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樣杜絕手機遊戲對學生的傷害?

心動之處皆風景


現在的學生玩手機遊戲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學生都玩過遊戲。一到課間,不論男生女生,談遊戲而興奮的學生大有人在。”我市某初中教師說,學生一般是在放學之後或者晚上睡覺前玩遊戲,很顯然,睡眠和成績都會受影響。

  然而,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外,更讓家長和老師們擔心的是藏在虛擬世界裡的種種誘惑和風險。一些遊戲為了吸引人氣,增加流量,有意添加一些暴力、情色等內容;一些遊戲人物衣著暴露,人物身材設定成人化;一些遊戲過分戲說、虛構歷史等。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初中生,據他們反映,周圍的同學都在玩遊戲,如果自己不玩,同學朋友之間就沒有“共同語言”。遊戲也是“成就感”的一大來源:誰的段位高,誰的遊戲打得好,不僅是遊戲中的主角,現實生活中也是被羨慕的角色。

  據《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遊戲用戶規模達到5.83億人,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而移動遊戲的份額繼續增加,已經過半。其中,青少年是遊戲用戶主力群體之一。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避免遊戲成癮呢?

  我市恆昌中學教師劉雪峰認為,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手機逐漸走進了學生的生活,甚至走進了校園和課堂。對於部分學生來講,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學習的工具,而是遊戲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

  隨著學生課上課下頻繁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免疫功能,聽力系統,記憶力以及睡眠等方面帶來很大影響,導致課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低,學生成績直線下滑。手機的長期使用打破了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虛無縹緲的網絡世界,導致了學生對親情、友情、人情的忽視與疏忽、冷漠、無擔當、缺乏責任感,成為校園凸顯問題。

  為此,劉老師認為,手機已成為影響校園教育教學工作正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攜起手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築起綠色通道。如今,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都對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發出了“禁令”,可孩子回家後,一些家長監管不到位,孩子在完成作業之餘,又拿起了手機。因此,劉老師認為,學校和家庭一定要攜起手來,統一思想,才能有效杜絕手機遊戲對孩子帶來的危害。

  初中生家長張平也認為,孩子玩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疏於管理,甚至很多家長都在玩手遊或是整天捧著手機不放手。“我們雖然能理解孩子想玩手機遊戲的心情,但也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手機遊戲的危害性,決不能聽之任之。


小老婆ng


孩子沉迷手機甚至不能自拔,一直以來都被高度重視,但這一難題始終沒有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手機主要是防止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過度打遊戲、瀏覽不良網站、給網紅打賞,以及訪問零售商等。對此,各種辦法和高招都用過,但效果都不理想,如去年國家網信辦起草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到8點打網遊。

該條例還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或者為安裝保護軟件提供便利並進行顯著提示。在很多人看來,智能手機目前已成為“精神鴉片”,有些內容很不適合於未成年人,部分內容甚至要禁止未成年人接觸。遺憾的是,孩子們沉迷於手機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而浙江大學的這個團隊與國外大學合作研發出的新軟件,就可以分辨出使用者是成人還是小孩,以阻止未成年人瀏覽不良網站,或控制其使用。雖然這項技術的“算法仍有改進空間,區分青少年手勢是難點”,但如果最終推出,就可以部分地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於手機的問題。孩子的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手機,用科技創新的辦法使其不能採接觸到有害信息,這對未成年人來說無疑是福音。

然而,防止孩子沉迷手機不能僅靠科技手段,科技再神奇,最終還是要由人來操作。就是說,孩子手機不離手,甚至整天沉迷於其中,並非是科技手段不先進,阻止不成功,未成年人的監護者才應該負主要責任。記者採訪徐文淵教授時,他的一句話耐人尋味:“我有一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給小孩一部手機,小孩子會拿來玩遊戲,也會做一些不當操作。有時候群裡會突然有人道歉,說之前的信息不是他發的,是兒子發的。”

