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样杜绝手机游戏对学生的伤害?

心动之处皆风景


现在的学生玩手机游戏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学生都玩过游戏。一到课间,不论男生女生,谈游戏而兴奋的学生大有人在。”我市某初中教师说,学生一般是在放学之后或者晚上睡觉前玩游戏,很显然,睡眠和成绩都会受影响。

  然而,除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外,更让家长和老师们担心的是藏在虚拟世界里的种种诱惑和风险。一些游戏为了吸引人气,增加流量,有意添加一些暴力、情色等内容;一些游戏人物衣着暴露,人物身材设定成人化;一些游戏过分戏说、虚构历史等。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初中生,据他们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游戏,如果自己不玩,同学朋友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游戏也是“成就感”的一大来源:谁的段位高,谁的游戏打得好,不仅是游戏中的主角,现实生活中也是被羡慕的角色。

  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而移动游戏的份额继续增加,已经过半。其中,青少年是游戏用户主力群体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游戏,避免游戏成瘾呢?

  我市恒昌中学教师刘雪峰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逐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甚至走进了校园和课堂。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学习的工具,而是游戏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随着学生课上课下频繁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免疫功能,听力系统,记忆力以及睡眠等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导致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学生成绩直线下滑。手机的长期使用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导致了学生对亲情、友情、人情的忽视与疏忽、冷漠、无担当、缺乏责任感,成为校园凸显问题。

  为此,刘老师认为,手机已成为影响校园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绿色通道。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发出了“禁令”,可孩子回家后,一些家长监管不到位,孩子在完成作业之余,又拿起了手机。因此,刘老师认为,学校和家庭一定要携起手来,统一思想,才能有效杜绝手机游戏对孩子带来的危害。

  初中生家长张平也认为,孩子玩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疏于管理,甚至很多家长都在玩手游或是整天捧着手机不放手。“我们虽然能理解孩子想玩手机游戏的心情,但也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手机游戏的危害性,决不能听之任之。


小老婆ng


孩子沉迷手机甚至不能自拔,一直以来都被高度重视,但这一难题始终没有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手机主要是防止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过度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给网红打赏,以及访问零售商等。对此,各种办法和高招都用过,但效果都不理想,如去年国家网信办起草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到8点打网游。

该条例还要求公共上网场所应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智能终端设备在出厂时或销售前,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者为安装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进行显著提示。在很多人看来,智能手机目前已成为“精神鸦片”,有些内容很不适合于未成年人,部分内容甚至要禁止未成年人接触。遗憾的是,孩子们沉迷于手机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浙江大学的这个团队与国外大学合作研发出的新软件,就可以分辨出使用者是成人还是小孩,以阻止未成年人浏览不良网站,或控制其使用。虽然这项技术的“算法仍有改进空间,区分青少年手势是难点”,但如果最终推出,就可以部分地解决未成年人沉迷于手机的问题。孩子的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手机,用科技创新的办法使其不能采接触到有害信息,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福音。

然而,防止孩子沉迷手机不能仅靠科技手段,科技再神奇,最终还是要由人来操作。就是说,孩子手机不离手,甚至整天沉迷于其中,并非是科技手段不先进,阻止不成功,未成年人的监护者才应该负主要责任。记者采访徐文渊教授时,他的一句话耐人寻味:“我有一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给小孩一部手机,小孩子会拿来玩游戏,也会做一些不当操作。有时候群里会突然有人道歉,说之前的信息不是他发的,是儿子发的。”

徐文渊教授是大学老师,而他的同事即便不是教师,起码也是教辅人员或“教育工作者”吧?而他的这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给小孩一部手机”这句话听起来令人费解,也找到了孩子们沉迷手机的一个主因,即家长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对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监管,主要是靠家长(在校时学校负责)。遗憾的是,有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不仅在衣食住行上纵容孩子,就是玩手机上也持放纵态度。

其实,孩子们沉迷手机,主要就是家长监管不严所导致。试问,自己的孩子在沉迷手机的时候,难道家长看不见?而要是像徐文渊教授的一些同事们那样为了“省事”竟主动给孩子手机玩,未成年人别说沉迷于手机,就是过度打游戏、接触网上零售商店,浏览不健康网站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从小学开始就如此,那么到了中学甚至大学,习惯已经养成,孩子们沉迷手机不能自拔还值得奇怪吗?

