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說“枕水人家”烏鎮?

xiaotong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擁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烏鎮,依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在《烏鎮剪影》中,烏鎮被贊為“一個現代文明影響不大的世界,一張古老色彩依然濃重的史頁”。

1

景區介紹

烏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目前開發的景區主要是東柵和西柵。

(1)烏鎮東柵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烏鎮東柵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遊勝地。

東柵是電視劇《似水年華》的主要取景地,古樸的民居沿河岸鋪展,裡面還住著許多的當地人,比西柵更有生活氣息。

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在眼前。

東柵水鄉風貌完整,沿著東市河兩岸遊覽,手工作坊和傳統商鋪各具特色,特色展館琳琅滿目。

傳統文化區,主要景點有茅盾故居、江南木雕陳列館、立志書院、文昌閣、皮影戲館、翰林第、竹刻工藝館、江南百床館、餘榴梁錢幣館、匯源典當等。

東柵白天的民俗表演也值得你駐足觀賞,如財神灣的高竿船、古戲臺上演的花鼓戲,還有翰林第中的皮影戲等,都是烏鎮傳統民俗的生動寫照。

(2)烏鎮西柵

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與東柵以旅遊觀光為主題不同,這裡沒有東柵的繁鬧市井,一切都經過重新整修和設計,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遊、休閒度假為主。

歷時四載磨礪,投資十多億的西柵景區佔地面積7.92平方公里,由十二個碧水環繞的島嶼組成,縱橫交叉河道9000多米,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真正呈現了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風貌。

西柵街區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長弄,古建築外觀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韻味,而在內部則有選擇地充實進了現代化的配套設施,給遊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全方位的休閒娛樂。街頭巷尾的咖啡館、酒吧,充滿了文藝情懷。

西柵的夜景是許多人鍾情這裡的理由,晚上古鎮裡的橋樑和房屋都亮起燈光,燈影槳聲裡的江南水鄉分外迷人,乘著小船駛在倒影裡,感覺非常好。天晴的晚上,在大戲院廣場用老式膠片放映《三毛流浪記》、《地道戰》等黑白老電影,坐在長條椅上看電影的感覺很特別。

幽幽的搖櫓聲撥開烏鎮清晨的第一縷薄霧,喧鬧的吆喝聲喚醒熟睡中的小鎮。西柵的水上集市全長457米,每天清晨,附近的小販和居民便用船,載著自家生產的瓜果、蔬菜紛至沓來。兩邊的水閣裡,茶館、肉鋪、小吃店、豆腐攤也早早的卸下了門板開張了,水鄉的一天拉開了序幕。





孤獨是最忠誠的伴侶


聽到“江南”與“古鎮”共同構成了一個詞,心中就不免漾起一種水的情結,柔柔的,潤潤的,幽幽的,一切彷彿都融在雨霧中……

當聲名顯赫的周莊、同裡們被洶湧的人潮淹沒時,不免生出一份遐想,足登布鞋穿越石板小弄,靜坐在街旁,透過嫋嫋的茶香看江南女子那纖秀的背影……也許,這份遐想會在“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得以實現。據說,它依然保持著質樸、清純與從容。

烏鎮所處之地不可不謂繁華,一個鎮跨江浙兩省、嘉興、湖州、蘇州三府,周邊七縣,天下恐怕也獨此一家。千百年來,水的靈氣不僅養育出了矛盾等無數文人騷客,也出產了諸如杭白菊、三白酒、小湖羊皮等奇品,石欄拱橋、深宅大院、過街券門、河阜廊坊、駁岸踏步……

有了水的襯托,便更是秀色可人。

從2001年開放至今,小鎮僅僅經過2年多,便接待了450多萬中外遊客,在人們為之欣喜之餘,又不免升起一份隱憂,小鎮的從容還能保持多久?當地人有一個口號,叫“修舊如故、以存其真”,兩年前小鎮就已經被列入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但願小鎮真的能夠純真長存。

