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康熙王朝》裡康熙最喜歡哪個兒子,為什麼沒有繼位?

鵬程奇談怪論


僅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看,康熙皇帝最喜歡的還是四阿哥胤禛。

電視劇《雍正王朝》出場的阿哥有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

大阿哥呢,劇中塑造的一看就不討喜,處處出醜,被康熙罵“蠢豬,居然也想當太子”。

太子呢,一直被寄予厚望,後賣官鬻爵,康熙內心無限悲涼:“這就是我大清未來的皇帝嗎?”

三阿哥呢,籠絡一批文人修書,很得支持,拿了內帑幫助他。但是,大清第一巴圖魯,喜歡歸喜歡,不可能把大位傳給一個學術男。

四阿哥呢,在康熙眼中一直是自己的“孤臣”,吃齋唸佛,閒雲野鶴,也不結黨,關鍵時刻,比如江南籌款,追比國庫欠款,推舉皇太子和推舉大將軍王的事,甚至清查刑部冤獄也想讓胤禛接差事,都很和康熙心意。

八阿哥呢,賢王,很會籠絡人心,要才有才,可康熙就是厭惡他,說老八“處處學朕,又學的不像朕”。

九阿哥呢,很圓滑,爭權奪利乾的多,實事兒躲的遠遠的,唯老八馬首是瞻,能得康熙歡心才怪。

十阿哥呢,劇中粗大條,“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十三阿哥,俠王,張五哥說“十三爺最好,但十三爺不適合當太子”,康熙深以為然,把十三爺圈禁十年也是為了保護他。

十四阿哥,真的以為當了大將軍王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了,到了西北就策反了凌國柱,和八爺黨鬧掰了,政治智慧差那麼一點點。







威爾士同志


1、康熙活了68歲,以古代的平均年齡來說算得上是比較長壽了,康熙一共35個兒子,11個兒子因為年幼夭折沒有列入排序。要說康熙喜歡哪個兒子我們不妨看看康熙的兒子們的一些情況!

2、皇長子胤禔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允禔從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十年後因爭儲位,謀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監禁,雍正12年卒,以貝子禮殯葬。

3、皇二子胤礽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因系孝誠仁皇后所生,為嫡長子。康熙十四年,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廢;四十八年,復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雍正二年卒,追封理親王。胤礽年少得志,享盡榮華,第二次的復立太子,並不是因為康熙對他又有了信心,而是當時的局勢混亂不堪,需要一個擋箭牌,復立太子是再好不過的主意。再度被廢之後,就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

4、皇三子胤祉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榮妃馬佳氏。允祉博學多才,成為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徵葛爾丹時,胤祉領鑲紅旗大營。21歲,被封為誠郡王;次年,降為貝勒;32歲,晉誠親王。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護父親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奪爵、囚禁。十年,去世。

5、皇四子胤禛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生母:德妃烏雅氏(孝恭仁皇后);養母: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為清代入關第3帝。在位13年。駕崩於雍正十三年(1735),葬於河北易縣泰陵.廟號為世宗憲皇帝,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史稱雍正皇帝。

6、皇五子胤祺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認為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康熙徵葛爾丹時,允祺奉命領正黃旗大營。19歲,被封為貝勒,30歲,晉恆親王。雍正十年死(1732年),諡號溫。

7、皇六子胤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8、皇七子胤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9、皇八子胤禩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允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允礽獲釋,允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

10、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26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即位後,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允禩等結黨營私為由,於雍正三年奪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同年,卒。

11、皇十子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生,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出。四十八年三月,封敦郡王。六十一年十月,與受末命。雍正二年四月,以奉差擅回,削爵、禁錮。十三年,高宗即位。十一月,釋之。乾隆二年二月,封輔國公。六年辛酉九月初九日子刻卒,年五十有九,以貝子禮葬。

12、皇十一子胤禌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1696),夭折,12歲。

13、皇十二子胤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御極60年,派允祹祭聖京三陵。次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即位,進封履郡王。乾隆即位,進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14、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15、皇十四子胤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與雍正、胤祚同母。但黨附胤禩,與雍正對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雍正元年,晉為郡王。三年,被降為貝子。四年,革爵禁錮。乾隆即位時,命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晉恂郡王。二十年,卒,諡號勤。

