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覺得到底還要不要在農村老家蓋房子?

hazewinter


不需要。

蓋了,你又會去那住幾天?花錢空著,還要維護、做衛生。性價比下來,虧帳一個。你要體驗農家滋味,並不需要有一處產權。

除非你們老了肯放棄城市更加便利、更多快樂的生活,去農村修身養性、種菜弄土。

雖然目前農村條件升級,但夏天的蚊、屋裡的潮、後院需除下水,仍然改變不了。住兩年,你們就要後悔。

老房子,有根在那。這屬於精神。一般的事,邊物質邊精神。大額長時,先物質後精神。如果錢很多,修繕老房子甚至重建,平時安排工人維護,有凝聚親情與傳承祖訓的價值。可是多數人錢不夠多,物質都不充裕,大額投資長時間的留守,都是勉強。

所以,老房子在完成它的供養、棲身作用以後,順其自然地讓它消失。心裡,有一份位置就好。


盛世繁華2020


你的問題也是我以前的問題,猶豫了很久還是把老家的房屋重新蓋了,雖然到現在也很少去住。

舊房屋情況

我的老房子是我結婚的時候蓋的,是土坯和磚混著蓋的,房子雖然老舊,不過是三間房屋,還有院子。在哪個時候也算是好房子了,不過後來好多蓋新房的,房子蓋的是越來越好,我自己也找了新的地方打地基準備蓋新房屋。

後來開發大理石就沒有蓋房屋,蓋了一個廠房,這蓋新房屋的事就這麼擱置了下來,一直沒有蓋,現在有的時候跟小子一起住,有時候去閨女住。後來有政策補助讓翻蓋新房屋,感覺沒什麼用,也一直沒有翻蓋。

在我的院子裡有一口井,不是很深大概有6米左右吧,上面按了一個壓蓋,周圍的鄰居經常來這裡打水喝,井裡的水很甜。

在心裡始終是個牽掛

這個房子在村裡已經算是非常舊的房屋了,鄰居們也總是問我,村裡的親戚也總是問我蓋不蓋,說實話從心裡我也想蓋的,那是我的家,無論走在哪裡都覺得哪個房子才是我的家,不過在現實面前無數次的猶豫,一直就那樣擱置著。

那房屋有太多太多的回憶,我的新婚,無數個年頭的奮鬥,始終哪裡都是我的家,出門在外的時候是牽掛,回家的時候看到它特別的親切。鄰居是這輩子最好的鄰居,從來沒有過矛盾。

以前過年的時候,總是跟鄰居搭夥攤煎餅,他家的大鐵鍋非常的好,攤出來的煎餅很精到,每年總想著那麼一口。平日裡沒什麼事的時候,就到鄰居前面的小路上做著,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

到了正月裡,村裡的大鼓什麼的都會放到那條小路上,一夥人在哪裡就開始熱鬧起來了,孩子也特別的多,到了正月十六上午就從這裡聚集起來,開始一路敲打一直到土地廟,祭完土地廟,再回到這裡。

終於是決定翻蓋了

也因為自己經常想起,又經常地回去找鄰居們聊天,我始終是放不下所以最終決定翻蓋了,格局上還是原來的老樣子,不過比以前要漂亮多了。

蓋好以後我回去的越來越多了,從心裡還是覺得在這個地方住著開心,住的舒服,每天早晨站在院子裡依然能看到年輕的時候的眼光,走出門能看到熟悉的大山的身影,聽到鄰居家的做飯聲,有時候還是會端著飯到前面去吃,別提多開心啦!


