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做好了嗎?

鄧雅雲dyy_


作為一名父親,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1.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都很高興,但是隨後上幼兒園,小學等,培養孩子和自己的事業發現出現衝突,開始我選擇的是以自己的事業為主,忽視孩子,後來我發現錯了,現在以兒子為主,犧牲自己的事業。做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父親,儘可能推掉應酬來陪伴孩子。我很幸福兒子也很快樂,有什麼心裡話他都願意跟我講。

2.尊重孩子

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犯錯,我一般都會耐心的聽完孩子的解釋,仔細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直接否定孩子。從不會打或者辱罵孩子。另外孩子的一些小要求,有時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都做到滿足他。不會因為太小的事不在意,孩子覺得你太理解他,所以有什麼大道理你需要跟他溝通時他就會特別理解你。你會覺得他好懂事!

3.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的學習狀況都是要掌握好。上到那一課了,學會了沒有,生詞會寫嗎,課文會背誦嗎?要是不會是什麼原因,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好方法。孩子學會了,我也會得到成長。比如兒子按照我交給他的方法很快會背誦語文,我能看到兒子眼中幸福的光!

4.多學習

多學習教育領域的知識,多和別家長和老師溝通,提高自己的認知。





新尚浩教育


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名字叫《何以為家》,主題是“既然生了孩子,就必須好好養大”,要是沒有能力養孩子,為什麼要生下來呢?正是提醒我們做父母的,好好養大我們的孩子,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接下來我回答你的問題:

一.你是在自問,也可以看得出非常渴望自己能夠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本身就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在當好父母的路上,你已經起步了。

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做好了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衡量:

1.陪孩子成長

養孩子是要付出時間的,因此陪伴必不可少。陪他玩,陪他學,開心時一起分享,傷心時給他擁抱。即使不能常常陪在左右,也讓孩子感覺到,遇到什麼事都不怕,有爸爸(媽媽)在。

你的陪伴(身體或精神),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2.以身作則,相信榜樣的力量

孩子的第一個能力是模仿。

大人們常常會說:一個小毛孩子,他懂什麼。其實,孩子從嬰兒時起,就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此,尤其需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小到說話的表情、語氣,大到做事時的行為、態度,對孩子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

身教勝於言教,想教育好孩子,從要求自己開始吧。

3.尊重並堅持信任孩子

無論多大的孩子,他都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作為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感覺與喜樂。

比如,孩子喜歡畫畫,父母想讓他學鋼琴。類似這樣的選擇沒有對錯,試著尊重並信任孩子,也許會看見意想不到的奇蹟呢。

作家梁曉聲曾在《慈母情深》中寫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一元多的《青年近衛軍》在家境貧寒的父母看來是奢侈品,是異想天開,可是他的母親卻滿足了他的要求。在別人看來是縱容,而在懂孩子的母親眼裡,是尊重,更是信任。

孩子的潛能就會在我們的尊重與信任中一點點強大,這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

4.等待孩子成長

也就是說在孩子成長期間,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長成你期望的樣子。

欲速則不達,人生是馬拉松,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更多的是為了父母的面子。

是花總會開放,如果不開花,那也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能做的是陪伴、尊重、信任、等待,有了這些滋養,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長成他自己獨一無二的樣子。

5.遇到問題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哪個孩子不頑皮?哪個孩子不犯錯?遇到問題時,控制我們的情緒,不可以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同時,在孩子情緒激動時,也幫助他們疏通發洩渠道,避免因為過度壓抑而導致心理疾病。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人人都有情緒爆發的時候,而負面情緒傷人傷己,那是一定的。好的父母,一定是懂得利用情緒的。

6.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承認他的獨一無二,才能真正做好以上五點。

最後,祝願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長成自己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