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看手機該不該管?

a舊時光


真的要管。

我兒子的眼睛就是看電子產品太多了,造成的近視,去醫院看的時候,醫生一再強調不要小孩子玩電子產品。

現在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僅僅是電子產品,一些家長放任孩子看手機,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圖省事,其實你應該靜下來,好好享受和孩子的愜意時光。他們一轉眼就長大了,有時間多陪陪他們吧,帶他們去遊樂園,博物館,給他們講故事,聽歷史,這些都是很好的打發親自時光的事情。

珍惜這一切,因為一晃他們就長大了。各有各的事情,不再需要我們了。


成長是門學問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手機”算是社會上最新型最厲害的“毒品”,統殺大人老人小孩子。最嚴重的是那個遼寧盤錦的新聞,父親把孩子手機扔到樓下,孩子也跟著跳下去。有專家表示,15歲以前的孩子自控力是很弱的,所以孩子看手機,父母一定要引導溝通說教,最好約法三章立規矩。

看手機失控的孩子

去年有天早上,我朋友小麗發朋友圈,說自己省吃儉用省錢,兒子一早上花了1600元玩王者榮耀。其實這樣的事件網上也經常發生。如果父母不加以管教,只怕孩子越陷越深。

大寶四年級時,有段時間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也正常睡覺,成績直線下降,老師也投訴說孩子狀態不好。我找了半天原因也沒找到。後來夜裡有次起床,竟然發現孩子在玩手機,應該不是第一次,當時我叫他都沒反應的。後來孩子坦白夜裡玩了很多次。事後我沒有罵孩子,選擇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內心真正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寫了檢討沒收了手機。這件事才完美解決。

孩子看手機的壞處

1. 有調查顯示,現在孩子近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和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有很大關係。

2. 孩子看手機,屏幕變動頻率太快,嚴重影響和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和想象力。多看手機的孩子,上課專注力不好。

3. 孩子長時間看手機,對孩子脊椎有很大危害,容易變形不利於成長,長時間一個姿勢,對健康不利。

4. 孩子看手機,就缺少了很多親情交流溝通時間。平時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本來相處時間就少。孩子看手機,就更加缺少了親子溝通交流時間,這讓親情味越來越淡薄。

5. 15歲以前的孩子自控力很弱,經常看手機容易上癮,產生很多不良後果,比如厭學,叛逆,離家出走等。

看手機可以,要有規矩

我們家裡週一到週五,不準孩子玩手機。大寶六年級,作業多任務重,平時吃飯聊天的時間都沒有,根本沒有時間玩。二寶5歲半,放學後一般自己玩會玩具或者幫我摘青菜。然後我們一起寫作業或者親子故事,玩下圍棋或者打球。都是全程陪他,所以他也很少看手機。

週末約孩子的朋友們一起爬山,有空閒可以玩手機,但是不能超過半個小時左右。可以玩半個小時,休息半小時後再玩,不能連續玩。大寶愛看書的好習慣給二寶做了好榜樣。現在二寶雖然看不懂,也喜歡拿本書來看。所以只要不是週末,兩個孩子都喜歡看書,很少要求看手機。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我認為應該管,其實孩子可以玩手機,但是應該適度,而不是過度放縱自己,沒有時間觀念。

舉個例子來說。

我一個學生,他特別喜歡玩遊戲,每次一下課都會和同學一起聊天,探討遊戲中的技巧之類的,聽他的父母說,孩子每次一回家都玩手機,打遊戲。但是這個孩子學習還可以,因為他上課認真聽講,該玩的時候就好好的玩,該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

我認為,當孩子在家玩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規定一個時間,讓他們有時間觀念,例如,學習3個小時中午可以玩一個半小時的手機。因為孩子都喜歡玩,他們有學習的動力了,所以就會為了玩手機而去好好的聽話,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了。

所以,對於該不該管孩子玩手機,肯定是要管的,因為孩子自覺性比較差,需要我們家長去監督才能更好的自律。


簡安


我目前正在做小學生培訓,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小學生看手機的危害有多大,從一個數字上就能看得出來。

