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這個鼠年春節,閉關在家的心,始終被實時變化的病例數字牽動,與前線醫護工作者共情共振,共同期待春暖花開否極泰來。原定於2020年1月23日至4月19日的“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暫時停止了線下展出,但現在,中華世紀壇導覽小程序將會以全景展示技術和語音導覽的方式,展示部分重點展品,讓大家待在家裡,便可輕鬆展開一場博物館之旅,一睹三國志特展所呈現的恢弘的三國曆史畫卷。

2019年夏,東京國立博物館推出的重磅大展“三國志”,引發熱切關注。2019年冬,“三國志”展巡迴至九州國立博物館,延續好評如潮。2020年初,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攜手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重磅推出年度大展:“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是埋藏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的夢。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赤壁烽火、三家歸晉……在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與精彩的藝術演繹之外,真實的三國時代,你可曾知曉?那些傳說中的文臣武將、波譎雲詭,是否真能在歷史中找到蛛絲馬跡?

本次展覽展出的170餘組歷史文物,是中日雙方專家歷經三年時間共同考察尋訪國內1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走訪近40餘家文博單位後精選而來的。展覽以多元的視角重現了真實的三國時期歷史風貌,展示了三國時代文物考古研究新成果,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帶你領略一個“看得見的三國”

雷臺漢墓銅車馬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此墓位於甘肅武威,時代為東漢末至西晉,墓室結構分前、中、後三室,以磚砌築而成,規模較大,雖遭盜掘,但仍出土文物共230餘件,其中含銅車馬類儀仗俑99件,著名的“馬踏飛燕”即包含在內,這是首次發現大批、成組的銅質車馬俑,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一批,包含騎馬武士、銅馬、銅軺車、銅輂車、銅斧車等。發掘者根據銅馬上所刻“守左騎前人張掖長”等銘文,判定墓主人為河西地區的張姓軍事長官,級別應為二千石。

“魏歸義氐(di)侯”金印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據傳出自甘肅西和縣,金質,鑄造成型,印文後刻。方座,雙峰駝鈕,體表以密集短線表現毛髮,身下有穿,用以系綬帶,印文為“魏歸義氐侯”。駝鈕一般用於北方或西北少數民族首領印章之上,“歸義”為“慕義歸化”之意,是古代中原王朝對於歸附的周邊民族常見稱呼。史書記載,東漢末天水楊姓為氐人之大帥,後遷徙到仇池,曾被曹魏冊封為“百頃氐王”,魏、蜀對峙時常爭取西北氐羌的支持,對其首領封官拜爵,“魏歸義氐侯”金印當與這段歷史有關。

本次大展以考古學研究為根基,囊括近年三國考古的若干代表性成果,其中就有被發現十週年的河南安陽西高陵大墓,它是佐證“曹操高陵”的關鍵證據。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即曹操生前所用武器的銘牌。漢末三國的刻銘石牌首見於西高穴大墓,由石牌文字可知,隨葬品除了武器還包括屏風、白綺裙等物品。在被判定為曹魏皇族墓的洛陽西朱村一號墓中也發現了同類石牌,由此推測此類石牌可能限於曹魏高等級墓葬所用。

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還有展品“虎形石棺座”,它在2005年出土於南京江寧上坊大墓,其墓主人至少是東吳顯貴,甚至可能是孫氏皇帝。

虎形石棺座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出土於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大墓,該墓為前後室結構,採用四隅券進的磚砌穹窿頂結構,墓室規模較大,出土文物豐富,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孫吳墓,推測墓主人為東吳政權的高級貴族。石棺座位於後室後部,2件一組,共3組,說明原先放置3具棺木。石棺座兩端雕刻出虎頭和虎爪,牙齒、鬍鬚刻畫得精細入微。

展覽還為觀眾呈現確證為三國名流葬地的魏國曹休墓(於2009年發現)、吳國朱然墓(於1984年發現),通過展品“鎏金銅帶鉤”“童子對棍圖漆盤”,讓三國時期英雄豪傑的生活於今人眼前纖毫復現。

童子對棍圖漆盤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木胎,表層髹漆。器型敞口,淺腹,內底有兩道同心圓式凸弦紋,將其分為三個區,分別描繪雲龍紋、魚、蓮蓬、水波等紋樣,最中心有山峰,山前兩童子持棍對舞,漆盤外壁髹黑紅色漆。盤底部用硃紅漆書“蜀郡作牢” 四字銘。這件漆盤出土於安徽馬鞍山東吳墓,墓主人為東吳大將朱然,他在擒關羽、奪荊州的戰役中立下大功,亡於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孫權為之素服舉哀。朱然墓共出土漆器60餘件,採用多種漆藝,是極為重要的考古發現。漆盤底部的“蜀郡作牢”表明其產地為漆器生產中心之一的蜀郡,蜀郡漆器出現在東吳墓中,或表明儘管吳蜀之間存在對峙,但經濟文化層面的交流並未斷絕。

若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為始,公元280年西晉一統全國為止,不足百年的三國時代距今已將近1800年:雖與時間長河相比不過倏然一瞬——但其近則承接大漢王朝與中古亂世,扮演著轉捩拐點的歷史角色;遠則以文學、戲劇、美術等形式流傳,成為了代代相傳的文化符號,故而在中國文化中承載著非凡的意義。

明代關公銅坐像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銅鑄像,關公呈坐姿,頭部裹巾,身穿鎖甲,面容嚴肅威嚴,長鬚垂於胸前,右手握拳,橫於右腿上方,左手按壓左腿,造型與常見的關公像有所不同。從唐宋時期開始,關公崇拜文化逐漸發展起來,歷史人物關羽被不斷神化。儘管正史並未詳細記載關羽的容貌,但並不妨礙人們把想象的體貌特徵附加給他,逐漸形成了今天所習見的威武雄壯的關公形象。

展覽通過眾多展品多維度地詮釋了三國時代之風貌。出土於南京的“晉平吳天下太平”磚,穿越時間講述三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興衰大勢;在展覽主海報上“C位出道”的明代關公銅坐像,其體量驚人、工藝精湛,生動展現了“聖人”威風凜凜、不怒自威之象,無需“開口”便道盡中國人血脈之中的豪情義氣。

青瓷羊


家中閉關的日子,這個重磅展覽邀你一起“雲遊三國”

出土於南京清涼山東吳墓,同墓所出還有一件帶有“甘露元年”銘文的青瓷熊形燈,由此可知此墓年代為東吳末帝孫皓時期的。青瓷羊造型生動,挺胸昂首,口部微微張開,四肢蜷曲,頭生彎角,肩部有雙翼,帶有宗教意味。青瓷羊整體施綠釉,晶瑩無暇,燒製時頭部朝上擺放,因此在臀部留下環形的支墊痕跡。羊頭頂部開一圓孔,推測其原為燭臺或酒尊。這類青瓷羊為越窯的典型產品,東吳時出現,沿用至東晉時期,並且傳播到朝鮮半島。

如今,三國文化早已漂洋過海,成為東亞土地上的國民IP。日本策展團隊此前花費三年心血籌辦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三國志”展,開展第一週日均接待觀眾五千餘人。“三國志”大展在國外就已經獲得國內博物館從業者與愛好者的密切矚目;2020年一月,本次“三國志”大展回到祖國,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從內容主線、展區規劃、展陳設計等方面入手,向國人呈現中日兩國對“三國文化”的不同表達。

-End-


本期監製:周南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