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息縣“第一書記”吳金良:白髮不懼任重,抗“疫”扶貧兩“硬”

息縣“第一書記”吳金良:白髮不懼任重,抗“疫”扶貧兩“硬”

河南日報農村版信陽視點訊(記者 李振陽 通訊員 餘江)“喂,吳書記,現在在忙什麼呀?”2月27日,上午9點20分,記者打通電話。

“按照上級要求,村民還要幾天不便出門,我正在入戶問問這幾戶,生活上用品上今天有什麼需求不?春耕在即,順便問問麥田管理和春耕準備情況。”息縣臨河鄉單臺村駐村第一書記吳金良電話裡說。

如今,在單臺村,無論是村口卡點、還是春耕的田間地頭,處處可見“黨員先鋒隊”“志願者隊”活躍的身影,在築起一道生命健康安全屏障的同時,為來年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吳金良,1961年出生的,息縣發展改革委員會派駐駐村第一書記,是全縣年齡最大的駐村第一書記。2013年他退居二線,2017年3月年齡57歲的他身患膽結石,卻主動請纓踏上扶貧一線,老伴知道他的性格,又對他身體不放心,隨他一起駐村,一駐就是四個年頭。

1月24日,除夕,剛吃罷年夜飯後,吳金良便從縣城趕回了老家,陪86歲的老母親過年。疫情就是命令,作為第一書記的他,於26日和母親匆匆告別,立即收拾衣物入村到崗。

“都是60歲的人了,一家上有老小有小,身體又不好,這麼冷的天,他入村我很放心,我乾脆就正月初二也收拾東西跟著一塊過來了……”。老伴劉冰一句輕描淡寫的解釋,背後卻是對丈夫事業的默默支持。

外防輸入,帶領村幹部和黨員,在村主幹道設置疫情防控卡點;鄰村結合部用四輪拖拉機、機鬥或其它農業機械堵路,並派人堅守;發動引導村內黨員和農民群眾主動配合排查防控工作……一切有條不紊。

“正月初二,吳書記就到了村裡,他水平高、經驗豐富,懂政策,更懂科學科學防控,他們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挨家挨戶去搞宣傳,一心為老百姓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看到他,我們彷彿就看到了這場防疫戰必勝的信心。”該村村支部書記李方對吳金良書記讚不絕口。

“入村入戶,要做五步:一防護,注意自身安全;二細問,仔細行蹤;三測量;四登記,登記姓名、身份證、體溫,來處去向,做什麼等情況;五處置,對體溫超過37.3度的人員,立即上報等待處置。”吳金良表示,對於村幹部來說,太複雜的防控辦法不好理解,必須要有一套簡單實效有易於操作的辦法。

此外,該村挑選8名責任心強、有擔當的老黨員和退伍軍人擔任宣傳員、監督員。制定村民管理處罰機制,對發現聚堆聊天、打牌,且又不聽勸阻的村民,安排到疫情防控卡點值班7天,使他們在參與中理解嚴峻性。”

單臺村全村村民1064戶4326人,人員流動大、外出返鄉人員多。他和村幹部對23個村民組逐戶摸排信息,逐戶交待事項,逐戶宣傳政策,經過三天的摸排,準確排查出從湖北返鄉人員26戶60人,全部進行居家隔離管控。

“吳書記,我是從湖北返鄉的人員,我保證沒事,要求能否提前兩天解除隔離?”“不行,你繼續自行隔離,村醫還要堅持到你家每日兩次進行體溫檢測,你需要的生活物品的採購由村兩委統一派送。在這個關鍵節點上,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吳金良堅定地說道。由於行動迅速,管理措施得當,單臺村湖北、武漢返鄉人員都已經過了隔離期限,沒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做到防控和攻堅兩不誤,吳金良與村“兩委”班子研究確定,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確保全面脫貧三方面發力,打好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收官戰。

隨著防控疫情工作的穩步推進,吳金良書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學和春耕生產。針對目前春耕生產,吳書記帶領群村黨員幹部,組成黨員先鋒隊、志願者服務隊,加班加點為當前急需外出務工村民辦理外出務工離境證明和健康證明300餘人,併為在家的群眾所需生活物質和春耕物質,迅速補位。“只要不與外人接觸,一家人的田間勞作是不會傳染新冠肺炎的。”吳書記在走訪時,不忘鼓勵村民做好防護,放心春耕春種。

“吳書記您放心,雖然天下雨了,今天上午我就去郵政局,給咱們村村民訂購的農資化肥農藥等物質款,給供應商打款過去”2月27日上午,該村農資經營戶負責人李雲福說。

“脫貧的任務來了,我們就幹脫貧事業,疫情來了,我們就抗擊疫情,只要組織需要,我隨叫隨到,絕不含糊。但是我駐村中站好了崗,卻在家庭中脫了崗。”吳金良愧疚地說。

白髮不懼任重,伉儷攜手情深。有人問吳金良這麼大年齡還幹第一書記圖啥?是圖提拔還是圖政績?吳金良說:“都不是,組織有需要,單臺群眾脫貧有需要,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只要身體允許我該上必須上。”

吳金良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出彩河南人的擔當精神。用最樸實的行為、最真誠的話語,堅守在基層的抗疫前線,努力當好基層組織和困難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