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詩經》裡那些驚豔了千年的文字,到底美在哪裡?

歲月靜好靜待花開時光


作為中華古典詩歌的源頭,即使以最保守的方式計算,《詩經》中的詩歌創作距今也已經2600多年了。圍繞《詩經》,有太多研究說法與未解之謎,比如其中詩歌的創作年代,比如“雅”的含義。


即使如此,它仍是至今流傳度最高詩集之一。在當代社會,《詩經》中的句子隨處可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被寫進歌裡,“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被取進名字中。



由於年代久遠,《詩經》中詩歌的作者已經無從考證,我們只知道那些美麗的詩歌大多是由搖著木鐸、走在鄉間的“采詩官”收集而來。彼時民風清朗、開放,人們出口成詩,這也許是“美”最初的起源。


來自15個地區、160篇民間歌謠組成了《詩經》中最重要,也是最豐富的、最優美的《國風》部分,他們不僅是社會生活的詳實記錄,更是施政者“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重要依據。


《大雅》被譽為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小雅》則更多的描寫了千年前戰爭的殘酷與勞役的艱苦。《頌》將盛德告於神明,莊重肅穆,其中含有諸多中國古典神話的意象,表達著古人們對於超自然力的崇拜與信仰。


《風》、《雅》、《頌》風格各不相同,卻有著一脈相承的美感,這種美感來自語言和文字本身,也來自於不知名的創作者們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它們抵禦著歲月的變遷,穿越過時空的屏障,已經融入每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


從《詩經》所表達的豐富內容入手,我們可以一窺那些流傳了千年的詩句的美好與珍貴。


形容之美:四言之間蘊藏氣象萬千

《詩經》大多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這幾乎已經是詩句的最小單位,方寸之間卻容納氣象萬千,古雅玄妙,詞嚴氣偉。《詩經·國風》中的很多詩歌都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卷,意象簡潔、清晰而富於情感,點染勾勒間盡顯“墨韻”。


開篇第一首《關雎》即是如此。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中詩歌善用“興”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這可能是最早的“借景抒情”詩之一。面對心儀的女子,他甚至捨不得說出她的名字,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借高潔的雎鳩,比喻心上之人。這種分寸感,給真摯的情感更增添了一份美感。正如孔子在《論語·八佾》中所言:《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跨越千年,每當讀到這句詩,我們彷彿能夠聽到潺潺的溪流,看見山谷間氤氳的圖景,朦朧而溫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與《關雎》的寫法上有些相似,情感上更是相通。蘆葦搖搖,佳人遙遙,也許在愛情中,人們都會經歷忐忑,都有過輾轉反側的夜晚,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在乎,所以患得患失。


說到畫面感,就不得不提總被人們誤讀的《七月》。很多人不知道,一句“七月流火”描繪了多麼宏大的場景:夏曆七月(大約在陰曆八月),夏秋之交,古代殷商所信奉的守護星“大火星”在黃昏時分位置由中天漸漸西沉。節氣上,這預示著暑氣漸消,氣候轉涼;寓意中,這是一年耕耘輪迴的起點。



故事之美:社會風貌的溫情記錄

《詩經》中詩歌篇幅普遍不長,但這並不影響它承載著西周至春秋時期,近五個世紀的社會風貌。


《采薇》全詩不足200字,卻講述了孤苦的戍邊老兵的一生。采薇采薇,眼見薇菜從剛剛冒出土的嫩芽,變老發出杈枒,回家的消息卻遙遙無期。戰時日日戒備,往往身披鎧甲,來時楊柳依依,歸途雨雪霏霏。


與《采薇》中久未歸家的嗟嘆相似,《擊鼓》也是在戰時寫就的,其中就包含那句如今被廣為傳頌的“情詩”: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戰鼓擂響,兄弟們各奔一方,有的戍守國土,有的遠征南方。戰亂紛飛的年代,發誓同生共死,攜手走上戰場,感慨分別太久、相聚太少的,不是夫妻,而是戰友。動盪年代,有的人垂頭怨懟,卻也不乏同仇敵愾的戰歌。《無衣》慷慨激昂,讓我們得以一睹秦人得以一統天下的豪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有人在戰爭中表現出忘我的英雄主義氣概,有人則在家庭裡找到了點滴幸福的皈依,這便是《詩經》所展現出的豐富而溫情的社會圖景。《東山》中離家三年的歸鄉人,熱切地盼望著脫下鎧甲,穿一件常服,看蔓藤爬滿屋簷,與新婚分別的妻子團聚。心酸中透著小小的幸福,悲傷中流露出輕輕的期盼,百感交集,望眼欲穿。