16、皇十五子胤礻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諡號恪。

17、皇十六子胤祿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因莊親王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諡號恪。

18、皇十七子胤禮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晉親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還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返京,辦理苗族事務。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9、皇十八子胤衸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20、皇十九子胤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21、皇二十子胤褘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嬪高氏。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晉貝勒。十二年命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乾隆即位後,復封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22、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嬪陳氏生。立志向上,頗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23、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謹嬪色赫圖氏。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死。

24、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靜嬪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晉貝勒,後降鎮國公。乾隆45年,復封貝子,兩年後,晉貝勒。49年加郡王銜。50年死。

25、皇二十四子胤礻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歲,封緘親王。乾隆38年死。

但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好多人物(康熙的兒子們)並沒出現,其實歷史和電視劇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那我們就但從電視劇說起,最喜歡的應該是十四皇子!


00吆


康熙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這一生,如果說他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老年立嗣優柔寡斷,造成九子奪嫡骨肉相殘,康熙有二十四子,老大的是胤褆,可惜庶出,心比天高命比紙簿,老二胤礽正宮所生最後成為了太子,本可子憑母貴繼任帝位,誰知由於自小缺少母愛太急功近利,不懂得忠君愛父,兩次被廢,性情大變,瘋瘋癲癲,註定與帝位失之交臂。

康熙心力憔悴有意重選太子,當時最熱門的人選就是老八,人稱八賢王,八面玲瓏,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會選他為太子。

新覺羅·胤禩(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

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

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玄燁駕崩,四子胤禛嗣位,雍正稱帝后,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省略號001


康熙最喜歡的兒子是誰呢?或許很多人都以為康熙最喜歡的皇子應該就是胤禩(八阿哥),康熙出征的時候,還曾帶上他一起,並且也誇獎他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但胤禩爭奪太子之心太過於顯著,讓康熙對他逐漸失望,不再待見他。其實康熙最喜歡的皇子並不是胤禩,而是從年幼時就已經被立為太子的胤礽(二阿哥)。胤礽為何能夠得到康熙的喜愛呢?其實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康熙的原配皇后赫舍裡,赫舍裡是康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不過她的命運卻並不是特別的順利,雖然嫁給了康熙成為了他的皇后,而且兩人也恩恩愛愛,夫妻感情一直都非常好,但是在兒女的福分上實在太薄。

康熙不僅將胤礽立為太子,對他也是極為關照的,比其他的兒女都要更為關心一些。據史料記載,太子胤礽四歲患上天花,康熙對此十分憂心,雖然國事繁忙,卻也仍然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無時無刻陪伴在太子身邊照料,在康熙的照料之下,胤礽才大難不死。而胤礽也深知父皇對自己的期望,同時也十分的努力,成長得非常優秀,可說是文武雙全,這也讓康熙深感欣慰。

胤礽年紀稍微大一些時,康熙開始讓他處理一些政務,後來逐漸發展到眾多的奏摺都直接交給太子來處理,按理來說事情繼續發展下去,胤礽應該會毫無懸念的繼承皇位,但偏偏胤礽出色的能力也讓康熙覺得自己的皇位受到了威脅,認為他越權辦事,再加上有人進諫讒言,康熙對這些汙衊胤礽的話語深信不疑,便決定廢太子,後來為了阻止皇子之間爭奪皇位,康熙又將胤礽復立為太子,然而後來胤礽又因策劃提前登基被康熙失望而再一次被廢,最終皇位也就落在了胤禛之手。







最正直的正直人


就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來看,九子奪嫡是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餓、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這九個阿哥里面,康熙開始最喜歡當然是二阿哥胤礽,一是因為胤礽的母親是康熙最喜歡的人,而且,胤礽的母親也是因為難產而死,愛屋及烏,康熙把對胤礽母親的愛,轉嫁到胤礽的身上,愛而有加,對胤礽重點培養。