徐文淵教授是大學老師,而他的同事即便不是教師,起碼也是教輔人員或“教育工作者”吧?而他的這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給小孩一部手機”這句話聽起來令人費解,也找到了孩子們沉迷手機的一個主因,即家長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責任。對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監管,主要是靠家長(在校時學校負責)。遺憾的是,有不少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縱容孩子,就是玩手機上也持放縱態度。

其實,孩子們沉迷手機,主要就是家長監管不嚴所導致。試問,自己的孩子在沉迷手機的時候,難道家長看不見?而要是像徐文淵教授的一些同事們那樣為了“省事”竟主動給孩子手機玩,未成年人別說沉迷於手機,就是過度打遊戲、接觸網上零售商店,瀏覽不健康網站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果從小學開始就如此,那麼到了中學甚至大學,習慣已經養成,孩子們沉迷手機不能自拔還值得奇怪嗎?

可見,僅靠科技手段防止未成年人過度玩手機不可能完全奏效,況且,也不可能制止所有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就是單指望法律來約束都不可能奏效,因為涉及如何執法。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法》也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對此,放任孩子玩手機的家長當自省。




勵遊四海


題目首先出的有問題,手機遊戲不會傷害學生,而是沉迷手機遊戲,會傷害學生。就像小酒怡情,酗酒傷身,一個道理。譬如我兒子經常在手機或者ipad上玩二十四點,華容道,騰訊圍棋,英語百詞斬等遊戲,還有一個建築類的三維遊戲,我個人覺得適當玩這些遊戲對孩子有益處,不能一杆子打死。防止孩子沉迷遊戲,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別給他玩安卓手機,只給他iPad或者蘋果手機,因為蘋果的產品可以限制軟件的安裝,可以設置軟件安裝密碼,孩子不知道密碼沒法安裝應用。另外,iOS系統可以控制每一類甚至每個應用的每天使用時間,時間一到就自動退出,可以設置一個和解鎖密碼完全不同的密碼來管理。我兒子的iPad就是每天所有遊戲加一起玩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超過了當天就一個都打不開了。另外,我們還給孩子制定了一個規則,每天晚上9:30必須上床睡覺,所以他為了用足每天30分鐘的遊戲時間,做功課格外認真,不會開小差,不會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作業準確率也很高,因為他知道返工也會花去他的遊戲時間。一點小心得僅供參考。


編程老兵


我是老乖,面對這樣的問題,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問題(個人觀點)↓↓↓


遊戲會對學生造成危害嗎?

很多家長,老師認為,學生玩遊戲就是在影響學業,網絡陷阱,網癮少年,學業荒廢,成績一落千丈…

於是各種管教便開始了,手機沒收了,限制使用時間,不跟其他玩遊戲的孩子玩,發現一次‘仗責’八百,各種循循善誘遠離遊戲,一個破遊戲有那麼恐怖嗎?

所以,作為一個從小玩遊戲長大的人,必須要用實際經驗告訴各位關心孩子成長的老師和家長,遊戲絕對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駭人

遊戲能帶來哪些好處?

(故事可能有點長)這要從2003年開始說,那個時候,在農村的我,能接觸到遊戲的機會很少,直到村裡出現了一個叫做電子遊戲廳的地方。

像這種禁區,基本上不是我那個年紀(9歲)的孩子能去的,雖然已經三年級了,但限於經濟實力。

只有那麼一次,5年級的飛哥帶我進去了(翻過自家圍牆,繞過了所有眼線)開始了我對遊戲的初識,三國群英傳,然後,所有的選人和遊戲界面,除了圖標,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字符,飛哥說這是英文,有的他也不怎麼認識(那個時候對於英語的普及是相當的慘淡),所以即使要玩這個遊戲,也需要別人指導。這就讓我很不舒服了,好不容易才從老爹那兒騙了一塊錢(一元錢2個幣),卻給別人做了嫁衣,其實當時只是覺得好玩,開心就對了。