《詩經》中的故事經重章疊唱,韻律參差間往事娓娓道來,層層遞進,通過鋪陳排比、平鋪直敘的“賦”,我們彷彿能夠重溫兩千多年前古人的生命歷程,去體會他們所經歷過的思念與哀愁、期盼與溫馨。


人情之美:浪漫熱烈的情感抒發

《詩經》現存的300餘首詩歌中,有60餘首是“婚戀詩”。在淳樸而開放的環境中,“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詩句從不吝嗇的溢美之詞,也從不掩飾人們對於理想伴侶的傾慕,熱切而真誠。


詩中既有男性追求女性卻未能如願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也有女性思念男性“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的恍惚踟躕。我們可以想見,彼時民風開化,婚戀自由,青年男女們尚未被封建禮教的沉重束縛捆綁,心中的愛戀得以直接抒發出來。



戀愛中的人總是多愁善感,他們所期待的,只不過是一句“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兩情相悅,天長地久,這人世間最美好的祝願,寫在詩歌裡,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除了愛情,親情與友誼也是《詩經》中很有分量的內容,《常棣》便是其中經典的篇目: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兄弟也許會在家庭中吵架,但當在外遇到困難時必能鼎力相助。人生重要的時刻來臨,血濃於水的兄弟總會深深牽掛。這首在兄弟聚會上吟誦的詩歌,慷慨激昂,訴說著人們對“家和萬事興”的共同期待。



詩歌抒發出了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也不經意間流露出普世的價值觀。人們將自己對人性與社會的洞察寫進詩裡,情意拳拳,情理相融,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後人將常棣花比作兄弟,源頭就在《詩經》。


思想之美:針砭時弊的情懷之作


孔子曾評價《詩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除了純美的愛情,《詩經》傳遞出的思想因“諷喻怨刺詩”而顯得彌足珍貴。


《青蠅》、《巷伯》、《相鼠》言辭激烈、針砭時弊,直指社會中存在的腐朽現象,成為施政者反思自省的一面鏡子。《黍離》在哀悼故國的同時,更是喊出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憂國憂民的肺腑之言。


彼時“采詩官”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者,他們更以“採取怨刺之詩”為己任,成為民情上傳下達的紐帶,切身體會民間疾苦,真實反映民間的聲音,成為時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對我們當代人而言,《詩經》中的一些篇目和句子顯得有些難懂。的確,跨越近三千年的語言演變,很多當時的俗語已經成為了如今的生僻字,很多意象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但作為中國人,我們依然可以憑藉與生俱來的、最樸素的“語感”去體會《詩經》所講述的故事、所抒發的胸臆,領略《詩經》所承載的穿越千年的美麗與哀愁。



這裡是“文史哲研讀間”,看昨日之深淵,敘今日之淺談。我們一同分享高品質讀物,為時間賦予價值。


文史哲研讀間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也稱為“國風”,包括15個諸侯地區的詩,共160首,佔《詩經》篇數的一大部分,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這些詩都是周王都直接統治地區(京畿)的詩歌,這些詩是出自於朝廷官吏的作品。頌分為“魯頌”、“周頌”、“商頌”,一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魯國和商代的統治者用於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的意義

《詩經》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迷人的藝術魅力以及寫實的精神,成為了我國詩歌史的開山之作,集大成之作。開創了我國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

詩中有畫,景情並茂,樸素的詩句蘊含著當時的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社會人文風情。

詩中浪漫主義(愛情詩篇)和現實主義(生活,役苦,勞作)的永恆主題,構築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

《詩經》以其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絢麗而綺美的文字意象(韓愈《進學解》:“《詩》正而葩。”)描寫了古人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才在中國傳頌詠唱兩千餘年而不衰,膾炙人口數百代而不厭,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詩經》的內容