至於胤礽沒有繼位,原因主要是幾十年的太子,胤礽確有不是之處,但也有其他人員的搗亂,擾亂康熙的決策,想渾水摸魚,漁翁得利。

廢掉二阿哥胤礽之後,康熙喜歡的皇子應該是十三阿哥,雖然圈禁十三阿哥,看似懲罰,其實是保護。因為,十三阿哥是俠王。康熙知道,這九個阿哥中間,老十三是性子最直的,也是最沒有心機,當然,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不保護起來,難免性命不保。當然,也因為老十三是俠王,老十三做不了皇帝。康熙王超裡面已經給出答案,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

接下來,康熙喜歡的應該是老十四胤禵。不但年輕,而且打仗是把好手。但是,老十四不能繼承皇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跟老八太近,二是格局太小,三是能武不能文。所以,作為政治家的康熙來講,老十四也不能繼承皇位。

其他幾個就不用說了,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要麼出生太低,康熙看不起,要麼真不是皇帝的料,比如老九。

所以,康熙選擇老二也好,選擇老四也罷,都是最佳選擇,沒有比二人更合適的了。


老馬閒評


康熙是一個漢化很深的滿洲皇帝,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有很獨到的見地。可以說在每個皇子的成長過程中,康熙都傾注了一番心血。史料裡面幾乎記載了每個皇子都曾得到過康熙的恩寵。要說到康熙最喜愛那個兒子,在不同時期其實側重點是不同的。

(胤礽的命的確比較苦)

但是要說誰被恩寵的時間最長,注入的心血最多,那就是太子胤礽,雖然後來他被廢且被圈禁。

胤礽是康熙序齒的嫡長子。胤礽出生的時候,正逢“三藩之亂”,情況非常不明朗,對於朝廷是否能夠剿滅三藩叛亂,到緊張處,連康熙本人其實都是沒有把握的。

從康熙娶了赫舍裡開始,親政、除權臣鰲拜、再到削藩。赫舍裡從11歲嫁給康熙,這一路“風裡雨裡”陪伴而來,康熙對赫舍裡的感情非常深。康熙和赫舍裡的第一個兒子(真正的嫡長子)承祜4歲時生病,而康熙當時在因孝莊太皇太后也得了重病,陪伴孝莊去了赤誠湯泉(位於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療養,而沒在身旁,結果承祜在康熙到赤誠湯泉的第二天就病死了。康熙因此非常自責,道“稚子事,朕無濟於事...”,私下面對安排承祜葬禮的官員,竟然哭得不能自已。

而胤礽出生的時候,更讓康熙悲痛的是,赫舍裡竟然難產死了。一下子痛失兩個最心愛的人,對康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上天還是給康熙留下了一個救贖,那就是胤礽。

在胤礽出生的第二年,情況比他剛出生的時候,更為糟糕。三藩之亂進入白熱化階段,二月陝甘總督王輔臣復叛,三月察哈爾王叛亂。《康熙王朝》裡有個橋段說,當吳三桂打到長江的時候,康熙備受打擊,開始懷疑人生,甚至想退位避世,後來被孝莊一頓痛罵,然後又重新打起精神面對磨難,而當時所有的事情皆交與周培公處理。這段雖然虛構得有些誇張,但是對於康熙而言,其實形勢上的打擊也不為過。康熙最終決定,立胤礽為儲君,以固國本。

康熙14年6月,在赫舍裡去世一週年奠儀上,康熙決定冊立胤礽為皇太子;正式冊封選的吉日是同年12月13日。而這個日子正是承祜的生日。

所以“胤礽”雖幼,身上可是承載著康熙對“承祜、赫舍裡、胤礽”三個人的愛。

但胤礽同時卻又十分可憐,出生的時候,就沒有了母親,而且出生在風雨飄搖、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代。自從胤礽被冊立太子之後,康熙似乎也開始轉運了,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而康熙非常恩寵胤礽,親自撫育、教養;父慈子孝,關係甚篤。胤礽也十分爭氣,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並很快成長為康熙得力的助手。我們有理由相信康熙曾經對胤礽的愛,那就是


