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紙質的書刊是不是數字信息資源?為什麼?

lhdehujiaofen


單純的紙質的書刊不屬於數字信息資源,只有當紙質的書刊通過網絡通信、計算機或終端等再現出來的時候,才可以稱為數字信息資源。

1.數字信息資源是指我們把所有的圖文、聲音、影像等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儲在非紙介質的載體中通過計算機、網絡等形式再現後的資源。

2.數字信息資源主要分為分為網絡信息資源、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檔案館數字信息資源三部分。

3.數字信息資源主要有兩種形式,即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資源。

綜上所述,紙質的書刊不是數字信息資源,只有當紙質書刊存儲後再現,才算是數字信息資源。


世界各國資訊


【傳媒業態類話題】

從1979年起為編書就經常跑北京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好些人不知道,新聞出版事業的眾多傳媒機構,凡是稱中國和人民社的皆為國家和省級單位,而稱北京的為國家的、稱首都的為北京市屬。上海圖書館比較特殊的是民國資料眾多,且有電子化細目可查。

這裡,我所說的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對我幾十年專門研究一一中法關係史和延安文藝史的李又然部分,都起到各自不可替代的資料信息作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縮微製品,首都圖書館的更新版本,上海圖書館的電子查詢,均有數據雲。

我入職報刊社歷經和見證鉛與火到光與電的全過程,也是紙媒向電媒過渡和反哺的全過程。感謝我原單位的同事加朋友們,最早將我在報刊上發表的文字刻成光盤,而近20年所寫的Word、出書的同時都被轉成PDF存入大小U盤或可移動硬盤,想用就調出。


李蘭頌


紙質的書刊包括報紙、圖書、雜誌等,也是數字信息資源一部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說明:

一是紙質書刊有很好的穩定性和永久性。只要條件好,紙質書刊就可以永久保存下來,人類源源流長的文明成果,大量的文化遺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通過紙質的書刊記載和保存的。像世界第一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達1.62億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書也達3600冊以上,居世界第十位。

二是紙質書刊攜帶方便,且具有珍藏價值。許多中外知名的名著,都是用金銀、銅板、絲綢做出來的藝術品。

三是閱讀時間隨意並可間斷性。

當然,紙質書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保管、存放不便;存放空間大;投入資源多;出版 、印刷、發行等成本高、時間長。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存儲和載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有的紙質載體獨攬天下的局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發展到了一種全新的數字化知識經濟形態。傳統紙質的書刊被賦予了新的載體形式,出現了一種更經濟、更便捷的形態----電子書刊。

電子書刊除了可以有傳統的文字說明外,還可以開口說話,做出動作。電子書刊的載體有軟盤、照片光盤、集成電路卡以及網絡出版物等。

因特網的出現,使得出版業又面臨一場以電子化、網絡化為標誌的大飛躍。目前幾乎所有報紙、期刊、雜誌都已電子化,並已上網服務。例如《人民日報》、《文匯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電子書刊不僅圖文並茂,有聲有色,具有檢索方便、紙質成本低、售價低廉、較強的時效性、可以及時更新。

儘管電子書刊發展迅猛,但是我認為紙質的書刊與電子書刊會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浪哥廣告自媒體


紙質書刊是指各大新聞界的報紙,如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軍軍事報、各地區、地區市的報紙等等,還有各類刊物和出版的書籍。數字信息是通過各大網站平臺,它有官方網站和自媒體網站向公眾傳播信息,使讀者在電視、電腦、手機上都能夠看到和學習。所以說現在傳播讀者信息的就是兩種,紙媒體和網絡傳媒。


知知共享


現在的紙媒已數字化了,因為現在的紙媒全部參與網絡,既有網絡版,又發行紙質的傳統媒體,譬如人民日報,既有網絡版還有傳統的紙質郵寄,還有新聞客戶端,微信客戶端,微博客戶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融化,現在大多數紙質媒體是這樣(除個別刊物半數字化,因他們為了經濟利益沒有開通,數字化傳播,但也逐步開始數字化訂閱了)。所以紙質媒體,在近幾年基本全部數字化了,所以也是數字化資源。有些還把他們前幾年沒有實現數字化的媒體進行了數字化整理上傳。

但較早時期的一些傳統紙質媒體不是數字化,還是紙質訂閱,保存也是紙質保存,也無法網絡搜索其資源 ,所以他們就不是數字化。(僅參考)


三劍客v0


確切的說,它是數字信息資源的一種,但是它不能取代其他媒介。

就現在發達的互聯網科技而言,紙質媒體因其傳播速度較慢,所以也有一些說法是紙質報刊不能作為數字信息資源的一種。

然而實際上,即便現在信息在網絡上傳播速度快、覆蓋人群規模大,也不能撼動紙質報刊可作為數字信息資源參考的地位。






隨著社會發展加速,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無論辦公還是生活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信息大多數是以媒體方式來傳遞。

紙質刊物也在慢慢的減少,勢必會加快電子商務媒體信息的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紙質刊物會成為歷史,慢慢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立交橋上的人


是的 可以借鑑前人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