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西施山藥是山東菏澤定陶縣陳集鎮的傳統山藥品種。陳集鎮位於黃河中下游常年沖積平原的腹心地帶,黃河支流萬福河穿梭其中,使其形成獨特的半沙半淤土蓮花土質,表層為淤土質,中層為沙土質,底層又為淤土質,沙淤土質交相輝映,使土地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更含有碘、鈣、鐵、磷等豐富的微量元素。根據定陶縣《縣誌》明確記載:西施山藥在陳集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品質優良,食用保健價值高,口感極佳,集面、甜、香、綿、爽於一體,相比其它山藥品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文章總結了西施山藥的引種表現,闡述了山藥的栽培和配套管理技術,提出了採收和貯藏的關鍵措施。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1引種區概況

引種區位於濰坊高密市,高密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膠東地區,膠萊平原腹地。地理座標北36°8’44’~36°41’20’、東經119°26’16’~120°0’38’。季風區暖溫帶大陸性半溼潤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種植區域選定在高密市呼家莊鎮,靠近五龍河的沙質土壤區域,與菏澤陳集鎮的土質比較類似。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2引種表現

2.1形態特徵

西施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草本,莖細長,可達3m以上,基部墨紫色,上部淡綠色。葉片為淺縮長心形,長4~8cm,寬3~5cm,先端漸尖較長,葉肩對稱淺縮,葉脈7~9條,同株常見葉片形狀變異。葉腋內幾乎無珠芽。目前研究發現西施山藥均為雌株,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5個著生於葉腋,長三稜形,頂部有三瓣花苞。果實三稜狀扁圓形或圓形,長1.2~2.0cm,寬1.5~3.0cm。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成熟後呈枯黃色。塊莖長圓柱形,山藥嘴子較長,鬚根較少,表皮土黃色,光滑緻密厚實,長度可達1.5m以上。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2.2生長特性

山藥是一種深根性植物,土壤對其塊莖條形、皮色影響較大。以土質肥沃疏鬆、保水肥力強、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最好,土層越深、塊莖越大、產量越高。在稍黏重土中,塊莖短粗,但組織緊密、品質佳。在試種區長成的西施山藥相比陳集地區的,條形略粗稍短,皮色土黃色,有紫斑塊。經測試,西施山藥塊根幹物質含量可達30%以上,口感乾麵香甜。

2.3抗病性及產量

西施山藥抗線蟲能力較強,地上部分葉片有枯萎早衰現象,與陳集地區表現基本一致。在高密呼家莊試種面積2hm²,平均產量為66795kg/hm²,每667m²效益可達萬元以上,是目前經濟效益較高的一種作物。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3栽培技術

3.1土壤選擇

西施山藥生長對土壤要求比較高,因其塊莖條形屬細長型,所以需要鬆軟、深厚的土壤,表層土達2m以上,地勢平坦,易排灌,保水適中,酸鹼度中性的壤土種植,最好選擇沙質壤土。

3.2選用良種

山藥繁殖材料有山藥嘴子、山藥段、山藥豆(零餘子)3種。山藥嘴子和山藥段當年使用,生產方便,但常年使用往往造成種性退化,病蟲害發生較重,產量下降。西施山藥沒有零餘子,只能用山藥嘴子和山藥段種植栽培。傳統的西施山藥產區還未出現種性退化問題。西施山藥選種通常將收穫塊莖切段、晾乾,每段長約5cm、重約50g。冬季室內乾燥儲藏,翌春播種;播種時選取無病蟲害、無腐爛斑塊的健康種塊。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3.3選地整地

同一地塊,西施山藥可連作3年,之後休耕輪作。通常採用每年隔行挖溝種植。栽植溝宜冬挖春填,利於緩解土壤病蟲害。先填生土,後填熟土,並剔除土壤中的石塊、磚塊、沙礫等硬物。回填土要壓實推平,預防栽植溝塌陷。採用機械開溝,雙溝種植,溝距100cm、溝寬40cm左右、溝深170cm。將拌勻的腐熟農家肥60t/hm²、磷肥750kg/hm²、尿素225kg/hm²、硫酸鉀複合肥375kg/hm²混土施入溝內30cm左右的土層,最後將熟土置於溝上,培成寬40cm、高15~20cm的土壟,順溝灌大水1次,灌水後適時鬆土以保墒提溫,為山藥播種打好基礎。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3.4催芽