那時候很縱容


康熙王朝中最喜就是太子

康熙是一個漢化很深的滿洲皇帝,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有很獨到的見地。可以說在每個皇子的成長過程中,康熙都傾注了一番心血。史料裡面幾乎記載了每個皇子都曾得到過康熙的恩寵。要說到康熙最喜愛那個兒子,在不同時期其實側重點是不同的。 (胤礽的命的確比較苦) 但是要說誰被恩寵的時間最長,注入的心血最多,那就是太子胤礽,雖然後來他被廢且被圈禁。 胤礽是康熙序齒的嫡長子。胤礽出生的時候,正逢“三藩之亂”,情況非常不明朗,對於朝廷是否能夠剿滅三藩叛亂,到緊張處,連康熙本人其實都是沒有把握的。 從康熙娶了赫舍裡開始,親政、除權臣鰲拜、再到削藩。赫舍裡從11歲嫁給康熙,這一路“風裡雨裡”陪伴而來,康熙對赫舍裡的感情非常深。康熙和赫舍裡的第一個兒子(真正的嫡長子)承祜4歲時生病,而康熙當時在因孝莊太皇太后也得了重病,陪伴孝莊去了赤誠湯泉(位於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療養,而沒在身旁,結果承祜在康熙到赤誠湯泉的第二天就病死了。康熙因此非常自責,道“稚子事,朕無濟於事...”,私下面對安排承祜葬禮的官員,竟然哭得不能自已。 而胤礽出生的時候,更讓康熙悲痛的是,赫舍裡竟然難產死了。一下子痛失兩個最心愛的人,對康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上天還是給康熙留下了一個救贖,那就是胤礽。 在胤礽出生的第二年,情況比他剛出生的時候,更為糟糕。三藩之亂進入白熱化階段,二月陝甘總督王輔臣復叛,三月察哈爾王叛亂。《康熙王朝》裡有個橋段說,當吳三桂打到長江的時候,康熙備受打擊,開始懷疑人生,甚至想退位避世,後來被孝莊一頓痛罵,然後又重新打起精神面對磨難,而當時所有的事情皆交與周培公處理。這段雖然虛構得有些誇張,但是對於康熙而言,其實形勢上的打擊也不為過。康熙最終決定,立胤礽為儲君,以固國本。 康熙14年6月,在赫舍裡去世一週年奠儀上,康熙決定冊立胤礽為皇太子;正式冊封選的吉日是同年12月13日。而這個日子正是承祜的生日。 所以“胤礽”雖幼,身上可是承載著康熙對“承祜、赫舍裡、胤礽”三個人的愛。 但胤礽同時卻又十分可憐,出生的時候,就沒有了母親,而且出生在風雨飄搖、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代。自從胤礽被冊立太子之後,康熙似乎也開始轉運了,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而康熙非常恩寵胤礽,親自撫育、教養;父慈子孝,關係甚篤。胤礽也十分爭氣,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並很快成長為康熙得力的助手。我們有理由相信康熙曾經對胤礽的愛,那就是真實的父子之間血濃於水的愛! 如果一切都在康熙41年戛然而止,這對父子將是儒家傳統道德中父子關係的典範。 然而49歲的康熙已經擁有的已經不是那個風雨飄搖的小家,而是一個亙古未有的偌大帝國和一個極其龐大的後宮,他的愛需要被分成無數份;而28歲的胤礽回望身邊,已經有20多個隨時可以跟自己爭寵的兄弟,深深的“中年”危機,如狂風暴雨襲來!這艘“父慈子孝”的小船說翻就翻! 這種怨恨在不斷積累,到了康熙47年,胤礽在皇長子胤禔的不斷努力下,第一次被廢。然而當康熙從惱怒中醒悟過來之後,又想起了當年的“初心”,復立了胤礽。可是此刻的胤礽早已經不是當初雄心壯志,忠君愛父的胤礽了,他早已經“性情大變”,逼康熙早點退位!後又被費之


火機哥


康熙這個老小子,8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個小孩,其中兒子35個,活下來的24個(序齒的),女兒二十來個,活下來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兒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寵愛,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計都知道,康熙的兒子們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時候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令老頭兒大為頭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問題,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敗筆。