可见,仅靠科技手段防止未成年人过度玩手机不可能完全奏效,况且,也不可能制止所有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就是单指望法律来约束都不可能奏效,因为涉及如何执法。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对此,放任孩子玩手机的家长当自省。




励游四海


题目首先出的有问题,手机游戏不会伤害学生,而是沉迷手机游戏,会伤害学生。就像小酒怡情,酗酒伤身,一个道理。譬如我儿子经常在手机或者ipad上玩二十四点,华容道,腾讯围棋,英语百词斩等游戏,还有一个建筑类的三维游戏,我个人觉得适当玩这些游戏对孩子有益处,不能一杆子打死。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别给他玩安卓手机,只给他iPad或者苹果手机,因为苹果的产品可以限制软件的安装,可以设置软件安装密码,孩子不知道密码没法安装应用。另外,iOS系统可以控制每一类甚至每个应用的每天使用时间,时间一到就自动退出,可以设置一个和解锁密码完全不同的密码来管理。我儿子的iPad就是每天所有游戏加一起玩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超过了当天就一个都打不开了。另外,我们还给孩子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天晚上9:30必须上床睡觉,所以他为了用足每天30分钟的游戏时间,做功课格外认真,不会开小差,不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作业准确率也很高,因为他知道返工也会花去他的游戏时间。一点小心得仅供参考。


编程老兵


我是老乖,面对这样的问题,从以下几点来分析问题(个人观点)↓↓↓


游戏会对学生造成危害吗?

很多家长,老师认为,学生玩游戏就是在影响学业,网络陷阱,网瘾少年,学业荒废,成绩一落千丈…

于是各种管教便开始了,手机没收了,限制使用时间,不跟其他玩游戏的孩子玩,发现一次‘仗责’八百,各种循循善诱远离游戏,一个破游戏有那么恐怖吗?

所以,作为一个从小玩游戏长大的人,必须要用实际经验告诉各位关心孩子成长的老师和家长,游戏绝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骇人

游戏能带来哪些好处?

(故事可能有点长)这要从2003年开始说,那个时候,在农村的我,能接触到游戏的机会很少,直到村里出现了一个叫做电子游戏厅的地方。

像这种禁区,基本上不是我那个年纪(9岁)的孩子能去的,虽然已经三年级了,但限于经济实力。

只有那么一次,5年级的飞哥带我进去了(翻过自家围墙,绕过了所有眼线)开始了我对游戏的初识,三国群英传,然后,所有的选人和游戏界面,除了图标,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字符,飞哥说这是英文,有的他也不怎么认识(那个时候对于英语的普及是相当的惨淡),所以即使要玩这个游戏,也需要别人指导。这就让我很不舒服了,好不容易才从老爹那儿骗了一块钱(一元钱2个币),却给别人做了嫁衣,其实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开心就对了。

事情的转折点在回去之后,我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于是我从飞哥的哥–浪哥(初一),那里借到了一本英语书(那时候农村的英语都是从初一开始),我一个3年级的娃,除了日常繁重的学习(语文和数学),还自己添加了一门英语,不懂的直接跑到2公里外的浪哥家问,(导致那个时候的浪哥英语成绩直线下降也是怪不好意思),不仅如此,我还让老爹托人到县里,专门买了一本儿童版的《三国演义》,沉迷于三国时期的世界久久无法自拔。对于当时诸葛亮的神通广大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个事情,导致后面我上了初中,英语水平远超同龄人,并给我自身带来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然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噩梦开始了,我遇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狠的班主任–老谭。

那个时候我已经从小霸王转战到电脑💻,"魔域",其实一开始并不是那么痴迷这款游戏,初中离老家较远,所以从那时候已经开始了住校,每俩周回去一次。

有一次周末在网吧,被老谭逮了个正着,同行的有4、5人的样子,都是成绩较好的几位,老谭立刻就出现了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直接手打全踢的把我们几人像赶鸭子似的,一路从网吧打到了校门口,1公里的路,硬是没有一个人还手,也不敢跑(父母吩咐:不听话就打!!)

