘盈看到此景都无法接受,吕后对戚夫人的手段可谓是相当残忍。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吕后如此折腾戚夫人,主要是当时戚夫人依仗刘邦的宠爱,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夺得储君之位。而且戚夫人一系列手段还都摆在明面上,刘邦也几次出手想换太子,只不过最后在朝中大臣的阻止下才作罢。但就算如此吕后对戚夫人也有很深的仇怨,毕竟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动摇的是双方的根基,一个微妙的变化就可能改变日后的命运。戚夫人和吕后这段恩怨纠葛,换做谁可能都无法释怀,戚夫人当时如果得逞,吕后的下场估计比戚夫人好不了多少。

至于戚夫人可否提前自杀,戚夫人可能当时也不会想到吕后的手段会如此毒辣,毕竟她当时已经受过打击了。戚夫人可能会想,吕后还会继续让她做苦差,并不会拿她怎么样,如果戚夫人知道自己日后会被弄成“人彘”,一定会提前结果了自己的生命。未来事情的发展方向谁也无法左右,就好像彩票就那么几个数字,如果能提前知道号码该多好啊!戚夫人更不是神算子,所以戚夫人没理由提前自杀,好死不如赖活着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