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殤•東北1911》(三)


《疫殤•東北1911》(三)

(續二)

有人陰謀論,認為沙俄早就有佔我東三省的野心,所以特意驅逐染病勞工回我國,致使我國發生瘟疫流行,而乘虛而入。這種說法,得不到有力佐證。不過後來,隨著我國東北瘟疫的爆發流行,沙俄確實向當時的清政府施壓,直接在東北境內駐兵,警告清政府,若無法控制疫情,則沙俄政府將代行止疫,獨立主持東北止疫,對東北實行戒嚴。沙俄就想著趁機接管東北。實際上就是侵佔了,成了他的了。

除了沙俄之外,還有日本,同樣在向清政府施壓。俄日本來是仇敵(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戰爭,沙俄戰敗),沒想到,日俄此時竟然聯手,就想著瓜分東北。

日本打著“人道主義,治病救人”的口號,橫加干涉東北事務,故意設立隔離區,在東北各地設立所謂的“防疫局”,安插大量的軍警、日諜,以防疫為名,行刺探情報之實,為隨時發動侵略戰爭作準備。

如果清政府答應日俄,那就等於“割讓”東三省了。清政府意識到,如果東北讓日俄到手了,再還回來可就難了,簡直是不可能了。依現在清政府的能力、國力,怎麼可能?清政府裡,頭腦尚算清醒的王公大臣,雖然是鳳毛麒角、廖若晨星,譬如說當時的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葉赫那拉·那桐,他就強力支持施肇基,並支持施肇基推薦的伍連德,向清廷上奏啟請由伍連德擔任治疫的總醫官。清政府積弱無能,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瘟疫,更是不知所措,慌亂恐懼,絕不可能有法有效應對。當時東三省總督錫良形容疫情:“如水瀉地,似火燎原”,上奏請求自救。因為東三省的官員不用眼睛也看得出,清廷無力,唯有自救,方能有救。

清政府對於大清的局勢也心知肚明,必需儘快“止疫”來堵住日俄的嘴,所以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把最後一絲希望寄託在施肇基及施肇基推薦的伍連德身上,採納並准奏下旨定職,伍連德為東三省防疫總醫官。這讓伍連德成了這場瘟疫的主角。他全力而為,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救人。可能連他也沒想過,日後他會成為世界醫學界抗疫史和我國檢防疫事業的閃耀明星和重要先驅,還做了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抗疫的這一年,伍連德31歲(一說32歲,我國有虛歲、實歲之說,此處未能考證)。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