PS:所以家长千万别给老师留下这样的话,因为你真的不能想象这个老师在打的时候是多么狠。

然后,我们几个被老谭丢在教室门口,从下午,跪到了晚上,中间时不时严加拷问,随手捡的老树根都打断了几根,直到宿管查房才放过我们,回去写检讨的时候,越想越气不过,凭什么我玩游戏你就要管我,你算哪根葱?老子就要玩…

晚上估摸着宿管回去了,我们几个将床单拧成一股绳,从宿舍三楼(2楼有护栏)往下爬,又溜出去了,本来是说吃个饭,然后想着翻墙太麻烦,又危险(不是怕高,而是怕被逮住),于是又钻进网吧,开始了第一个通宵。

俗话说,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摸清了老谭每天的路线以及时间规律后,就越来越大胆了,从一周一次通宵,到2次,3次,依然没有被发现,直到我的期末成绩单出现…我发誓那是我最难受的一个寒假,被老师嫌弃,被父母嫌弃,成绩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后来母亲大人给我说,不是反对你打游戏,只是你自己要有个度,你现在这个时期什么重要,什么次要,可能是有以前为了打游戏而学习的例子,他们从心里上还是比较支持的。凡事养成自觉,堵不如疏。

将手机游戏转换成益智开发

游戏不光是打打杀杀的,还有娱乐休闲的,角色扮演的,电子竞技的,不仅能够开发智力,还能从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反应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等

如果非得要杜绝手机游戏,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对孩子的一种遗憾,它不仅能够激发想象力,空间感,创作能力,还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挑战。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款游戏,我的世界pc端,迷你世界–手游端,这些不都挺好吗,那如果你非得坚持不让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稍微有点经济实力,像什么乐高啊,少儿编程啊,做中学玩中学,不也挺好不是吗?


总结:

  1. 游戏并非毒瘤
  2. 适当引导不要过度沉迷
  3. 将游戏爱好转为学习动力

7酱镇楼,我是老乖,个人观点,欢迎评论留言( •̀∀•́ )


老乖娱乐


对于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与其一味“堵”不如因势利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孩子沉迷手机却演变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问题,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手机这一工具当做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触,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未必是好事儿。

一、孩子为何会沉迷手机?

1.孩子缺乏足够的陪伴

父母工作的繁忙,平日玩伴的缺少,孩子无人陪伴与玩乐,心中自会多了些孤独感。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孩子会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这时零食、电视和网络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多给孩子关心与呵护。

2.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够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儿,成年人都难以自控,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当孩子玩手机至兴头上,家长的突然制止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越是不给孩子玩手机,他们越是想多玩一会儿。因此,孩子要帮助孩子控制好时间,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

3.父母在家频繁用手机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时常在家拿着手机聊天、娱乐、游戏,孩子自然会对手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会想方设法从手机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不要在他们面前做“低头一族”。

二、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1.适当理解和接纳

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总是难以理解孩子的世界如何奇妙。家长不妨多些深入了解孩子,探寻孩子喜欢的事情的趣味与魅力。一来可以听听孩子的倾诉,二来也能和孩子交流感情。

作为家长,也要告诉孩子电子产品是工具,不能让它们“绑架”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要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只要不囿于沉迷,孩子就能够把控好玩手机的时间。

2.约定共同的规则

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机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过于沉溺其中。为了对过度玩手机有更好的限制,家长可以一起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不应是单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

好的规矩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家长和孩子定下了的规矩,坚持下来就能变成好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这将使之受益一生。

3.丰富孩子的生活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一些乐器、书法等方面的兴趣,或是和孩子一起游戏、阅读、运动。另外,我们也可以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将他的注意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孩子沉迷于手机,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这个尺度的把握,需要父母运用好自己的智慧。作为家长,在给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也要给与孩子充足的爱与接纳。





神奇动物集锦


我觉得手机游戏,是一种存在即为合理的产物,我们与手机的亲密程度甚至已经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了。所以我们没办法完全杜绝接触手机上的游戏。

手机游戏的类型有很多,比如说益智类,动作冒险类,赛车体育类,飞行射击类,角色扮演类,经营策略类等等。种类真是多到眼花缭乱。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学生而言有些手机游戏还是比较正能量的,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手机游戏。

但是游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一旦接触,那么就“一入宫门深似海”,很难出的来。

所以怎样杜绝手机游戏对学生的伤害呢?

①最好的办法就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包括那些好的手机游戏。

②如果为了联系方便,不得不给学生安排一部手机的,那么给孩子一部老年机,无法下载手机软件最好。

③家长们做好表率,与孩子在一起时不要玩手机游戏,不然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④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与孩子深入的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明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语文微课堂


六步沟通法则让你和孩子跟冲突说Byebye

【第一步:了解需求】

孩子为什么爱打游戏?游戏满足了他什么样的需求?而作为家长我的需求又是什么?

