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说“枕水人家”乌镇?

xiaotong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拥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乌镇,依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在《乌镇剪影》中,乌镇被赞为“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

1

景区介绍

乌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目前开发的景区主要是东栅和西栅。

(1)乌镇东栅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乌镇东栅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东栅是电视剧《似水年华》的主要取景地,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里面还住着许多的当地人,比西栅更有生活气息。

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

东栅水乡风貌完整,沿着东市河两岸游览,手工作坊和传统商铺各具特色,特色展馆琳琅满目。

传统文化区,主要景点有茅盾故居、江南木雕陈列馆、立志书院、文昌阁、皮影戏馆、翰林第、竹刻工艺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典当等。

东栅白天的民俗表演也值得你驻足观赏,如财神湾的高竿船、古戏台上演的花鼓戏,还有翰林第中的皮影戏等,都是乌镇传统民俗的生动写照。

(2)乌镇西栅

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这里没有东栅的繁闹市井,一切都经过重新整修和设计,西栅打造的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

历时四载磨砺,投资十多亿的西栅景区占地面积7.92平方公里,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呈现了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

西栅街区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古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而在内部则有选择地充实进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休闲娱乐。街头巷尾的咖啡馆、酒吧,充满了文艺情怀。

西栅的夜景是许多人钟情这里的理由,晚上古镇里的桥梁和房屋都亮起灯光,灯影桨声里的江南水乡分外迷人,乘着小船驶在倒影里,感觉非常好。天晴的晚上,在大戏院广场用老式胶片放映《三毛流浪记》、《地道战》等黑白老电影,坐在长条椅上看电影的感觉很特别。

幽幽的摇橹声拨开乌镇清晨的第一缕薄雾,喧闹的吆喝声唤醒熟睡中的小镇。西栅的水上集市全长457米,每天清晨,附近的小贩和居民便用船,载着自家生产的瓜果、蔬菜纷至沓来。两边的水阁里,茶馆、肉铺、小吃店、豆腐摊也早早的卸下了门板开张了,水乡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孤独是最忠诚的伴侣


听到“江南”与“古镇”共同构成了一个词,心中就不免漾起一种水的情结,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一切仿佛都融在雨雾中……

当声名显赫的周庄、同里们被汹涌的人潮淹没时,不免生出一份遐想,足登布鞋穿越石板小弄,静坐在街旁,透过袅袅的茶香看江南女子那纤秀的背影……也许,这份遐想会在“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得以实现。据说,它依然保持着质朴、清纯与从容。

乌镇所处之地不可不谓繁华,一个镇跨江浙两省、嘉兴、湖州、苏州三府,周边七县,天下恐怕也独此一家。千百年来,水的灵气不仅养育出了矛盾等无数文人骚客,也出产了诸如杭白菊、三白酒、小湖羊皮等奇品,石栏拱桥、深宅大院、过街券门、河阜廊坊、驳岸踏步……

有了水的衬托,便更是秀色可人。

从2001年开放至今,小镇仅仅经过2年多,便接待了450多万中外游客,在人们为之欣喜之余,又不免升起一份隐忧,小镇的从容还能保持多久?当地人有一个口号,叫“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两年前小镇就已经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但愿小镇真的能够纯真长存。

多数北京人对小镇还是陌生的,据说小镇接待的450万游客中,北京人不足1%,由此,小镇对于北京人恐怕有着格外的诱惑。

9宗妙计深入乌镇

探访小镇来不得走马观花。从春秋时期,小镇便是吴越边境驻兵之地,几千年的积淀方绘出这幅水墨写意,它的每一条石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烟雨中的古旧江南必须要得法方能品味。以下便是当地人献上的九条妙计:

一、 读《林家铺子》

出发前不妨先从方块字里看看往事,走这条捷径,不妨重温一下《林家铺子》与《春蚕》。

二、 租一条蚱蜢舟

走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就必然要调节心情,水乡如何离得开船呢?租一条形似蚱蜢的小船,在橹声吱呀里,荡过浮柳,荡过旧屋,这是进入角色的前奏。

