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在伊朗长大》: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外婆习惯采集茉莉花,每天放在胸口,所以闻起来就香香的了。


喜欢这种哀而不伤的表达方式,尽管已经痛到了骨髓和灵魂深处,仍然娓娓道来流畅不间断地低诉。在长大的过程中,玛姬遇见了一次又一次悲伤绝望,但生活还得继续,尽管有时候看起来毫无希望。黑白世界有时候比缤纷色彩更有力量,简单而孤独。

《我在伊朗长大》: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在伊朗这个疯狂的国度,玛姬眼里的世界是扭曲的。虽然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扭曲的生活准则:男人习惯了发号一切束缚女人的施令,女人却理所当然地逆来顺受。但玛姬是个有着自由意志的女孩,从小她就大胆地掀起束缚脸庞的面纱。在庞贝灭亡时还穿着“迈克杰克逊”的T恤在大街上晃悠。伊朗动荡的生活环境给她的人生带来了许多坎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个出生地带给她的困扰从没有离开过。

革命家叔叔用狱中的面包屑为玛姬做了两只小天鹅。稚嫩的她第一次从鲜血中认清了这个荒唐的世界。艺术家喜欢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表达绝望气息。


本片全然没有一点歌颂爱情的意思。尽管感情开始的时候像天堂一般美好,每次都以为这次会不一样,却都没能逃脱无疾而终的命运。婚姻也只是让玛姬认清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自由的灵魂还是想要去流浪。

《我在伊朗长大》: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离开需要勇气,回家更需要勇气。她两度离开祖国。后一次或许是永远的诀别,在充分考虑之后,玛姬终于确定这片土地不适合她。母亲是有多理解女儿才会忍痛说道,不许再回来!

电影的情感基调并不是由低落呈持续上升的主线。这是由大环境决定的。作为一个伊朗人,必定有一生都绕不开的家国情愁。然而作为个体,为了生存,要么融入环境放弃自由,要么就是永不停歇的抗争。不难想象,玛姬此后的人生必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她经历了革命的残酷和成长的艰辛,战争结束后,她仍然感到绝望和孤独,生活的困境一直存在,好像并没有变得好一点。

但兜兜转转浮浮沉沉之后,她终于认清了自己从哪里来,也能够宠辱不惊地面对这个问题。

《我在伊朗长大》: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外婆的话犹在耳畔,她坦然地告诉别人,“我来自伊朗”。电影到这里,或许在试图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接纳自己。

有意思的是,电影的制作人并不来自伊朗,而是来自法国和美国,这一点很感动我,不同地域的人类在许多种感情上是能够互相理解的。

《我在伊朗长大》: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我在伊朗长大》有另一个好听而意味深长的名字《茉莉人生》。外婆习惯采集茉莉花,每天放在胸口,所以闻起来就香香的了。外婆出场不多,却是灵魂人物,点睛之笔。外婆提醒玛姬,要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