事情的轉折點在回去之後,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於是我從飛哥的哥–浪哥(初一),那裡借到了一本英語書(那時候農村的英語都是從初一開始),我一個3年級的娃,除了日常繁重的學習(語文和數學),還自己添加了一門英語,不懂的直接跑到2公里外的浪哥家問,(導致那個時候的浪哥英語成績直線下降也是怪不好意思),不僅如此,我還讓老爹託人到縣裡,專門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國演義》,沉迷於三國時期的世界久久無法自拔。對於當時諸葛亮的神通廣大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個事情,導致後面我上了初中,英語水平遠超同齡人,並給我自身帶來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然而,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的噩夢開始了,我遇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狠的班主任–老譚。

那個時候我已經從小霸王轉戰到電腦💻,"魔域",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痴迷這款遊戲,初中離老家較遠,所以從那時候已經開始了住校,每倆週迴去一次。

有一次週末在網吧,被老譚逮了個正著,同行的有4、5人的樣子,都是成績較好的幾位,老譚立刻就出現了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直接手打全踢的把我們幾人像趕鴨子似的,一路從網吧打到了校門口,1公里的路,硬是沒有一個人還手,也不敢跑(父母吩咐:不聽話就打!!)

PS:所以家長千萬別給老師留下這樣的話,因為你真的不能想象這個老師在打的時候是多麼狠。

然後,我們幾個被老譚丟在教室門口,從下午,跪到了晚上,中間時不時嚴加拷問,隨手撿的老樹根都打斷了幾根,直到宿管查房才放過我們,回去寫檢討的時候,越想越氣不過,憑什麼我玩遊戲你就要管我,你算哪根蔥?老子就要玩…

晚上估摸著宿管回去了,我們幾個將床單擰成一股繩,從宿舍三樓(2樓有護欄)往下爬,又溜出去了,本來是說吃個飯,然後想著翻牆太麻煩,又危險(不是怕高,而是怕被逮住),於是又鑽進網吧,開始了第一個通宵。

俗話說,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摸清了老譚每天的路線以及時間規律後,就越來越大膽了,從一週一次通宵,到2次,3次,依然沒有被發現,直到我的期末成績單出現…我發誓那是我最難受的一個寒假,被老師嫌棄,被父母嫌棄,成績差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後來母親大人給我說,不是反對你打遊戲,只是你自己要有個度,你現在這個時期什麼重要,什麼次要,可能是有以前為了打遊戲而學習的例子,他們從心裡上還是比較支持的。凡事養成自覺,堵不如疏。

將手機遊戲轉換成益智開發

遊戲不光是打打殺殺的,還有娛樂休閒的,角色扮演的,電子競技的,不僅能夠開發智力,還能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抗壓抗挫能力,反應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等

如果非得要杜絕手機遊戲,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對孩子的一種遺憾,它不僅能夠激發想象力,空間感,創作能力,還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挑戰。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款遊戲,我的世界pc端,迷你世界–手遊端,這些不都挺好嗎,那如果你非得堅持不讓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像什麼樂高啊,少兒編程啊,做中學玩中學,不也挺好不是嗎?


總結:

  1. 遊戲並非毒瘤
  2. 適當引導不要過度沉迷
  3. 將遊戲愛好轉為學習動力

7醬鎮樓,我是老乖,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留言( •̀∀•́ )


老乖娛樂


對於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與其一味“堵”不如因勢利導。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孩子沉迷手機卻演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問題,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把手機這一工具當做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觸,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好事兒。

一、孩子為何會沉迷手機?

1.孩子缺乏足夠的陪伴

父母工作的繁忙,平日玩伴的缺少,孩子無人陪伴與玩樂,心中自會多了些孤獨感。為了彌補這種缺憾,孩子會藉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這時零食、電視和網絡成為他們最好的“夥伴”。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多給孩子關心與呵護。

2.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夠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兒,成年人都難以自控,何況是幼小的孩子。當孩子玩手機至興頭上,家長的突然制止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越是不給孩子玩手機,他們越是想多玩一會兒。因此,孩子要幫助孩子控制好時間,增強他們的時間觀念。