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安置戶比較多,好多家庭父母都沒怎麼上過學,但是由於城市改造,一下子又擁有了好多財富。我目前培訓班辦了兩個,一個班30個學生,學習好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比較重視的孩子,孩子稍微有點變化,父母就特別的關心,也時刻關注著孩子。在孩子進補習班的同時,我就叮囑孩子們的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管住自己看手機的習慣。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做到了,但是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做不到,每天孩子從早上上學一直到下午放學,然後到培訓班,等到作業全部寫完,到家都八點以後了。其實孩子真正在家自由活動的時間也就兩三個小時,就這樣,好多孩子的父母,這兩三個小時都管不住自己。好像把孩子交到培訓班就完事大吉了,回到家裡自己玩手機,孩子幹什麼都不問也不管。這些習慣都讓孩子帶到了學校裡,從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反映了出來。

家庭習慣比較好的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再加上家長的配合,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但是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大多數孩子的家長管不住自己,孩子每天回到家裡,看到父母也在那玩手機,讓孩子怎麼不好奇,這樣家庭的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對自己的成績好壞也無所謂,讓老師也非常的頭疼。其實習慣在小學已經養成了,以後很難再有大的出息了。

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如果家裡有小孩的家庭,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手機對孩子的危害太大了。






風雲煙4


管是肯定的,怎麼管才是關鍵。

1、有些人認為小孩就是不能看手機,我們不能片面的一棍子打死。手機也是社會進步的產物,當代生活中不管大人還是小孩接觸手機是必然的,因此我認為小孩可以看手機。

2、手機可以成為孩子的老師。比如我家孩子有時候做作業遇到問題了,經過我的審核這個問題他確實不會,那麼我就允許他用手機通過上網的途徑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手機也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週末的時候在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下,我允許孩子用手機跟我一起打一個小時的遊戲。在這過程中可以很融洽的跟孩子溝通交流。既能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又能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

以上為個人觀點並且我也是這麼做的,而且我覺得從我家的情況來看,效果也還是不錯的[呲牙]


承前啟後


該管,但是要合理的去管教。就比如我兒子,他也是很愛逛淘寶和刷抖音。別看他只有兩歲半,爺爺奶奶帶著他的時候每次都吵著鬧著要玩,一哭就給,這樣對孩子的眼睛和脖子都不好。我在家帶他這一個多月給他定的一條規矩,玩手機可以,但是要在媽媽喂他吃飯的情況下。吃飽就得關手機。剛開始肯定是不配合耍性子的,慢慢教。一個星期下來他就有這個習慣了!而且吃飯還特別快。不會像以前那樣跑來跑去一個鐘還沒喂完。他的普通話和各種圖片物品的認知大多都來源於手機裡看到的東西,就要看監護人是怎樣的態度和行動去利用這個玩手機的問題!




陽光一般的女子


肯定要管,孩子的自制力很差,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一旦玩手機上癮,就很難就改正過來。我以前有個學生,初一到初三上學期,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結果到了初三下學期,無節制的玩手機,最後連高中都沒有考上。還有個同事的孩子,是個女孩👧,玩手機上癮了,家長把手機📱沒收了,她就偷家裡的錢💰再買,反反覆覆買了好幾個手機。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孩子,儘可能在大學之前就不要讓他們接觸手機。


遲道愛分享


1 孩子玩手機,危害有多大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科學家公佈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

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2 孩子玩手機,到底該怎麼管

孩子和父母對玩遊戲的心理博弈,心理學上有個“禁果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想要去做。這種由於單方面禁止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對於孩子玩手機,父母往往會採用禁止的方法,然而越不讓孩子玩,孩子越好奇,這種禁止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越不讓玩越要玩。

所以,孩子玩手機,絕不是管的越嚴越好,父母以身示範和合理引導才是王道。


D當幸福來敲門


現在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給他一部手機就好了。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目前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使用者的越來越低齡化,正在考驗著全社會的教育。所以以我的意思,孩子看手機不但要管,而且要嚴管,管徹底。

目前,像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已經相繼立法,禁止14週歲以下的孩子接觸智能手機,而中國手機使用的低齡化越來越嚴重。只要在公共場合,各種拿著手機哄孩子的情境屢見不鮮,很多孩子手機玩得比大人還溜,像我上小學的侄子,王者榮耀打得那叫一個厲害。當然,隨之而來的是成績也在不斷地下降。而讓我對手機的使用產生想法的還是從我的兒子說起。