老王談三農


這要看個人,我還是希望在老家建房子。

老人們常說,落葉歸根。

每逢佳節倍思親,過節有時間的時候,大家都想回老家看看,看看親人,看看左鄰右舍,看看親朋好友。

雖然我們在外面打工,但在春節時都會回老家過。我們都是一大家人在聚在一起。今天去這家,明天去那家。很熱鬧,左鄰右舍都很羨慕。

就像我公公在老家,他總是說,春節堵車,你們就不用回家過年了。其實他心裡是很希望我們回去的,早早在家種了很多蔬菜,也買了很多肉、水果。到臘月中旬,看到村裡的年輕人陸陸續續回家。就期盼我們回家。因為老人他不適應廣東,喜歡呆在老家。他唯一的願望也是希望我們回家過春節,大家一起團聚。

對於回家過春節的願望,我們都會盡量滿足。

你們認為應該建房嗎?應該給老人們一個舒適的住處嗎?







重慶朱妹


今年四十多歲了,每年過年回四川,都在丈母孃家過春節,長年在外打工,自已鄉里老房子長期不住人,已經年久失修,漏的漏雨,倒塌的倒塌,老爸八十多了,說每回老家一次就傷心一次,都不願意回老家。

今年準備等到春暖花開疫情結束時,就回去把老房子拆了,在原來的地方,按照以前的原貌,把泥巴牆改成磚瓦房,也不打算花太多錢修什麼高大上的樓房,花一二十萬能住人就行,平時父母想回鄉下住幾天也可以,想長期在農村生活也行,自已過年回去也可以住幾天,沒有家就感覺沒有根的小草,心總是找不到安放的地方,隨著自已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忘不了小時候的回憶,總想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等到老時養點雞鴨,種點花果蔬菜,有家有院有涼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夫老妻,終其一生。


辮子叔


我的意見是農村老家還是要蓋房子

在外面有房了,經濟能力也有了,在老家蓋一棟房子偶爾回去住住也可以,畢竟是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說對農村老家沒有眷戀都是騙人的,老家親戚請客總是要走動走動的,還一棟房子自己回去也可以住住,不然住別人家和賓館總是不好的,建棟房子還是有必要的,一年回去一次也可以讓自己有個家。

外面沒有房子,在老家更要建棟房子,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家,不然農村老家沒房子,城裡沒房子,感覺像沒有家一樣,沒有根一樣,也可以給自己以後回老家養老也可以


三心三水


其實對現在有錢人而言農村是他們養老最嚮往的地方,因為農村那裡山好,水好,空氣好,對養生是有一定的好處,而且在農村可以種種菜呀,種種西瓜和橘子啊,在一定條件到達的情況下,在農村養老,這種生活難道不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嗎?


到底還要不要農村老家蓋房子?

要說大多數在農村的人條件都是一般,只是說比以前要好一點,就像我們村那些老房子還都存在著,而人基本上都到縣城裡面去住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把房子買到縣城,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在城裡買的房子的人,現在基本上讓他們負債累累,每個月都得交房貸,在農村他們的收入卻只有那麼高,所以說他們的壓力也不小,如果再在農村蓋房子,他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金錢。


其實像上一輩的人,他們哪怕現在在縣城,混得風生水起,只要老家還有地有房,他們還是會想到要在鄉下重新蓋房,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會想到老的時候,想要在一個環境好的地方養老,人不都這樣子想的嗎?而且古話也說得好,落葉歸根嘛,就是等老的那一天,還是會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我個人覺得,只要在農村出生的,不管在外面不管混得好與不好,都要回家,把新房蓋起來,畢竟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你們覺得有沒有道理?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啊倫的日常VLOG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建議您在農村老家蓋房子

現在農村的房子越蓋越多,越蓋越漂亮,但是人卻越來越少。特別是一些青壯年,要麼在外地打工,要麼直接定居在了外地,一年只中難得見到幾個。曾經人煙嫋嫋的農村已經變成了空心村,感覺很荒涼。

偶爾可居住

如果您在老家蓋個房子,可以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回來居住,看一看自己的根,與親戚朋友適當的走動下。並且,也讓鄰居知道你沒有消失,你的根還在農村,你不忘本。

土地確權

再者,最近幾年國內不少農村已經開始了農村土地確權,意思就是將確認你對你的宅基地有合法使用權,可以流通入市。如果你不在你家宅基地上蓋房子,就意味著你這塊宅基地就會被回收、充公。