3.父母在家頻繁用手機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時常在家拿著手機聊天、娛樂、遊戲,孩子自然會對手機產生強烈的興趣,並會想方設法從手機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不要在他們面前做“低頭一族”。

二、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1.適當理解和接納

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總是難以理解孩子的世界如何奇妙。家長不妨多些深入瞭解孩子,探尋孩子喜歡的事情的趣味與魅力。一來可以聽聽孩子的傾訴,二來也能和孩子交流感情。

作為家長,也要告訴孩子電子產品是工具,不能讓它們“綁架”我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要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只要不囿於沉迷,孩子就能夠把控好玩手機的時間。

2.約定共同的規則

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機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過於沉溺其中。為了對過度玩手機有更好的限制,家長可以一起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不應是單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

好的規矩離不開嚴格的執行,家長和孩子定下了的規矩,堅持下來就能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這將使之受益一生。

3.豐富孩子的生活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的。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實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一些樂器、書法等方面的興趣,或是和孩子一起遊戲、閱讀、運動。另外,我們也可以多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將他的注意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去。

孩子沉迷於手機,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這個尺度的把握,需要父母運用好自己的智慧。作為家長,在給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的同時,也要給與孩子充足的愛與接納。





神奇動物集錦


我覺得手機遊戲,是一種存在即為合理的產物,我們與手機的親密程度甚至已經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了。所以我們沒辦法完全杜絕接觸手機上的遊戲。

手機遊戲的類型有很多,比如說益智類,動作冒險類,賽車體育類,飛行射擊類,角色扮演類,經營策略類等等。種類真是多到眼花繚亂。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學生而言有些手機遊戲還是比較正能量的,可以學到一些知識的,所以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手機遊戲。

但是遊戲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一旦接觸,那麼就“一入宮門深似海”,很難出的來。

所以怎樣杜絕手機遊戲對學生的傷害呢?

①最好的辦法就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包括那些好的手機遊戲。

②如果為了聯繫方便,不得不給學生安排一部手機的,那麼給孩子一部老年機,無法下載手機軟件最好。

③家長們做好表率,與孩子在一起時不要玩手機遊戲,不然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④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與孩子深入的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明白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語文微課堂


六步溝通法則讓你和孩子跟衝突說Byebye

【第一步:瞭解需求】

孩子為什麼愛打遊戲?遊戲滿足了他什麼樣的需求?而作為家長我的需求又是什麼?

【第二步:頭腦風暴解決方法】

以滿足彼此需求為前提的情況下,和孩子一起腦洞,商量能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式。

【第三步:評估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必須要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和孩子一起進行評估確認。

【第四步:選擇雙贏的解決方法】

大多數時候,很難能滿足雙方需求。那便每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結合使用。

【第五步:執行解決方法】

嚴格執行解決方法的同時,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陪伴。

【第六步:後續評估】

不是以“孩子不玩遊戲”為目的去禁止孩子,而是滿足孩子內在各種需求為出發進行效果的評估。



希望是你lmc


孩子玩手機的主要根源還是在家庭。

我看到過很多的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手裡只拿了個手機在看。或者是自己有事,就把手機給孩子,讓孩子看手機,自己也省事。這種陪伴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能不玩手機嗎?

首先家長必須放下手機。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希望孩子認真學習,那你就做出認真學習的樣子給孩子看,或者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你希望孩子愛閱讀、愛思考,那你就每天捧著一本書陪著孩子,有空跟孩子一起談天說地。你希望孩子體質好,那你就在休假時放下手機和工作,陪著孩子在室外跑步,打球。

總之,大部分孩子的家長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從小就只愛學習不愛玩。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其次學校里老師和同學也很重要。

初中裡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小學裡一樣聽老師的話了。有的學校老師管的不是很緊,學校裡就有同學捧著手機在玩。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愛上玩手機是很正常的事。

家長可以做的,就是經常跟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同時關注自己的孩子交了哪些朋友,不要輕易指責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家長可以經常跟孩子聊一些正面和負面的人物事例。其實孩子懂得好壞,只是一下子看不了那麼遠,而且自制力又不強而已。家長時常在孩子耳邊說說,沒事帶孩子到處看看,觀察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的生活。孩子會慢慢變得懂事。