康熙的大兒子叫胤褆,為惠妃納蘭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過這個大阿哥,可沒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麼機靈。雖然早年比較得寵,在康熙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本人卻可以說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命他守衛,他上竄下跳,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兒子,廢太子胤礽(r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孫女赫舍裡所生。赫里舍產子的時候,恰逢吳三桂叛亂,皇后因為受了驚嚇,難產而死。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兩歲的時候,一改滿人不立太子的習俗,效法漢人前朝。立嫡長子為太子。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然而雖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權的,而滿人的習俗卻是皇子預政。這樣一來,時間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權利,皇帝害怕被奪權,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個黨派,互相傾軋。再有其他的阿哥們也長大了,他們自然不甘心這個能力不見得比自己強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當皇帝。

這個時候的皇太子,因為康熙從小的寵溺,養成了暴戾的性格,飛揚跋扈,奢侈驕橫。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頗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們虎視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點小錯。最終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廢。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藉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在一年之後,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但是經過調養,已然恢復。因此復立為太子。只可惜這個太子實在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重新上臺以後,他非但不謹小慎微,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集結黨羽,打擊報復。讓康熙老頭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生母德妃烏雅氏。整個奪嫡運動的勝利者。觀其在康熙朝的作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為,兩面派的作派,說白了就是哪邊都不得罪,極盡察言觀色之能,以誠孝示君父,將自己打扮成為富貴閒人的模樣,吃齋唸佛,標榜自己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暗地裡結交人才,培養門人,最終奪得大位。在位十三年,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兒子胤祺(q),(是不是第五個兒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還珠裡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個康熙微服私訪裡的宜妃,傳說中這宜妃性子直爽,的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一個妃子,但絕對不是專寵,康熙這個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帶兵,掌管某一個旗的兵力吧,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中,康熙年間也是被封為親王。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過有人說他因為打仗的緣故,破了相(本來應該是極帥的,說他老孃生的兒子都是男生女相,極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當皇帝了,比如偶家孫策就是這樣氣死的。所以沒有參與奪嫡就可以說得通了。雍正繼位後,還是不能容他,所以結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間的。

第六個兒子胤祚(zu),也是德妃所生,早殤。德妃雖然出身不高,宮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還有十四子胤禎(示題),還有兩個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寵過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u),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也是一個沒有參加儲位競爭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五十一年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級人物來嘍~胤禩(s),康熙的第八個兒子,是個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賤,是康熙老兒從辛者庫裡發掘出來的美人。清朝的時候講究子以母貴,八八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後來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爭氣,得以晉升妃位。胤禩天資聰穎,才華優裕,待人寬和,廣結人緣。朝堂上下交口稱讚,稱之為“八賢王”,就連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薦他。康熙一廢太子後,命諸臣推舉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說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黨的首領人物,所謂阿哥黨,是針對太子黨所言。可以說,胤禩與他的集團,當年應該做過不少將太子推下位子的謀劃。阿哥黨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禎。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集團。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團太過於出風頭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康熙老頭連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皇太子的權利過甚都會心有不滿,何況這個母親出身微賤的兒子。又因為相面人張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貴不可言,被不懷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訴了康熙。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張明德,並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說,一廢太子的時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終究因為康熙對舊太子念念不忘,又因為張明德事件獲罪,受到了打擊。坦白的講,在這種封建社會,胤禩試圖以民主的方式成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沒有指望的事情。

二廢太子之後,群臣還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對這個兒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說他是少不更事,這次乾脆就說他是居心險惡了。約莫康熙五十三年時候,康熙的壽日,胤禩因為母親忌日的原因不能親自拜壽,派人送去兩隻將死之鷹。康熙大怒,立刻罵胤禩不忠不孝,連帶罵他為辛者庫賤婦所生,並且聲稱父子之恩斷絕。並停爵停俸。在我看來,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事出蹊蹺,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調查,而是借題發揮,說明他已經毫不顧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聲對他來講的確是個不小的威脅,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宮,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黨羽對儲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傷寒,幾近斃命。康熙當時在承德,只是批覆:勉力醫治。後因康熙要御駕回暢春園,路上會經過胤禩居住的園子,此時的胤禩已經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讓其他兒子將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過的時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個講求迷信的帝王,他儘量遠離這些可能帶來晦氣的事情。至於兒子的死活,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當皇九子胤禟堅決反對,說將死的人了,不應該挪動。康熙居然說,這可不是我逼你們要挪走他的,你們回頭不要怪到我頭上。