多數北京人對小鎮還是陌生的,據說小鎮接待的450萬遊客中,北京人不足1%,由此,小鎮對於北京人恐怕有著格外的誘惑。

9宗妙計深入烏鎮

探訪小鎮來不得走馬觀花。從春秋時期,小鎮便是吳越邊境駐兵之地,幾千年的積澱方繪出這幅水墨寫意,它的每一條石磚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煙雨中的古舊江南必須要得法方能品味。以下便是當地人獻上的九條妙計:

一、 讀《林家鋪子》

出發前不妨先從方塊字裡看看往事,走這條捷徑,不妨重溫一下《林家鋪子》與《春蠶》。

二、 租一條蚱蜢舟

走下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就必然要調節心情,水鄉如何離得開船呢?租一條形似蚱蜢的小船,在櫓聲吱呀裡,蕩過浮柳,蕩過舊屋,這是進入角色的前奏。

三、 坐三輪車

據說是時髦女性性感的選擇,幽暗的車棚下露出藕般的白腿,穿梭在里弄和白粉牆之間,自己也成了古鎮中一道流動的風景。

四、 步行

體驗了交通工具,烏鎮最有滋味的東南西北四柵就要靠步行來體會了。長長的石板路,大排門、花格木窗,舊橋、茶館、夕陽下的老人……影像連綿不絕,不時點亮你的眼睛,品味烏鎮,有勞你的雙腳了。

五、喝酒

黃酒如同江南小鎮的性格,不瘟不火,上口甘甜,餘味悠長。紹興有女兒紅,烏鎮就數三白酒了。三白者,白米白麵白水,數杯入口,深一腳淺一腳走在巷子裡,烏鎮的一切都會親切起來。

六、 看戲

看什麼戲?答曰:花鼓戲。手捏蘭花,滿口是吳鄉軟語,軟得彷彿一團水包著你,聽不懂也是一種滋味。

七、 吃茶

吳地人飲茶論“吃”,吃的是一種心態,從古鎮的茶館裡得到的定是一份悠閒。

八、 看馬桶

清早,在南柵或西柵的臨河人家,你會看到一隻只洗刷乾淨的老馬桶,羞澀地靠著某個牆角。

九、 找一位老人聊天

這是瞭解烏鎮最感性的方法,但老人會告訴你多少烏鎮舊事,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15關鍵詞點擊烏鎮

小小古鎮卻是步移景易,耐得把玩,關鍵詞長長一串。

●矛盾故居

觀前街17號,一棟四開間兩進深的兩層木質老樓房,這就是矛盾祖上的故居。1986年,矛盾先生出生在這裡,樓上是矛盾一生事蹟展,天井裡一枝青翠的天竹點綴在黑白氛圍中。

●立志書院

烏鎮文風鼎盛的見證,1865年創建,1991年按原貌恢復。一棵小小的桂花樹,暗藏著“蟾宮折桂”之意。

●修真觀戲臺

修真觀始建於北宋鹹平元年(998年),與蘇州玄妙觀、濮院修雲觀並稱江南三大道觀。戲臺則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最後一次修繕在民國八年(1919年),怎麼也是件古董了。

●匯源當鋪博物館

常豐街上一座烏黑氣派的房子,一個墨黑的“當”字,如惡狗當街。面對1.8米高的櫃檯,當年的人可不會有您這樣的輕鬆。

●唐代銀杏

烏鎮人都稱其為“大樹”,大樹下有嘉興市唯一的精神病院,當您聽到當地人說“大樹下去”,這可不是什麼好話,基本等同於“腦子進水了”。

●舊橋

烏鎮有“百步一橋”之說,最多時據說有120多座,保留下來的也有30多座,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