《詩經》中常用的賦、比、興藝術寫作手法被後世歷代詩人傳承,學習,借鑑和應用。同時《詩經》也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古代文獻,其中許多詩歌記載了關於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商周之際的許多歷史大事件和民族早期活動的史實。如:

有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君臣制度,土地制度,如《小雅·穀風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有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賦稅制度,如《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其中“徹田為糧”意思是耕種土地一百畝者,丈量徹取十畝土地的收入作為賦稅。

有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殉葬制度,如《國風·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有的詩歌描寫了戰爭場面,如《國風·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有的詩歌記載了天氣現象,如《國風·鄴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有的詩歌記載了天氣曆法,如《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粟烈。無衣之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火,星名,又稱大火,即星宿,天蠍座星。每年夏曆五六月份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天空,方向最正,位置最高,以後就開始偏西向下降。

有的詩篇描繪了熱火朝天的農耕場景,如《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有嘆其饁,思媚其婦,有依其士。”

也有描寫如農夫戍卒的下層人民生活的,如《小雅·鹿鳴之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詩經·碩人》的美

當然了,《詩經》中還有對女性的描寫,從《詩經》中描寫的女性,我們可以看到詩經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女性自古以來就是詩歌中被讚美的主,女性的美也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詩經》當然不會例外。

在眾多美女圖中堪稱經典的是《衛風·碩人》中的莊姜,通過這首詩中的莊姜形象,我們知道了詩經時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那就是崇尚身材高大健康之美。這與周代的社會制度和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也與周代生育人口的 需要有關。莊姜還具有女子賢德之美,《碩人》雖未直接稱頌莊姜的賢德,卻以烘雲托月的手法反映出莊姜深具美賢之名。《碩人》之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結合。

清代文學家姚際恆在《詩經通論》中寫道:“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一位莊姜,在三千年來無數美人中獨佔鰲頭,那麼莊姜美在哪裡? 又反映出周代人怎樣的審美觀?


一、莊姜其人

《碩人》描繪莊姜的句子有“碩人其頎”、“碩人敖敖”,意思就是說莊姜身材高大、頎長。著難道就是詩經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嗎?這還要從莊姜這位女性的身份、地位說起,莊姜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 她能代表那時的美女嗎?

莊姜,身份高貴,地位顯赫。《碩人》中這樣描述莊姜:“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她原是齊侯的女兒,衛侯的妻子,齊國太子的胞妹,邢侯的小姨,譚公是她的妹婿。莊姜的地位可謂尊貴無比。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尊貴,再加上美貌,她就具有代表性的作用。

莊姜的美——外在的健康美

莊姜是怎樣的美? 《詩經》裡對莊姜描寫的文字可以說驚豔了千年的,那到底這些句子美在哪裡?《詩經》中用這樣的詩句來描寫她的外貌“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她是一個健康的美女。試想面帶病容之人,怎會有如凝脂般的膚色,又怎會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美女,難怪姚際恆慨嘆“千古絕唱”,後來的美女大多逃不出這樣的標準,依然是以手指纖細,皮膚白皙,美麗的脖頸,笑容甜美,顧盼生姿為美。

莊姜不僅容貌美,這首詩還強調“碩人”,“碩”在《說文解字》中稱: “頭大也。引申為凡大之稱。”碩即大也,也就是說莊姜身材高大。在周代,無論男女,皆以身材高大健康向上為美。不僅在《碩人》中歌頌身材高大之美,在《詩經》的其他篇章中,也常見到歌詠身材高大的男女。

如《齊風·猗嗟》中描繪“猗嗟昌兮,頎而長兮”。讚美一位健美藝高的射手,其中說到他的身材是“頎而長兮”,即高大健壯之美。再如《邶風·簡兮》中說“碩人俁俁”,也是讚美舞師身材高大健美。在《陳風·澤陂》中,據高亨注: “一個男子暗暗愛上一個美女,但是不得親近,因作此詩以抒憂思。”那麼這位美女是什麼樣子,她“碩大且卷”、“碩大且儼”,一定是位身材高大的美女了。

詩經代又為何崇尚身材高大健康之美呢? 這與周代的社會制度和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詩經時代,正是我國的春秋時期,在那個時代男子打仗做官,女子在家操持家務。如果要讓家庭過得更加安定富足,就不能缺少勤勞的女子。