山藥種莖萌芽最適溫度為15℃,種塊消毒處理後便可進行催芽。首先在室內或田間陽畦面上鋪一層河沙,厚度為3~5cm,然後將種塊鋪放在河沙上,厚度在10cm左右,最後再蓋上一層溼稻草或河沙,厚度為3~5cm,在低溫或陰雨天氣下,應注意保暖防腐爛。催芽10d左右,種塊剛萌發出1cm的幼芽時要及時播種。如果需要在3月下旬播種,可採用地膜覆蓋。正常催芽後4月上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種。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3.5定植

定植時,在土壟上開定植溝,溝深10~15cm。先在溝內澆小水,滲下後按株距20cm,密度6~6.5萬株/hm²,平鋪山藥嘴子或種塊於溝中,其上覆土10cm左右。可覆地膜保水保溫提前種植,產量可提高5%~15%。

3.6栽培方式

採用網架式栽培技術。每10m一根鋼管作支撐,上下兩端用鋼絲將尼龍網拉緊,網高180~200cm,收穫時將尼龍網連同山藥藤蔓一起剪斷清理。該技術不僅減少了竹竿式栽培方式長期使用殘留的病菌,而且大大提高了山藥的光合面積,增產效果明顯。同時網架式栽培方式,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要比竹架式栽培模式低。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4配套管理

在山藥栽培過程中,因不良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使山藥在生長過程中改變了內部組織結構,從而產生各種畸形山藥,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山藥種植過程中要加強管理,預防為主。

4.1水肥管理

山藥在生長時對有機肥和大量元素的需求較多,在生長期可以施用速效的水溶肥,水溶肥與水肥一體化技術配合施用,可以對山藥進行有效的水肥管理。水肥一體化技術省時、省工,能夠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另外水溶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一起使用,能夠為山藥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同時提高水分和化肥的利用率,有效促進山藥的莖葉生長,在後期供應充足的水肥可以使山藥根塊的迅速生長,促進莖塊的快速膨大和充實,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基肥使用氮磷鉀複合肥,不單獨使用氮肥,以防造成山藥徒長。後期追肥一般使用的鉀肥有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生物鉀肥等。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4.2病蟲害防治

在種栽前用代森錳鋅液浸泡種塊5min,以消滅病菌。西施山藥地上部分病蟲害防治以保葉為主,地上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炭疽病一般於6月中旬至收穫期發生,常造成莖枯、落葉,危害較大,以防為主。6月初,用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環唑混配而成的懸浮劑噴霧,每667m²用量為30~50mL,用水45~74L,間隔7~10d,連續用藥2~3次,防治炭疽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10~15d噴灑1次,視病情交替用藥,連噴3~4次,防治褐斑病。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地下害蟲主要是線蟲,土壤中線蟲的數量受山藥根狀塊莖生長週期的影響,隨山藥塊莖的生長,0~40cm深度土層線蟲數量逐漸增多,在山藥塊莖迅速膨大生長期,即7月份開始線蟲數量顯著上升,41~80cm深度土層線蟲數量無明顯變化。線蟲主要防治方法是於傍晚澆水時,以20%噻唑膦水乳劑1000~1500倍液灌根;加入開心果2號高磷水溶肥800~1000倍液效果更明顯。山藥地上害蟲以蚜蟲、葉蜂為主,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700倍液防治。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0mL加水50~60kg,拌小麥、玉米或高粱種子,均勻撒到種植溝周圍,可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西施山藥在膠東地區的引種表現,與配套技術

5採收與貯藏

在濰坊地區,西施山藥一般10月初便可收穫,但由於10月初西施山藥較脆,收穫易斷,一般延後1個月再收穫。儲藏方面,目前山藥仍主要採用傳統的溝藏、埋藏、筐藏及簡易窖藏、庫藏等方法,採收後的山藥可直接帶1cm薄土堆放於4~7℃的儲藏室,無需晾曬。該條件模擬了山藥在自然土壤中休眠的環境,能保持新鮮度,不易失水、不易感病腐爛。收穫時選用無病害、無蟲傷的塊莖作種,並及時晾乾貯藏,西施山藥塊莖曬乾橫截面緻密無裂縫,易儲藏,無需藥劑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