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看過的國產劇,哪一部你認為最好,最喜歡?

一個喝粥都吃蒜的毛孩


《大明王朝1566》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在這部劇裡真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不誇張的說,不懂得說話辦事的人,在這部劇裡真活不過一集。察言觀色,揣摩心意,是劇中每個人物的必修課。因為擁有最高權力的嘉靖皇帝最喜歡打啞謎,什麼事都不明著說,偏讓你猜。以至於滿朝官員都練就了一手聽絃音知雅意的本領。

這也是嘉靖皇帝狡猾的地方:什麼事都不明確表態,讓下面人看著去辦。做對了,他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都是下面的。

就像這次,管天象的周雲逸說了誹謗朝廷的話。嘉靖帝震怒的摔碎了手裡的東西,但依然沒有明確表示周雲逸到底是殺還是不殺。負責掌刑的東廠提督馮保就得揣摩清楚皇上的意思。要不然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殺了,那死的人,就該是自己了。

周雲逸冒死直言:一直不下雪的原因就是因為朝廷開支無度,官員貪汙橫行,這是上天示警呢。指責朝廷就是指責皇上,如果不能殺一儆百,那以後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人效仿。所以馮保猜出,皇上的意思是讓他打死周雲逸。可是打死周雲逸就得得罪周雲逸代表的清流派,甚至包括皇上的兒子裕王;但是不打死周雲逸就得違背皇上的意思。

所以馮保想勸說周雲逸對不下雪這件事改個說法,那樣周雲逸不用死,自己也就不用犯難了。想不到周雲逸寧死也不改口。馮保權衡利弊,只好選擇得罪清流一派了。

接下來,嘉靖帝把自己關在精舍裡,要齋戒十五日,向上天祈雪。終於在最後一日大雪紛紛揚揚下了起來。馮保壓下所有人 ,搶先跑去為皇上報祥瑞。這可是越權的行為。正常程序:他應該先把情況上報給自己的上司,也就是司裡監。這種能讓皇上高興的事,一般都是由領導親自傳達。

現在馮保沒有經過司裡監,就直接跑去報祥瑞了,那他的領導會怎麼想?這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了!難道馮保這麼做真是為了急著往上爬嗎?

我覺得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在擁有數萬太監的皇宮裡,馮保能做到那個位置,說明他也是很有能力的。他不會想不到這麼做會引起領導的猜忌。所以我覺得他這麼做的另一個原因是在“賭”。

之前打死周雲逸 得罪了裕王為首的一大幫人,這對自己非常不利。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扭轉局面。現在下雪了,說明周雲逸上天示警的說法錯了。那馮保打死周雲逸這件事就對了。這場雪又是皇上給祈下來的。馮保想趁此機會冒險給皇上報祥瑞,沒準皇上一高興,會多少賞他點什麼。至於賞多賞少倒是其次,只要皇上賞他,就說明皇上認可了他打死周雲逸那件事,別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那樣他才會安全。

結果呢,皇上連他的面都沒有見。這下好了,馮保除了之前的麻煩,現在又因為搶著報祥瑞惹惱了宮裡的太監,雪上加霜。

“富貴險中求”這句話用在馮保這種人身上再合適不過。十萬大內,等級分明,競爭激烈,如果不冒點風險,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上位。

我們生活的世界又何嘗不是競爭激烈。那些整天把老了 老了掛在嘴邊的人,只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沒有勇氣再去追逐。心有不甘,也只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芸芸眾生,哪個追逐的路上沒有危險?既然有風險,就會有人中招兒。

這把兒馮保就沒有壓對。皇上不但沒有賞他什麼,還把鍋甩到他身上,說我也就叫人打周雲逸二十梃杖,沒想到就打死了。並且還讓大太監呂芳好好管管掌刑的人。於是形勢對馮保來說,更糟了,幾乎是命懸一線。

呂芳會怎樣處理馮保呢?可能對於別人來說,處理馮保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殺掉。這樣各方面的怨氣都能平息。但是呂芳沒有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呂芳是馮保的乾爹,有一定的感情在裡面;另一方面,在宮裡殺死一個太監無關痛癢,但是培養一個趁手的人就不容易了。留下馮保,並且讓他為己所用,對呂芳來說更有利。

所以呂芳故意支開旁人,想暗中從輕發落馮保。他要下一步長遠的棋,用皇上的名義,把馮保安排到裕王府做皇孫的大伴。馮保一聽是這安排,心都涼了。裕王因為周雲逸的事,正恨著他呢,到了裕王府還有好日子過嗎?

這人,要麼不, 要用就得用好。既然這樣,那就得照顧他的感受。要不然,他心生怨恨,就適得其反了。

看做事非常老道的呂芳是怎麼處理這種情況的:

第一、先分析局勢。裕王早晚會入主大內,到時候你肯定是個死。況且搶著報祥瑞的事也讓宮裡很多人記恨,你就是留在宮裡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現在把你放在裕王府,你面對了裕王才有機會解釋,才能讓他們重新認識你。但是你留在宮裡就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有些事,怕沒用,越躲越誤會,只有敢於去面對,才是出路。

第二、寄予厚望,將來我這條老命還要靠你。這一方面是告訴馮寶,你在裕王府很安全,不會死;另一方面,也是肯定馮寶的能力,你有能力做到將來讓我依靠的程度;還有一方面,是增加馮寶的責任感,這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你還揹負著將來讓我依靠的使命。

第三、真情流露。呂芳一番話說完,眼中也閃出了淚花。人是感性動物,越是表現的真誠,越容易打動別人,也更容易讓人信任。如果真誠的語言是一把寶劍,那真情流露的神態就是華美的劍鞘。這樣才能相得益彰,稱得上一把完美的劍。

不知道馮寶能否真正體會呂芳的一番心思。但聽過呂芳的這番話後,相信他對自己的未來會增添幾分信心。

呂芳對馮寶用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下屬沒有做好工作,領導希望他可以做的更好。沒有經驗的領導會直接批評,別人能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人是很奇妙的,他會順著你的思路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的原因。想來想去總能為自己找到理由,結果就是對領導各種抱怨。而有經驗的領導,就可以用給下屬寄予期望的辦法。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肯定能做的更好。這樣說,下屬就會積極的去思考怎樣才能做的更好的辦法,甚至會為領導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覺得有點欣慰。

同樣一個目的,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法,達到的效果也天差地別。所以說,鼓勵比批評更容易讓一個人改變。如果你也想改變一個人,那不妨試試給他寄予期望這個辦法。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不但有驚心動魄的較量,還能傳達給我們很多現實生活中的道理,所以我們認為這部劇很值得一看。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