在《詩經》的很多篇章中,都有勤勞的女子,都可以看到女子勞動的身影,當時女子大多從事採摘勞動。如《召南·采蘩》和《召南·採蘋》中描寫的是在水邊採摘蘩和蘋的勤勞女子形象,《周南·芣苡》描寫的是在田地裡採摘車前草的勤勞女子形象,還有《周南·汝墳》中描寫的是一位在汝河岸邊砍柴的勤勞女子形象。

要想從事繁重的勞動,身材瘦小,體弱多病的女子根本無法擔此重任,因此在詩經時代崇尚身材高大的健康之美就很自然了。

詩經時代人們崇尚“碩人”之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生育人口。詩經時代戰爭頻繁,還有自然災害的因素等人口數量難以持續增長,加之醫療衛水平的原因,各諸侯國人口數量銳減,因此對人口的需求是國家富強的根本條件。在《詩經》中也處處表現出這種對生育的強烈渴望。

因此在周代,統治者就會採取各種手段促進人口增長。出現“仲春之月”的設立,鼓勵人們生育以增加人口。在《詩經》的一些篇章中隨處可見對生育的鼓勵。如《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用蝗蟲多子,比作人的多子,祝賀人多子多孫。

詩經時代,蝗蟲多子則成為人們羨慕讚美地對象。同樣多子的還有花椒,也備受當時人們的青睞。如《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以花椒喻繁衍強盛。


莊姜的美——內在的品德美

莊姜具有女子賢德之美。若從表面上來看這首《碩人》,只是在描繪莊姜地位的尊貴,相貌的美麗,甚至讚歎姻族強大,禮儀繁盛,沒有一句讚美莊姜的賢德。而事實上,這是《詩經》比興手法的又一運用。

《碩人》雖未直接稱頌莊姜的賢德,卻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莊姜深具美賢之名。如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寫道:“莊姜不徒恃其美,恃其富,而自有餘富與美與貴之外,蓋美則賢焉者也。”

這首詩以“碩人”尾題目形容莊姜之美,就是點睛之筆。碩人不僅指身材高大,還指有美好的品德。《碩人》描述莊姜之美,身份之尊,姻族之盛,實則是在突出莊姜的賢。

莊姜之賢就在於她不恃美而驕,不恃富而狂。莊姜是一位絕世美女,相信一定具有傾國傾城之貌,她還是堂堂齊國的公主,嫁給當時處於弱勢的小小的衛國之君,卻因沒有兒子而遭讒言失寵。

然而莊姜沒有倚仗自己是強國公主恃寵而驕,無論是在《碩人》中,還是我們所知道的歷史,莊姜並沒有因孃家的強盛而頤指氣使,利用強權壓迫衛公。相反,卻在眾人讒言之下,妥協地收養了一個兒子。

總結

《碩人》中的莊姜之美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也就是健康美和品德美的結合。從莊姜之美可以看到,詩經時代的人們對女子的審美是站在一個全面的角度去看的。周代人推崇的是健康自然,充滿了活力,賢淑端莊,內外皆美的女性,這樣的審美觀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積極意義。

《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步詩歌總集,它從多個方面描寫了詩經時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碩人》這篇詩歌,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形象,他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是我們通過文字窺知詩經時代人們審美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財富。

《詩經》中的《碩人》裡對莊姜描寫的文字,驚豔了千年,它的美就在於對一位女子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的描寫。這篇詩歌的文字是如此優美,不可否認地說,他驚豔了千年,隨著時代的發展,莊姜的美,莊姜身上的內涵,必將得到人們更深層次的接受和認同。請允許我將這首詩附錄於下: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一縷英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之美,行雲流水,千年傳誦。

今時,我們脫口而出的語言越來越同質化,毫無中文之韻,而我們二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呢——

草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鳥獸:“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飲食:“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衣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感:“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