然而胤禩還是活了過來,像小強一樣頑強地活了下來。只是從此以後,他不再有希望繼承康熙的大業了。後來康熙老頭可能也覺得自己做得過了頭,下詔恢復了胤禩的爵位俸祿。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貝勒而已。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朝臣都還是支持胤禩的,大學士李光地(看過康熙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還曾經說過:“目下諸王,八王最賢”。

雍正繼位之初,採取拉攏的兩面派手法,封胤禩為廉親王。胤禩倒也沒有興風作浪,然而卻因為種種欲加之罪,最終被胤禛治罪。剝奪爵位不說,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魚”的意思。雍正四年死於囚禁中。

小小點評幾句,我個人是很同情這個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計胤禩從小受了不少歧視,所以才養成了要強但處事圓滑的性格。他奪嫡的失敗,一是康熙的無情,二是方法的失誤,猜測這跟他對康熙性格的不夠了解有關,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但是我覺得胤禩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數的表現還是逆來順受的,說白了,就是江山社稷為重,並沒有如何勾結群臣,禍害朝綱。即便有些無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為他的確是個賢王。

最後引用金庸的詩總結一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強極則辱,情深不壽。

皇九子胤禟(táng),宜妃所生。關於他的容貌,有兩種說法,一是極其俊美,另外的說法是很胖,像個豬一樣。我當然願意接受第一種說法,這個皇子並不如何得寵,估計才能也有限,但是卻是當朝第一大富翁。估計聰明都用在掙錢上了吧(暫且不說途徑是否正當),他是胤禩的忠實支持者。忠實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時他隨身攜帶毒藥,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藥而死。我覺得不管他是怎樣的人,就憑著他這樣對胤禩這個哥哥,就值得我對他有好感了這個九爺在雍正朝的時候被髮配到西北,其實就是讓年羹堯看管起來,不讓他跟八爺黨人通有無。但是這個老九就是下定決心鬥爭到底,他居然想出來用西洋文字拼滿文的方法制作密碼,與他兒子聯繫,互通訊息,算得上是開創我們國家密碼學的一個先河了。雍正非常討厭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經說過:成則王侯敗則賊,只不過我們亦是兄弟亦為賊罷了。

胤禟的命運很是悲慘,被雍正改名為“塞思黑”,其意一說為“豬”,另一說“討厭的人”,反正不是好詞。最後雍正四年死於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兩個月吧。傳說是被毒死。

第十個兒子胤礻我(),生母是個皇貴妃,不過死的比較早。這個十阿哥傳說中比較大條,南書房中的倒數。康熙的兒子個個精靈古怪,所以這個笨笨的小孩還是挺討他老頭子喜歡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個,可能因為自己沒什麼指望吧。在康熙年間就被封為郡王,那時候,老八老九都不過是貝勒貝子,這跟他媽媽的身份估計是有關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時候被打發去守陵之類的,後來就跑到張家口那一帶蝸居了。但是心思大條的人總是不一樣,比較有福氣(汗,我不是誇我自己),居然活過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十一子早殤,連名字偶都不知道。

康熙的第十二個兒子,胤裪(táo)。這個寶寶是蘇麻拉姑養大的,所以與其他的小子們都不大一樣。他也是沒有參與奪嫡,但是康熙末年還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剛上臺後給他封了個郡王,隨後又予以打壓,估計也是削爵之類的,後來乾隆上臺,加封了親王吧,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達,肯定跟蘇麻的教育有關,活到了七十八歲。

十三子胤祥。又是一個要好好說說的人物。事實上,雖然胤祥在兵法謀略上不差,但總的說來還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應該是一個康熙比較寵的一個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歲那年就死了,後來胤祥教給德妃撫養,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時候,很受康熙的寵愛。康熙每次出巡,必將其帶在身邊。而且據說這位阿哥“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典型的文武全才,他甚至曾經單獨獵得過一頭老虎。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這於古代帝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當時許多人認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胤祥遭受了牽連,從此十餘年,默默無聞,彷彿消失了一般。而且這段時間的史料,居然毫無記載。估計是雍正朝的時候為尊者諱,都刪去了吧。但是我們大致可以推測,胤祥在這些年間得了一種叫做“鶴膝風”的病,大概是現在的“骨結核”。這在當時,算得上一種絕症,容易復發,不能勞累。