補償

最後,最近幾年農村的發展很快,說不定哪天你的宅基地就趕上了拆遷或者被其他的項目徵用了。所以,如果你在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上蓋一座房子,其補償相對於沒有房子的宅基地補償差別是非常大的。

最後,一定要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在農村修建房子,否則因為蓋房影響到了你現在的生活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農村王小霞


到底應不應該在農村蓋房,這個問題是根據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想法,對於要不要在農村建房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分1:有沒有經濟能力現在國家對閒置土地整治力度比較大,家裡的老宅子長期不利用,很有可能被村集體收回,要是有經濟實力的話不如把房建好,這樣這塊宅基地才真正屬於自己,現在國家對農村扶持力度比較大,各地都在創建美麗鄉村,發展旅遊、農家樂、和一村一品,現在村裡的房子也有了一定的升值空間。2:父母是不是健在:百善孝為先,父母為了我們兒女操勞一輩子如今年齡大了,都不願離開耕種一輩子的土地,和父老鄉親,如果我們有能力為父母蓋一座舒適的農家小院,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舒心舒適,老人都喜歡落葉歸根,自己家假日回家也有地方可以落腳。3:隨著國家農村土地政策的改革,農村向城鎮化發展,如果村裡被劃入拆遷徵收,小院的土地價值就會提升,都會獲得一定的拆遷補償,就算不被徵收,將來自己老了也是要回去的畢竟那是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葉落歸根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




樂享主烤官


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莊主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二代,也發表一下自已經的觀點。

其實目前推動大家回農村建房的因素我給大家總結為以下幾點

1、是來自於落葉歸根的文化傳統。這個應該是比重比較大的一個關鍵點。

2、問題還是出在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讓普通務工人員遙不可及,中國人觀念裡有房才有家。

3、農村有非常好的自然環境,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藍天白雲清晰可見。也有豐富得土地資源,有自己的小菜園,小花園。這些都是城市想都不管想的。

4、現在國家對農村宅基地管控越來越嚴格,一戶一宅,蓋房必須要經村委、鄉鎮政府的審批,才能開始施工蓋房。農村的房子如果倒塌兩年而沒有重建的話,是不能再建房的,以後也會永久失去建房資格,老的宅基地將會被收回,嚴格控制說明農村宅基地越來越有價值。

不建議在農村建房的最大爭議點在閒置,很多農村人家庭收入並不高,但要建一棟像樣的房子,沒有30萬以上基本上都拿不下來。而30萬元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並非小數目,花個幾十萬一年住不了幾天。

在未來幾年裡中國農民依然是以務工為主,大家還是要到城裡去打工,房子蓋了依然會閒置,但可能不會像之前一樣一直空閒,現在時代發展的很快 。鄉村旅遊在全國如火如荼,農村電商也發展的很好,對閒置農房有一定需求。

所以今年國家一號文件也提出了探索宅基 地的“三權分置”。在堅持宅基地所有權屬於農民集體、資格權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這樣農民蓋好的房子閒置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起來增加農民的收入,比如租給創業的人發展鄉村旅遊。


莊主談農村


到底還要不要在老家建房子?一個“還”字突出了提問者己經在城市有一處或者多處房產了,但是買了房之後到底還要不要在老家再建呢?這是個值得思量的問題,本人目前也跟樓主一樣,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市裡面買了商品房,但本人認為如果將來條件允許(畢竟建個房子對於工薪族來說不容易),哪怕省吃儉用,我也一定要在老家建房。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最重要的一點是人老了,肯定是要落葉歸根的。

2.自己住一處,跟兒子媳婦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這樣家庭關係更和諧。還可以在農村種上一些純生態的綠色食品,餵養一些雞鴨鵝帶給他們。即可打發自己老年生活的無趣,又可適當的給予孩子們,豈不是兩全其美?

3.祖輩相傳的屋場地必須要有個傳承,這也算是給後人留條退路吧。如果後輩們真到了城市混不下去的地步,至少農村能夠回的來吧。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