●作坊

烏鎮最有名的作坊當屬公生糟坊了,這裡的三白酒味兒最地道。

●西柵西大街502號

門牌沒什麼出奇的,從小巷走進去,你會發現這兒曾是大戶人家。它曾是響噹噹的“朱家廳”,落地窗上,全套的岳飛傳雕刻保存完好。這座樓建於光緒年間。

●江南百床館

江南人生活得細緻,床也千姿百態,走進深宅大院,你會發現床上鏤刻的圖案層出不窮。

●江南木雕館

東柵的徐家廳以木雕收藏聞名,其中尤以為唐代名將郭子儀祝壽的一件最為醒目。

●江南民俗館

東柵的金家廳和王家廳,兩家修好,有側門相通,這裡是江南民俗的一個縮影。

●餘榴錢幣館

一位被稱為“江南有錢人”的收藏家,在40多年中收藏了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0多枚錢幣,其中“聖宋通寶”當五錢現今只有五枚。

●美人靠

水鄉美女的專用工具,一般都在臨河一線,廊棚之下。據說美人們通常喜歡在這裡歇息聊天,不過男人靠靠也不算違法。

●紅燒羊肉

羊是湖羊,以大鐵鍋文火燉成,油光鋥亮,香氣逼人。

●軋

在方言中音ga。清明時節,四鄉村民們都會去蠶神廟參拜,以求得好收成,廟會熱鬧非常,人們走走軋軋,青年男女們也借之相會。當地人說胸部不豐滿的姑娘是不敢去“軋蠶花”的,滿街都會是驕傲如天鵝般的女子。(朱敏)


花兒旅途


每一段旅程都需要一處美景來陶冶情操,或是洗滌我們的心靈,或是開闊我們的視野,或是讓我們重新找回自己。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處風景,就是烏鎮,它被譽為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既然它被稱為枕水人家,肯定是有它的過人之處的,它是中國歷史名鎮,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的深厚,是國家5A級的景區。烏鎮位於浙江的桐鄉,是很特別的格局,房屋都是臨水而建的,岸邊的人家撐著船就可以在其中來回的穿梭,真的就是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邊古色古香的店鋪鱗次櫛比,商人的叫賣聲陣陣傳來,遊人穿梭其中,真的是一幅人間熱鬧的場景圖。

遊人踏在烏鎮的石板上,遊走在小巷間,不由地就會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徘徊在悠長的雨巷,渴望碰見一個丁香一般的姑娘,有著丁香一般的顏色、芬芳和寂寥,期望來一場邂逅,真不愧是江南水鄉的代表,走在期間就會體會到烏鎮的靜謐和美好。烏鎮還有一個美稱那就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一看到這個,大家就知道了烏鎮不僅是環境優美,令人心往神馳,物產更是豐富,大米和絲織品富饒。

初識烏鎮,便被它的小橋流水和青磚瓦臺所吸引,撐著船穿梭在其中,看著岸邊斑駁的牆壁和建築,真的是能體會到歷史的痕跡和厚重,享受寧靜的歲月。而在烏鎮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矛盾故居,提到矛盾大家都不陌生,中國有名的大文豪,他的故居就在這裡,是不是立馬感覺到烏鎮的文化底蘊深厚了。矛盾故居一直保持著他生前的擺設,樸實無華的院子緊緊挨著立志書院,你能想象到之前矛盾就是在這裡學習。一條街道就把立志書院和文昌閣分隔開了,古時候有錢人家的少爺公子來這裡學習都會帶著隨從,讀書人在樓上學習,隨從坐在下面等候。

行走在烏鎮中,隨處可見各種民間的作坊,就像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一般,比比皆是精緻的雕刻館,豐富的民間藝術品藏館,有趣的皮影戲館,專門製作油紙傘的作坊等,一系列好玩好看的館陳列在其中。你可以嘗試走入一家店中,享受專門製作手工的樂趣,這裡的每一個館都體現了烏鎮的風俗民情,尤其是雕刻館,店家的手工技術真是一絕,惟妙惟肖的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猴子撈月,真的是讓遊人眼花繚亂。烏鎮還有歷史悠久的染布坊,從宋元時期發展興盛起來一直到今天,真的是民間手工藝術的佼佼者,吸引了無數的商家和遊人前來。烏鎮的這些商鋪,寬敞明亮,質樸醇厚,遊人觀賞累了,還可以到隨處可見的茶館歇歇腳,品品茶,看一看風景,真的是愜意無比,別有一番風味。