三、 坐三轮车

据说是时髦女性性感的选择,幽暗的车棚下露出藕般的白腿,穿梭在里弄和白粉墙之间,自己也成了古镇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四、 步行

体验了交通工具,乌镇最有滋味的东南西北四栅就要靠步行来体会了。长长的石板路,大排门、花格木窗,旧桥、茶馆、夕阳下的老人……影像连绵不绝,不时点亮你的眼睛,品味乌镇,有劳你的双脚了。

五、喝酒

黄酒如同江南小镇的性格,不瘟不火,上口甘甜,余味悠长。绍兴有女儿红,乌镇就数三白酒了。三白者,白米白面白水,数杯入口,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巷子里,乌镇的一切都会亲切起来。

六、 看戏

看什么戏?答曰:花鼓戏。手捏兰花,满口是吴乡软语,软得仿佛一团水包着你,听不懂也是一种滋味。

七、 吃茶

吴地人饮茶论“吃”,吃的是一种心态,从古镇的茶馆里得到的定是一份悠闲。

八、 看马桶

清早,在南栅或西栅的临河人家,你会看到一只只洗刷干净的老马桶,羞涩地靠着某个墙角。

九、 找一位老人聊天

这是了解乌镇最感性的方法,但老人会告诉你多少乌镇旧事,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15关键词点击乌镇

小小古镇却是步移景易,耐得把玩,关键词长长一串。

●矛盾故居

观前街17号,一栋四开间两进深的两层木质老楼房,这就是矛盾祖上的故居。1986年,矛盾先生出生在这里,楼上是矛盾一生事迹展,天井里一枝青翠的天竹点缀在黑白氛围中。

●立志书院

乌镇文风鼎盛的见证,1865年创建,1991年按原貌恢复。一棵小小的桂花树,暗藏着“蟾宫折桂”之意。

●修真观戏台

修真观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与苏州玄妙观、濮院修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戏台则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最后一次修缮在民国八年(1919年),怎么也是件古董了。

●汇源当铺博物馆

常丰街上一座乌黑气派的房子,一个墨黑的“当”字,如恶狗当街。面对1.8米高的柜台,当年的人可不会有您这样的轻松。

●唐代银杏

乌镇人都称其为“大树”,大树下有嘉兴市唯一的精神病院,当您听到当地人说“大树下去”,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基本等同于“脑子进水了”。

●旧桥

乌镇有“百步一桥”之说,最多时据说有120多座,保留下来的也有30多座,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

●作坊

乌镇最有名的作坊当属公生糟坊了,这里的三白酒味儿最地道。

●西栅西大街502号

门牌没什么出奇的,从小巷走进去,你会发现这儿曾是大户人家。它曾是响当当的“朱家厅”,落地窗上,全套的岳飞传雕刻保存完好。这座楼建于光绪年间。

●江南百床馆

江南人生活得细致,床也千姿百态,走进深宅大院,你会发现床上镂刻的图案层出不穷。

●江南木雕馆

东栅的徐家厅以木雕收藏闻名,其中尤以为唐代名将郭子仪祝寿的一件最为醒目。

●江南民俗馆

东栅的金家厅和王家厅,两家修好,有侧门相通,这里是江南民俗的一个缩影。

●余榴钱币馆

一位被称为“江南有钱人”的收藏家,在40多年中收藏了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0多枚钱币,其中“圣宋通宝”当五钱现今只有五枚。

●美人靠

水乡美女的专用工具,一般都在临河一线,廊棚之下。据说美人们通常喜欢在这里歇息聊天,不过男人靠靠也不算违法。

●红烧羊肉

羊是湖羊,以大铁锅文火炖成,油光锃亮,香气逼人。

●轧

在方言中音ga。清明时节,四乡村民们都会去蚕神庙参拜,以求得好收成,庙会热闹非常,人们走走轧轧,青年男女们也借之相会。当地人说胸部不丰满的姑娘是不敢去“轧蚕花”的,满街都会是骄傲如天鹅般的女子。(朱敏)