是啊:不讀《詩經》,哪有人語之美。

《詩經》的偉大,並非內容多深,而是展示的百般形態,生活的瑣碎日常,萬事萬物皆可入詩,充滿了古代人間煙火氣。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詩經》一直是諸子百家的尊崇,併成為一種文化基因,融入華夏文明的血液。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文學大師木心說:“如果中國有宏偉的史詩,好到可比《希臘史詩》,那305首的《詩經》抒情詩。《詩經》之詩,任何各國古典抒情詩所不及。”

正因為它如此經典,所以《詩經》被國家教育部推薦為國學啟蒙讀物,列入了1~9年級學生的必讀書單。


火樹焚香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美的地方太多了,首先是它的字詞之美,《詩經》一共用字2831個,漢語中大部分常用字都已經有了。很多詞被後人用於地名或人名。

例如湖北嘉魚縣,就是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而命名。

浙江湖州的安吉縣其名字來源取《詩經·無衣》中“安且吉兮”之意。

北京市懷柔區名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

天津寶坻區,《詩經·小雅· 甫田》中“如坻如京”。

不但地名很多人名也來自《詩經》

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林徽因取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思南”。梁思成取自《詩經•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難怪他們兩成為夫妻。

瓊瑤取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桃木,報之以瓊瑤”。

在下的名字也取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可惜“桃之夭夭”被後人改成了“逃之夭夭”也是歷史的誤會。

詩經》還創造了無數成語,如

窈窕淑女《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鳳凰于飛《詩經·大雅·卷阿》:鳳凰于飛,翽翽其羽。

未雨綢繆《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兄弟鬩牆《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高山仰止《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風雨如晦《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夙興夜寐《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不稂不莠《詩經·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輾轉反側《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一日三秋《詩經·王風·采葛》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綽綽有餘《詩經·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綽綽有餘;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小心翼翼《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鳩佔鵲巢《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耿耿於懷《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進退維谷《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天作之合《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信誓旦旦《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耳提面命《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兢兢業業《詩經·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愛莫能助《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投桃報李《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人言可畏《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新婚燕爾《詩經·邶風·穀風》: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空谷足音《詩經·小雅·白駒》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憂心忡忡《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巧舌如簧《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螓首蛾眉《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畢恭畢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遇人不淑《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天高地厚《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詩經》有些句子就表達了三千年來人們的共同心聲,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就是典型的例句。

為詩歌《詩經》的美還在於意境之美

如《

豳風·東山》就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把一個退伍老還鄉時眼前之景與當兵的辛苦與當兵前的甜蜜生活和回鄉後的美好憧憬結合在一起,創造了很多艱苦的、美好的意境融合在一起。

又如《桃夭》三段,每段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非常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再如《蒹葭》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此首詩詞還有一種含蓄之美,詩人並未直接寫到自己如何想念伊人,卻很巧妙的將自己尋找的焦急心情表達得淋漓致盡。可以說蒹葭是朦朧美的典型。

還有就是《詩經》的韻律美

1、韻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韻是最普遍的形式。

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尾韻,一、三、四句押韻,與現在的押韻基本相同。

2、居中韻,即句末不押韻而在倒數第二個字押韻,如《伐檀》

坎坎伐兮,置之河之兮。河水清且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兮?彼君子兮,不素兮!

3、一章中所用的韻數:分為一韻到底的和換韻的兩類。

A、一韻到底,如《蒹葭》

蒹葭蒼,白露為。所謂伊人,在水一。溯洄從之,道阻且。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B、換韻如《靜女》

“靜女其,俟我於城。愛而不見,搔首踟。靜女其,貽我彤。彤管有煒,說懌女。自牧歸,洵美且。匪女之為,美人之。”

又如《鄭風·東門之》:

  東門之,茹藘在。其室則邇,其人甚

  東門之,有踐家。豈不爾思,子不我

黑體是韻腳,可以看出換韻了。

4、句句都押韻如《碩鼠》

碩鼠碩,無食我!三歲貫,莫我肯。逝將去,適彼樂。樂土樂,爰得我

5、交韻,即奇句與奇句押韻,偶句與偶句押韻。如野有死

,白茅包,有女懷春, 吉士誘之。

偶句押“文”韻,奇句押“幽”韻。

詩經的押韻方式包括了後代詩歌所有的押韻方式,製造了絕妙的音韻美。

《詩經》是與音樂緊密相關的,它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詩經》常常採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以四言句為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