每一次遊覽烏鎮,都會是新的心情,烏鎮的水鄉之稱不是白來的,但是烏鎮的水一直是靜謐的,和諧的,讓人放鬆心情的,它沒有長江的波瀾壯闊,沒有黃河的九曲十八彎,也沒有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更沒有西湖的碧波盪漾。可是來到烏鎮,水就是這裡的靈魂,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烏鎮的水,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似乎都與水相關,因為水才讓烏鎮多了一絲靈動婉約,醉人的風景就在烏鎮水鄉。

烏鎮的水多,那橋自然也就多了。你不要小看任何一座橋,可能它就有幾百年的歷史,經歷了無數的滄桑,這些橋最早的建於南宋,但大多數是明清遺留下來的。當然也就是這些橋才增加了烏鎮的歷史底蘊,烏鎮因為這些橋和水才多了那麼一絲味道,來到烏鎮,就是一次心靈的旅遊。美麗的烏鎮,古老的神韻,寧靜悠遠!


愛做夢的飛天豬


您好這位朋友,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為什麼說"枕水人家"烏鎮?首先要搞請

"枕水人家"一詞的來歷。"枕水人家"

實際應為"枕河人家",此詞最早來源於

唐未詩人杜荀鶴的《送人遊吳》,詩中寫

到"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形客的

是古蘇州民居的風貌,接現代人的叫法,

也可以說是"靠水邊居住的人家"。

在說說烏鎮,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

,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

鎮內水系發達,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

居民多生活於水邊,因此常被人稱為"枕

水人家"烏鎮。


行者sun


生活在烏鎮是上蒼的恩典,那麼能品味烏鎮的美應該是生活的恩典了吧?

走近烏鎮,人先是為她的雋永淳樸的姿容和“鍾靈毓秀”的額匾所吸引,不禁想烏鎮的人,在烏鎮的感情也是澄澈、清純、古典的吧。

走進烏鎮,你會欣喜烏鎮的是以如此 簡單明快的結構和線條來承載如此厚重的內蘊:沒有山重水複,也沒有屈曲迴環,就那麼一個東柵西柵,兩條老街兩帶水,任是不辨南北的人,也可以安心的領略它叫人低首心折的溫和的獨特;你也會欣喜在慧敏的江南,烏鎮竟會以黛瓦粉牆這麼直白的語言把 自己樸素的靈魂詮釋的那麼潔淨美麗,讓文人墨客非文人墨客遠遠源源的的追捧不已

走進烏鎮,你會特疑心你走進巨幅長卷的水墨畫中。幽幽的不見盡頭的河水,青青的不知日月 的石橋,整整齊齊臨河枕水的的人家。那灰色的屋頂,白色的牆壁,還有那橫七豎八泊在房前屋後的河道中的烏篷船。篤定中顯出沉靜,淡定中透出從容。一切是那麼的自在,安恬,舒適。你粼粼的心,淡了,靜了。你甚至不敢喧譁深怕驚擾了這安謐。 那是具有隱士情懷的畫家畫的吧,還有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意。

