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曾掀起了一陣“中國園林熱”,此次熱潮興起於美國紐約,而源頭則來自於中國蘇州,來源於一位中國園林大師的創造性思維。他就是中國古建築、古園林專家陳從周,被日本人稱為“中國園林第一人”,被美國人譽為“現代中國園林之父”。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陳從周先生


陳從周(1918年11月27日-2000年3月15日)生於杭州,新中國成立之初任教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教授中國美術史,因結識古建築專家劉敦楨教授,而投身於蘇州古建築、古園林的考察與修整工作,由此與蘇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登上中國園林藝術研究的頂峰。

陳從周的園林思想起源蘇州,“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這是陳從周先生對蘇州園林的讚美。 提到中國園林,必說蘇州園林,一說蘇州園林,就離不開陳從周。在陳從周的遺作中,關於蘇州園林的專著就有兩種,《蘇州園林》和《蘇州舊住宅》。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蘇州園林》封面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陳從周先生對蘇州古典園林的現狀就有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瞭解,他當時就說,在全國城市中,古典園林保存為數最多、且最完整者,當屬蘇州,如果能全部加以整理和修復,一定能再造一個花園城市。

由於飽經漫長的戰亂,蘇州大小園林慘遭不同程度的損毀,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猶如塵垢滿面的美人,藏在深閨人未識。1958年,陳從周曾向當時的蘇州市長李芸華強烈要求,修復和開放網師園。所幸的是,這位李市長非常開明,立即委派專人予以落實,網師園於當年國慶節向公眾開放。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極左思潮的影響,陳從周的《蘇州園林》遭到了批判,他也經受了近20年的冷遇。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陳從周(右)與貝聿銘


1977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昏睡的中國,國門逐漸洞開,陳從周先生在上海會見了一位美國客人。這位客人是美籍華人方聞先生,他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東方藝術部的主任,他想在紐約陳列中國明代傢俱,請教陳從周,用什麼方式最好。陳從周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想法,把蘇州網師園的殿春簃移到紐約。於是,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殿春簃”的形制為藍本,仿造了一座蘇州園林“,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明軒”。

陳從周先生是中美雙方“明軒”移建的總顧問,整個的創意構思都出自陳從周先生。”明軒“建成以後,在美國掀起了中國園林熱,並迅速波及到其它國家,開創了蘇州園林的實物走向世界的先河。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營造“逸園”,1992年,新加坡營造”蘊秀園",1998年,美國紐約營造“寄興園”,蘇州園林馳譽全球。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晚年陳從周先生


從此,蘇州更加呵護古典園林,蘇州人更加尊重、熱愛陳從周先生,聘請他擔任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顧問。1986年,他作為蘇州政府的客人,陪同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訪問蘇州。兩年後,他考察了藝圃、環秀山莊和拙政園等景點後,指出了蘇州園林現存的一些誤區,並對未來發展提出了創見性指導性建議。

陳從周先生對崑曲也情有獨鍾,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把崑曲引進課堂,建議學校開辦崑曲研究班,聘請崑曲名家到校傳授崑曲。在《園林美與崑曲美》中,他提出了“以園解曲,以曲悟園”的獨特審美理念。一次,他在蘇州陪貝聿銘聽曲,聽說蘇州崑劇團因經費難以為繼,一些專業人員被迫改行,導致崑曲人才嚴重流失,他很痛心。他大聲疾呼:“救救崑曲!”他的呼籲受到蘇州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使得崑曲藝術在蘇州得到了很好的搶救與發揚。2001年5月,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他把蘇州園林移到紐約,掀起了世界性“中國園林熱”

陳從周先生墨跡


陳從周先生畢生致力於保護和弘揚中國古建築尤其是園林建築文化,著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紹興石橋》、《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梓室餘墨》等。陳從周先生一生為蘇州園林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晚年不禁感嘆:我有柔情忘不了,卅年恩怨盡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