《詩經》風雅頌也是與音樂相關的,其中“風”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宮廷音樂,而“頌”一般是祭祀用的曲樂,由於記載音樂的《樂經》的亡佚,所以我們無法考證裡面的詳細內容。

另外《詩經》賦比興的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等等不一而足,不再囉嗦了,就此打住。


桃之夭夭老牛


《詩經》好在在“真、善、美”三個字。韻味十足,餘音繞樑。在詩經的海洋裡,你會欣喜地發現,那些遙遠的面孔,從未如此地鮮活而有趣,那些經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璣,撥動著心絃。

我們中國人生來就與詩歌相伴,從《詩經》到最鼎盛的唐詩宋詞,華夏大地就是個詩詞歌賦的國度。在古時候,詩歌就是全民文化。不管九五之尊、達官貴人,還是寒門學士、乞索叫花,都勤於讀詩,樂於吟詩,善於寫詩。而《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集其地位不言而喻,再加上其中收錄的都是當時民間最為流行,最為純真的詩句,自然能驚豔千年。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迴環往復,節奏舒捲徐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裡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採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迴環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採芣苡的不同環節分置於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雲:“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詩與樂的關係密切,詩三百皆有曲調。《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
明代大音樂家朱載堉《樂律全書》說:“《詩經》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宮調。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調。《周頌》三十一篇及《魯頌》四篇,皆羽調。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皆角調。《商頌》五篇,皆商調。”詩與樂的這種關係在上博簡《採風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證實。馬承源先生認為:“簡文是樂官依據五聲為次序並按著不同的樂調類別整理採風資料中眾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絃歌時可依此類別定出腔調,如《詩經》那樣,而簡文所記約是楚地流行的音樂。”

鬼谷書生


《詩經》是歷代詩詞歌賦的源頭,包羅萬象,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人們常說:“最美不過詩經。”

那麼,驚豔了千年的詩經,究竟美在哪裡呢?

文化內涵深厚 越古老 越美好

有人說,中國是詩的國度。從原始社會起,勤勞的人民就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詩歌的雛形。而中國詩歌最早集中記錄下來的,就是《詩經》。

《詩經》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按風、雅、頌分為三類,“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樂調。“頌”是宗廟祭祀之樂。

孔子讚歎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貨》)”可以說孔子對《詩經》是極為崇尚的,這番著名的評論贊揚《詩經》的精神文化價值,和獨特的教育作用。

《詩經》中深厚的歷史文化內蘊,是中華兒女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成長成才的靈魂滋養,是我們精神的原鄉和珍貴的美學家底,從中,我們可以汲取寶貴的精神養料,從而尋找心靈的棲息之地,陶冶心性,養浩然之氣。

萬物皆可入詩,用煙火氣息撫慰人心 觸摸草木之魂

《詩經》內容反映殷周時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strong>

《詩經》中有浪漫的想象,有旺盛的激情,有對生命的讚歌,有自由的吶喊。

草木鳥獸魚蟲,萬物皆動人。飛鳥,游魚,萬物有靈。

《詩經》挾歷史的溫柔款款而來,在時間的洪流裡,真情亙古不變。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即“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於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託虛徐之意。”

梁啟超也不勝慨嘆“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

下面讓我們一同感悟《詩經》之美。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經·小雅·斯干》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
  •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邶風·柏舟》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這些古老的詞章宛若珍珠般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煥發出人性的光芒,洋溢著真情的美妙。無論是至真至美的愛情詩篇,還是故友離別、徵人盼歸的篇章,它們都能觸動人的靈魂深處,帶給人心靈的慰藉。

韻律詞章精美 唇齒留香

孔子言:“詩三百皆可絃歌之。”

凡詩文皆可吟誦,中國曆代詩歌均可吟誦。詩必有韻,中國古典詩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為詩句的音律和諧,因此誦讀之時便可傳情達意,。