在這詩情畫意裡,你會覺得,烏鎮是一盅釅釅的茶,一壺見證了千年滄桑的老酒。漫步質樸古雅的老街上,你會以為那青石板路鋪到遙遠的歷史深巷,恍如回溯遙遠的年代,你會。看鱗次櫛比的黛瓦,錯落有致的白牆,斑斑駁駁的朱門,賞茅盾先生的“昭明書屋依舊,唐代銀杏宛然”更是堅定了你的恍惚。青石板路 兩旁人家,古舊木門,有一些緊閉,叫你忍不住猜想這屋裡上演過的故事,或浪漫,或平和,或悽婉,或詩意。有一些木門半掩,見矮矮柵欄,屋內陳設,隱約可見,全都古色古香。主人往往是靜靜做針線的婦人,或靜靜品茶的老者,那麼悠閒,那麼愜意。,彷彿他們千百年有條不紊的節奏絲毫不亂,一行一止間無不透出安恬,自若,叫人疑心千百年歲月停在這裡。門扉洞開是經典的場館。“江南百床館”,展出的明清木床,雕工精湛,風格獨特,有的簡約大氣、樸中藏巧,有的裝飾華麗、豪華氣派。還有“江南民俗風情館”“江南木雕陳列館”“三寸金蓮館”等。遊人眾多的是“茅盾故居”、“茅盾紀念館”、“昭明書屋”......濃郁的水鄉風情外,無一不飄逸著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莫非這長長的深巷,都沉澱著秦時明月漢時風。

且行且賞走出老街,已是月上柳梢頭。你也許倦了,遊人潮水般退去了。你可以佇立河畔,看夕陽在河邊的柳樹梢上沉醉,雲彩在水中游弋,兩岸的屋宇在黃昏的光影中若粉若橙。要不,你乾脆靜靜的坐在臨河的廊棚的美人靠上,看霞光倒影的瑰麗水面,看整個泛著淡粉色光暈的街區,或者,你索性,在臨河的食肆或人家享用你的晚餐,點上鮮美豐腴的白水魚和紅燒羊肉,加一盤碧綠的青菜,要一壺三白酒,把酒臨風,豈不快哉!。

帶著酒飽飯足和小憩後的滿足,你不妨去女紅街轉轉,那紡織、那編織、那縫紉、那刺繡、那剪花、那漿染的物件,件件不同,色色各異,精美絕倫,琳琅滿目。縱使你是男兒鐵骨錚錚,你也許會想寵愛一下你的或高貴或不高貴的、或嬌美或不嬌美的妻女姐妹。逛累了,踱進茶館,倚窗而坐,要一壺清茶,不為解渴,不為消暑,為了品嚐這江南水鄉迷迷的的清氣,為了啜飲這古風古韻中嫋嫋蔓延的氣定神閒,為了撲捉清悠悠的絲竹調裡 ,那”畫舫聽雨眠,春水碧雨天”的意境。若想省事,不必遠足,沿河的店家,不知何時已在河邊擺上了玲瓏樸拙的木桌木椅,想喝什麼,隨你。只管臨水而坐,清風中,夜烏鎮美的如夢如幻:古樹下、板橋裡、水閣石柱水中、河埠的臺階上,燈光,成點、成團、成條、成塊,光暈輝映,此岸彼岸,嵯峨的的馬頭牆,老建築起伏的屋脊綫,樓亭的飛簷翹角,都被燈光勾勒出本色的輪廓,更有民宿或原住民家門縫中窗欞間漏出的點滴燈光,透出無限的親情暖意。對面那一溜木柱或石柱立於水中,其上架樑鋪板的水閣,不見了白天的優雅祥和,俏伶伶的空靈無比地倒映在河面水波上,與柳樹長草合作變化出奇妙不定的圖案和醉人的韻致,裝飾著時幽時明河裡間或緩緩往來的船兒。氤氳的水氣光影裡,岸上,品茗者輕言慢語;河裡,漿聲燈影,令人真不知身在何處,今夕何夕......

長夜未央,踏上石橋,回到寂靜的老街,隨意進住一戶民宿,你會發現宏源泰的藍印花布衣飾的親合,推開窗,不要貪心河上風景的越夜越美麗,也不必感慨每一處風景都值得珍藏,快快睡吧,也做一回枕水人。欸乃聲中殘夢醒,枕水人家夜夢輕。不必想使烏鎮成為烏鎮的烏贊將軍,也不必想關公的忠誠信義而為財神,烏鎮是婉約的,旖旎的啊!那你也不必想作為吳頭越尾的烏鎮,春秋時西施可曾經由此處,只可以憧憬,烏鎮的晨。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曉霧水氣中的烏鎮可是最值得期待的,是攝影師的最愛啊!