花儿旅途


每一段旅程都需要一处美景来陶冶情操,或是洗涤我们的心灵,或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或是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那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就是乌镇,它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既然它被称为枕水人家,肯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它是中国历史名镇,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的深厚,是国家5A级的景区。乌镇位于浙江的桐乡,是很特别的格局,房屋都是临水而建的,岸边的人家撑着船就可以在其中来回的穿梭,真的就是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边古色古香的店铺鳞次栉比,商人的叫卖声阵阵传来,游人穿梭其中,真的是一幅人间热闹的场景图。

游人踏在乌镇的石板上,游走在小巷间,不由地就会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徘徊在悠长的雨巷,渴望碰见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有着丁香一般的颜色、芬芳和寂寥,期望来一场邂逅,真不愧是江南水乡的代表,走在期间就会体会到乌镇的静谧和美好。乌镇还有一个美称那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一看到这个,大家就知道了乌镇不仅是环境优美,令人心往神驰,物产更是丰富,大米和丝织品富饶。

初识乌镇,便被它的小桥流水和青砖瓦台所吸引,撑着船穿梭在其中,看着岸边斑驳的墙壁和建筑,真的是能体会到历史的痕迹和厚重,享受宁静的岁月。而在乌镇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矛盾故居,提到矛盾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有名的大文豪,他的故居就在这里,是不是立马感觉到乌镇的文化底蕴深厚了。矛盾故居一直保持着他生前的摆设,朴实无华的院子紧紧挨着立志书院,你能想象到之前矛盾就是在这里学习。一条街道就把立志书院和文昌阁分隔开了,古时候有钱人家的少爷公子来这里学习都会带着随从,读书人在楼上学习,随从坐在下面等候。

行走在乌镇中,随处可见各种民间的作坊,就像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般,比比皆是精致的雕刻馆,丰富的民间艺术品藏馆,有趣的皮影戏馆,专门制作油纸伞的作坊等,一系列好玩好看的馆陈列在其中。你可以尝试走入一家店中,享受专门制作手工的乐趣,这里的每一个馆都体现了乌镇的风俗民情,尤其是雕刻馆,店家的手工技术真是一绝,惟妙惟肖的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猴子捞月,真的是让游人眼花缭乱。乌镇还有历史悠久的染布坊,从宋元时期发展兴盛起来一直到今天,真的是民间手工艺术的佼佼者,吸引了无数的商家和游人前来。乌镇的这些商铺,宽敞明亮,质朴醇厚,游人观赏累了,还可以到随处可见的茶馆歇歇脚,品品茶,看一看风景,真的是惬意无比,别有一番风味。

每一次游览乌镇,都会是新的心情,乌镇的水乡之称不是白来的,但是乌镇的水一直是静谧的,和谐的,让人放松心情的,它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九曲十八弯,也没有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更没有西湖的碧波荡漾。可是来到乌镇,水就是这里的灵魂,人们生活中离不开乌镇的水,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似乎都与水相关,因为水才让乌镇多了一丝灵动婉约,醉人的风景就在乌镇水乡。

乌镇的水多,那桥自然也就多了。你不要小看任何一座桥,可能它就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这些桥最早的建于南宋,但大多数是明清遗留下来的。当然也就是这些桥才增加了乌镇的历史底蕴,乌镇因为这些桥和水才多了那么一丝味道,来到乌镇,就是一次心灵的旅游。美丽的乌镇,古老的神韵,宁静悠远!


爱做梦的飞天猪


您好这位朋友,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枕水人家"乌镇?首先要搞请

"枕水人家"一词的来历。"枕水人家"

实际应为"枕河人家",此词最早来源于

唐未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诗中写

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形客的

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接现代人的叫法,

也可以说是"靠水边居住的人家"。

在说说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

,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

镇内水系发达,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居民多生活于水边,因此常被人称为"枕

水人家"乌镇。


行者sun


生活在乌镇是上苍的恩典,那么能品味乌镇的美应该是生活的恩典了吧?

