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第20集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中共地下黨黨員崔中石即將被國民黨處以極刑,在臨終前,他見到了代組織前去看望他的另一名地下黨黨員謝培東。公事道盡,訣別之時,這名忠誠的我黨黨員向組織託付了一件事——給一個女人帶話。

“您知道,和碧玉結婚是家裡(組織)安排的,和她結婚,就是為了讓我進入央行後能更好的幹下去。我不愛她,卻要娶她,還跟她生了兩個孩子。往後,都要靠她了。我還有一個對不起的人。我原來的名字叫崔黎明,請您帶話的那個人原來的名字叫王曉蕙。

要不是到央行來,我現在的妻子應該是她。十年了,我跟她分手的時候是秘密失蹤的。後來我知道她去了寶塔山,一直都在找我。見到她您就跟她說,我現在的妻子和孩子都很愛我,進城以後叫她千萬不要到家裡來,不要讓碧玉和孩子知道我們以前的事。”

十年求索,換來的殘忍答對,這一句“

我對不起的人”飽含著多少無奈,多少滄桑。在主義和理想面前,愛情是那麼奢侈,相見無法盡歡,分離不辭而別。人生的悲劇換來國之大幸,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留下三個字:“不能說”便消失了。1985年,已經是兩彈一星元勳的鄧稼先歸回家中,直腸癌已至晚期。最終,鄧稼先逝世於1986年7月29日。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34歲被秘密召進北京,此後30年杳無音訊。

1986年,當黃旭華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父兄皆已去世,看著九十多歲滿頭銀髮的母親,他跪地痛哭流涕。同前二位齊名的,被評價“中國的居里夫人”的王承書,同樣“消失”了30年。她的功績被深深地藏起來,成為“隱秘而偉大”的存在。

一、嶄露頭角

1912年6月26日的上海,誕生了一位女嬰,後家人取名王承書。王承書年幼時體弱多病,常年臥床、服藥。為此,她還不得不休學一年。不過要強的王承書不甘人後,十分用功,功課總是好得出奇,在班級裡遙遙領先誰也不及。尤其是數學,她早早地顯現出對數字的敏感。家裡人都嘖嘖稱奇:“二小姐算賬那叫一個又快又準”

。王承書最終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績初中畢業。

隨後,王承書開始瞭解物理,並沉迷其中。在實科興盛的背景下,物理是最為先進且有用的一門自然科學。而當時國內物理學的發展舉步維艱,遠遠不及國外。對物理學和物理學研究現狀越瞭解,王承書越堅定了信念:要利用物理學,帶動這個飽經戰亂的祖國崛起。為了這個信念,王承書在學習時,也增添了使命感和決心。在那個女性甚至無法隨心剪髮的年代,王承書的志向十分珍貴、遠大。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1930年,王承書順利考取了燕京大學的物理系,成功邁出了最初的一步。在全班的13個同學裡,王承書是唯一的女生。王承書如飢似渴地學習物理學,每每在班級裡拔得頭籌,甚至後來超過了整個物理系的學生。

求學的三年裡,她連續三次獲得全物理系的第一名,於1934年順利畢業。這個記錄,放到過後的若干年,也難以打破。為了以示獎勵,學校為她頒發了學校的最高榮譽------“斐託斐”名譽學位。她一鼓作氣又讀了燕京大學的碩士,兩年後便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經此一役,王承書徹底成為了燕京大學人人仰慕的風雲人物。

定情燕京

張文裕,燕京大學教授。王承書,燕京大學學生;一個是年輕有為的才子,一個是初露光芒的佳人;他們相知相遇,相互吸引,是彼此靈魂深處的牽絆。碩士畢業三年後,1939年,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為二人證婚,見證了張王二人的結合。婚後,王承書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她說:

“女子能否幹事業,決不靠婚與未婚來裁定!”

張文裕十分支持她的做法,陪同她一同到美國求學。就這樣,帶著對物理學的執著追求,1941年,王承書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進修。在哪裡,她師從國際物理學權威烏倫貝克教授,從事氣體分子運動論的相關研究。烏倫貝克教授對她高度讚揚:“她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1951年,她和導師創建了以他們姓氏命名的“WCU(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一經發表,整個物理學界一片譁然。擴大到在科學界,這個公式沿用至今。隨後,王承書又證明了索南多項式,再次引起國際學術界巨大轟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從大洋彼岸傳來,當所有人都認為王承書應留在美國一展宏圖的時候,她卻拒絕了這份機會,毅然決然地回國。當時戰爭爆發,美國害怕他們會製造出原子彈,不允許他們回國。而王承書始終沒有放棄這個念頭。

1955年,中美終於達成協定,她與丈夫迅速提出申請,她將專業的書刊資料陸陸續續寄回北京,足足有300多個包裹。她說:“雖然我的祖國很窮,進行科研的條件差,但我不能等別人把條件創造好了,我一定要參加到創造條件的行列中,我的事業在中國。”沒多久,王承書加入我黨,將畢生精力全都奉獻給了新中國。

匿名三十年

60年代,中蘇關係變得緊張起來,蘇聯發佈命令:所有高科技專家即刻撤離。這一舉措使得我國的濃縮鈾生產工廠癱瘓,無法運作。1961年3月,錢三強找到王承書,交給她一項秘密任務:分離鈾同位素。這一步驟,是製造原子彈最關鍵的一步。

她為祖國拒絕諾獎,“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國脊樑

1962年,她隻身來到中國第一座濃縮鈾生產工廠------504廠。自此,她的名字,從物理學界悄無聲息地

“消失”,無影無蹤、不可尋覓。有一次,小平到504視察,調侃到:“連你的先生張文裕也找不到你囉!”

同年10月16日,一聲巨響震撼了世界。神州大地上,一顆碩大的蘑菇雲躍然而起,無數的活著的、已經逝去的,先正在奮鬥的、流血犧牲的同胞,終於等到了這如同新生兒啼哭般的東方巨響。

四、英雄暮年

晚年的王承書依然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業。培養學生、批改論文。她說:“一個國家教育上不去,人才培養不出來,這個民族就肯定沒有希望。”她的低調簡樸,發表論文不求署名,不貪圖一絲一毫的利益,不追求一點傾斜的權利。1994年6月18日,王承書平靜地離開了。

永遠的,王承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