《詩經》中一共收錄了305篇詩歌,一共只有七篇沒有押韻,其餘的全都是押韻的,這種韻律感是我國古詩的一個顯著特徵。

《詩經》常用疊詞疊句以加強音樂美,借優美的意象表現審美意趣。疊詞疊句加深了音樂美,表現出溫婉的韻律感,柔和的音樂聲。以《蒹葭》為例,《蒹葭》中多運用重言形容詞和雙聲疊韻,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謂伊人, 在水之涘。”“蒼蒼”、“萋萋”、“采采”這些疊詞的運用, 不僅描摹了深秋蘆葦茂盛的景象, 同時大大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韻律整齊、規範, 體現了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

讀詩可以令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使人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使人志高遠,情飛揚,心靈秀,思敏捷。

像葉嘉瑩先生說的:“詩,讓我們心靈不死。”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詩意盈盈,詩酒趁年華。


陳東東的文字鋪


謝謝。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之美,行雲流水,千年傳誦,今時娓娓。

《詩經》裡韶華依舊芬芳,我回憶你昨天的模樣。文字跳動著你花樣的擺裙,山川裡仍然唱響你的心聲。雲朵見證了你我愛情,風雨交加時,我念念不忘你沉魚落雁的身影。我手捧《詩經》,庭院裡的繁花羞怯了顏容。為了尋求你的美,我盡力的掀起你的蓋頭。

韻律美;唐詩的風采已把韻律恪守,那時的你還在遙遠的部落。華夏的文明的基石你早已夯實,朗朗上口的美文,如百鳥爭鳴,又似潺潺流水,流過山河故園,延續著東方之美。

意境美;愛情的魔力一直操縱人的情感,任何的風雨來襲,都改變不了山水怡情。人與人的相遇,即是和為貴,又是善良的春水。表達了大愛無疆,不分天南地北。

思想美;相思是一種最美的享受,也是心靈最美好的期望。樸實無華的世界裡,有千般種思想在閃耀。你分享不只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千秋萬代不滅美好理想。

文化美;你用文化的彩筆,畫出了洛神的憂傷。文字疊加出美女的閃亮,溪水般的詞藻,好似羅聘在向我把美言悄悄,又如西施高傲的挑動眉梢。

古風美;從遇到你的時候,我一直追尋著你生活足跡。不是因為你的神秘,而是我渴望能穿越到你的時空。去體會古代人文之美,感受你如何度過的不眠之夜。我始終不懈的尋找古風,要把深藏心中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你。


禪悟淨慧


古老的《詩經》流傳了數千年,《詩經》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那麼詩經之美究竟美在那裡?或許可以這樣去理解,《詩經》之美在於它廣泛而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商周時代的生活。商周時代的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離開我們已經是十分遙遠的過去,但今天的我們通過對《詩經》30O餘篇的閱讀,瞭解到了周代人農牧漁獵,婚戀風俗,建築娛樂,徭役戰爭等各方面的生活起居狀況。在《詩經》中,具體形象生動地表現古代中國人的七情六慾及宇宙人生,倫理道德,歷史文化及宗教禮義等各種觀念思想。詩中活動的各種場面,從天子貴族到農奴賤隸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等等盡鮮活般地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詩經》的確如一面中國遠古時代生活的一面鏡子,映現著燦爛的古代農業文明。使得今天的讀者,享盡其美的光華。

我們的祖先最早在黃河流域定居生息,至西周已發展了相當成熟的農耕文明社會。社會財富的日益增加,中原地帶的城市和商業也有相當規模的發展。這在《詩經》大雅小雅中有過詳細的紀載,其中耕種,打漁狩獵,採桑等頻繁的活動,體現出那時基本勞動生活之艱難。特別對於男女婚戀,性愛生活方面上的題材猶為豐富。在詩經時代,人們在一定範圍內享有性愛自由,如《詩經》首篇(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詩就反映了男女情思的自由表達之情。

在《詩經》中,詩的寫作手法採用賦,比,興,三種表現方式。“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敘事,抒情,比興,這三種創作形式,直至今天寫詩的人還在廣泛運用。而詩經中的名句佳作,清詞麗句,隨拾皆是。寫楊柳“依依“,寫桃花“灼灼“寫日出“杲杲“,寫雨雪'漉漉“,寫黃鳥之聲“喈喈",寫蟲草之韻“喓喓“,寫星辰日月出沒用“參差"“沃若"“慧星“。這許多形容事物的象聲,象形詞,直到今天還在運用於書面文字的寫作。而象“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不可救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等,這類常用的成語,在《詩經》一部書中,早已被寫出來了。美文詞的鍛造及大量運用,是古時代人聰明智慧的積晶。