走盡烏鎮,該作別了,你卻沒有“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灑脫,你知道,你的夢遺落在這裡,你的心遺落在這裡。於是你鍾愛劉若英留給烏鎮的一句話——來了,就不曾離開。





粵夜粵有G


“枕水人家”實際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詞源自唐末詩人杜荀鶴《送人遊吳》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說的是古蘇州民居的風貌。而烏鎮是江南小鎮中的代表,烏鎮小橋流水,綠瓦白牆,水圍繞著房,房錯落在水中。所以叫枕水人家烏鎮。





群群兒的郭小北


烏鎮,江南最後的枕水人家,

烏鎮,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

一句“來過,未曾離開”,吸引了無數懷揣古鎮夢想的遊人們;

正如《似乎年華》中所演繹的,

對烏鎮的情節無法忘懷,

等待著與它的重逢;

也正如它的一句臺詞: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能夠休息一下,

然後希望去的那個地方會有浪漫跟奇蹟發生,

我覺得你可以去烏鎮。”

茅盾先生的《春蠶》、《秋收》、《林家鋪子》等作品中,

生動的描繪著烏鎮一個個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

古韻十足,令人神往;

這座無比熱鬧的枕水小鎮,

慢慢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

踏入夢寐一般的水鄉人間,

感受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

江南六大古鎮,周莊、同裡、甪直、西塘、烏鎮、南潯.....

周莊、甪直、西塘,每一個都有著它的獨自魅力,

小橋、流水、人家…

不變的主題,

不同的演繹,

每一個古鎮,

滿載著歷史的氣息,

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歷史故事,

總是讓人覺得感動。

詩意江南,

夢中水鄉,

中秋月圓,

來到烏鎮,

枕水而居,

尋找屬於我自己的“水鄉夢”……


飛行跡旅行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說的是古蘇州民居的風貌,烏鎮自古繁榮,千百年來,古鎮民居林河而建傍橋而市鎮內民風淳樸,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典範,同時烏鎮又有其他小鎮所沒有的鄰水建築--水閣,烏鎮由此被稱為“中國最好的枕水人家”。烏鎮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和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和傍晚。凌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下,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在人們面前。





藍途旅行記


幾張照片說明一切(注意水面上)











Tony暄哥


首先,嚴格來講,人們把烏鎮稱作為“最後的枕水人家”。

枕水人家,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上住著的人家。其實最初的“枕水人家”實際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詞源自唐末詩人杜荀鶴《送人遊吳》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說的是古蘇州民居的風貌。

枕水人家常見民居有面水、臨水、跨水三類佈局。面水民居,建於濱河街巷一側,岸植垂柳,鋪以石欄;面水取齊,宅院深幽;宅前屋後,皆通河道;門前河面,俱覆石階;取水系舟,一應便利。臨水民居,築於河渠與街道平行的中間地段,緊貼河道,迭石作基;臨河建宅,佈局緊湊,形成“樓臺俯舟楫”、“白牆青瓦水中映”的景觀。跨水民居,以半橋半坡依託,或橫跨橋之兩端築於其上,一宅一橋,被碧波托起,如出水白蓮,亭亭玉立。枕河人家是一卷風俗民情畫,主人用水方便自不待說,還可在河埠石級上搗衣洗菜,閒坐石欄上喝茶聊天,或看烏蓬船悠悠劃過,一派“朱門白壁枕灣流”、“家家門外泊舟航”的動人景象。

我們再來看看烏鎮,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毗鄰京杭大運河,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之鎮,完整的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的水鄉古鎮的豐茂和格局,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裡以河成街,橋街相連,古色古香。距桐鄉市區13公里,與周莊、同裡、甪直、西塘、南潯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稱。烏鎮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街橋相連,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這是前人客觀的描摹,也是詩意的引領,更兼有對千年烏鎮人枕河而居的盡情歌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