【第二步:头脑风暴解决方法】

以满足彼此需求为前提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脑洞,商量能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式。

【第三步:评估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必须要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和孩子一起进行评估确认。

【第四步:选择双赢的解决方法】

大多数时候,很难能满足双方需求。那便每人提出一个解决方法,结合使用。

【第五步:执行解决方法】

严格执行解决方法的同时,需要给予孩子更多陪伴。

【第六步:后续评估】

不是以“孩子不玩游戏”为目的去禁止孩子,而是满足孩子内在各种需求为出发进行效果的评估。



希望是你lmc


孩子玩手机的主要根源还是在家庭。

我看到过很多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手里只拿了个手机在看。或者是自己有事,就把手机给孩子,让孩子看手机,自己也省事。这种陪伴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能不玩手机吗?

首先家长必须放下手机。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孩子认真学习,那你就做出认真学习的样子给孩子看,或者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你希望孩子爱阅读、爱思考,那你就每天捧着一本书陪着孩子,有空跟孩子一起谈天说地。你希望孩子体质好,那你就在休假时放下手机和工作,陪着孩子在室外跑步,打球。

总之,大部分孩子的家长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只爱学习不爱玩。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其次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也很重要。

初中里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小学里一样听老师的话了。有的学校老师管的不是很紧,学校里就有同学捧着手机在玩。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爱上玩手机是很正常的事。

家长可以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同时关注自己的孩子交了哪些朋友,不要轻易指责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家长可以经常跟孩子聊一些正面和负面的人物事例。其实孩子懂得好坏,只是一下子看不了那么远,而且自制力又不强而已。家长时常在孩子耳边说说,没事带孩子到处看看,观察下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生活。孩子会慢慢变得懂事。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也不必要谈手机色变,电子产品有有利的一面,我认识一个孩子,他经常用手机看科普类视频和学习英语。他妈妈把手机给他前已经跟他约法三章。就跟多年前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很多家长认为电脑是洪水猛兽,电脑游戏害了孩子,实际上跟电脑、跟手机没关系,害了孩子的主要是环境和习惯。手机也能用来学习,要看家长怎么引导孩子把把握好一个度。


萧灵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民盟北京市委连续六年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的调研表明,“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作躲避负担和压力的精神’防空洞’换上网络成隐综合证. 有专家指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透露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当然,有部分游戏本身对学习是有益处的。比如,带有一点历史(甚至戏说)的游戏,其实可以让孩子对历史产生一定兴趣,城镇和城镇之间的走动也可以让孩子对地理有些看法(比如余杭,渝州等)以我自己为例,之前对所有科目就是很呆蠢的,但是玩过某游戏之后,突然有种‘好有趣,怎么可以这么有才华!’就对某个科目产生很大的兴趣,进而开始阅读对应的书籍,可惜茅塞顿开得太迟,当我感到有兴趣的时候,历史,地理科目已经不用考试了,心塞。比如,有些游戏的出现,能够让孩子对某些东西报以更容易理解,这就不一定是电脑游戏,可能是成语接龙之类,(因为和题目不符就不展开,明明很多不插电的游戏都很有趣,花牌的存在也是为了记忆诗词不是吗?)

有专家指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透露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极少数的中学生以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高一年级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0%,其中有20%z左右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超过50%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5%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0%左右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0%的中学生能自我束缚在每次1小时内,15%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10%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断定力。调查显示85%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10%的中学生则不赞成这种见解。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信任我们还是有断定力和自制力的。。。。。。”作为家长跟老师,应该说:请让行动让我们相信你们的断定力和自制力。。。。。。

啰嗦几句:现在不管哪个阶段的人群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比游戏的次数也没得低,手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健康有意义的手机





优智瘫


手机作为20世纪的科技产物,尤其于现在多功能多媒体于一体,人手一部甚至多部。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方便。许多孩子也沉迷于手机游戏,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和家长的 懒惰和 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懒惰是为:只要孩子拿到手机就不会闹腾就会安静不影响家长。 这是为家长的懒惰不愿话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去陪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兴趣爱好。

观念是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也挺好,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机,我们家也不能落后。现在的家长作为80-90后,当年的素质教育以及正确观念,当时的学校还没有特别强调,所以家长的观念也就是大众,从众! 所以终上所述还是家长的作为是为影响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