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種植的萵筍,為何杆小長不高?

常德農村小趙


農村種植的萵筍是露天生長的,是一種純天然的蔬菜,生長期長,杆子小不粗壯,好吃營養豐富,它與大棚裡生長的萵筍不同,大棚裡的萵筍時間短,杆大粗壯,它的吃囗稍差於露天生長的天然萵筍,所以農村種植的萵筍個頭小不粗壯。


王則純


萵筍光長葉子不長杆子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萵筍生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長葉子的階段,這個階段只長葉子,不長杆子,這時候萵筍在充分的吸收營養,給下一階段萵筍杆子的生長積聚營養,就類似竹子一樣。大家肯定都聽說“雨後春筍”這個詞,其實竹子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夠長那麼高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生長,竹子的根系已經長到了一定的程度,這時候杆子才會突然的生長起來,就跟我們人的厚積薄發一樣。長葉子的階段,葉子會一層一層的疊起來,這個階段接近尾聲的時候,萵筍葉子顏色會加深、變短,質地變老,這時候的葉子味道可能有點苦,此時候萵筍就要準備長杆子了。

種的萵筍可以既吃葉子又吃杆子嗎?答案是可以的,不過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正常萵筍的定植需要再20釐米以上,如果喜歡吃葉子的話可以將萵筍的間距適當的縮小,另外還可以在一個定植坑裡面中上好幾顆萵筍。這樣長得比較小的萵筍就可以經常的來採摘內嫩葉來吃,個頭比較大的萵筍葉子留著,讓它給萵筍杆生長積聚營養。如果說自己家的菜園比較小的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獲取更多的萵筍哦。

萵筍種植的時候應該選擇地勢比較高、排水性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床。萵筍的生長期比較長,大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說萵筍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因此施底肥的時候一定要充足,這樣才可以保證萵筍的整個生長期的肥料需求。

育苗的時候先澆足底水,等水下滲之後,將少量的種子摻雜在細砂或者細土中攪拌均勻以後撒在苗床上。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蓋上保溫模提高地溫,增加出苗率。

萵筍播種最好選擇陰天播種,這樣利於土壤中水分的保持,將種子提前浸泡10-12個小時,當種子膨脹以後撒播在育苗盤上,然後用篩子均勻的篩上2毫米的細砂將種子覆蓋,然後澆水等待出苗即可。

播種後25天左右,萵筍幼苗長出5-6片葉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定植了。定植前先在苗床上施上充足的有機肥,然後做成1.2-1.5米的高畦,按照15-20釐米的間隔定植,定植以後早晚澆水,確保土壤溼潤,同時應加強種植管理,促進萵筍苗的生長。







鄉野阿文


那是種植管理上沒做到位。窩苣從定植到收穫,大概需要45-60天的樣子,冬季溫度低於5度要延期,在管理上要做到土壤疏鬆,多用有機肥,腐熟畜禽人糞尿最佳,生長前期應多施用氮素肥料,生長後期在不缺水份的情況下多使用磷鉀肥為宜,同時適時補充硼及其它葉面肥料。


新農民望天堯


因在農村種植萵筍沒有對它施過-些商品肥料,都是-些農家肥,比如各種木碳灰、豬屎糞、牛糞……,長出來都是無汙染的綠色植物,所以杆小長不多高。


自立農村小盧


有依據嗎。我看很大很高的。


汪建忠磚廠


品種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