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個人能力很強,但就因為學歷不是全日制文憑而被拒之門外,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指尖快評


這個問題反應了公司的用人標準問題,這個現象有一定合理性,側重學歷背後的邏輯與現實原因。

一、任職資格

公司選拔一個人,肯定要考慮這個崗位做什麼,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勝任,也就是任職資格。可能要從能力、經驗等方面進行評估。



經評估合格了才能勝任上崗。

二、學歷代表什麼

學歷是一個證書,背後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是幹好一項工作潛在的素養,因此一般來說學歷越高,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也越高,培養的價值越大,績效產出也越高,尤其是知識性行業。因此學歷與能力與培養價值有正相關性。很多企業設計這樣的條件,背後的邏輯正是基於此。

只是說正相關性,但對應到每個個體,也並不是絕對都會如此,因此有些公司在面試時候遇到合適的人選會放鬆學歷要求。

但是學歷低的人獲得工作機會比學歷高的相對就少,因此經歷挫折更多,也更渴望這份工作,因此有些學歷可能不是全日制本科的人,但是可能更合適。

三、社會供給

2000年左右,一年畢業大學生不到100萬,現在一年畢業生接近900萬;高校擴招必然帶來高學歷人才供給增多。既然社會供給增多,企業肯定會擇優錄取。

四、招聘選拔

1、工作量。綜合以上因素,尤其是社會供給的增多,招聘者選擇的工作量加大,設置這樣的條件,提高了應聘的門檻,可以減少很多潛在應聘者。


2、選拔標準量化。如果2個人選各方面評價都差不多,且能力很多東西不可量化,學歷是很好量化的,設置這樣的條件就可以選擇判斷了。

因此,這個問題是以上因素造成的,雖然有一定合理性,是越來越多企業的用人趨勢;但在實際招聘中針對條件非常優秀的候選人,儘管學歷不符合,還是要給予一定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