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也不必要談手機色變,電子產品有有利的一面,我認識一個孩子,他經常用手機看科普類視頻和學習英語。他媽媽把手機給他前已經跟他約法三章。就跟多年前電腦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很多家長認為電腦是洪水猛獸,電腦遊戲害了孩子,實際上跟電腦、跟手機沒關係,害了孩子的主要是環境和習慣。手機也能用來學習,要看家長怎麼引導孩子把把握好一個度。


蕭靈


如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進網絡世界學習知識、享受樂趣,也有許多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絡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深感憂慮。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是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些青少年沉迷於網絡世界無法自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民盟北京市委連續六年對北京市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情況的調研表明,“部分青少年把網絡當作躲避負擔和壓力的精神’防空洞’換上網絡成隱綜合證. 有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綜合症正在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頭號殺手。“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絡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範、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戒除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透露的數據更讓人觸目驚心:“北京青少年網絡犯罪率驚人,90%的青少年犯罪與上網成癮有關。”

當然,有部分遊戲本身對學習是有益處的。比如,帶有一點歷史(甚至戲說)的遊戲,其實可以讓孩子對歷史產生一定興趣,城鎮和城鎮之間的走動也可以讓孩子對地理有些看法(比如餘杭,渝州等)以我自己為例,之前對所有科目就是很呆蠢的,但是玩過某遊戲之後,突然有種‘好有趣,怎麼可以這麼有才華!’就對某個科目產生很大的興趣,進而開始閱讀對應的書籍,可惜茅塞頓開得太遲,當我感到有興趣的時候,歷史,地理科目已經不用考試了,心塞。比如,有些遊戲的出現,能夠讓孩子對某些東西報以更容易理解,這就不一定是電腦遊戲,可能是成語接龍之類,(因為和題目不符就不展開,明明很多不插電的遊戲都很有趣,花牌的存在也是為了記憶詩詞不是嗎?)

有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綜合症正在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頭號殺手。“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絡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範、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戒除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透露的數據更讓人觸目驚心:“北京青少年網絡犯罪率驚人,90%的青少年犯罪與上網成癮有關。”

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並有極少數的中學生以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高一年級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0%,其中有20%z左右的中學生是互聯網上的常客。超過50%的中學生每月上網的總時間在10小時之內,而5%的“網蟲”則超過了30小時。週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5%的中學生表示平時每天的課餘時間都能夠上網,20%左右的中學生上網時間並不固定;30%的中學生能自我束縛在每次1小時內,15%的中學生每次要在網上滯留3小時以上,10%的中學生則不固定。

網絡是個聚寶盆,也是個大染缸,各種色情、暴力、反動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備基本的是非斷定力。調查顯示85%的中學生認同“網上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10%的中學生則不贊成這種見解。對於接觸不良信息的問題,中學生們要求客觀看待,不要把他們“一棍子打倒”。他們說:“請信任我們還是有斷定力和自制力的。。。。。。”作為家長跟老師,應該說:請讓行動讓我們相信你們的斷定力和自制力。。。。。。

囉嗦幾句:現在不管哪個階段的人群對於手機的使用頻率比遊戲的次數也沒得低,手遊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對於健康有意義的手機





優智癱


手機作為20世紀的科技產物,尤其於現在多功能多媒體於一體,人手一部甚至多部。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方便。許多孩子也沉迷於手機遊戲,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這和家長的 懶惰和 觀念是密不可分的,懶惰是為:只要孩子拿到手機就不會鬧騰就會安靜不影響家長。 這是為家長的懶惰不願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想去陪怎麼樣培養孩子的正確的興趣愛好。

觀念是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也挺好,別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機,我們家也不能落後。現在的家長作為80-90後,當年的素質教育以及正確觀念,當時的學校還沒有特別強調,所以家長的觀念也就是大眾,從眾! 所以終上所述還是家長的作為是為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