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從2019年底開始,發源自阿拉伯半島的大規模蝗災在東非蔓延,2020年2月已經席捲印度和巴基斯坦,大有逼近我國邊境之勢。這個時候,很多人把2000年新疆用鴨子防治蝗災的老新聞翻了出來,鴨子一時間在網上成了掃蝗的靈丹妙藥,更有人揚言,只要養70萬隻鴨子就不怕東非蝗災來犯!

還有的吃貨都安排好了,“蝗軍”來了我們可以一邊吃蝗蟲大餐,一邊養鴨子治蝗,等蝗災過去了,再把鴨子做成烤鴨,豈不美哉!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東非蝗災:沙漠蝗(群居型)

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自古以來就是社會難題,而這次東非蝗災規模之大更是史無前例。要真像網友說的,養鴨子就能輕鬆應付,這真是拿各國政府和專家的智商開玩笑!

新疆鴨子治蝗的真相

2000年新疆爆發蝗災的時候,5月份曾有3萬隻鴨子從浙江運過去支援,這是事實。這些年鴨子為新疆治蝗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也是事實。然而這些不是全部的事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在《中國牧業通訊》2000年08期發表的簡報上稱,各級政府共動用大型機械農藥噴霧器11臺、人工噴霧器3.4萬餘臺,使用農藥160餘噸,動用雞40萬隻、鴨1.4萬隻。然而,蝗災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防治進展緩慢。可見,一些報道說幾萬只鴨子就輕鬆解決了新疆蝗災,未免有誇大其詞之嫌。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2000年新疆蝗災的主角:意大利蝗

新華社2001年7月13日的報道上稱,鴨子用了兩個月將烏魯木齊附近3萬畝草場的蝗蟲控制住,這個速度對治理東非蝗災來說還是太慢了。新疆蝗災的主角是遷徙能力較弱的意大利蝗,而此次東非蝗災是遷徙性極強的沙漠蝗,兩個月就從東非擴散到了印度次大陸。

一些報道口口聲聲說鴨子能消滅大群蝗蟲,然而配圖裡有遮天蔽日的蝗群,也有放牧的鴨子,就是沒有鴨子大戰蝗群的圖,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鴨子治蝗主要就是在蝗蟲聚飛之前起作用,將蝗蟲在散居狀態就控制住,對已經開始聚飛的大群蝗蟲效果不大。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有人說,散居的蝗蟲,群居的蝗蟲,不都是蝗蟲嘛,蝗蟲密度小的時候就散居,密度大了就改群居。事實上,散居蝗蟲和群居蝗蟲真的很不一樣,簡直是兩種生物。

散居蝗蟲和群居蝗蟲

散居蝗蟲和群居蝗蟲長得都不一樣,以我國最常見的東亞飛蝗為例,散居的為綠色到棕色,與周圍植被保持一致,群居的則為橙黃色,上面有黑色斑塊。此外,群居蝗蟲體型略小,跳躍和飛行能力都較強。此次東非蝗災的主角沙漠蝗亦是如此。

沙漠蝗:群居型若蟲(A)、成蟲(B),散居型若蟲(C)和成蟲(D)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蝗蟲在自然界算是弱者了,它有眾多天敵。對蝗蟲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散居,靠偽裝色隱蔽自己。然而群居蝗蟲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自己暴露在天敵的眼皮子底下,還脫掉了偽裝色。按理說,當蝗蟲集群遷飛,天敵們正好美餐一頓。然而,天敵們卻放過了這唾手可得的美餐,根據中科院網站上的說法,很少有動物捕食群居蝗蟲,而用群居蝗蟲飼餵雞、鴨,也往往會引發後者不適。

為了搞清楚群居蝗蟲的禦敵策略,中科院的康樂院士率領的飛蝗研究團隊展開了深入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於2019年1月發表論文,在網上可免費閱讀。

研究團隊首先做了一個實驗,把散居蝗蟲和群居蝗蟲同時栓在大山雀面前,讓它捕食,結果70%的大山雀會優先捕食散居蝗蟲。大山雀捕食蝗蟲是慢慢啄食的,散居蝗蟲受傷害比例高達90%,群居蝗蟲只有40%。最後有60%的散居蝗蟲被吃掉了,而群居蝗蟲被吃的只有20%。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大山雀優先捕食散居型蝗蟲

中科院的專家發現,群居蝗蟲會釋放出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蟲幾乎不合成苯乙腈。這是因為蝗蟲體內的苯乙腈合成酶(CYP305M2)對種群密度非常敏感,這個酶只有在群居蝗蟲體內才能保持活性,在散居蝗蟲體內是失活的。

以往國外專家猜測,苯乙腈可能是一種蝗蟲種內交流的信息素,起到將蝗蟲聚集到一起的作用。然而這次我國專家的實驗證明,東亞飛蝗對任何濃度的苯乙腈都沒有趨化性,從而否定了這一猜測。專家們又接連做了四個實驗,確定了苯乙腈起的是化學警告信號的作用,它就是群居蝗蟲難吃的關鍵原因。

第一個實驗,將散居蝗蟲身上塗抹上苯乙腈,大山雀便不喜歡吃它了。

第二個實驗,向群居蝗蟲體內注射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劑,它就不能合成苯乙腈了。這時儘管它仍保持著群居蝗蟲的外貌(黃+黑),但大山雀還是毫不客氣地將它捕而食之。