兒子三四歲時,他爸爸看到有的同齡的孩子拿著paid教給孩子很多字和兒歌,頓時覺得這個東西可以幫助孩子學到很多東西,於是就買了一個,所以孩子就開始玩蘋果paid,一開始給他下的基本上就是一個識字的APP,確實也會學到一點東西,但是後來他上了小班以後就會自己偷偷下一些簡單的遊戲,而且常常揹著我玩很久,放學會就抱著paid,後來還迷上了看各種動畫片,只要一不注意就自己拿著玩,原來的約法三章基本失效,有時候你不給他就耍賴苦鬧,我頓時覺得問題愈發嚴重,有種失控的感覺了。於是我咬牙直接把paid藏了起來,任他哭鬧也沒用,就說放在公司裡了,他很不適應,基本上每天都鬧情緒,大概維持了一星期左右,就慢慢忘了這事,再後來就不提這事了。直到現在上小學,也沒再完玩過手機paid了,也斷了那念想,基本上就是偶爾看會電視。這更讓我堅信自己當初做得是對了。

而我班裡上週發生的另一件事,更讓我堅定了這種想法。上週一班裡有個男生沒有按時到校,給家裡打電話說是已經離開家了。家裡人急的不得了。因為說這男生平時很懂事,以前感冒輸液都要去上學,應該不會曠課,那天還有大霧,他媽急的都哭了。後來找了半天,在警局調監控,終於在鄰居家的一個破舊的房子裡找到了,找到的時候已經下午兩點,早飯午飯沒吃,一個人躲在那裡看電子書。這件事其實讓我還是蠻震撼的。網絡的世界誘惑太多了,有時候我們成年人都會玩某個遊戲上癮追某個小說上癮,何況是這些小孩子。你說這樣的狀態怎麼能學好習呢?

所以作為老師,我一直給我班裡學生的家長強調,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我們佈置的作業都是不需要用手機的。作為家長一定要狠得下心。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現在很多學校的日常辦公教學都在智能化,有線上作業答題等,這種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


梅子老師數學屋


孩子看手機該不該管呢?

一問到這個問題,就會有很多家長跳出來說:肯定要管呀。

每個家長可以列舉出手機對孩子的無數條危害:看手機對孩子的學習有影響、對身體有影響、對眼睛有影響、會養成壞習慣...。


有的家長萬般無奈下,採取暴力的奪取、沒收,禁止使用手機,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川某少年因沉迷遊戲被父母沒收了手機,提著板凳砸向父親。

初二某男生因玩手機被父親打罵,跳樓自殺。

江蘇某中學生因手機被父母沒收,拿著刀威脅老人交出手機。

.....

網上類似報道很多,對於沉迷手機的孩子,如果暴力奪取了他們的手機,彷彿是要了他們的命。

所以,手機成了各個家庭焦慮的問題,很多家長想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對於孩子看手機該不該管,其實每個家庭都會說肯定要管。但是如何管,卻需要父母智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可取。

01、孩子們為什麼喜歡玩手機?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替代了電視、固話、錢包、照相機...,變得越來越離不開。從小在觸屏時代長大的孩子,更是深有體會,手機象一個有魔力的設備,每個人都離不了,每個人都需要。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呢?因為手機也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1、無聊的需要。沒人陪的時候,看看手機,頓時孩子們就安靜了、聽話了。

2、好奇的需要。手機裡總是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在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

3、社交的需要。現在的00後跟朋友聯絡、打遊戲交流,手機都是主要的工具。


所以說,要想讓一個孩子"聽話",就給他一部手機,手機能迅速讓一個孩子上癮,可以讓孩子達到廢寢忘食,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

美國哈佛的心理學家斯金納發明的”斯金納箱“這一實驗,就發現了生物成癮的原因。


他將一隻很餓的小白鼠放置在箱子裡面,最開始小白鼠無意間按壓到了槓桿,發現有食物掉下來。很快,小白鼠發現了獲得食物的規律,就不停地按壓槓桿,按鈕這一動作就是"上癮"過程。

斯金納箱這個實驗,就能解釋為什麼賭博、老虎機、手機這些東西會帶給人們這麼多的依賴性,甚至上癮。

還指出了上癮的關鍵就是:總能在手機裡獲得不確定的獎勵、消息或新鮮有趣的東西,就是這些原因讓我們不停去滑動手機,繼而上癮。


家長總是要求孩子不該玩手機,那請問我們自己又離得開手機嗎?