可以說中國古代之《詩經》,無論在描摹狀貌,繪聲繪色,抒情言志,借景抒懷,以物睹人,以事喻人,潮弄諷刺等各個方面的寫作技巧和美學意境已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為後來中國詩詞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浙江湖州羅林


我至今都記得高中課本上《采薇》,一篇中最後的兩句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載飢載渴 我心傷悲 莫知我哀

整個句子是在文章的最後是昇華了,讀過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詩的前面寫了一個在外打仗士兵的思鄉之情,在前面的文字中可以說是看不到任何傷感的地方,都在寫士兵對自己所在軍隊的自豪和軍隊凱旋歸來的興奮。

但就在最後,在凱旋歸來時卻開始傷感了

他在傷感什麼

詩中沒有講 詩在在這裡就結束了

看上去是不是很不合邏輯,中國人寫文章寫了幾千年了,文章的邏輯性一直在被強調,

包括我們現在講話,如果你講話每有邏輯性會被人嘲諷的

但是 我們應該清楚 感情是沒有邏輯的

如果這篇文章放在現在,或者是近代, 它會怎麼寫

它會寫一個勵志報效國家的青年,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雖思念家鄉但依舊堅持為國家服務,最後榮歸故里。

因為這樣寫才有我們所說的邏輯性

然而, 一個在外多年的士兵回到家中 , 看著自己空無一人的家 ,想著自己韶華易逝 自己將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戰場 ,又怎會不傷感

詩經那些驚豔了千年的文字,美就美在,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能算的上是詩或者文章

詩和文章都詩寫出來的,而詩經中的詩像是長出來的,由內而發,由心使出

在千年之前,那些曾經吟唱過它的人們 可能並不識得文字 更不知道文章應有的承起轉合。

他們吟唱的那些文字 是他們最自然的心聲

讀過古詩的人應該清楚 , 唐詩宋詞都是有些晦澀難懂的 , 一句詩下面會由很多的註釋,告訴你詩人寫這句詩時用了那些典故或者歷史事件。因此, 理解這句詩就會很困難。

但讀詩經就會發現 ,理解意思是很容易的 ,而且多讀兩遍甚至就可以背下來

畢竟 ,從古到今 ,人類的悲歡離合都是相通的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


白小帆refresh


《詩經》:人間最美是文字。

從哲學意義上講,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而詩歌則是文學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最具代表性的題材。《詩經》作為中國詩歌的源頭,作為中國文學審美抒情文字的代表著作,其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傾向。那麼,《詩經》究竟美在哪裡?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孔子說:《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這句話很好的說出了《詩經》的審美內涵。正如上面所引的那首《詩經·國風·周南·關關雎鳩》。

這首詩是一首情詩,詩中生動地寫出了男主人公對於窈窕淑女的愛慕,毫不諱言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大膽而熱烈,單純而多姿。愛情是男女之間正常的情愫,情慾是人類生來最基本的欲求之一。《詩經》的文字美就美在用生動的筆觸,大膽而熱烈的書寫真摯的愛情,健康的情慾。而不是像有些所謂的文學作品那樣,用低俗的筆調去刺激讀者的感官,而使人產生不健康的生理衝動。



詩經中寫美人,生動而栩栩如生,形象而惟妙惟肖,妖嬈而不放蕩,美麗而不風流。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感覺。如詩經·衛風·頎人》所塑造的齊國美人莊姜: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又如《詩經·邶風·靜女》中所塑造的那位在城牆根兒下等待自己心儀男子到來的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些關於美人愛情的描寫,生動而形象,熱烈而純潔。我想,這正是四千年來《詩經》中情詩被傳送的主要原因。當然,一步《詩經》洋洋灑灑300餘篇,其中所包含的內容,當然不止情詩一種,其中的宴飲詩,戰爭徭役詩也是有很高的審美水平的,其中人所共知的一首戰爭役詩《詩經·小雅·采薇》中有這樣幾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只此簡簡單單的4句,歷經千年審美,衝擊力絲毫未減。這首詩也正好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最高審美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