第三個實驗,在注射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劑的群居蝗蟲身上再塗抹上苯乙腈,大山雀又對它失去了興趣。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康樂院士團隊的實驗結果展示

最後一個實驗,在甲蟲幼蟲身上塗抹上苯乙腈,大山雀竟也不愛吃它了,被啄食的頻率下降了90%。

那麼,大山雀為什麼那麼討厭苯乙腈的氣味呢?原來,苯乙腈是合成劇毒物質氰化物(HCN)的前體。氰化物是動物界的一種廣譜毒素,具有毒性強、毒發快等特點。健康的群居蝗蟲體內也是不含氰化物的,畢竟它也不想死。但它儲存著大量苯乙腈,一旦遭鳥類啄食,就立即將苯乙腈轉化為氰化物,身體中氰化物的濃度可升高11-14倍。

因此,群居蝗蟲釋放的苯乙腈就是一種化學警告信號,蝗蟲以此來警告鳥類:不要吃我,我有毒,大不了同歸於盡!

這種禦敵策略對單隻蝗蟲的生存沒有意義,因為不管氰化物能不能毒死鳥類,反正先把蝗蟲自己毒死了。但是,單隻蝗蟲以自己的死亡警告了鳥類,保護了它的同類。

大山雀是東亞飛蝗的主要天敵,它們已經協同進化了千百萬年。那些喜歡吃群居蝗蟲的大山雀早就已經因食物中毒而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現在的大山雀自然就會覺得苯乙腈的氣味很難聞,也會清楚群居蝗蟲不能吃

這種禦敵策略看似精妙,實際上不見得有多高明。事實上,群居蝗蟲無論壽命還是生育力都比不上散居蝗蟲,這是因為它們將大量的營養成本用到了保持高濃度的苯乙腈上。

所以說,蝗蟲最佳生存策略還是散居,靠偽裝色隱蔽。而當蝗蟲密度過大,它們找不到足夠吃的,才聚群遷飛。這個時候,以氰化物為化學武器就是蝗蟲能夠集結成大群的關鍵,否則它們一開始聚集就會被天敵消滅乾淨。

我國對蝗災的治理處在世界領先水平,20世紀70年代以來再沒有發生大面積的蝗災了。我國一直堅持環境改造與治理相結合。環境改造方面,主要是消除飛蝗最喜歡的產卵地——因乾旱而裸露的河灘,同時翻耕草地將蝗蟲卵深埋,使其無法孵化。

飛機噴灑農藥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治理方面,有化學治理和生物治理兩種方式。使用化學農藥雖然不安全且汙染環境,但優勢是可以很快見效。因此當蝗蟲在某地高密度發生,我國也會果斷使用化學農藥,防止聚飛成災。

生物治蝗的主力軍是微生物,即蝗蟲的寄生蟲。動物滅蝗方面有粉紅椋鳥、雞和鴨等,新疆一直採用人工築巢的方式招引粉紅椋鳥,近些年來牧養雞、鴨治理草地蝗蟲,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生物治理主要作用是控制散居蝗蟲種群密度,天敵本就是個“雪上加霜”的東西,對處在高峰期的獵物很難起到限制作用。無論是天敵還是寄生蟲,殺死蝗蟲都需要一定時間。群居蝗蟲具有高繁殖率、高遷徙率等特點,一旦蝗蟲開始聚飛,生物治理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粉紅椋鳥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鴨子治蝗,自古有之,但一直未能成為治蝗的主力軍,我們既不能忘了鴨子的貢獻,也不宜過分誇大鴨子的作用,對蝗災盲目樂觀。

這次蝗災會進入我國嗎?

我國蝗災最多見的是東亞飛蝗,這也是康樂院士團隊的研究對象。蝗種不同,生活習性和生理機制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對意大利蝗能否合成劇毒氰化物,目前尚未見相關研究。

東亞飛蝗(獨居型)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國外專家早有發現,群居沙漠蝗也能釋放高濃度的苯乙腈,這意味著沙漠蝗也是可以使用氰化物化學武器的。而且,由於沙漠蝗食譜很廣,可以通過多吃有毒草料積累毒素,其毒性只會比東亞飛蝗更強。

目前,沙漠蝗大軍已經逼近我國西南邊境,它們會侵入我國嗎?對此,康樂院士還是比較樂觀的。一方面,我國不是沙漠蝗的傳統分佈區,歷史上從未有過沙漠蝗的確切記錄。另一方面,從南亞進入我國內地需要翻越青藏高原,沙漠蝗是熱帶蝗種,適應不了這種高山環境。因此,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

但是,我們更不能盲目樂觀。群居蝗蟲不僅遷飛能力極強,更有化學武器助陣,這就是蝗害如此頑強,幾千年都未得到根治的原因之所在,絕不是靠養些鴨子就能輕鬆解決的,人類對自然災難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氰化物對人體也是有劇毒的,在極低劑量下就能致死,食用蝗蟲應注意選擇無毒的散居蝗蟲,吃貨們的這頓蝗蟲和烤鴨大餐還是算了吧!

闢謠:養鴨子就能解決蝗災,到底靠不靠譜?


蝗蟲也是一道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