走近乌镇,人先是为她的隽永淳朴的姿容和“钟灵毓秀”的额匾所吸引,不禁想乌镇的人,在乌镇的感情也是澄澈、清纯、古典的吧。

走进乌镇,你会欣喜乌镇的是以如此 简单明快的结构和线条来承载如此厚重的内蕴:没有山重水复,也没有屈曲回环,就那么一个东栅西栅,两条老街两带水,任是不辨南北的人,也可以安心的领略它叫人低首心折的温和的独特;你也会欣喜在慧敏的江南,乌镇竟会以黛瓦粉墙这么直白的语言把 自己朴素的灵魂诠释的那么洁净美丽,让文人墨客非文人墨客远远源源的的追捧不已

走进乌镇,你会特疑心你走进巨幅长卷的水墨画中。幽幽的不见尽头的河水,青青的不知日月 的石桥,整整齐齐临河枕水的的人家。那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还有那横七竖八泊在房前屋后的河道中的乌篷船。笃定中显出沉静,淡定中透出从容。一切是那么的自在,安恬,舒适。你粼粼的心,淡了,静了。你甚至不敢喧哗深怕惊扰了这安谧。 那是具有隐士情怀的画家画的吧,还有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在这诗情画意里,你会觉得,乌镇是一盅酽酽的茶,一壶见证了千年沧桑的老酒。漫步质朴古雅的老街上,你会以为那青石板路铺到遥远的历史深巷,恍如回溯遥远的年代,你会。看鳞次栉比的黛瓦,错落有致的白墙,斑斑驳驳的朱门,赏茅盾先生的“昭明书屋依旧,唐代银杏宛然”更是坚定了你的恍惚。青石板路 两旁人家,古旧木门,有一些紧闭,叫你忍不住猜想这屋里上演过的故事,或浪漫,或平和,或凄婉,或诗意。有一些木门半掩,见矮矮栅栏,屋内陈设,隐约可见,全都古色古香。主人往往是静静做针线的妇人,或静静品茶的老者,那么悠闲,那么惬意。,仿佛他们千百年有条不紊的节奏丝毫不乱,一行一止间无不透出安恬,自若,叫人疑心千百年岁月停在这里。门扉洞开是经典的场馆。“江南百床馆”,展出的明清木床,雕工精湛,风格独特,有的简约大气、朴中藏巧,有的装饰华丽、豪华气派。还有“江南民俗风情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三寸金莲馆”等。游人众多的是“茅盾故居”、“茅盾纪念馆”、“昭明书屋”......浓郁的水乡风情外,无一不飘逸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莫非这长长的深巷,都沉淀着秦时明月汉时风。

且行且赏走出老街,已是月上柳梢头。你也许倦了,游人潮水般退去了。你可以伫立河畔,看夕阳在河边的柳树梢上沉醉,云彩在水中游弋,两岸的屋宇在黄昏的光影中若粉若橙。要不,你干脆静静的坐在临河的廊棚的美人靠上,看霞光倒影的瑰丽水面,看整个泛着淡粉色光晕的街区,或者,你索性,在临河的食肆或人家享用你的晚餐,点上鲜美丰腴的白水鱼和红烧羊肉,加一盘碧绿的青菜,要一壶三白酒,把酒临风,岂不快哉!。

带着酒饱饭足和小憩后的满足,你不妨去女红街转转,那纺织、那编织、那缝纫、那刺绣、那剪花、那浆染的物件,件件不同,色色各异,精美绝伦,琳琅满目。纵使你是男儿铁骨铮铮,你也许会想宠爱一下你的或高贵或不高贵的、或娇美或不娇美的妻女姐妹。逛累了,踱进茶馆,倚窗而坐,要一壶清茶,不为解渴,不为消暑,为了品尝这江南水乡迷迷的的清气,为了啜饮这古风古韵中袅袅蔓延的气定神闲,为了扑捉清悠悠的丝竹调里 ,那”画舫听雨眠,春水碧雨天”的意境。若想省事,不必远足,沿河的店家,不知何时已在河边摆上了玲珑朴拙的木桌木椅,想喝什么,随你。只管临水而坐,清风中,夜乌镇美的如梦如幻:古树下、板桥里、水阁石柱水中、河埠的台阶上,灯光,成点、成团、成条、成块,光晕辉映,此岸彼岸,嵯峨的的马头墙,老建筑起伏的屋脊綫,楼亭的飞檐翘角,都被灯光勾勒出本色的轮廓,更有民宿或原住民家门缝中窗棂间漏出的点滴灯光,透出无限的亲情暖意。对面那一溜木柱或石柱立于水中,其上架梁铺板的水阁,不见了白天的优雅祥和,俏伶伶的空灵无比地倒映在河面水波上,与柳树长草合作变化出奇妙不定的图案和醉人的韵致,装饰着时幽时明河里间或缓缓往来的船儿。氤氲的水气光影里,岸上,品茗者轻言慢语;河里,浆声灯影,令人真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长夜未央,踏上石桥,回到寂静的老街,随意进住一户民宿,你会发现宏源泰的蓝印花布衣饰的亲合,推开窗,不要贪心河上风景的越夜越美丽,也不必感慨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珍藏,快快睡吧,也做一回枕水人。欸乃声中残梦醒,枕水人家夜梦轻。不必想使乌镇成为乌镇的乌赞将军,也不必想关公的忠诚信义而为财神,乌镇是婉约的,旖旎的啊!那你也不必想作为吴头越尾的乌镇,春秋时西施可曾经由此处,只可以憧憬,乌镇的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晓雾水气中的乌镇可是最值得期待的,是摄影师的最爱啊!

