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曾掀起了一阵“中国园林热”,此次热潮兴起于美国纽约,而源头则来自于中国苏州,来源于一位中国园林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他就是中国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陈从周先生


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2000年3月15日)生于杭州,新中国成立之初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史,因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而投身于苏州古建筑、古园林的考察与修整工作,由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登上中国园林艺术研究的顶峰。

陈从周的园林思想起源苏州,“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是陈从周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赞美。 提到中国园林,必说苏州园林,一说苏州园林,就离不开陈从周。在陈从周的遗作中,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就有两种,《苏州园林》和《苏州旧住宅》。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苏州园林》封面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陈从周先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现状就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他当时就说,在全国城市中,古典园林保存为数最多、且最完整者,当属苏州,如果能全部加以整理和修复,一定能再造一个花园城市。

由于饱经漫长的战乱,苏州大小园林惨遭不同程度的损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犹如尘垢满面的美人,藏在深闺人未识。1958年,陈从周曾向当时的苏州市长李芸华强烈要求,修复和开放网师园。所幸的是,这位李市长非常开明,立即委派专人予以落实,网师园于当年国庆节向公众开放。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陈从周的《苏州园林》遭到了批判,他也经受了近20年的冷遇。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陈从周(右)与贝聿铭


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昏睡的中国,国门逐渐洞开,陈从周先生在上海会见了一位美国客人。这位客人是美籍华人方闻先生,他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的主任,他想在纽约陈列中国明代家具,请教陈从周,用什么方式最好。陈从周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把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移到纽约。于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的形制为蓝本,仿造了一座苏州园林“,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明轩”。

陈从周先生是中美双方“明轩”移建的总顾问,整个的创意构思都出自陈从周先生。”明轩“建成以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园林热,并迅速波及到其它国家,开创了苏州园林的实物走向世界的先河。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营造“逸园”,1992年,新加坡营造”蕴秀园",1998年,美国纽约营造“寄兴园”,苏州园林驰誉全球。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晚年陈从周先生


从此,苏州更加呵护古典园林,苏州人更加尊重、热爱陈从周先生,聘请他担任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顾问。1986年,他作为苏州政府的客人,陪同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访问苏州。两年后,他考察了艺圃、环秀山庄和拙政园等景点后,指出了苏州园林现存的一些误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创见性指导性建议。

陈从周先生对昆曲也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把昆曲引进课堂,建议学校开办昆曲研究班,聘请昆曲名家到校传授昆曲。在《园林美与昆曲美》中,他提出了“以园解曲,以曲悟园”的独特审美理念。一次,他在苏州陪贝聿铭听曲,听说苏州昆剧团因经费难以为继,一些专业人员被迫改行,导致昆曲人才严重流失,他很痛心。他大声疾呼:“救救昆曲!”他的呼吁受到苏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得昆曲艺术在苏州得到了很好的抢救与发扬。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他把苏州园林移到纽约,掀起了世界性“中国园林热”

陈从周先生墨迹


陈从周先生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梓室余墨》等。陈从周先生一生为苏州园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晚年不禁感叹:我有柔情忘不了,卅年恩怨尽苏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