胤祥的早逝,與這個病是有關的。二月河的小說中,胤祥被圈禁了十年,應該是虛構的,胤祥的確被圈禁過,但是他這十年間還是有出來活動過,上過摺子,其他阿哥也有去探望過他,所以他的行動應該是自由的。至於他為何獲罪,有很多猜測,一種說法是他估計當時也有興風作浪,在廢太子問題上遭罪;還有一種說法他為了保全胤禛而獲罪。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這樣更能夠解釋為什麼胤禛上臺後,對胤祥好的不得了。康熙曾經罵過胤祥不忠不孝,這個老頭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每次罵兒子都是往死裡罵,難道不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嘛?胤祥自幼受寵,估計也是個心高氣傲的主,受不了這個打擊而生病也是很有可能。而且胤祥也是康熙年間唯一一位沒有受封的成年阿哥,這與他年少的時候受寵成為鮮明對比。所以我更加好奇胤祥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獲罪,惹得他老爹竟如此不待見他。

雍正繼位以後,立刻加封胤祥為怡親王,恩寵有加。其實何止是恩寵有加,簡直就是寵的不得了,誰得罪了他的寶貝弟弟,就是得罪他。他寶貝弟弟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他寶貝弟弟喜歡的人他一定會優待,護的一塌糊塗。不過這個弟弟的確不讓他失望,把他的事情都辦的妥妥貼貼的,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絲毫沒有恃寵而驕的做派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胤祥死於雍正八年,固然因為其病,但是與他的辛勞也是非常相關的。死後胤禛賜溢號賢字,並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於怡賢親王前。乾隆年間,加封為世襲罔替鐵帽子王。

康熙晚年寵幸他的第十四個兒子胤禵(t),這個小孩是八爺黨中的人物。

隨著胤禩為康熙所不喜,八爺黨便將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禎為大將軍王,掛帥出征,去西藏平叛,得勝。胤禎與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們的感情卻並不好,可能與他們生母德妃偏疼小兒子有關。十四曾經在胤禩獲罪的時候仗義直言,惹得康熙皇帝拿劍要砍他,但也因此後來被康熙寵幸。

野史以及民間流傳很多胤禛篡位的說法,其中有說改詔書中“傳位十四子”為“傳位於四子”,純屬無稽之談,原因不再贅述。但是因為康熙晚年對他的寵愛,估計也動過給他傳位的念頭吧。不過這個十四子說實話不算特別好,他在軍中的時候就設法斂財,倘若真的做了皇帝,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還是比較傾向馮爾康的說法,皇帝並未屬意十四子,否則西藏平定以後,軍功已立,自然會將其留在京城,而不是繼續打發去西北。當然,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那就不敢說了,但是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胤禎在雍正年間被打發去守皇陵,雖然鬱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監禁,因為皇陵附近的風景還是很美的,卻也還算過得舒服日子。這個老兄也是活得比較長命,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簡要的八卦一下,終其雍正朝十三年,他一個小孩都沒生,前之後都生了好幾個。

康熙十五子以後,都未曾參與儲位鬥爭。約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還算不錯,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禮,在胤祥死後,是雍正最寵的弟弟。


肆無忌憚的笑521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立赫舍裡的唯一的兒子胤礽做太子,很多人要問,為何不立大阿哥做太子呢?很多人想到了一個詞:嫡長子繼承製!沒錯,赫舍裡是康熙的皇后,胤礽是她唯一的兒子,這點毫無爭論,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

其實,康熙與赫舍裡並不像其他電視劇中的一樣,比如皇帝與皇后不和等等,康熙很喜歡赫舍裡皇后,二人情投意合,所以對皇后生的兒子自然寵愛有加,在加上赫舍裡生兒子胤礽時難產而死,胤礽就成了康熙對皇后追思的最好寄託吧。