所以,正確地認識手機,手機不是洪水猛獸,手機是這個觸屏時代必有的工具,你不會使用手機,未來連工作、生活都有影響。但同時也要認識到,手機的確會讓人上癮。


重新認識孩子對手機的需求,有針對性的疏導,才能讓孩子逐步自己放下手機。

02、細分孩子情況,有效疏導

玩手機的確容易上癮,特別是孩子的自控力還比較差的時候,肯定需要大人的疏導和影響,但我們不能使用粗暴簡單的方式,這隻會讓孩子對手機越來越感興趣。


1、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疏導。

如果孩子還在學齡前,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玩手機的機會。

有的時候,大人為了讓孩子在外面安靜下來,主動給孩子玩手機作為獎勵,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玩上癮,剛玩上又不準玩了,更激起孩子的興趣。


如果孩子在讀書期間,家長和學校聯合起來,上學期間必須上繳手機,不能用。很多國家都已經制定法律,14歲以下的孩子不能使用智能手機,要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孩子。


2、根據父母的親子關係來疏導。

如果家裡親子關係本來就很和詣,孩子只是近期突然迷上了手機,可以抽時間和孩子好好溝通,傾聽了解他的需求是什麼,再製定對策。


如果家裡親子關係本來就很惡劣,父母經常不在家,回來就開始粗暴地管孩子的手機,這樣的方式不可取。

這種家庭首先解決的不是孩子手機問題,而是家庭關係問題,需要花長點的時間來解決。


3、根據孩子手機上癮的程度來疏導。

孩子看手機的程度如果不嚴重,沒有上癮的跡象,那家長還可以用常規的方式來引導,比如培養其它興趣、互相溝通、增加戶外運動等都比較成功。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於手機,甚至到了不想上學或通宵在玩。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一定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定要找到孩子沉迷的原因。


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從小孤獨,缺乏父母的關心、陪伴,只好藉助於手機世界找到寄託。

這個時候父母通過打罵讓孩子來戒掉手機,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孩子已經到12歲以上,這樣的方式太偏激,甚至會出現後悔的事情。


03、父母在手機注意力爭奪戰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以身作則,共同營造不玩手機的家庭氛圍

身教重於言傳,如果父母都是“手機控”還怎麼教育孩子放下手機。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減少玩手機。


制定家庭規則,比如在我們家,所有人在吃飯的時候都不能玩手機,這個規則不僅針對孩子,同時大人也要帶頭遵守。

創造一些“不插電”的家庭活動,比如可以組織家人一起閱讀,一起辯論,一起運動、一起徒步,一起畫畫等有趣的活動。


家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甚過比過一萬句的嘮叨。

2、走進孩子心裡,高質量的陪伴

大人少玩手機,就會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因為,我們再不陪伴,孩子就真的長大了。

說象龍應臺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

孩子10多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所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吧,讓孩子能感覺到家庭的愛,感覺到永遠有依靠。


同時父母自己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學習網絡,學習新的東西。瞭解自己的孩子在關心什麼,喜歡什麼,才能與孩子有共同的語言。

小的時候可以每晚講講繪本,孩子大了,可以每晚和孩子談談心,聊聊學校的事,朋友的事,甚至包括遊戲,逐步走進孩子的心裡。


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的處境,感受和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孩子在玩遊戲時,可以湊過去請教一下:可不可以教媽媽也玩會?,其實遊戲不是都不好,只要不是太上癮,偶爾玩玩寓教娛樂。

所以,大人也要改變完全敵視手機的態度,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3、與孩子制定約法三章,共同遵守

制定孩子玩手機的專屬時間。比如在做完幾個小時的作業後,或者是達到什麼目標後就能完。

玩的時間多長進行明確規定。國外對兒童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有個建議:

1、3歲以下不玩手機
2、3-5歲半小時以下

3、5-12歲半1小時以下
4、12歲以上不超過2小時

這個時間可以由孩子自己來掌控,如果超時了,扣減下一次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逐步讓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子設備,也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

約定好了手機使用章程,家長就必須遵守,去兌現,守信用,否則就沒有下一次了。

04、結語


孩子愛玩手機,不完全是他的錯。

家長要學會影響,而不是控制孩子的手機。要學會疏導,而不只是堵住。

要了解孩子愛玩手機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一刀切,一個粗暴簡單的方法以為就能解決孩子玩手機的習慣。


放下手機,從我們家長開始。

放下手機,多給孩子一個擁抱。

放下手機,多和孩子一起玩耍。

放下手機,和孩子探索更多的世界。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陪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2020年如穎隨行育兒經原創:2/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