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強269
我們知道富寧安,大都源於《雍正王朝》裡,西北大營那個囂張跋扈,不聽年羹堯率帥令,最後被年羹堯設計剷除的富寧安。
在《雍正王朝》裡,富寧安將軍可謂是十四阿哥胤禵的嫡系人馬,手下8萬將士代表了當時西北的精銳。但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卻囿於權力鬥爭,不顧朝廷安危、得失。最終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所部8萬精銳全部葬送。代價不可謂不大,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雍正王朝》裡講富寧安是一個老沙場,是在西北戰場功勳卓著的戰將,這是符合史實的。富寧安曾經被康熙派去西北視察軍情,結果直接授予”靖逆將軍”,曾經領兵襲擊準噶爾汗國邊境,進兵烏蘭烏蘇;進擊吐魯番,招降當地首領,為清廷爭取北疆有一定的功勞。
但實際上像富寧安這樣的角色,當時在西北有很多,其中爵位比他高的更是很多,比如和富寧安共過事的傅爾丹。所以在《康熙王朝》這種康熙三徵噶爾丹,只能拍到大阿哥胤禔,連其他幾個各帶一個八旗大營的皇子都拍不到劇情中,富寧安實在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色,所以提都沒提到也屬正常。
但是,當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統領西北的時候,富寧安被封為武英殿大學士,負責掌管糧草。所以沒有和年羹堯分庭抗禮,兵鋒相見的機會。歷史並沒有記載富寧安對年羹堯的態度。而且富寧安也幾乎不太可能是胤禵的嫡系人馬。
之所以在《雍正王朝》裡把富寧安塑造成那樣的一個角色,主要是劇情需要。所以電視劇裡的富寧安與歷史上的富寧安是兩碼事。
歷史上的富寧安出身仕宦,父親是清初的大學士阿蘭泰,家教甚嚴,因而有“孝”和“廉”的美譽,深受康熙看中,是康熙著力培養的“儲備幹部”之一。因為富寧安做人做事比較老實本分。因此康熙經常誇他,說現在清官少,富寧安是個難得的清官。不但康熙誇獎過富寧安,就連雍正也不吝嗇對富寧安的美譽。畢竟父子兩代同居大學士,同進賢良祠的在歷史上也不是很多。
和《雍正王朝》的富寧安結局不同,年羹堯最終被賜自殺的時候,富寧安回朝,賜御用冠服、雙眼花翎、黃轡鞍馬,授世襲侯爵。尋進一等侯,加太子太傅,署西安將軍。即便是兩年後,被奪爵,但也任留任大學士,死後上諡號文恭,祀賢良祠。
炒米視角
富寧安是清代大學士阿蘭泰的兒子。他自身修養利好,極為孝順自己的父母,這種德行還被康熙皇帝極力稱讚!
在康熙年間,富寧安經常被康熙皇帝派出去巡查軍隊,並且還被允許隨意調遣兵將,由此可見,富寧安深的皇帝喜歡也才會被委以重用!
由於富寧安軍功顯赫,還被康熙皇帝稱為靖逆大將軍。
康熙皇帝曾評價他:富寧安自武員擢用,人皆稱其操守,是以授為吏部尚書。今部院中欲求清官甚難,當於初為筆帖式時,即念日後擢用,可為國家大臣,自立品行也。
悅小妹子
由於雍正王朝當中的富寧安與歷史上的富寧安完全大相徑庭,此問題僅僅就連續劇而討論。
如果問富寧安是什麼背景,按照現代職場的話來說,就是代理大元帥(年羹堯沒來之前)。在西北的戰事上,清朝在西北的作戰部隊也經歷了一個錯綜複雜的過程。
康熙57年,西北大戰正式打響,康熙派遣滿洲大將傳爾丹領兵出征,結果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同年在收到西北敗報的情況下,康熙啟用皇十四子擔任西北大將軍王,領兵再次出征西北,從後來年羹堯就任西北大元帥,老十四卻仍然可以利用書信遙控富寧安來看,兩個人的交情非淺,富寧安很可能是同一時間跟隨皇十四子出征的大將,或者是皇十四子趕到西北前,清軍在西北留守的將領,總而言之經歷了西北的共同作戰,加上老十四滿洲人和皇子的特殊地位,他在富寧安的心目中有著絕對的威望,也不容忍非滿洲將領在西北大營中橫行霸道。
也正因為如此在年羹堯到來的第一時間,富寧安就與年羹堯發生了衝突。
可以說老十四的皇子身份,讓富寧安敬畏,老十四原西北大將軍王的身份,更讓軍人出身的富寧安表示服從,老十四快速選擇與敵軍主力決戰的方針,更讓清軍在西北取得了大捷,讓富寧安等滿洲將領立下功勳,所以對於富寧安來說,老十四和他所在的八爺黨是一個可以給他帶來利益的財神爺,富寧安有必要與老十四和八爺黨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隨著雍正繼承皇位將老十四調回北京,在西北大營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長期駐紮在西北的富寧安反倒成為了西北大營傭兵最多的將軍,他的八萬官兵成為了西北駐軍響噹噹的主力,自然也讓富寧安成為了沒有被正式任命的“代理大元帥”。對於這樣的權限,富寧安自然也是喜上眉梢,但這也意味著年羹堯的到來,會讓他橫挑鼻子豎挑眼。
因為早先自己不過是一個草頭代理,根本沒有正式任命,而現如今的年羹堯卻是根正紅苗的西北大元帥,從職權的角度來說富寧安必須向年羹堯低頭,畢竟這是她名正言順的上司,而隨著西北戰事的再次拉開,朝廷從全國範圍內開始調兵遣將趕往西北,同時更是為了清除八爺黨勢力在西北的比重,在多方調遣之下,西北的清軍頓時達到了23萬之眾,原本是西北軍主力的富寧安,在這樣的比重下反倒成為了很少的一部分,8萬對15萬,部將對西北大元帥,原本是代理領導人的富寧安在短期之內就喪失了在西北的一切戰略領導權限,更別說壓制他的還是一個向來看不起的漢族人,富寧安不找機會向年羹堯發飆,那才叫怪事!
所以當年羹堯計劃對羅卜藏丹增展開包圍的時候,富寧安卻故意提出相反的意見要與敵軍主力進行決戰,當年羹堯命令富寧安轉移軍隊到達他指定地點的時候,富寧安卻抗拒命令按兵不動,富寧安的抗拒也讓年羹堯一度產生無奈,畢竟此時的年羹堯並沒有真正攏住軍隊,在各方軍隊勢力搖擺不定的情況下,年羹堯不敢輕易對實力最強的富寧安下手,更別說此時富寧安的暗兵不動未給軍隊造成任何損失,光憑藉一個沒有造成負面結果的違抗軍令,年羹堯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富寧安敲死,更無法震懾全軍,那最好的手段也只能選擇借刀殺人,借叛軍的手來消滅針對年羹堯的反對勢力,進而控制西北全軍。
所以在雍正的默許之下,年羹堯故意放寬了富寧安的權限,任其可以自由活動,急於想依靠勝仗而在軍功和威望上超過年羹堯的富寧安也就此上套,在情報不足的情況下貿然率領本部兵馬向叛軍發起進攻,最終在友軍毫無增援的情況下直接中了叛軍的埋伏全軍覆沒,西北大軍中對年羹堯限制最嚴重的滿洲軍隊全部消失,也讓年羹堯趁機對全軍進行了整頓,更利用富寧安的敗仗將富寧安直接處死,用一個主力戰將的性命來對西北大營剩餘的將軍進行威懾,從而達到了自己掌控西北大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