另外一點,惠妃雖然是為康熙第一個生下男嬰的妃子,可她畢竟出身低微,作為一個庶妃,其兒子雖然是長子,但是卻不是嫡長子,也就是說從傳統來看,這是沒有機會成為儲君的,面對既成事實,長子胤禔也只能認命了。

除了嫡庶之別,赫舍裡的孃家也很重要,她是索額圖的女兒,索尼的親孫女,索尼在朝廷中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後來兒子索額圖也在朝廷中掌握了很大權力,所以康熙考慮到赫舍家族的權勢和實力,即便沒有嫡長子制度,也會著重考慮胤礽吧。




神奇男俠2020


要說誰被恩寵的時間最長,注入的心血最多,那就是太子胤礽,雖然後來他被廢且被圈禁。

胤礽是康熙序齒的嫡長子。胤礽出生的時候,正逢“三藩之亂”,情況非常不明朗,對於朝廷是否能夠剿滅三藩叛亂,到緊張處,連康熙本人其實都是沒有把握的。

從康熙娶了赫舍裡開始,親政、除權臣鰲拜、再到削藩。赫舍裡從11歲嫁給康熙,這一路“風裡雨裡”陪伴而來,康熙對赫舍裡的感情非常深。康熙和赫舍裡的第一個兒子(真正的嫡長子)承祜4歲時生病,而康熙當時在因孝莊太皇太后也得了重病,陪伴孝莊去了赤誠湯泉(位於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療養,而沒在身旁,結果承祜在康熙到赤誠湯泉的第二天就病死了。康熙因此非常自責,道“稚子事,朕無濟於事...”,私下面對安排承祜葬禮的官員,竟然哭得不能自已。

而胤礽出生的時候,更讓康熙悲痛的是,赫舍裡竟然難產死了。一下子痛失兩個最心愛的人,對康熙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上天還是給康熙留下了一個救贖,那就是胤礽。

在胤礽出生的第二年,情況比他剛出生的時候,更為糟糕。三藩之亂進入白熱化階段,二月陝甘總督王輔臣復叛,三月察哈爾王叛亂。《康熙王朝》裡有個橋段說,當吳三桂打到長江的時候,康熙備受打擊,開始懷疑人生,甚至想退位避世,後來被孝莊一頓痛罵,然後又重新打起精神面對磨難,而當時所有的事情皆交與周培公處理。這段雖然虛構得有些誇張,但是對於康熙而言,其實形勢上的打擊也不為過。康熙最終決定,立胤礽為儲君,以固國本。

康熙14年6月,在赫舍裡去世一週年奠儀上,康熙決定冊立胤礽為皇太子;正式冊封選的吉日是同年12月13日。而這個日子正是承祜的生日。

所以“胤礽”雖幼,身上可是承載著康熙對“承祜、赫舍裡、胤礽”三個人的愛。

但胤礽同時卻又十分可憐,出生的時候,就沒有了母親,而且出生在風雨飄搖、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代。自從胤礽被冊立太子之後,康熙似乎也開始轉運了,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而康熙非常恩寵胤礽,親自撫育、教養;父慈子孝,關係甚篤。胤礽也十分爭氣,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並很快成長為康熙得力的助手。我們有理由相信康熙曾經對胤礽的愛,那就是真實的父子之間血濃於水的愛!

如果一切都在康熙41年戛然而止,這對父子將是儒家傳統道德中父子關係的典範。

然而49歲的康熙已經擁有的已經不是那個風雨飄搖的小家,而是一個亙古未有的偌大帝國和一個極其龐大的後宮,他的愛需要被分成無數份;而28歲的胤礽回望身邊,已經有20多個隨時可以跟自己爭寵的兄弟,深深的“中年”危機,如狂風暴雨襲來!這艘“父慈子孝”的小船說翻就翻!

這種怨恨在不斷積累,到了康熙47年,胤礽在皇長子胤禔的不斷努力下,第一次被廢。然而當康熙從惱怒中醒悟過來之後,又想起了當年的“初心”,復立了胤礽。可是此刻的胤礽早已經不是當初雄心壯志,忠君愛父的胤礽了,他早已經“性情大變”,最終被告策劃逼康熙儘早讓位,而被再次廢黜、圈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