走尽乌镇,该作别了,你却没有“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你知道,你的梦遗落在这里,你的心遗落在这里。于是你钟爱刘若英留给乌镇的一句话——来了,就不曾离开。





粤夜粤有G


“枕水人家”实际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词源自唐末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而乌镇是江南小镇中的代表,乌镇小桥流水,绿瓦白墙,水围绕着房,房错落在水中。所以叫枕水人家乌镇。





群群儿的郭小北


乌镇,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一句“来过,未曾离开”,吸引了无数怀揣古镇梦想的游人们;

正如《似乎年华》中所演绎的,

对乌镇的情节无法忘怀,

等待着与它的重逢;

也正如它的一句台词: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能够休息一下,

然后希望去的那个地方会有浪漫跟奇迹发生,

我觉得你可以去乌镇。”

茅盾先生的《春蚕》、《秋收》、《林家铺子》等作品中,

生动的描绘着乌镇一个个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

古韵十足,令人神往;

这座无比热闹的枕水小镇,

慢慢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踏入梦寐一般的水乡人间,

感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

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

周庄、甪直、西塘,每一个都有着它的独自魅力,

小桥、流水、人家…

不变的主题,

不同的演绎,

每一个古镇,

满载着历史的气息,

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故事,

总是让人觉得感动。

诗意江南,

梦中水乡,

中秋月圆,

来到乌镇,

枕水而居,

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水乡梦”……


飞行迹旅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乌镇自古繁荣,千百年来,古镇民居林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淳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他小镇所没有的邻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被称为“中国最好的枕水人家”。乌镇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和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凌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下,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人们面前。





蓝途旅行记


几张照片说明一切(注意水面上)











Tony暄哥


首先,严格来讲,人们把乌镇称作为“最后的枕水人家”。

枕水人家,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上住着的人家。其实最初的“枕水人家”实际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词源自唐末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

枕水人家常见民居有面水、临水、跨水三类布局。面水民居,建于滨河街巷一侧,岸植垂柳,铺以石栏;面水取齐,宅院深幽;宅前屋后,皆通河道;门前河面,俱覆石阶;取水系舟,一应便利。临水民居,筑于河渠与街道平行的中间地段,紧贴河道,迭石作基;临河建宅,布局紧凑,形成“楼台俯舟楫”、“白墙青瓦水中映”的景观。跨水民居,以半桥半坡依托,或横跨桥之两端筑于其上,一宅一桥,被碧波托起,如出水白莲,亭亭玉立。枕河人家是一卷风俗民情画,主人用水方便自不待说,还可在河埠石级上捣衣洗菜,闲坐石栏上喝茶聊天,或看乌蓬船悠悠划过,一派“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动人景象。

我们再来看看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毗邻京杭大运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之镇,完整的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水乡古镇的丰茂和格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古色古香。距桐乡市区13公里,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街桥相连,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前人客观的描摹,也是诗意的引领,更兼有对千年乌镇人枕河而居的尽情歌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